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华能国际(600011):华能国际H股2023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19日 21:28:26 中财网

原标题:华能国际:华能国际H股2023年度报告



公司電廠分佈圖
公司電廠分佈圖

風電風電 截至二零二三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可控 發電裝機容量為 135,655 兆瓦, 分區域如圖所示 (單位:兆瓦) 圖例圖例 生物生物發發電電中中 黑龍黑龍 4,4,33 光伏光伏 煤煤 燃機燃機 水電水電分分 00 機機吉林吉林 33,9,944















獨立核數師報告
Ernst & Young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Tel電話:+852 2846 9888
27/F, One Taikoo Place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979號 Fax傳真:+852 2868 4432979 King’s Road 太古坊一座27樓 ey.com
Quarry Bay, Hong Kong

致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股東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意見
本核數師(以下簡稱「我們」)已審計載列於第132頁至第385頁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貴公司」)及其子
公司(「貴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此財務報表包括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合併資產負債表與截至該日止年度的合併綜合收益表、合併權益變動表和合併現金流量表,以及合併財務報表附註,包括重大會計政策資訊。

我們認為,該合併財務報表已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佈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真實而公允地反映了貴集團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合併財務狀況及截至該日止年度的合併經營成果及合併現金流量,並已遵照香港《公司條例》的披露要求妥為擬備。

意見的基礎
我們已根據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頒佈的《國際審計準則》進行審計。我們在該等準則下承擔的責任已在本報告「核數師就審計合併財務報表承擔的責任」部分中做進一步闡述。根據由香港會計師公會發佈的《專業會計師道德守則》(「守則」),我們獨立於貴集團,並已履行守則中的其他專業道德責任。我們相信,我們所獲得的審計證據是充分的、適當的,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關鍵審計事項
關鍵審計事項是我們根據職業判斷,認為對本期合併財務報表審計最為重要的事項。這些事項的應對以對合併財務報表整體進行審計並形成審計意見為背景,我們不對這些事項單獨發表意見。我們對下述每一事項在審計中是如何應對的描述也以此為背景。

我們已經履行了本報告「核數師就審計合併財務報表承擔的責任」部分闡述的責任,包括與這些關鍵審計事項相關的責任。相應地,我們的審計工作包括執行為應對評估的合併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而設計的審計程序。我們執行審計程序的結果,包括應對下述關鍵審計事項所執行的程序,為合併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獨立核數師報告
關鍵審計事項(續)
關鍵審計事項 該事項在審計中是如何應對的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
於2023年12月31日,貴集團持有物業、廠房及 我們瞭解和評估了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測試過程設備餘額為人民幣368,676百萬元,佔貴集團非 的控制,包括管理層複核減值測試中使用的關鍵假流動資產總額的80.22%。如合併財務報表附註 設相關的關鍵控制的設計有效性,並測試了其運行2(g), 2(l), 4(b)和7所述,當事件或情況變化表明 有效性。

其賬面價值可能無法收回時,貴集團需要測試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情況。管理層通過確 我們的審計程序包括評估管理層對減值跡象的識定該物業、廠房及設備所屬的現金產出單元的 別,將管理層採用的確定可收回金額的方法與行業可收回金額,對該類物業、廠房及設備執行減 指引進行比較,並且檢查預測中所使用的基礎數值測試。根據減值測試結果,截至2023年12月 據。我們還評估了計算中使用的管理層關鍵假設,31日止年度,管理層計提物業、廠房及設備減 包括未來銷售量、燃料價格和適用折現率等。在評值準備人民幣2,736百萬元。 估燃料價格時,我們將其與外部行業預測報告進行比較,並分析了管理層的歷史估計。同時,我們也
審計管理層對物業、廠房及設備所做的減值測 引入了我們內部估值專家,協助我們評估管理層所試較為複雜,由於減值測試涉及未來現金流的 使用的確定可收回金額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假設,預測,該預測需要重大的管理層估計和判斷, 包括折現率。

包括對未來銷售量、燃料價格以及適用折現率
等用於預測未來現金流的估計。這些估計和判 我們圍繞上述關鍵假設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以評估斷可能會受未來市場、政策及經濟條件的變化 這些假設的變化對物業、廠房及設備所屬現金產出的重大影響。 單元可收回金額的影響。

我們也評估了合併財務報表中關於物業、廠房及設
備減值測試披露的充分性。

獨立核數師報告
關鍵審計事項(續)
關鍵審計事項 該事項在審計中是如何應對的
商譽減值
於2023年12月31日,貴集團的商譽餘額為人 我們瞭解和評估了商譽減值測試過程的控制,包括民幣14,510百萬元。如合併財務報表附註2(k), 管理層複核減值測試中使用的關鍵假設相關的關鍵2(l), 4(a)和14所述,貴集團至少每年對商譽進 控制的設計有效性,並測試了其運行有效性。

行減值測試。出於減值測試的目的,商譽被分
配至其所屬的現金產出單元或現金產出單元組 我們的審計程序包括將管理層採用的確定可收回金合。如果現金產出單元的賬面價值超過其可收 額的方法與行業指引進行比較,並且檢查預測中所回金額,則確認商譽減值損失。根據減值測試 使用的基礎數據。我們還評估了計算中使用的管理結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貴集團計 層關鍵假設,包括未來銷售量、燃料價格、毛利、提商譽減值準備人民幣295百萬元。 永續增長率和折現率等。在評估燃料價格時,我們將其與外部行業預測報告進行比較,並分析了管理
審計管理層對商譽所做的減值測試較為複雜, 層的歷史估計。同時,我們也引入了我們內部估值由於商譽所屬現金產出單元可收回金額的確定 專家,幫助我們評估管理層所使用的確定可收回金涉及重大的管理層估計和判斷,包括對未來銷 額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假設,包括折現率。

售量、燃料價格、毛利、永續增長率以及適用
折現率等用於預測未來現金流的估計。這些估 我們圍繞上述關鍵假設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以評估計和判斷可能會受未來市場、政策及經濟條件 這些假設的變化對商譽所屬現金產出單元可收回金的變化的重大影響。 額的影響。

我們也評估了合併財務報表中關於商譽減值測試披
露的充分性。

獨立核數師報告
關鍵審計事項(續)
關鍵審計事項 該事項在審計中是如何應對的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於2023年12月31日,貴集團對可抵扣暫時性 我們瞭解和評估了管理層與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相差異和累計稅務虧損確認的互抵前遞延所得稅 關的關鍵控制的設計有效性,包括管理層複核遞延資產為人民幣6,289百萬元。於2023年12月31 所得稅資產確認中與稅務盈利預測相關的關鍵假設日,貴集團未予確認遞延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 的控制,並測試了其運行有效性。

性差異為人民幣21,260百萬元,可抵扣稅務虧
損為人民幣29,479百萬元。如合併財務報表附 我們的審計程序包括將管理層估計的未來期間適用註2(x)(iii),4(c)和31所述,貴集團以預計很可能 的稅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取得的未來稅務盈利及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為限 未來可能利用的可抵扣稅務虧損與稅收法律框架進對能夠實現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確認。 行了比較。我們測試了管理層估計的未來每年轉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利用可抵扣稅務虧損總額是否
審計管理層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較為複 小於各轉回期間預測的稅務盈利及應納稅暫時性差雜,由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涉及重大的管 異。

理層估計和複雜的判斷,包括對未來稅務盈利
的預測、未來期間適用的稅率、可抵扣暫時性 同時,我們評估了管理層預測未來稅務盈利所採用差異以及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轉回和可抵扣虧 的假設和方法,例如,未來銷售量和燃料價格。我損的利用等的估計,這些方面的估計可能會受 們將燃料價格與外部行業預測報告進行比較,並分到未來市場、政策及經濟條件以及稅收法律框 析了管理層的歷史估計。我們檢查了稅務盈利預測架變化的重大影響。 中所使用的基礎數據,將其與管理層於執行物業、廠房及設備及商譽減值測試時使用的假設進行比
較。

我們也評估了合併財務報表中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
確認披露的充分性。

獨立核數師報告
含在年度報告中的其他資訊
董事需對其他資訊負責。其他資訊包括刊載於年報內的全部資訊,但不包括合併財務報表及我們的核數師報告。

我們對合併財務報表的意見並不涵蓋其他資訊,我們亦不對該等其他資訊發表任何形式的鑒證結論。

結合我們對合併財務報表的審計,我們的責任是閱讀其他資訊,在此過程中,考慮其他資訊是否與合併財務報表或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所瞭解的情況存在重大不一致或者似乎存在重大錯誤陳述的情況。基於我們已執行的工作,如果我們認為其他資訊存在重大錯誤陳述,我們需要報告該事實。在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報告。

董事就合併財務報表須承擔的責任
董事須負責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佈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香港《公司條例》的披露要求擬備真實而公允的合併財務報表,並對其認為為使合併財務報表的擬備不存在由於欺詐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誤陳述所需的內部控制負責。

在擬備合併財務報表時,董事負責評估貴集團持續經營的能力,並在適用情況下披露與持續經營有關的事項,以及使用持續經營為會計基礎,除非董事有意將貴集團清盤或停止經營,或別無其他實際的替代方案。

審計委員會協助董事履行監督貴集團的財務報告過程的責任。

核數師就審計合併財務報表承擔的責任
我們的目標,是對合併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於欺詐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誤陳述取得合理保證,並出具包括我們意見的核數師報告。我們僅向全體股東報告,除此之外,我們的報告不可用作其他用途。我們概不就本報告的內容,對任何其他人士負責或承擔法律責任。

獨立核數師報告
核數師就審計合併財務報表承擔的責任(續)
合理保證是高水準的保證,但不能保證按照《國際審計準則》進行的審計,在某一重大錯誤陳述存在時總能發現。錯誤陳述可以由欺詐或錯誤引起,如果合理預期它們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合併財務報表使用者依賴合併財務報表所作出的經濟決定,則有關的錯誤陳述可被視作重大。

在根據《國際審計準則》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專業判斷,保持了專業懷疑態度。我們亦:? 識別和評估由於欺詐或錯誤而導致合併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誤陳述的風險,設計及執行審計程序以應對這些風險,以及獲取充足和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我們意見的基礎。由於欺詐可能涉及串謀、偽造、蓄意遺漏、虛假陳述,或淩駕於內部控制之上,因此未能發現因欺詐而導致的重大錯誤陳述的風險高於未能發現因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誤陳述的風險。

? 瞭解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以設計適當的審計程序,但目的並非對貴集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

? 評估董事所採用會計政策的恰當性及作出會計估計和相關披露的合理性。

? 對董事採用持續經營會計基礎的恰當性作出結論。根據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確定是否存在與事項或情況有關的重大不確定性,從而可能導致對貴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如果我們認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則有必要在核數師報告中提請使用者注意合併財務報表中的相關披露。假若有關的披露不足,則我們應當發表非無保留意見。我們的結論是基於核數師報告日止所取得的審計證據。然而,未來事項或情況可能導致貴集團不能持續經營。

? 評價合併財務報表的整體列報方式、結構和內容,包括披露,以及合併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交易和事項。

? 就貴集團內實體或業務活動的財務資訊獲取充足、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便對合併財務報表發表意見。

我們負責指導、監督和執行集團審計。我們為審計意見承擔全部責任。

獨立核數師報告
核數師就審計合併財務報表承擔的責任(續)
除其他事項外,我們與審計委員會溝通了計劃的審計範圍、時間安排、重大審計發現等,包括我們在審計中識別出內部控制的任何重大缺陷。

我們還向審計委員會提交聲明,說明我們已符合有關獨立性的相關專業道德要求,並與他們溝通有可能合理地被認為會影響我們獨立性的所有關係和其他事項,以及在適用的情況下,消除威脅獨立性的行動或防範措施。

從與審計委員會溝通的事項中,我們確定哪些事項對本期合併財務報表的審計最為重要,因而構成關鍵審計事項。我們在核數師報告中描述這些事項,除非法律法規不允許公開披露這些事項,或在極端罕見的情況下,如果合理預期在我們報告中溝通某事項造成的負面後果超過產生的公眾利益,我們決定不應在報告中溝通該事項。

出具本獨立核數師報告的審計項目合夥人是王俊穎。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執業會計師
香港
二○二四年三月十九日
合併綜合收益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每股資料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業收入 5 254,396,695 246,724,789
稅金及附加 (1,634,847) (1,442,438)
?業成本及費用,淨額
燃料 (156,569,158) (170,506,913)
維修 (4,456,767) (4,485,105)
金融及合同資產減值損失 (129,009) (48,257)
折舊 6 (25,492,280) (24,380,204)
人工成本 37 (17,762,377) (16,147,626)
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華能開發公司」)輸變電費用 (47,947) (47,947)電力採購成本 (11,978,026) (16,357,899)
其他,淨額 6 (17,765,337) (15,683,187)

營業成本及費用總額 (234,200,901) (247,657,138)

?業收入╱(虧損) 18,560,947 (2,374,787)

利息收入 506,878 339,258
財務費用,淨額
利息費用 6 (8,938,084) (9,962,125)
匯兌(虧損)╱收益及銀行手續費淨額 (437,167) 136,151

財務費用,淨額合計 (9,375,251) (9,825,974)

聯營及合營公司投資收益 8 854,156 1,042,108
其他投資收益 6 1,930,412 5,438

稅前利潤╱(虧損) 6 12,477,142 (10,813,957)
所得稅費用 33 (3,707,733) (158,658)

淨利潤╱(虧損) 8,769,409 (10,972,615)


合併綜合收益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每股資料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其他綜合虧損,稅後淨額
未來不會重分類至損益的項目: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54,457) (12,782)
合營、聯營企業其他綜合收益的影響 (29,525) 32,960
所得稅影響 13,935 3,324
未來可能會重分類至損益的項目:
合營、聯營企業其他綜合收益的影響 12,147 25,616
現金流量套期:
現金流量套期的有效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 (31,759) 269,361
重新分類調整至損益的收益╱(虧損) 162,362 (1,401,283)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168,052) 446,350
所得稅影響 (22,203) 192,427

其他綜合虧損,稅後淨額 (117,552) (444,027)

綜合收益╱ (虧損) 8,651,857 (11,416,642)


合併綜合收益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每股資料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淨利潤╱(虧損)歸屬於:
-本公司權益持有者 8,357,460 (8,026,233)
-非控制股東 411,949 (2,946,382)

8,769,409 (10,972,615)

綜合收益╱(虧損)歸屬於:
-本公司權益持有者 8,653,954 (8,114,708)
-非控制股東 (2,097) (3,301,934)

8,651,857 (11,416,642)

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每股收益╱(虧損)(以每股人民幣
元計)
-基本和稀釋 34 0.35 (0.65)


合併資產負債表
2023年12月31日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12月31日
附註 2023年 2022年

資產
非流動資產
物業、廠房及設備 7 368,675,819 336,126,522
使用權資產 42 21,024,661 18,998,833
對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投資 8 22,712,467 24,015,630
投資性房地產 626,239 632,565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10 642,923 708,912
電力生產許可證 11 4,312,514 4,156,846
採礦權 12 1,609,115 1,611,486
遞延所得稅資產 31 4,150,104 5,632,709
衍生金融資產 13 616 3,570
商譽 14 14,509,739 14,384,909
其他非流動資產 15 21,307,658 19,227,929

非流動資產合計 459,571,855 425,499,911

流動資產
存貨 16 11,899,339 12,701,908
其他應收款項及資產 17 14,750,293 14,076,384
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 18 47,140,674 42,654,332
合同資產 5(c) 44,583 68,738
衍生金融資產 13 59,411 44,925
貨幣資金 35 16,849,858 17,175,575

流動資產合計 90,744,158 86,721,862

資產合計 550,316,013 512,221,773


合併資產負債表
2023年12月31日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12月31日
附註 2023年 2022年

權益和負債
本公司權益持有權益
股本 20 15,698,093 15,698,093
其他權益工具 21 79,626,169 62,083,704
資本公積 23,571,376 23,710,686
盈餘公積 22 8,140,030 8,140,030
儲備基金 479,264 117,308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366,687) (602,823)
留存收益 11,614,870 6,517,524

138,763,115 115,664,522
非控制股東權益 41 40,591,363 19,651,537

股東權益合計 179,354,478 135,316,059

非流動負債
長期借款 24 162,347,839 151,677,526
長期債券 25 28,038,374 39,062,047
租賃負債 42 6,714,600 5,622,536
遞延所得稅負債 31 2,593,143 2,169,841
衍生金融負債 13 454,637 245,613
其他非流動負債 26 6,813,588 6,794,804

非流動負債合計 206,962,181 205,572,367


合併資產負債表
2023年12月31日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12月31日
附註 2023年 2022年

權益和負債(續)
流動負債
應付賬款及其他負債 27 59,851,144 54,472,701
合同負債 5(c) 3,380,245 3,348,828
應付稅金 28 2,363,028 1,647,373
應付股利 554,684 617,576
衍生金融負債 13 240,177 417,237
短期債券 29 6,110,228 6,312,777
短期借款 30 57,232,729 83,573,497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24 21,076,582 19,129,989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 25 11,829,844 730,336
一年內到期的租賃負債 42 1,279,447 1,009,339
一年內到期的其他非流動負債 26 81,246 73,694

流動負債合計 163,999,354 171,333,347

負債合計 370,961,535 376,905,714

權益和負債合計 550,316,013 512,221,773


以上財務報表於2024年3月19日經董事會批準報出,並代表董事會簽署。

王葵 黃曆新
董事 董事
合併權益變動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歸屬於本公司權益持有權益

資本公積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的 其他綜合
金融資產公 收益中的 其他 外幣報表 非控制
股本 其他權益工具 股本溢價 套期儲備 允價值儲備 其他儲備 資本公積 小計 盈餘公積 儲備基金 折算差額 留存收益 合計 股東權益 權益合計

餘額 15,698,093 62,083,704 24,770,682 (570,194) 368,078 (81,735) (776,145) 23,710,686 8,140,030 117,308 (602,823) 6,517,524 115,664,522 19,651,537 135,316,059
– 2,916,280 – – – – – – – – – 5,441,180 8,357,460 411,949 8,769,409收益╱(虧損):
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稅
– – – – (40,522) – – (40,522) – – – – (40,522) – (40,522)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變
,稅後淨額 – – – – (29,525) 12,147 – (17,378) – – – – (17,378) – (17,378)工具有效部分的公允價
重分類,稅後淨額 – – – 118,258 – – – 118,258 – – – – 118,258 (9,858) 108,400差額 – – – – – – – – – – 236,136 – 236,136 (404,188) (168,052)
╱(虧損)合計 – 2,916,280 – 118,258 (70,047) 12,147 – 60,358 – – 236,136 5,441,180 8,653,954 (2,097) 8,651,857


45頁至第385頁的財務報表附註為本合併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

合併權益變動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歸屬於本公司權益持有權益

資本公積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的 其他綜合
金融資產公 收益中的 其他 外幣報表 非控制
股本 其他權益工具 股本溢價 套期儲備 允價值儲備 其他儲備 資本公積 小計 盈餘公積 儲備基金 折算差額 留存收益 合計 股東權益 權益合計

– – – – – – – – – – – – – (680,385) (680,385)
持有者投入資本
– 34,000,000 – – – – (19,876) (19,876) – – – – 33,980,124 – 33,980,124贖回(附註21) – (17,000,000) – – – – – – – – – – (17,000,000) – (17,000,000)具持有者分配(附註21) – (2,373,815) – – – – – – – – – – (2,373,815) (54,929) (2,428,744)
股東注資 – – – – – – (136,921) (136,921) – – – – (136,921) 21,683,544 21,546,623資單位資本公積變動的
– – – – – – (25,928) (25,928) – – – – (25,928) – (25,928)控制股東股權 – – – – – – 4,422 4,422 – – – – 4,422 (4,422) –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
益的權益投資 – – – – (16,559) – – (16,559) – – – 16,559 – – –入 – – – – – – – – – 361,956 – (361,956) – – –
– – – – – – (4,806) (4,806) – – – 1,563 (3,243) (1,885) (5,128)
1日餘額 15,698,093 79,626,169 24,770,682 (451,936) 281,472 (69,588) (959,254) 23,571,376 8,140,030 479,264 (366,687) 11,614,870 138,763,115 40,591,363 179,354,478


45頁至第385頁的財務報表附註為本合併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

合併權益變動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歸屬於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權益

資本公積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的 其他綜合
金融資產公 收益中的 其他 外幣報表 非控制
股本 其他權益工具 股本溢價 套期儲備 允價值儲備 其他儲備 資本公積 小計 盈餘公積 儲備基金 折算差額 留存收益 合計 股東權益 權益合計

餘額 15,698,093 48,417,977 24,770,682 407,974 349,680 (107,351) 246,517 25,667,502 8,140,030 – (1,443,398) 16,846,951 113,327,155 20,509,045 133,836,200
虧損) – 2,191,950 – – – – – – – – – (10,218,183) (8,026,233) (2,946,382) (10,972,615)收益╱(虧損):
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稅
– – – – (9,458) – – (9,458) – – – – (9,458) – (9,458)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變
,稅後淨額 – – – – 32,960 25,616 – 58,576 – – – – 58,576 – 58,576工具有效部分的公允價
重分類,稅後淨額 – – – (978,168) – – – (978,168) – – – – (978,168) 38,673 (939,495)差額 – – – – – – – – – – 840,575 – 840,575 (394,225) 446,350
╱(虧損)合計 – 2,191,950 – (978,168) 23,502 25,616 – (929,050) – – 840,575 (10,218,183) (8,114,708) (3,301,934) (11,416,642)


45頁至第385頁的財務報表附註為本合併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

合併權益變動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歸屬於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權益

資本公積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的 其他綜合
金融資產公 收益中的 其他 外幣報表 非控制
股本 其他權益工具 股本溢價 套期儲備 允價值儲備 其他儲備 資本公積 小計 盈餘公積 儲備基金 折算差額 留存收益 合計 股東權益 權益合計

– – – – – – – – – – – – – (919,634) (919,634)
持有者投入資本 – 22,550,000 – – – – – – – – – – 22,550,000 – 22,550,000贖回 – (9,000,000) – – – – – – – – – – (9,000,000) – (9,000,000)具持有者分配 – (2,136,535) – – – – – – – – – – (2,136,535) – (2,136,535)股東注資 – – – – – – – – – – – – – 3,316,945 3,316,945資單位資本公積變動的
– – – – – 170,701 170,701 – – – – 170,701 – 170,701控制股東股權 – – – – – – 6,857 6,857 – – – – 6,857 4,165 11,022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
益的權益投資 – – – – (5,104) – – (5,104) – – – 5,104 – – –入 117,308 – (117,308) – – -
– 60,312 – – – – (1,200,220) (1,200,220) – – – 960 (1,138,948) 42,950 (1,095,998)
1日餘額 15,698,093 62,083,704 24,770,682 (570,194) 368,078 (81,735) (776,145) 23,710,686 8,140,030 117,308 (602,823) 6,517,524 115,664,522 19,651,537 135,316,059


45頁至第385頁的財務報表附註為本合併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

合併現金流量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經?活動
稅前利潤╱(虧損) 12,477,142 (10,813,957)
將稅前利潤╱(虧損)調整為經營活動提供的淨現金
的調整項目: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 6 24,679,041 23,372,667
投資性房地產折舊 6 24,541 21,791
使用權資產折舊 6 788,698 985,746
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 6 2,735,886 1,823,978
商譽減值 6 295,001 897,524
其他非流動資產減值 6 65,234 400,194
其他非流動資產攤銷 6 239,480 107,638
計提應收款項信用損失準備 129,009 48,257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6 40,781 6,486
其他投資收益 6 (1,930,412) (5,438)
非流動資產處置淨損失╱(收益) 6 354,812 (128,837)
聯營及合營公司投資收益 8 (854,156) (1,042,108)
利息收入 (506,878) (339,258)
利息費用 6 8,938,084 9,962,125
其他 27,130 (1,327,978)
營運資金的變動:
存貨 755,677 4,103,453
其他應收款項及資產 419,206 (701,844)
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 (4,490,918) 1,150,951
合同資產 (8,837) (166,487)
受限制的現金 76,580 (25,741)
應付賬款及其他負債 (1,468,649) (1,230,816)
合同負債 31,737 68,444
應付稅金 3,435,228 5,257,370
收到利息收入 506,878 339,258
支付所得稅 (1,263,177) (243,868)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 45,497,118 32,519,550


合併現金流量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投資活動
收到現金股利和投資收益 3,253,055 697,287
處置一家聯營公司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收到的現金 1,419,761 7,376處置物業、廠房及設備、土地使用權和其他非流動
資產收入 162,012 448,543
購置物業、廠房及設備支出 (58,682,654) (40,584,836)
對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注資 (632,028) (452,010)
其他 (49,195) 53,762

投資活動使用的現金淨額 (54,529,049) (39,829,878)


合併現金流量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附註 2023年 2022年

融資活動
發行短期債券 65,000,000 41,800,000
償還短期債券 (65,200,000) (43,700,000)
提取短期借款 84,781,704 149,806,702
償還短期借款 (111,101,966) (158,059,984)
提取長期借款 70,943,748 74,390,113
償還長期借款 (58,692,960) (59,249,646)
發行長期債券 – 9,300,000
償還長期債券 – (6,500,000)
支付利息 (11,657,624) (13,013,654)
發行其他權益工具收到的淨額 33,980,124 22,550,000
贖回其他權益工具 (17,000,000) (9,000,000)
子公司收到非控制股東注資淨額 21,683,544 3,316,945
支付子公司之非控制股東股利 (798,206) (1,343,510)
支付租賃款 (3,130,008) (2,327,866)
其他 (88,822) (137,613)

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 8,719,534 7,831,487

匯率變動的影響淨額 (54,076) 441,124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減少)╱增加淨額 (366,473) 962,283
年初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 16,517,108 15,554,825

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 35 16,150,635 16,517,108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1 公司組織及主要經?活動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是於1994年6月3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註冊成立的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的註冊地址為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6號華能大廈。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合稱「本集團」)主要於中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及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從事發電
業務並銷售電力予其各自所在地的省或地方電網運營企業。本公司通過中新電力(私人)有限公司(「中新電力」)及其子公司和華能山東如意(香港)能源有限公司(「香港能源」)及其子公司於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展開經
營活動。

董事認為本公司母公司及最終母公司分別為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華能開發公司」)及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華能集團公司」)。華能開發公司和華能集團公司均在中國成立。

2 重大會計政策
本集團在編製財務報表時採用了以下重大會計政策。除特別註明外,本公司在列報年度採用了一致的會計政策。

(a) 編製基礎
本財務報表是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佈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香港《公司條例》有關的披露規定編製。

本財務報表亦同時滿足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對披露的相關要求。本財務報表的編製除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及衍生金融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為記賬基礎外,均以歷史成本法為記賬基礎。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淨流動負債約為人民幣732.6億元。考慮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已獲得的未提取銀行信貸額度超過約人民幣3,100.0億元。本集團預期將對某些短期借款及債券進行重新融資,並在條件適合及需要時,考慮替代的融資來源。因此本公司的董事認為本集團能夠償還未來12個月內到期的債務,並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製本合併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b) 會計政策變更
於編製本年度合併財務報表時本集團首次採納了以下新訂及修訂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 保險合約
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及 會計政策的披露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務公告第2號之修訂
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之修訂 會計估計的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 與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 國際稅收改革-支柱二立法模版
適用於本集團的新訂及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性質及影響如下:(i) 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務公告第2號之修訂『會計政策的披露』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之修訂要求實體披露其重大的會計政策資訊,而不是其重要的會計政策。如果會計政策資訊與實體財務報表中包含的其他資訊一起考慮,可以合理地預期它會影響通用財務報表的主要使用者根據這些財務報表做出的決策,那麼會計政策資訊就是重大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務公告第2號之修訂本就重要性作出判斷就如何將重要性概念應用於會計政策披露提供了非強制性指導。本集團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這些修訂。該等修訂本不會對本集團合併財務報表中任何項目的計量、確認或呈列產生任何顯著影響。

(ii) 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之修訂『會計估計的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之修訂澄清了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政策變更之間的區別。會計估計是指財務報表中存在計量不確定性的貨幣金額。該修訂還澄清了實體如何使用計量技術和參數來制定會計估計。本集團已將該等修訂適用於2023年1月1日或之後發生的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由於本集團確定會計估計的政策與該修訂一致,該修訂對本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沒有任何影響。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b) 會計政策變更(續)
適用於本集團的新訂及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性質及影響如下:(續)(iii) 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與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與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縮小了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中初始確認例外的範圍,使其不再適用於產生相同應納稅及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交易,如租賃和棄置義務。因此,實體需要為這些交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前提是有足夠的應納稅利潤)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本集團自2022年1月1日已適用與租賃相關的暫時性差異的修訂,無確認為留存收益或權益其他組成部分的調整的累積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互抵後淨額與原先按淨額確認的金額相等,對於按互抵後淨額列示的合併資產負債表項目沒有影響。

該修訂對財務報表附註的影響詳見下表:
採用國際會計 於2022年
於2022年 準則第12號之 1月1日
1月1日 修訂的影響 (經重述)

互抵前遞延所得稅資產 6,301,920 305,719 6,607,639
互抵前遞延所得稅負債 (3,694,927) (305,719) (4,000,646)
互抵金額 (1,394,839) (305,719) (1,700,558)
互抵後遞延所得稅資產 4,907,081 – 4,907,081
互抵後遞延所得稅負債 (2,300,088) – (2,300,088)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b) 會計政策變更(續)
適用於本集團的新訂及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性質及影響如下:(續)(iii) 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與單項交易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續)採用國際會計 於2022年
於2022年 準則第12號之 12月31日
12月31日 修訂的影響 (經重述)

互抵前遞延所得稅資產 7,261,129 341,641 7,602,770
互抵前遞延所得稅負債 (3,798,261) (341,641) (4,139,902)
互抵金額 (1,628,420) (341,641) (1,970,061)
互抵後遞延所得稅資產 5,632,709 – 5,632,709
互抵後遞延所得稅負債 (2,169,841) – (2,169,841)


採納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的修訂對截至2022年和2023年12月31日年度止的合併綜合收益表無任何重大影響。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b) 會計政策變更(續)
適用於本集團的新訂及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性質及影響如下:(續)(iv) 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國際稅收改革-支柱二立法範本』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之修訂『國際稅收改革-支柱二立法範本』引入了對因實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佈的支柱二立法範本而產生的遞延稅款的確認和披露的強制性暫時例外。該修訂還引入了對受影響實體的披露要求,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更好地瞭解實體對支柱二所得稅的敞口,包括在支柱二立法生效期間單獨披露與支柱二所得稅相關的當期稅收,以及在立法頒佈或實質頒佈但尚未生效期間披露其對支柱二所得稅的敞口的已知或合理估計的資訊。實體被要求在2023年1月1日或之後開始的年度期間披露與其支柱二所得稅的敞口相關的資訊。本集團追溯適用了該修訂。鑒於本集團若干子公司運營地所處轄區支柱二法規尚未立法頒佈或實質頒佈,本集團於本年度尚未採納該項臨時性例外。本集團正在根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的可用資訊評估支柱二立法產生的潛在風險敞口。根據迄今為止進行的評估,本集團已識別出支柱二有效稅率可能低於15%的某些國家。目前尚不清楚或無法合理估計表明支柱二所得稅潛在風險敞口的定量資訊。

(c) 合併
合併財務報表包括本公司及其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財務報表。子公司為本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實體(包括結構性實體)。當本集團享有或有權享有參與投資對象業務的浮動回報以及能透過對投資對象的權力(即本集團獲賦予現有能力以主導投資對象相關活動的既存權利)影響該等回報時,即取得控制權。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c) 合併(續)
一般而言,假定多數投票權形成控制權。倘本公司擁有少於投資對象大多數的投票權或類似權利,則本集團於評估其是否擁有對投資對象的權力時會考慮一切相關事實及情況,包括:(a) 與被投資方的其他表決權持有人之間的合同性約定;
(b) 其他合同性約定產生的權利;以及
(c) 本集團的表決權和潛在表決權。

子公司與本公司財務報表的報告期間相同,並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編製。子公司的業績由本集團取得控制權之日起綜合入賬,一直至該等控制權終止之日為止。

損益及其他綜合收益各部分歸屬於本公司持有人及非控股權益,即使導致非控制股東權益結餘出現虧絀亦然。與本集團各成員公司間交易有關的所有集團內資產及負債、權益、收入、開支及現金流量均已於綜合時全數抵消。

一旦相關事實發生變化導致對控制三要素一個或多個要素發生變化的,本集團應當重新評估是否能控制被投資方。母公司在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對子公司的權益發生變化作為權益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倘本集團失去對一間子公司的控制權,則終止確認相關資產(包括商譽)、負債、任何非控股權益及匯兌波動儲備;並確認所保留任何投資的公允價值及錄入損益的任何因此產生的盈餘或虧絀。本集團將母公司享有的原確認在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轉為當期損益或者留存收益,與本集團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時所採用的方法相同。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c) 合併(續)
(i) 企業合併
本集團的企業合併(包括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按照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收購對價按照購買日支付的資產、承擔的對被收購方原股東的債務及本集團發行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任何或有對價均按收購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若支付或有對價義務構成符合權益定義的金融工具,則無須重估而應確認為權益。除此之外,其他或有對價應於每一報表日進行公允價值重估,並將公允價值變動確認為當期損益。收購相關費用於發生時進行費用化處理。收購的可辨認的資產以及收購過程中承擔的負債和或有負債在收購日以公允價值進行初始確認。收購產生的非控制股東權益每次收購時可選擇按照公允價值或非控制股東佔被收購方淨資產的比例進行確認。支付的收購對價、被收購方非控制權益、以及收購之前持有的被收購方權益於購買日公允價值超過收購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記錄為商譽(見附註2(k))。如果對價小於收購子公司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則直接將此差異確認為當期損益。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企業合併時,對於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本集團會按照該股權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的其他綜合收益,應視同處置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進行會計處理。

當一項收購取得的某些生產經營活動或資產的組合至少同時具有一項投入和一項實質性加工處理過程,且二者相結合對產出能力有顯著貢獻時,本集團將其確定為業務收購。本集團在判斷取得的組合是否構成一項業務時可選擇採用或不採用集中度測試。集中度測試是企業可以選擇採用的一種簡化判斷方式,針對每筆收購事項單獨進行選擇。進行集中度測試時,如果取得的總資產的公允價值幾乎相當於其中某一單獨可辨認資產或一組類似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則該組合通過集中度測試,應判斷為不構成業務。如果本集團選擇不採用集中度測試或該組合未通過集中度測試,則需進一步判斷該合併是否滿足構成業務的最低要求。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c) 合併(續)
(i) 企業合併(續)
當一項收購不構成通過實施或管理可實現向客戶提供商品或服務、產生投資收入(如股息或利息)或從一般活動中產生其他收入等目的的一整套綜合活動和資產時,它不被定義為業務,因此被確定為資產收購。

(ii) 子公司權益變動
本集團與其非控制股東進行的不導致失去控制權的交易做為權益事項處理,即與股東以其權益所有者身份進行的交易。支付給非控制股東的收購對價的公允價值與擁有的按權益比例的被收購子公司淨資產持續計量賬面價值的差額部分記錄在權益中。向非控制股東處置資產時產生的收益與損失也確認為權益。

若本集團失去對一家子公司的控制權,該交易作為處置對該子公司整體權益事項處理,由此產生的收益或損失於當期損益中確認。於失去控制權當日,於前子公司的剩餘權益按公允價值計量,該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金融資產(見附註2(m))的公允價值,或作為向聯營公司或合營公司(如適用)的初始投資成本(見附註2(c)(iii))。

(iii) 聯?公司和合?公司
聯營公司是指本集團對其財務和經營決策實質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合營公司是指一項安排,本集團與一方或多方通過合同約定共同分享對此項安排的控制權,並且享有此項安排的淨資產。

對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投資按照實際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並採用權益法進行後續計量,除非投資符合持有待售的條件(或者包含於持有待售處置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包含在初始投資成本中(見附註2(k));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c) 合併(續)
(iii) 聯?公司和合?公司(續)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本集團先對被投資單位的淨損益進行調整,包括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調整和為統一會計政策、會計期間進行的調整,然後按本集團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的淨損益份額確認當期投資損益。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淨虧損,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淨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但當本集團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且符合確認條件的,應繼續確認投資損失。

本集團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或承擔的被投資單位元其他綜合收益部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被投資單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於宣告分派時按照本集團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本集團在每個報告日期評估是否有客觀證據證明對聯營公司或者合營公司的投資已減值。如投資已減值,本集團計算減值,減值金額為聯營公司或者合營公司投資可收回金額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並在合併綜合收益表中確認。

本集團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損益僅以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無關連協力廠商股東權益比例為限確認在本集團財務報表中。本集團與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內部交易損失,屬於資產減值損失的部分,相應的未實現損失不予抵銷。

如果對聯營公司的投資轉變為對合營公司的投資,在該主體中的權益份額不會重新計量,而繼續採用權益法計量,反之亦然。

持有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投資由於權益攤薄產生的收益及損失計入合併綜合收益表。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c) 合併(續)
(iii) 聯?公司和合?公司(續)
在本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對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投資以投資成本減去減值準備進行記錄(見附註2(l)),除非投資符合持有待售的條件(或者包含於持有待售處置組)。本公司根據收到或應收的股利確認對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投資收益。

在所有其他的情況下,當本集團不再對聯營公司具有重大影響或者對合營公司不再具有共同控制,視同本集團在被投資單位中權益份額全部處置,發生的相關利得或損失計入投資收益。在喪失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時,本集團在被投資單位的剩餘權益份額按公允價值計量,作為初始成本確認金融資產(附註2(m))。

(d) 母公司單獨財務報表
子公司投資按成本扣除減值列賬,除非投資符合持有待售的條件(或者包含於持有待售處置組)。成本亦包括投資的直接歸屬成本。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時確認投資收益。

(e) 分部報告
本集團以內部組織結構、管理要求、內部報告制度為依據確定經營分部,並披露分部資訊。

經營分部,是指本集團內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組成部分:(1)該組成部分能夠在日常活動中產生收入、發生費用;(2)本集團主要經營決策制定者能夠定期評價該組成部分的經營成果,以決定向其配置資源、評價其業績;(3)本集團能夠取得該組成部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他有關會計資訊。如果兩個或多個經營分部具有相似的經濟特徵,並且滿足一定條件的,本集團將其合併為一個報告分部。

(f) 外幣折算
(i) 功能與列報貨幣
本集團的各實體採用其經營活動所在的主要經濟環境的貨幣記錄財務報表中的各賬目(「功能貨幣」)。合併財務報表以人民幣編製,人民幣為本公司的功能與列報貨幣。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f) 外幣折算(續)
(ii) 交易及餘額
本集團實體入賬的外幣交易初始按交易日彼等各自之現行功能貨幣之匯率換算入賬。

於資產負債表日,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功能貨幣,所產生的折算差額除了為購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的外幣借款產生的匯兌差額按資本化的原則處理,以及由於現金流量套期工具屬於有效套期的部分所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外,其餘部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iii) 境外子公司
境外子公司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以下列方法折算為列報貨幣。

境外經營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股東權益中除留存收益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境外經營的綜合收益表內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與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近似的當期平均匯率折算。折算產生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在其他綜合收益中列示,惟應佔非控制股東權益之差額除外
外幣現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現金流量採用與現金流量發生日的即期匯率近似的當期平均匯率折算。匯率變動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影響額,在現金流量表中單獨列示。

對於境外經營的處置(即處置本集團在境外經營中的全部權益,或者處置導致喪失對擁有境外經營的子公司的控制權,或導致喪失對擁有境外經營的合營公司的共同控制權,或導致喪失對擁有境外經營的聯營公司的重大影響),就該項境外經營累計計入歸屬於本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的所有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均重分類至損益。

對於並不導致本集團喪失對擁有境外經營的子公司的控制權的部分處置,累計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按處置份額重分類至非控制性權益並且不在損益中確認。對於所有其他部分處置(即本集團在聯營公司或合營公司中的所有權權益的減少並不導致本集團喪失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權),累計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按處置份額重分類至損益。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g) 物業、廠房及設備
物業、廠房及設備包括擋水建築物、港務設施、房屋及建築物、營運中的發電設施、運輸設施、其他及在建工程。購置或新建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並以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損失的淨額記錄,除非符合持有待售的條件(或者包含於持有待售處置組)。

在建工程以成本扣除任何減值損失計量,且不會折舊。在建工程在完成並達到可使用狀態時,重分類計入物業、廠房及設備的適當類別。

與物業、廠房及設備有關的後續支出,只有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本集團且其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時,計入物業、廠房及設備成本;對於被替換的部分,終止確認其賬面價值;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其他後續支出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採用年限平均法並按其賬面價值減去預計淨殘值後在預計使用年限內計提。對計提了減值準備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則在未來期間按扣除減值準備後的賬面價值及依據尚可使用年限確定折舊額。預計可使用年限如下:
預計使用年限

擋水建築物 8 – 50年
港務設施 20 – 40年
房屋及建築物 8 – 30年
營運中的發電設施 5 – 30年
運輸設施 8 – 27年
其他 5 – 14年

對於構成物業、廠房及設備項目的各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年限,有關項目的成本會按照合理的基礎分配至各組成部分,分別計提折舊。本集團於每年年度終了,對物業、廠房及設備的預計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複核並在必要時作適當調整。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g) 物業、廠房及設備(續)
當物業、廠房及設備被處置、或者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時,終止確認該物業、廠房及設備。物業、廠房及設備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的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綜合收益表的「營業成本及費用-其他」項下。

當物業、廠房和設備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時,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見附註2(l))。

(h) 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指為賺取租金(附註2(ac),包括確認為使用權資產的租賃物業)及╱或資本增值而持有的土地及╱或房屋,包括持有的未明確日後用途的土地,以及將用作投資性房地產的在建建築物或尚未開發完工的建築物。

投資性房地產以成本列示。投資性房地產折舊採用年限平均法並按其賬面價值減去預計淨殘值後在預計使用年限內計提。對計提了減值準備的投資性房地產,則在未來期間按扣除減值準備後的賬面價值及依據尚可使用年限確定折舊額。預計可使用年限如下:
預計使用年限

土地 40 – 50年
房屋 30年

投資性房地產租金收入按附註2(aa)所述計算。

(i) 電力生產許可證
本集團由於收購大士能源有限公司(「大士能源」)而取得其電力生產許可證,以取得日的公允價值作初始計量。該電力生產許可證具有不確定的使用年限,因而不予攤銷。該電力許可證使用年限不確定的估計是基於許可證的延期預計無重大限制和成本,同時也基於對其未來現金流量和持續經營的預期。該許可證每年進行減值測試並以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損失記錄。本集團在每個會計期間對該項電力生產許可證的使用壽命進行複核,以確定相關條件和基礎仍能繼續支援該資產為不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j) 採礦權
採礦權按成本減累計攤銷及減值損失記錄(附註2(l)),根據生產單位法對礦山的估計探明儲量和概略儲量進行攤銷,除非採礦權符合持有待售的條件(或者包含於持有待售處置組)。

(k) 商譽
初始確認後,商譽按成本減累計減值損失計量。商譽將會分配至可從企業合併協同效應中受益的各現金產出單元或現金產出單元組合,並每年或在情況發生變化出現減值跡象時進行更頻繁的減值測試(附註2(l))。

當現金產出單元被處置時,任何歸屬於該現金產出單元的商譽納入有關處置損益的計算中。

(l) 非金融資產的減值
物業、廠房及設備、採礦權、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使用權資產及未作為金融資產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於資產負債表日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複核,判斷是否存在減值跡象。若存在任何減值跡象,則應預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商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及尚未達到使用狀態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至少每年進行減值測試(或當存在跡象或者環境發生變化使得存在潛在減值風險時,及時進行減值測試)。若減值測試結果表明資產或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按差額計提減值準備並計入減值損失。

可收回金額為資產或現金產出單元的使用價值與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兩者之間的較高者。進行減值測試時,資產應被組合為能夠創造現金流入的最小現金產出單元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基本上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者現金產出單元。在對現金產出單元進行減值測試時,如果能夠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礎上進行分配,則將總部資產(如總部大樓)賬面金額的一部分分配給單個現金產出單元,或者分配給最小的現金產出單元組。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l) 非金融資產的減值(續)
在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時,商譽應分攤的現金產出單元(或現金產出單元組),不應大於基於內部管理目的對商譽進行監控的最低水準。

對於因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應當分攤至能夠從企業合併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現金產出單元或者現金產出單元組。

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減值損失金額應當先抵減分攤至現金產出單元(或者現金產出單元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再根據現金產出單元(或者現金產出單元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佔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的賬面價值不會低於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如可計量)或使用價值(如可確定)中的較高者。

商譽的減值損失一經計提,不得轉回。除商譽外,已計提減值的非金融資產於資產負債表日均需就減值是否可以轉回進行複核。減值損失轉回金額以以前年度尚未確認減值損失情況下資產的賬面價值為限。減值損失於轉回當期計入當期損益。

(m) 金融工具
(i) 確認和初始計量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本集團成為相關金融工具合同條款的一方時,於資產負債表內確認。

除不具有重大融資成分的應收賬款外,在初始確認時,金融資產及金融負債均以公允價值計量。對於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項目,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金額。對於不具有重大融資成分的應收賬款,本集團按照交易價格進行初始計量。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ii) 金融資產的分類和後續計量
(1) 金融資產的分類
本集團在初始確認時根據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別: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除非本集團改變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在此情形下,所有受影響的相關金融資產在業務模式發生變更後的首個報告期間的第一天進行重分類,否則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後不得進行重分類。

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是指本集團如何管理金融資產以產生現金流量。業務模式決定本集團所管理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來源是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出售金融資產還是兩者兼有。本集團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關鍵管理人員決定的對金融資產進行管理的特定業務目標為基礎,確定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

對於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本集團可在初始確認時將其不可撤銷地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未來不會重分類至損益)的金融資產。該指定在單項投資的基礎上作出,且相關投資從發行者的角度符合權益工具的定義。

本集團對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進行評估,以確定相關金融資產在特定日期產生的合同現金流量是否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其中,本金是指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的公允價值;利息包括對貨幣時間價值、與特定時期未償付本金金額相關的信用風險、以及其他基本借貸風險、成本和利潤的對價。此外,本集團對可能導致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的時間分佈或金額發生變更的合同條款進行評估,以確定其是否滿足上述合同現金流量特徵的要求。

除上述以攤餘成本計量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外,本集團將其餘所有的金融資產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如果能夠消除或顯著減少會計錯配,本集團可以將本應以攤餘成本計量或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不可撤銷地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ii) 金融資產的分類和後續計量(續)
(2) 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初始確認後,對於該類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包括利息和股利收入)計入當期損益,除非該金融資產屬於套期關係的一部分。

–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初始確認後,對於該類金融資產採用實際利率法以攤餘成本計量。以攤餘成本計量且不屬於任何套期關係的一部分的金融資產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在終止確認、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或確認減值時,計入當期損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
初始確認後,對於該類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減值損失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損益,其他利得或損失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終止確認時,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權益工具投資
初始確認後,對於該類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股利收入計入損益,其他利得或損失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終止確認時,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留存收益。

(iii) 金融負債的分類和後續計量
本集團將金融負債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及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該類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負債(含屬於金融負債的衍生工具)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初始確認後,對於該類金融負債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除與套期會計有關外,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包括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
初始確認後,對其他金融負債採用實際利率法以攤餘成本計量。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iv) 抵銷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在資產負債表內分別列示,沒有相互抵銷。但是,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以相互抵銷後的淨額在資產負債表內列示:
– 本集團具有抵銷已確認金額的法定權利,且該種法定權利是當前可執行的;– 本集團計劃以淨額結算,或同時變現該金融資產和清償該金融負債。

(v) 終止確認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本集團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 收取該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合同權利終止;
– 該金融資產已轉移,且本集團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 該金融資產已轉移,雖然本集團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但是未保留對該金融資產的控制。

金融資產轉移整體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本集團將下列兩項金額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轉移金融資產在終止確認日的賬面價值;
– 因轉移金融資產而收到的對價,與原直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中對應終止確認部分的金額(涉及轉移的金融資產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之和。

金融負債(或其一部分)的現時義務已經解除的,本集團終止確認該金融負債(或該部分金融負債)。

持續涉入若採取對已轉讓資產的擔保形式,以該資產的原始賬面價值和本集團可能需要償還的最高對價中的較低者為準。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 信用損失
本集團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下列項目進行減值會計處理並確認損失準備:–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 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定義的合同資產;
– 租賃應收款;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

本集團持有的其他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不適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債權投資或權益工具投資,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未來不會重分類至損益)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衍生金融資產。

預期信用損失的計量
預期信用損失,是指以發生違約的風險為權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損失的加權平均值。信用損失,是指本集團按照原實際利率折現的、根據合同應收的所有合同現金流量與預期收取的所有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即全部現金短缺的現值。

在計量預期信用損失時,本集團需考慮的最長期限為企業面臨信用風險的最長合同期限。

在計量預期信用損失時,本集團考慮無須付出不必要的額外成本或努力即可獲得的合理且有依據的資訊。

這包括有關過往事件、當前狀況和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測。

預期信用損失採用以下基準之一計量:
– 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指報告日後12個月內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而導致的預期信用損失;或– 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指適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金融工具在整個預計存續期內所有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而導致的預期信用損失。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 信用損失(續)
預期信用損失的計量(續)
應收賬款、應收租賃款以及合同資產的損失準備始終按照相當於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

本集團基於歷史信用損失經驗、使用準備矩陣計算上述金融資產的預期信用損失,相關歷史經驗根據報告日債務人的特定因素、以及對當前狀況和未來經濟狀況預測的評估進行調整。

對於其他金融工具,本集團按照相當於未來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其損失準備,除非該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次確認以來顯著增加或在報告日不被認為具有較低的信用風險,此種情況下,損失準備按等同於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

具有較低的信用風險
如果金融工具的違約風險較低,借款人在短期內履行其合同現金流量義務的能力很強,並且即便較長時期內經濟形勢和經營環境存在不利變化但未必一定降低借款人履行其合同現金流量義務的能力,該金融工具被視為具有較低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顯著增加
本集團通過比較金融工具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違約的風險與在初始確認日發生違約的風險,以評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後是否已顯著增加。本集團考慮合理且有依據的定量和定性資訊,包括無需付出不必要的額外成本或努力即可獲得的歷史經驗和前瞻性資訊。

在評估自初始確認後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時,會特別考慮以下資訊:– 未能按合同到期日支付本金和利息;
– 已發生的或預期的金融工具的外部或內部信用評級(如有)的嚴重惡化;– 已發生的或預期的債務人經營成果的嚴重惡化;及
– 現存的或預期的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變化,並將對債務人對本集團的還款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 信用損失(續)
信用風險顯著增加(續)
根據金融工具的性質,本集團以單項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組合為基礎評估信用風險是否顯著增加。以金融工具組合為基礎進行評估時,本集團可基於共同信用風險特徵對金融工具進行分類,例如逾期資訊和信用風險評級。

通常情況下,如果逾期超過30日,本集團確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已經顯著增加。除非本集團無需付出過多成本或努力即可獲得合理且有依據的資訊,證明雖然超過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30天,但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以來並未顯著增加。

本集團認為金融資產在下列情況發生違約:借款人不大可能全額支付其對本集團的欠款,該評估不考慮本集團採取例如變現抵押品(如果持有)等追索行動。

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
本集團在資產負債表日評估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是否已發生信用減值。當對金融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具有不利影響的一項或多項事件發生時,該金融資產成為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證據包括下列可觀察資訊:
– 發行方或債務人發生重大財務困難;
– 債務人違反合同,如償付利息或本金違約或逾期等;
– 債權人出於與債務人財務困難有關的經濟或合同考慮,給予債務人在任何其他情況下都不會做出的讓步;
– 債務人很可能破產或進行其他財務重組;以及
– 發行方或債務人財務困難導致該金融資產的活躍市場消失。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 信用損失(續)
預期信用損失準備的列報
為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後的變化,本集團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重新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由此形成的損失準備的增加或轉回金額,應當作為減值損失或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對於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損失準備抵減該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賬面價值;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本集團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其損失準備,不抵減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

核銷政策
如果本集團不再合理預期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能夠全部或部分收回,則直接減記該金融資產的賬面餘額。這種減記構成相關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本集團確定債務人沒有資產或收入來源可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量以償還將被減記的金額。但是,按照本集團收回到期款項的程式,被減記的金融資產仍可能受到執行活動的影響。

已減記的金融資產以後又收回的,作為減值損失的轉回計入收回當期的損益。

(vii) 現金流量套期
現金流量套期,是指對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現金流量變動源於與已確認資產或負債、極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或與上述項目組成部分有關的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現金流量套期的被套期項目是本集團面臨現金流量變動風險,且被指定為被套期物件的、能夠可靠計量的項目。現金流量套期工具是本集團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銷被套期項目的現金流量變動的金融工具。

本集團在套期開始日及以後期間持續地對套期關係是否符合套期有效性進行評估。套期關係由於套期比率的原因而不再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但指定該套期關係的風險管理目標沒有改變的,本集團將進行套期關係再平衡。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i) 現金流量套期(續)
現金流量套期工具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中屬於有效套期的部分,作為現金流量套期儲備,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現金流量套期儲備的金額,按照下列兩項的絕對額中較低者確定:– 套期工具自套期開始的累計利得或損失;以及
– 被套期項目自套期開始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累計變動額。

每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現金流量套期儲備的金額應當為當期現金流量套期工具屬於有效套期的部分對應的金額。套期工具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中屬於套期無效的部分(即扣除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後的其他利得或損失),則計入當期損益。

本集團對套期關係作出再平衡的,將在調整套期關係之前確定套期關係的套期無效部分,並將相關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套期關係再平衡可能會導致集團增加或減少指定套期關係中被套期項目或套期工具的數量。本集團增加了指定的被套期項目或套期工具的,增加部分自指定增加之日起作為套期關係的一部分進行處理;減少了指定的被套期項目或套期工具的,減少部分自指定減少之日起不再作為套期關係的一部分,作為套期關係終止處理。

在權益中記錄的現金流量套期儲備於被套期項目影響損益時轉出並確認在損益表中。

然而,當被套期的預期交易導致一項非金融資產或者非金融負債的確認,之前在權益中記錄的現金流量套期儲備從權益中轉出,並計入該非金融資產或負債初始確認的成本中。

如果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的現金流量套期儲備金額是一項損失,當本集團預期該損失全部或部分在未來會計期間不能彌補時,則會將不能彌補的部分轉出並計入當期損益。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m) 金融工具(續)
(vii) 現金流量套期(續)
當本集團對現金流量套期終止運用套期會計時,累計現金流量套期儲備的會計處理如下:– 被套期的未來現金流量預期仍然會發生的,累計現金流量套期儲備的金額應當予以保留,直至未來現金流量發生為止;
– 被套期的未來現金流量預期不再發生的,累計現金流量套期儲備的金額應當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被套期的未來現金流量預期不再極可能發生但可能預期仍然會發生。

直至預期交易實際發生時,本集團才將在套期有效期間直接計入股東權益中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轉出,計入當期損益或非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成本。如果被套期項目預計不會發生,在套期有效期間直接計入股東權益中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就會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n) 股利分配
末期股息在經股東大會股東批准時確認為負債。擬議的末期股息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中期股息是同時提議和宣佈的,因為公司的章程大綱和公司章程授予董事宣佈中期股息的權力。因此,中期股息在提議和宣佈時立即確認為負債。

(o) 存貨
存貨包括發電用燃料、維修用材料及備品備件,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列示。

存貨於取得時按實際成本入賬,然後分別按情況在耗用時按加權平均成本法計入燃料成本或修理及維修費用,或在安裝時予以資本化。存貨成本包括採購價及運輸費用。

當被套期的預期交易導致一項存貨的確認,之前在權益中記錄的利得或損失從權益中轉出,計入存貨成本。

存貨跌價準備按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差額計提。可變現淨值按日常活動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發電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p) 關聯方
一方被視為本集團的關聯方,如果:
(a) 該方是個人或與該個人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如果該個人
(i) 對本集團實施控制或共同控制;
(ii) 對本集團實施重大影響;或
(iii) 是本集團或其母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

或者
(b) 如果該方為實體,且該方適用以下任何情形,則該方與本集團相關聯:(i) 該方和本集團是同一個集團的成員;
(ii) 該方或本集團是另一方的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或是另一方的母公司,子公司或另一方的同系公司);
(iii) 該方和本集團都是協力廠商的合營企業;
(iv) 該方是協力廠商的合營企業並且另一方是該協力廠商的聯營企業;(v) 該方是為本集團或與本集團關聯的實體的僱員福利而設的離職後福利計劃;(vi) 該方受(a)項所述的個人控制或共同控制;
(vii) (a)(i)項所述的個人對該方實施重大影響或是該方(或其母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的成員;及(viii) 該方,或者作為一個集團的一部分為上述本集團或本集團的母公司提供關鍵管理人員服務。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q)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通知存款及期限一般在三個月內、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為履行短期現金承諾而持有的短期高流動性存款。

就合併現金流量表而言,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包括庫存現金與銀行現金、以及上述定義的短期存款,減去須按要求償還並構成本集團現金管理一部分的銀行透支。

(r) 撥備
倘若因過往事件產生法定或推定現有責任及日後可能需要有資源流出以履行責任,則確認撥備但必須能可靠估計有關責任涉及之金額。

當本集團預期部份或全部撥備可獲償付時,有關償付額僅可於實際確定時方可確認為獨立資產。有關撥備之開支乃於扣除任何償付後呈列於綜合收益表。

倘若折現之影響重大,則已確認之撥備金額為預期須用以履行責任之未來支出於報告期末之現值。因時間流逝而產生之折現現值增加,計入損益之融資成本。

(s) 借款
借款以公允價值扣除交易成本後的金額進行初始計量,之後採用實際利率法,以攤餘成本進行後續計量。

除非本集團可以無條件將負債償還遞延至資產負債表日後最少12個月後,否則該借款被劃分為流動負債。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t) 借款費用
發生的可直接歸屬於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構建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銷售狀態之資產的購置、建設或生產的一般借款費用和專項借款費用計入該資產的成本。在資本支出及借款費用均已經發生、並且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開始時,開始資本化並計入該資產的成本。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完成或發生中斷時停止或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為購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的專項借款,因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應從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中扣除。

當期的其他借款費用則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u) 股本
普通股分類為權益。發行新股份直接應佔的增量成本,在權益內列為除稅後所得款項的扣減。

(v) 其他權益工具
並無合約責任以償還其本金或支付任何分派或僅依據本公司的選擇權進行贖回的可續期公司債券和其他權益工具乃分類為權益的一部分。該類權益工具的利息或股利,作為權益內分配確認。按合同條款約定贖回該類權益工具的,按贖回價格沖減權益。

(w) 應付款項
應付款項包括應付賬款及其他負債,以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金額,之後採用實際利率法,以攤餘成本列示。

(x) 稅項
(i) 增值稅
本集團的境內電力、熱力和煤炭產品銷售適用增值稅,應納稅額為按應納稅銷售額的13%、9%或6%扣除當期允許抵扣的進項稅後的餘額。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x) 稅項(續)
(ii) 消費稅
新加坡子公司的電力產品銷售適用當地消費稅,應納稅額為按應納稅收入的7%扣除當期允許抵扣的消費稅後的餘額。

巴基斯坦的子公司須繳納其經營所在國家的商品和服務稅,其中容量電價稅率為0%,運維服務稅率為16%,電量電價稅率為17%。

(iii) 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所得稅包括即期及遞延稅項。與在損益以外確認之項目相關之所得稅於損益以外確認,即於其他全面收益或直接於權益確認。

即期稅項資產及負債按預期自稅務機構退回或付予稅務機構之金額根據截至報告期末已頒佈或實際上已頒佈之稅率(及稅法)計算,並考慮本集團經營所在國家當時之詮釋及慣例。

遞延稅項採用負債法就報告期末資產及負債之稅基與財務報告所列之賬面值兩者間之所有暫時差額計提撥備,除支柱二所得稅未予確認遞延所得稅。

遞延稅項負債乃就所有應課稅暫時差額而確認,惟下列情況除外:
(1) 遞延稅項負債乃因初步確認一項並非業務合併之交易的資產或負債而產生,並於交易時並不影響會計溢利或應課稅溢利或虧損,且不會產生相等應課稅及可扣稅暫時差額;及(2) 就與於附屬公司之投資有關之應課稅暫時差額而言,暫時差額之撥回時間可予控制,而該等暫時差額於可見將來可能不會攢回。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x) 稅項(續)
(iii) 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續)
遞延稅項資產乃就所有可扣稅暫時差額以及未動用稅項抵免及任何未動用稅項虧損之結轉予以確認。遞延稅項資產乃於有應課稅溢利可動用以抵銷可扣稅暫時差額以及未動用稅項抵免及未動用稅項虧損之結轉之情況下予以確認,惟下列情況除外:
(1) 與可扣稅暫時差額有關之遞延稅項資產乃因初步確認一項並非業務合併之交易之資產或負債而產生,並於交易時並不影響會計溢利或應課稅溢利或損,且不會產生相等應課稅及可扣稅暫時差額;及(2) 就與於附屬公司之投資有關之可扣稅暫時差額而言,遞延稅項資產僅於暫時差額於可見將來有可能撥回及有應課稅溢利可動用以抵銷暫時差額之情況下,方予確認。

本集團會於各報告期末審閱遞延稅項資產之賬面值,並在不再可能有足夠應課稅溢利以動用全部或部分遞延稅項資產時,相應扣減該賬面值。未確認之遞延稅項資產會於各報告期末重新評估,並在可能有足夠應課稅溢利以動用全部或部分將收回延稅項資產時予以確認。

遞延稅項資產及負債乃按預期適用於變現資產或清運自值期間之稅率,根據於報告期未已頒佈或實際上已頒佈之稅率(及稅法)計量。

當且僅常本集團具備以即期稅項資產對銷即期稅項負債之可合法執行利,且遞延稅項資產及遞延稅項負債與同一稅務當局就同一應課稅實體或有意於日後各個預期清償或收回重大遞延稅項自值或資產之期間內,按淨值基準清償即期稅項負債及資產或同時變現該資產及清償該負債之不同應課稅實體所徵收之所得稅有關時,遞延稅項資產方可與遞延稅項負債抵銷。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y) 職工薪酬
職工薪酬包括所有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本集團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並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物件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和費用。

關於退休金義務,本集團根據所在國家及省地方情況及政策繳納執行一系列設定退休金提存計劃。根據設定退休金提存計劃,本集團根據強制和自願的基礎,向公共管理的退休計劃繳納規定的款項。如果該機構無足夠資產支付所有的職工的與現時或以前服務期間相關的退休金,本集團無法定或推定義務作額外繳納。此類繳納的款項在實際發生時確認為人工成本。預先繳納的款項按照現金退款或者減少未來支付款項的範圍內確認為資產。

(z) 政府補助
在有合理保證將收到補助,並符合所有附加條件時,政府補助按其公允價值確認。政府補助為貨幣性資產的,按照實際收到或應收的金額計量。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攤銷,計入當期損益。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本集團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用於補償本集團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aa) 收入及其他收益
收益是本集團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股東權益增加且與股東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本集團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的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財務報表附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除另有說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千元為單位)
2 重大會計政策(續)
(aa) 收入及其他收益(續)
合同中包含兩項或多項履約義務的,本集團在合同開始日,按照各單項履約義務所承諾商品或服務的單獨售價的相對比例,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按照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的交易價格計量收入。

交易價格是本集團因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服務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不包括代協力廠商收取的款項。

本集團確認的交易價格不超過在相關不確定性消除時累計已確認收入極可能不會發生重大轉回的金額。預期將退還給客戶的款項作為退貨負債,不計入交易價格。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資成分的,本集團按照假定客戶在取得商品或服務控制權時即以現金支付的應付金額確定交易價格及收入。該交易價格與合同對價之間的差額,在合同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合同開始日,本集團預計客戶取得商品或服務控制權與客戶支付價款間隔不超過一年的,不考慮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資成分。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本集團屬於在某一段時間內履行履約義務,否則,屬於在某一時點履行履約義務:– 客戶在本集團履約的同時即取得並消耗本集團履約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客戶能夠控制本集團履約過程中在建的商品;
– 本集團履約過程中所產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集團在整個合同期間內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款項。

對於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本集團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履約進度不能合理確定時,本集團已經發生的成本預計能夠得到補償的,按照已經發生的成本金額確認收入,直到履約進度能夠合理確定為止。(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