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特(688253):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15日 16:50:24 中财网

原标题:英诺特: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除特别注明外,本附注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元)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由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7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902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英诺特”,股票代码“688253”。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67855339571,公司住所: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1号院6号楼1层2层,公司法定代表人:张秀杰,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秀杰、叶逢光。

本公司的产品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为主,同时覆盖消化道、优生优育、肝炎等多个检测领域。

本财务报告由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4月14日批准报出。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一)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等规定(以下称企业会计准则),并基于制定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编制。

(二)持续经营
本公司对自 2023年12月31日起12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价,未发现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事项和情况。因此,本财务报表系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编制。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2023年12月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六)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的,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符合确认条件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购买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体现为商誉价值。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七)控制的判断标准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控制的判断标准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作为基础予以确定。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的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对其控制:拥有对被投资单位的权力、因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单位的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统一母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 子公司与本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期间不一致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本公司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2)合并财务报表抵销事项
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已抵销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本公司的份额,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视为母公司的库存股,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以“减:库存股”项目列示。

(3)合并取得子公司会计处理
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视同该企业合并于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已经发生,从合并当期的期初起将其资产、负债、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其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4)处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剩余股权,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本公司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所确定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所确定的现金等价物,是指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九)外币业务及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1.外币业务折算
本公司对发生的外币交易,采用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合本位币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该日的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在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资本化期间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外,均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或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2.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本公司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等,若采用与本公司不同的记账本位币,需对其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后,再进行会计核算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其他综合收益下列示。

外币现金流量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处置境外经营时,与该境外经营有关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全部或按处置该境外经营的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十)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1)金融资产
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本公司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该类金融资产后续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该类金融资产后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减值损失或利得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持有的未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包括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利息和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消除或减少会计错配,可以将金融资产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对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本公司可在初始确认时将其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在单项投资的基础上作出,且相关投资从发行者的角度符合权益工具的定义。该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除获得的股利(属于投资成本收回部分的除外)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续不转入当期损益。

(2)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该类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②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

③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该类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2.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如不存在活跃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在有限情况下,如果用以确定公允价值的近期信息不足,或者公允价值的可能估计金额分布范围很广,而成本代表了该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的,该成本可代表其在该分布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恰当估计。本公司利用初始确认日后可获得的关于被投资方业绩和经营的所有信息,判断成本能否代表公允价值。

3.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予以终止确认:(1)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2)金融资产已转移,且符合终止确认条件。

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得以解除的,终止确认已解除的部分。如果现有负债被同一债权人以实质上几乎完全不同条款的另一金融负债所取代,或现有负债的条款被实质性修改,终止确认现有金融负债,并同时确认新金融负债。以常规方式买卖金融资产,按交易日会计进行确认和终止确认。

(十一)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1.预期信用损失的范围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本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含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租赁应收款、其他应收款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坏账准备。

2.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
预期信用损失的一般方法是指,本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将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减值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1)第一阶段,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本公司按照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照其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2)第二阶段,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的,本公司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照其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本公司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照其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预期信用损失的简化方法,即始终按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3.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的变化,本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并根据金融工具的种类,抵减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或计入预计负债(贷款承诺或财务担保合同)。

4.应收款项、租赁应收款计量坏账准备的方法
本公司对于由《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无论是否含重大融资成分),以及由《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规范的租赁应收款,均采用简化方法,即始终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根据金融工具的性质,本公司以单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为基础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对于某项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如果在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后即可以评价其预期信用损失的,则单独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坏账准备。余下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本公司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其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账款组合1: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客户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5.其他金融资产计量损失准备的方法
对于除上述以外的金融资产,如: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应收款、除租赁应收款以外的长期应收款等,本公司按照一般方法,即“三阶段”模型计量损失准备。

本公司在计量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时,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考虑了以下因素:①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内部价格指标是否发生显著变化;②若现有金融工具在报告日作为新金融工具源生或发行,该金融工具的利率或其他条款是否发生显著变化;③同一金融工具或具有相同预计存续期的类似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的外部市场指标是否发生显著变化;④金融工具外部信用评级实际或预期是否发生显著变化;⑤对债务人实际或预期的内部信用评级是否下调;⑥预期将导致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的能力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的业务、财务或经济状况的不利变化;⑦债务人经营成果实际或预期是否发生显著变化;⑧同一债务人发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⑨债务人所处的监管、经济或技术环境是否发生显著不利变化;⑩作为债务抵押的担保物价值或第三方提供的担保或信用增级质量是否发生显著变化;?预期将降低债务人按合同约定期限还款的经济动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借款合同的预期变更,包括预计违反合同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合同义务的免除或修订、给予免息期、利率调升、要求追加抵押品或担保对金融工具的合同框架做出其他变更;?债务人预期表现和还款行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本公司对金融工具信用管理方法是否变化。

对于某项其他应收款,如果在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后即可以评价其预期信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6.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的变化,本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并根据金融工具的种类,抵减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或计入预计负债(贷款承诺或财务担保合同)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

(十二)存货
1.存货的分类
存货是指本公司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产成品)等。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时,采取加权平均法确定其发出的实际成本。

3.存货的盘存制度
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4.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5.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并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十三)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
1.合同资产
本公司将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作为合同资产列示。合同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参照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法。

对于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合同资产,本公司采用简化方法计量损失准备。对于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合同资产,本公司按照一般方法计量损失准备。

合同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按应减记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做相反分录。

2.合同负债
本公司将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义务列示为合同负债,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

(十四)长期股权投资
1.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
共同控制,是指对某项安排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重大影响,是指当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至50%的表决权资本时,具有重大影响,或虽不足20%,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具有重大影响: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被投资单位依赖投资公司的技术或技术资料;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2.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对于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购买日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债务重组准则有关规定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有关规定确定。

3.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本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其中一部分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间接持有的,无论以上主体是否对这部分投资具有重大影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处理,并对其余部分采用权益法核算。

(十五)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本公司固定资产主要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及其他;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与原先估计数存在差异的,进行相应的调整。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之外,本公司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同类型资产的折旧年限及残值率如下: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预计使用寿命(年)预计净残值率(%)
10-405.00
55.00
45.00
3-55.00
(十六)在建工程
本公司在建工程主要为自营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标准和时点,以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依据。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标准,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已经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其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

(十七)借款费用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本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2.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
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在购建或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 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借入专门借款,按照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占用一般借款按照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资本化率为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实际利率法是根据借款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折价或溢价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其中实际利率是借款在预期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借款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使用寿命(年)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
剩余使用年限直线法
10直线法
本公司将无法预见该资产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或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确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为: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但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无明确使用年限;综合同行业情况或相关专家论证等,仍无法判断无形资产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每年年末,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无形资产使用相关部门进行基础复核,评价使用寿命不确定判断依据是否存在变化等。

3.研发支出的归集范围及相关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研发支出的范围主要依据公司的研究开发项目情况制定,主要包括:研发人员职工薪酬、研发材料投入、折旧费用与待摊费用、第三方机构技术及咨询服务费、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不能满足下述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将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额,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十九)长期资产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的,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减值损失。

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资产减值准备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算并确认,如果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是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资产组合。

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的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时,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预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测试结果表明包含分摊的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先抵减分摊至该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予转回价值得以恢复的部分。

(二十)长期待摊费用
本公司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受益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若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二十一)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指本公司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或补偿。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职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本公司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本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应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3.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时,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本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本公司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公司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设定提存计划的规定进行处理;除此外,根据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

(二十二)股份支付
本公司股份支付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活跃市场的,按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人数变动、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等后续信息,修正预计可行权的股票期权数量,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各期应分摊的费用。对于跨越多个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一般可以按照该期权在某会计期间内等待期长度占整个等待期长度的比例进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行分摊。

(二十三)收入
本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按照分摊至该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本公司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交易价格是指本公司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不包括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以及本公司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

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取决于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则本公司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否则,本公司于客户取得相关资产控制权的某一时点确认收入。

收入确认方法
本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POCT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销售,目前销售模式以经销模式为主。

通常情况下,本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仅包含一项销售商品的履约义务。某些情况下,在公司销售商品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后,公司还需应客户要求安排相关商品的运输,这类合同下,公司存在销售商品和代办运输两项履约义务。

1. 商品销售
本公司对于商品销售控制权转移时点为:
(1)境内销售,控制权在公司发出产品并交付客户签收确认时转移至客户。

(2)境外销售,①在FOB、CFR、CIF贸易模式下,控制权在出口货物经海关申报并离港或离岸时转移至客户;②在EXW、FCA贸易模式下,如未约定由公司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的,控制权在公司将货物交付给客户指定承运人时转移至客户;如约定由公司办理报关手续的,控制权在出口货物经海关申报并离港或离岸时转移至客户。

2. 代办运输服务
采用CFR、CIF条款的境外销售合同,在商品控制权转移至客户之后,公司仍需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安排运输服务,公司以净额法确认该类代办运输服务收入。

本公司对单项运输服务履约义务在已安排第三方提供此类服务并货物离港或离岸时,以应收客户与需应付给第三方的运费之间的净额确定运输服务收入,该类代办运输服务收入在列报时计入对应的产品系列收入。

可变对价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本公司部分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存在现金折扣和价保等,形成可变对价。本公司按照期望值或最有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但包含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

主要责任人与代理人的考虑
本公司根据向客户转让特定商品或服务前是否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来判断其从事交易时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如公司在向客户转让特定商品前能够控制该商品的,则公司为主要责任人,按照预期以转让特定商品或服务而有权收取的对价总额确认收入;否则,公司为代理人,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佣金或手续费的金额确认收入,该金额应当按照已收或应收对价总额扣除应支付给其他相关方的价款后的净额,或者按照既定的佣金金额或比例等确定。

(二十四)合同成本
合同成本包括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及合同履约成本。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合同取得成本”)是指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本公司将其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不属于存货等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用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该成本增加了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本公司将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履约成本,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计入“存货”项目;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

本公司将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计入“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

本公司对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约成本确认的资产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取得合同的增量成本形成的资产的摊销年限不超过一年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下列两项的差额时,本公司将超出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为转让该相关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以前期间减值的因素之后发生变化,使得前述两项差额高于该资产账面价值的,应当转回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的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二十五)政府补助
1.政府补助的类型及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

政府文件明确规定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确认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文件未明确规定补助对象的,能够形成长期资产的,与资产价值相对应的政府补助部分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其余部分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确认为递延收益的金额,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确认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本公司提供贷款的,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本公司的,本公司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2.政府补助确认时点
政府补助在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并能够收到时确认。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且预计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予以确认。除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外的其他政府补助,在实际收到补助款项时予以确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认。

(二十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确定该计税基础为其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对与子公司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非本公司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且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对与子公司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且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的净额抵消依据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本公司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债务。

(二十七)租赁
本公司在合同开始日,将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包含租赁。

1.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对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在租赁期内分别确认折旧费用和利息费用。

(1)使用权资产
在租赁期开始日,使用权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计税依据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
应缴流转税税额
应缴流转税税额
应缴流转税税额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
本公司存在执行不同企业所得税税率纳税主体,按纳税主体披露的具体情况如下:
注:IB Global(HK) Co.,Limited,注册于香港,根据中国香港相关税法规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6.5%。

注:INNOVITA BIOTECH PTE.LTD.注册于新加坡,根据新加坡相关税法规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7%。

(二)重要税收优惠及批文
1.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
本公司于2021年9月 14日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GR202111000528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3年。

公司2023年度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税率,即享受15.0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本公司之子公司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3日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GR202113002051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 3年。公司 2023年度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税率,即享受15.0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2.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3号)的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本公司之子公司北京英和领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领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景达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23年度享受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3.按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
根据财税[2014]57号第二条,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期末余额
21,237.70
166,443,330.03
 
166,464,567.73
9,916,808.27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期末余额
1,530,581,893.11
1,530,581,893.11
1,530,581,893.11
(三)应收账款
1.按账龄披露

期末账面余额
4,090,440.09
112,541,122.50
 
11,458,634.25
105,172,928.34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 
金额比例(%)金额计提比例 (%)
116,631,562.59100.0011,458,634.259.82
116,631,562.59100.0011,458,634.259.82
116,631,562.59100.0011,458,634.259.82


    
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 
金额比例 (%)金额计提比 例(%)
130,863,022.43100.006,548,331.125.00
130,863,022.43100.006,548,331.125.00
130,863,022.43100.006,548,331.125.00
(1)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①组合2:非合并范围内客户(账龄组合)

期末余额    
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4,090,440.09204,522.005.00130,842,302.436,542,115.12
112,541,122.5011,254,112.2510.00  
   20,720.006,216.00
116,631,562.5911,458,634.259.82130,863,022.436,548,331.12
3.坏账准备情况

期初余额本期变动金额   
 计提收回或转回核销其他变动
6,548,331.124,910,303.13   
6,548,331.124,910,303.13   
4.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情况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占应收账款期末 余额的比例(%)
99,675,654.5085.46
11,262,700.009.66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占应收账款期末 余额的比例(%)
2,197,350.001.88
1,920,000.001.65
600,000.000.51
115,655,704.5099.16
(四)预付款项
1.预付款项按性质列示

期末余额
3,919,474.80
 
1,790,725.81
1,390,098.64
7,100,299.25
2.预付款项按账龄列示

期末余额  
金额比例(%)金额
3,856,730.0754.3219,711,796.85
3,174,332.8844.713,278,326.51
59,122.300.8352,749.50
10,114.000.14 
7,100,299.25100.0023,042,872.86
账龄超过1年且金额重要的预付款项情况

债务单位期末余额账龄
第一名1,518,710.621至2年
第二名1,356,233.001至2年
 2,874,943.62 
2.按预付对象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单位情况

期末余额
1,518,710.62
1,356,233.00
800,000.00
790,725.81
398,560.02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期末余额
4,864,229.45
(五)其他应收款

期末余额
 
 
1,843,764.28
160,450.83
1,683,313.45
1.其他应收款
(1)按账龄披露

期末账面余额
1,413,078.01
345,836.27
 
84,850.00
1,843,764.28
160,450.83
1,683,313.45
(2)按款项性质披露

期末账面余额
 
76,348.00
596,080.27
164,086.01
 
1,007,250.00
1,843,764.28
160,450.83
1,683,313.45
(3)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未来 12个月 预期信用损失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未发生信用减值)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 失(已发生信用减值)
553,159.77  
553,159.77  
-392,708.94  
160,450.83  
(4)坏账准备情况

期初余额本期变动金额   
 计提收回或转回转销或核销其他变动
553,159.77-392,708.94   
553,159.77-392,708.94   
(5)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情况

款项性质期末余额账龄占其他应收款 期末余额合计 数的比例(%)
非关联方拆借款注1,007,250.001年以内54.63
押金及保证金173,793.001-2年9.43
社保及公积金164,086.011年以内8.90
押金及保证金83,950.004-5年4.55
备用金76,348.001年以内4.14
 1,505,427.01 81.65
注:第一名系本公司持有5%股权的参股公司深圳市博德致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具体详见五、(九) 其他权益工具投
资。 2023年10月,公司与博德致远签订借款合同,向博德致远提供借款1,000,000.00元,用于其经营上的资金周转,
借款利率4.35%,期限为两年。截至2023年末,应收本息合计1,007,250.00元。

(六)存货
1.存货的分类

期末余额    
账面余额跌价准备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跌价准备
31,912,034.904,021,300.1027,890,734.8033,672,149.271,204,858.93
6,902,817.51137,055.056,765,762.464,739,858.90 
17,807,059.7512,377,443.625,429,616.132,355,587.90207,218.38
17,737,422.13 17,737,422.1324,253,145.47 
3,686,513.39 3,686,513.3911,186,761.11 
78,045,847.6816,535,798.7761,510,048.9176,207,502.651,412,077.31
2.存货跌价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减少金额 
 计提其他转回或转销其他
1,204,858.936,892,069.20 4,075,628.03 
 570,544.08 433,489.03 
207,218.3818,754,465.59 6,584,240.35 
1,412,077.3126,217,078.87 11,093,357.41 
注:报告期内,本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因为存货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公司在确认可变现净值时,结合
目前及未来市场需求,预计新冠库存成品及专用物料未来无法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可变现净值为0,对新冠抗原产品成
品及专用物料全额计提减值。报告期内,转销存货跌价准备是由于实现销售或存货报废。

(七)其他流动资产

期末余额
104,135.78
 
104,135.78
(八)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期初余额本期增减变动   
 追加投资减少 投资权益法下确 认的投资损 益其他
     
1,941,726.80  303,166.65 
 17,274,500.00 -1,363,960.16 
1,941,726.8017,274,500.00 -1,060,793.51 
(九)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情况

期初余额本期增减变动    
 追加投资减少投资本期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 的利得本期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 的损失其 他
5,000,000.00   1,890,522.45 
5,000,000.00   1,890,522.45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本期确认的股利收入累计计入其他 综合收益的利得
  
  
注:2021年9月,本公司之子公司景达广源与深圳市博德致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博德致远”)签订增资协议,以500万元购入博德致远5%股权,博德致远系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初创企业,通过
参股博德致远,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机会。由于该项权益投资以长期持有为目的、并非交易性意图,且公司对其无重大影
响,公司将该投资认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列报于其他权益工具投
资。

(十)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期末余额
8,000,000.00
5,000,000.00
13,000,000.00
(十一)固定资产

期末余额
134,615,100.26
 
19,535,349.02
115,079,751.24
1.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情况

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及 其他
    
94,671,918.1268,790,090.15811,458.127,566,806.07
3,285,588.2827,936,826.27 1,054,424.69
3,285,588.2827,936,826.27 1,054,424.69
 211,619.47 202,609.90
 211,619.47 202,609.90
97,957,506.4096,515,296.95811,458.128,418,620.86
    
17,640,009.0124,933,670.30770,885.214,346,790.46
4,478,384.5716,115,380.80 1,156,572.29
4,478,384.5716,115,380.80 1,156,572.29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附注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及 其他
 161,431.27 192,479.30
 161,431.27 192,479.30
22,118,393.5840,887,619.83770,885.215,310,883.45
    
    
 19,535,349.02  
 19,535,349.02  
 19,535,349.02  
    
75,839,112.8236,092,328.1040,572.913,107,737.41
77,031,909.1143,856,419.8540,572.913,220,015.61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测试情况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