[年报]东材科技(601208):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1208 公司简称:东材科技 转债代码:113064 转债简称:东材转债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737,461,049.75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8,776,742.90元。2023年度,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3,275,872.77元,扣除当年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0元以及上年度利润分配的金额89,678,059.90元,加上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分配利润578,196,373.37元,2023年期末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金额为425,242,440.70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认购新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权利,不得质押和出借。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2023年度的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的股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50元(含税)。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917,716,321股,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数量为5,199,091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6,877,584.50元,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41.63%。 目前,公司正处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股期,且股份回购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如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数量发生变动,拟保持每股派现金额不变,相应的调整派现总金额,并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本次利润分配后,公司结余的未分配利润转入下一年度。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公司的主要业务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等领域。 2.2 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基地化运营”的管理模式,集团设立三大中心(技术中心、管理中心、财务中心),着力于战略引领、资源配置、技术研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风险管控、资本运作的统筹管理。公司全面推行“基地化”自主运营模式,以七大基地公司(绵阳小枧、绵阳塘汛、绵阳东林、江苏海安、山东东营、河南新乡、四川成都)为运营主体,授予各基地公司销售、技术、制造、采购、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主经营权,以净利润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①采购模式 公司一贯秉承 QCDS指标原则,积极拓展物料采购渠道,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的大宗物料采购策略由集团战略管理部统筹规划,生产设备由集团工程部统一招标订购,生产性原材料、辅料备件、办公劳保用品等均由各基地的供应链管理部自主采购。在日常采购业务中,公司严格按照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管理、采购业务三权分离的模式,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 ②生产模式 从产业链的位置来看,公司处于大型石化企业与终端品牌制造商的中间环节,产品均为满足特定用途的功能性原材料。因此,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制造部门结合设备性能参数和客户预订单的情况,根据销售需求量来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排产计划,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办理检验后入库,以实现产量和销量的平衡。 ③销售模式 A、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以直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 80%以上。直销模式是通过公司营销人员销售至终端客户群,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经销模式是通过各地分销商开发和服务中小型客户,不断扩大营销服务网络。 B、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公司以内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 90%以上。内销业务由各基地公司营销部门推广销售至国内品牌厂家,公司另设一家全资孙公司-东材国际贸易,主营进出口业务,统筹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商务洽谈和销售业务。 C、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公司根据客户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能力,并结合其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对下游客户进行信用分级管理,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各基地公司均委派销售专员负责大客户的销售业务,深入了解其发展需求,资源配置给予倾斜,尽可能为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标杆客户,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业竞争优势。 2.3 主要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公司行业地位 ①新能源行业 在发电端,公司生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特种环氧树脂等产品,是高性能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光伏、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紧密相关。自“十四五”以来,可再生能源作为中国发电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82.7%,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 2.16亿千瓦,风电新增装机 0.76亿千瓦。截至 2023年 12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 51.9%。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步从“政策驱动”进入“平价时代”,下游终端厂商的降本提效需求更加迫切,持续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进一步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升级。 在输电端,公司生产的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等产品,是特高压用薄膜电容器、柔性直流/交流输电、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特高压建设的开工数量紧密相关。在我国,电力能源呈逆向分布,能源中心的地理位置距离负荷重心较远,东西部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特高压电网作为跨区域输电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力推动西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外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中东部地区接受外输电比例,有效解决发电端的传输消纳和用户端的空间错配等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顾 2023年,国家电网以特高压工程为主的电网建设项目再次提速,陇东-山东、宁夏-湖南等八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密集开工建设,全年电网建设投资达 5,381亿元,是历史上开工线路最多、投资规模最高的年份。同时,我国正加速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依托我国在特高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互联互通。 在用电端,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驱动电机以及配套充电桩等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在产业扶持政策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制造商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三电”核心技术日渐成熟,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保持恢复式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了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6%和12.0%。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高速发展态势,产销量分别达到了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截至 2023年 12月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 31.6%,这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不再是小众车型,已成为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代步工具。与此同时,我国正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推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逆势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和跨界资本,加之传统厂商的大规模投资扩产,导致产业链的同质化竞争加剧、技术淘汰升级,特别是多晶硅、光伏组件、基础环氧树脂等细分产品的价格明显下跌,盈利水平有所下滑。 作为国内首批涉足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电工/电子聚丙烯薄膜的厂商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无氟、高透光率、抗紫外、耐水解聚酯薄膜技术,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技术,制造工艺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与国内的主流光伏背板、薄膜电容器制造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23年度,面对产业链利润空间下滑、进出口贸易壁垒升级、双玻组件市场占有率提升的不利影响,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差异化品种和出口订单的销售占比,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合理的盈利水平,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部分经营压力,表现出一定的经济韧性。 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深度挖掘 XBC光伏电池、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等新一代技术路线的配套需求,同时,加快特种环氧树脂、氢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下游客户认证进程,不断拓宽新能源材料的应用领域,提升传统优势领域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领先地位。 ②光学膜行业 公司应用于光学膜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级聚酯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与终端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出货量密切相关。光学级聚酯基膜需满足高透光率、低粗糙度、高平整度、高表观质量等特殊性能,对光学性能稳定性、关键装备精密度的要求极高,且下游客户群对供应商的认证标准高、周期长,是聚酯薄膜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 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影响,欧美多国通胀率高企,大众消费情绪受到明显抑制,市场购买力下滑,终端品牌厂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创新瓶颈,短期业绩增长乏力。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11.7亿台,同比下降 3.2%,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 1.37亿台,同比下降 16.0%,终端消费市场整体依旧低迷。就国内市场而言,受益于华为 Mate 60、小米 14等系列新品的热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依托技术创新迎来了向上拐点。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2.89亿台,同比增长 6.5%。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轻薄度、屏幕折痕等痛点得以突破,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体验大幅改善,表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态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达到 1,860万部,同比增长 41.98%;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高达 700.70万台,同比增长 114.5%,成为智能手机行业中的高速增量市场。目前,在品牌降价促销、经济企稳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品牌厂商的库存消纳已初显成效,消费潜力得到逐步释放,光电产业总体恢复向好。 从产业链格局来看,在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人才梯队健全等优势的驱动下,海外产能纷纷向大陆转移,加之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触控模组、LCD/OLED显示面板、MLCC陶瓷电容器等光电产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自主核心技术和全球产业话语权也快速提升。但作为其核心原材料,我国光学级聚酯基膜的产能结构分化严重,常规品种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中高端系列基本为垄断性生产,长期依赖于日本(东丽、三菱、东洋纺)、韩国(SKC、科隆)等海外品牌进口,进而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产品的盈利空间。目前,在全球金融局势严峻和“经济内循环”的叠加效应下,为打破海外基础原材料的技术垄断,光电企业正积极寻找优质的国产配套供应商,以实现关键性原材料的本土化采购,为我国光学膜制造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渠道和品牌的积累由量变进入质变阶段。 目前,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增亮膜基膜、贴合膜基膜、OCA离型膜基膜、ITO高温保护基膜、MLCC离型膜基膜、偏光片离保膜基膜、窗膜基膜、车衣基膜等产品,制造技术成熟、性能指标日趋稳定。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建设“年产 2万吨 MLCC及 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年产 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 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等多条生产线,旨在完善光学膜板块的产业化布局,提升公司在中高端领域的综合配套能力;同时,凭借自身技术储备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投资建设“年产 1亿平方米功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向 OLED柔性显示领域进行产业链下游延伸。 2023年度,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布局汽车装饰、通讯网络等新兴应用领域,偏光片用离型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车衣基膜、哑光膜等差异化产品持续上量;并与杉金光电、扬州万润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偏光片用离型膜、离型膜基膜的国产替代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光学基膜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光学膜的产能规模将快速扩张,品种结构和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公司将加快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研发布局和市场开拓,构筑拳头产品的技术壁垒,巩固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③电子行业 公司应用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游核心材料。作为集成电路的硬件载体,印制电路板承载着连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数字及模拟信号传输等核心功能,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公司生产的电子级树脂材料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低膨胀系数等特性,能够满足信号传输高频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的性能需求,是制作高性能覆铜板的三大主材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通讯网络等诸多领域。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兴数字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为满足图形渲染和海量数据并行运算的性能要求,新一代服务器(AI服务器、X86服务器等)应运而生,市场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特别是 2023年度,以 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 AI技术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引领下游用户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带动了 AI服务器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 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达 211亿美元,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 317.9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 22.7%。与此同时,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内市场的基础通用服务器,尤其是 X86架构服务器的出货量和销售额均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 X86架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达到343.9万台,市场规模为 218.7亿美元;预计至 2025年,X86架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 525.2万台,年复合增速为 8.84%,销售额将提高至 393.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 13.6%。 从技术路线来看,为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新一代服务器(AI服务器、X86服务器等)在满足灾难恢复系统、数据加密的同时,还需兼顾处理冗余存储阵列和动态电源路径,因此,必须配备能处理高 I/O(输入/输出)工作负载的高性能覆铜板作为其硬件载体,进而为上游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从产业链格局来看,随着海外覆铜板及下游 PCB产能纷纷向我国转移,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基础覆铜板行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占全球产能 7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覆铜板生产基地。但是,我国的产能结构分化严重,常规覆铜板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性能覆铜板(HDI板、IC载板等)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贸易逆差仍在持续攀升。为避免受到国际金融博弈和原材料价格的牵制,国内覆铜板企业正加快中高端领域的产能投放,积极寻找国内电子级树脂供应商,联合开发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高可靠性等高性能覆铜板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共同保障通讯网络建设的安全稳定。 为抓住我国覆铜板行业的转型机遇,公司在成都设立了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艾蒙特成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了“年产 6万吨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年产 5200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 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项目”,自主研发出碳氢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与多家全球知名的覆铜板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特别是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等产品,质量性能稳定,竞争优势明显,已通过国内外一线覆铜板厂商供应到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服务器体系,助力电子材料板块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积极配合终端客户新一代服务器的迭代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同时,积极拓展高性能树脂在电子材料、复合材料、绝缘材料、防腐涂料、橡胶轮胎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化应用,完善电子材料的品种结构,实现新建产业化项目的产能释放,为我国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卫星通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关键性原材料的本土化保障。 ④环保阻燃行业 公司应用于环保阻燃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环保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是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上游基础原材料,具有耐水洗、加工性能优良、阻燃性能稳定、无卤环保等特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地毯窗帘、汽车及轨道交通内装饰、消防军备、安全防护等功能性纺织领域。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火灾死亡 6-7万人,而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并非火源,而是周边材料在燃烧中释放的大量烟雾和毒气。作为全球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合成材料,聚酯纤维具有抗皱性、高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强等性能优势,但其极限氧指数只有 20%-22%,在燃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熔体滴落现象和浓重的烟雾,是火灾中引燃、蔓延和致人烫伤的直接祸因。因此,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全球纺织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美国家在功能性纺织领域的安全法规日益完善,海外市场对环保阻燃、抗菌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攻坚中高端的阻燃纺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出阳离子可染阻燃聚酯、耐热阻燃聚酯、阻燃抗熔滴聚酯等系列产品,可满足欧盟 RoHS指令/REACH法规的环保要求,终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 为提前布局健康纺织品领域,公司在四川成都设立成都葛伦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葛伦森”功能性民用品牌,自主研发的抗菌阻燃聚酯、抗菌吸排聚酯、抗菌去甲醛聚酯等健康类多功能聚酯树脂,目前已在医疗卫生、日用家纺等民用领域实现小批量应用。未来,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努力将“葛伦森”品牌产品推广到更多功能性民用纺织领域,积极推动安全健康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37亿元,同比上升 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9亿元,同比下降 20.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2.17亿元,同比下降 12.8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37元,同比下降 19.57%。 2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建立市场驱动型科研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本报告期,公司紧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积累和产业配套优势,与行业标杆客户达成了“联合研发、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痛点,在新一代服务器、汽车装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同时,作为公司的创新孵化平台,东材研究院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锂电池等前沿领域用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储备,并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研发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公司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充足的项目储备和技术支撑。 (2)抢抓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业绩增长新动能 本报告期,公司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为原则,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化项目的落地达产。2023年度,公司顺利完成“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 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 2万吨 MLCC及 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等多个产业化项目的试生产工作,新增产能如期释放;“年产 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 20000吨超薄 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伴随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部门的联合攻关,加快推进新产品的下游客户验证工作,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新的“动力引擎”。 (3)健全人才梯队建设,狠抓管理提升增效益 本报告期,公司在“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基地化运营”的管理模式下,扎实推进职能部门向业务化转型,充分利用人效管理系统,多渠道推动人员配置优化和人均效能提升,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 集团中心组建销售委员会,统筹行业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工作,强化经营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实现了线上经营日报的实时更新;各基地公司进一步巩固提升现场 6S管理水平,加强存货管理和呆滞物料削减工作,同时,积极落实以节能降耗、提质降本为目标的设备 TPM管理体系,通过对生产现场、制造工序的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持续推动产品的成本控制和迭代升级,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加快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 本报告期,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子公司艾蒙特航空二级保密认证、东材新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工作。公司财务中心加快推进新建生产基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成功搭建集团财务共享系统,实现了费用审核、会计核算、税务统筹、信用资产的集中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公司管理中心从梳理子公司分级审批和授权管理制度着手,全面推进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了由“体系建设”向“体系运行”的实践拓展。 (5)积极探索外延式发展路径,助推产融协同发展 本报告期,公司充分整合产业前沿、技术协同、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持续探索合资联营、战略合作、并购重组等外延式发展路径。公司与韩国 Chemax、种亿化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合资公司,重点开展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合成与纯化业务,构筑光刻胶领域的上下游协同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与杉金光电、扬州万润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偏光片用离型膜 PET基膜、偏光片用离型膜的国产替代项目,增强公司在光学基膜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核心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中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