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中国平安(601318):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原标题:中国平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行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本行董事长谢永林、行长冀光恒、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会计机构负责人朱培卿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否 本季度合并及公司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4、审计师发表非标意见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5、本报告中“本集团”指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银行”“本行”均指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理财”指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集团”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34号——每股收益》计算。本行于 2016年 3月 7日非公开发行 200亿元非累积型优先股,于 2020年 2月发行 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均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在计算当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时,“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扣除了已发放的优先股股息 8.74亿元和永续债利息 11.55亿元。
利率法计提的利息计入金融工具账面余额中,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收到或尚未支付的利息在“其他资产”或“其他负债”列示。除非特别说明,本报告提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吸收存款”及其明细项目均为不含息金额。 截至披露前一交易日的公司总股本及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是 √否 1.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货币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本集团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2)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及 2023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本行位列名单内第一组,执行附加资本 0.25%等要求。 (3)根据《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规定,对各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异化动态调整的拨备监管政策。 1.4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货币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1.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监管机构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一季度,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强化风险管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1.5.1 总体业绩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4年一季度,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87.70亿元,同比下降 14.0%。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润 149.32亿元,同比增长 2.3%。 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2024年 3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 57,293.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 34,820.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2%;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负债总额 52,438.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 34,52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3%。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4年 3月末,不良贷款率 1.07%,较上年末上升 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 1.42%,与上年末持平;逾期 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 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 0.77和 0.61;拨备覆盖率 261.66%,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践行精细化管理,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2024年 3月末,得益于净利润增长、资本精细化管理等因素,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至 9.59%、11.26%及13.79%,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实施网点智能化建设,合理配置网点布局。2024年 3月末,本行共有 109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 1,189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5.2 零售业务 本行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持续推进零售业务变革转型。通过夯实负债业务基础、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打造私行财富差异化能力,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综合金融生态赋能,升级客户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1)负债业务 2024年 3月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 12,550.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9%;代发及批量业务带来客户存款余额 3,135.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8%;一季度个人存款日均余额 12,361.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4.2%。 本行持续推进零售负债业务稳健发展,着力做大存款规模。一是升级投资理财全流程陪伴式服务,通过做大 AUM带动活期存款沉淀;二是拓展存款经营重点场景,做优商户、收单等支付结算业务;三是提升代发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平安薪”系统,丰富“安薪管家”产品功能;四是强化精准营销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存款需求,并通过商机系统赋能分行制定属地化经营策略。 (2)资产业务 2024年 3月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 18,781.3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5.0%,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0.0%。上述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 3,028.74亿元,较上年末基本持平;经营性贷款余额5,815.6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5.4%;消费性贷款余额 5,107.2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 4,829.7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1%。 本行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主动调整资产业务结构,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一是调优客群结构,加强优质客户获取,着力做大中低风险客群,针对按揭和持证抵押业务落实“一行一策”,提升分行本地化经营能力;二是升级风险管控策略,通过优化风险模型提升新增资产质量,并提高催清收效率;三是深化客户综合经营,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针对信用卡业务,本行加强优质客户经营深度,构建高端商旅、运动健身等权益矩阵,升级“天天 88”支付满减等线上消费活动。2024年 3月末,本行信用卡流通户数 5,285.98万户,一季度信用卡总消费金额 6,044.21亿元,其中线上消费占比同比提升 7.8个百分点,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占比同比提升 1.9个百分点。 针对汽车金融业务,本行加强优质客群开拓,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深化品牌企业合作,打造线上化专属产品,并配套充电、出行等车生态权益。2024年 3月末,本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 2,877.62亿元;一季度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 89.92亿元,同比增长 27.6%。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5.3 对公业务 本行对公业务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长期深度经营,培育并做强一批战略客群,夯实对公业务发展基础。2024年 3月末,企业存款余额 21,972.24亿元,较上年末基本持平;企业贷款余额 16,03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2.2%。 (1)做精行业 本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做深行业化服务,持续构建行业化经营的差异化优势和护城河,依托本行客群基础及业务结构特点,不断优化行业布局,以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升实体经济领域的资产投放与客户经营能力,助力国家现代产业发展。一方面,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的稳定增长,2024年一季度,本行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 1,091.02亿元,同比增长 44.5%;另一方面,打造新兴行业经营组合,深挖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2024年一季度,本行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 557.26亿元,同比增长 74.1%。 (2)做精客户 本行顺应对公客户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经营趋势,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从战略客户到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和梯度培育机制,夯实和优化对公客户的金字塔结构,锻造“长期主义”导向的专业化经营和深度经营能力,推动客户做精。针对战略客户,按照名单制管理,持续推进行业专业化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打造对公业务的价值贡献者、资产主力军及生态经营圈;聚焦区域特色,开展高质量客群经营,围绕政府、央国企、平台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跨境等重点客群,引导分行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做深做透本地主流客群和特色客群,壮大战略客群及后备军梯队。针对小微客户,依托供应链和产业链、商圈、平台等批量获客,不断丰富客群画像,打造小微客群产品货架。 2024年 3月末,对公客户数 77.6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2.26万户,增幅 3.0%。 (3)做精产品 本行围绕核心客群,深入行业场景,做强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组合,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 本行聚焦品牌连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重点客群,持续优化收款、付款、账户等产品能力,为企业提供全场景支付结算解决方案,同时整合现金管理、数字财资等功能,打造可快速组装的产品组合,助力企业数字司库建设。一是围绕平台客群,针对平台、B端商户和 C端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实现平台用户生态客群经营;二是探索收款业务新场景,围绕连锁品牌等行业客群的全链路、多交易场景需求,打造“收款+账户体系”等综合解决方案;三是基于数字财资平台,提供差异化的业、财、税综合解决方案,为大型客户提供全套司库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型客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户输出本行特色化产品组合,为小微客户打造可快速组装的“小型化”功能套餐。2024年 3月末,本行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 1,104户,较上年末增长 14.8%。 供应链金融 本行深入供应链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一是提升供应链金融“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二是构建生态供应链金融,聚焦重点行业,生态化经营核心企业及其海量上下游企业;三是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数据,将客户主体信用、交易信用和物的信用相结合,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2024年一季度,本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 3,375.07亿元,同比增长 29.4%。同时,本行积极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将票据业务深度嵌入供应链生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结算及融资服务。2024年一季度,本行为 15,870家企业客户提供票据融资服务,其中票据贴现融资客户数 9,871户,同比增长31.0%;直贴业务发生额 2,309.96亿元,同比增长 63.6%。 跨境金融 本行聚焦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在岸国际、离岸(OSA)、自贸区(FT)、境外机构境内外汇/人民币(NRA)、海外分行五大跨境账户体系优势,深耕“跨境投融、跨境贸融、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资金管理”等产品体系,为企业投资、并购、贸易等经营活动提供境内外、本外币一站式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助力客户全球化布局。二是充分利用中资离岸银行牌照优势,为企业提供跟随式离岸融资及结算服务,助力企业“境外业务境内操作,境外资金境内管理”。三是重构跨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体系,推出跨境汇款“秒收秒付”系列服务,以极简、极速、极优为目标,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产品迭代,进一步满足中小外贸企业跨境支付结算及融资需求。2024年一季度,本行跨境贸易融资发生额 622.22亿元,同比增长 55.3%。 投资银行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聚焦支持民营经济、科创兴国、绿色金融等重点战略领域,持续强化投行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投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是依托“产品+客户+跨境”架构优势,夯实并购及银团生态圈,2024年一季度,并购业务发生额 143.52亿元,同比增长 49.9%;银团业务发生额 747.87亿元,同比增长 101.0%。二是把握直接融资市场蓬勃发展的契机,深化债券“揽、做、销”一体化运营,有序开展金融创新,2024年一季度,非金融债券承销业务发生额 605.94亿元。三是发挥资金和信息的融通优势以及投资银行专业技能,构建“撮合+”生态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此外,升级基金及上市公司两大客群生态经营,以私募股权基金为核心延展至主流 LP客群及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基金生态金融服务;并依托平安集团多元化生态圈布局,与上市公司客群实现“综合金融+产业合作”的深度绑定。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5.4 资金同业业务 本行资金同业业务顺应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主动把握新发展机遇,坚定执行“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同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经营理念,全力做强“投资交易+客户业务”的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投资、交易和销售三大能力,以稳健均衡的业务布局,夯实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1)投资交易 本行不断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市场研判,完善 FICC(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投资研究分析框架,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和交易性机会,灵活布局业务品种,适时调整交易策略和仓位布局,敏捷运用多种对冲工具,增厚投资收益。继续积极履行银行间市场核心交易商职责,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执行效率。2024年一季度,本行债券交易量的市场份额为 3.1%,同比上升 0.2个百分点。 (2)客户业务 本行发挥专业投资交易和客户服务能力,加大债券做市业务开展力度,持续丰富客户业务产品,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融资和避险。 做市服务 本行围绕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求,提升绿色债券、小微债券和乡村振兴债券做市力度,持续提供公开有序和具备竞争性的双边报价,提升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债券流动性溢价和发行成本。2024年一季度,本行绿色债券、小微债券、乡村振兴债券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类债券交易量 154亿元,同比增长 3.8%。同时,本行继续深耕机构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做市交易、研究、系统能力,不断完善客户业务服务体系和 FICC产品组合,提升对公综合化服务能力。本行依托外汇交易中心 iDeal平台,打造并推广“结构化询报价”功能,将本行的做市报价直达各市场机构,有效提升询报价信息的精准度和执行效率,为更多金融机构带来全新的数字化通讯交互场景和体验。 2024年一季度,本行境内外机构交易活跃客户达 392家,境内外机构销售的现券交易量 8,475.74亿元,同比增长 33.8%。 机构销售 本行依托“行e通”平台作为资金同业客户经营的载体,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功能,发挥联动资本市场服务国内大财富及大资管产业链的纽带作用,围绕金融机构债券销售及交易、基金销售、理财销售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研究驱动的投资者服务体系,优化基金研究、投资组合分析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体验。2024年3月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达2,579户,通过“行e通”平台销售的第三方基金产品余额达2,555.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7%。 资产托管 本行紧跟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围绕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等服务居民财富型产品积极布局。 同时,持续深化“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资产托管的全业务链经营能力,实现客户的深度经营。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4年3月末,本行托管净值规模8.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本行公募基金托管及第三方基金销售监管规模达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 企业避险 “平安避险”深耕跨境金融服务,以专业先进的“交易通”平台和产品顾问团队,有效衔接市场一流的定价做市能力与终端客户交易需求,不断优化业务品质,输出技术、产品、服务和经验,积极服务实体企业。进一步优化外汇交易平台“交易通”、企业网银及微信端平安避险智慧平台(CRW)的线上系统矩阵,上线期权交易等功能,提升客户线上交易操作体验。同时,本行持续开展减费让利活动,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门槛,并通过公众平台普及汇率避险理念,引导企业客户树立“风险中性”理念。2024年一季度,在本行办理外汇即期及衍生品避险业务的客户达8,414户,同比增长10.0%。 1.5.5 数字化转型 本行稳步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基础底座,围绕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全行高质量发展。 (1)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本行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不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风控能力升级、运营流程优化。 数字化经营 零售业务方面,通过深化“AI+T+Offline”(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服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更适配的产品和服务;2024年一季度,该模式促成的理财首购客户占整体首购客户的比例近 30%。对公业务方面,“数字口袋”不断升级平台数字化支付能力,上线“移企付”等新功能,为企业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支付体验,3月末数字口袋注册经营用户数2,029.7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7.3%。资金同业业务方面,以“行 e通”平台为载体,聚焦金融机构销售交易场景,优化基金研究、投资组合分析等平台服务,提升用户投资、交易体验,3月末“行 e通”在售公募基金产品达 12,639款,较上年末增长 3.1%。中后台赋能经营方面,智慧税务升级数电票开票功能,丰富数电票开票类型,满足客户多元的开票需求,一季度数电票开票量占比提升至 77%。 数字化管理 风险控制方面,本行持续夯实智慧风控基础,聚焦赋能分行风控能力,通过向分行推广风险管理驾驶舱等工具,支持分行风险管理及决策优化。合规保障方面,智慧合规通过建设智能模型实验舱,持续优化非法集资、传销等场景的可疑交易预警模型,模型精准率较优化前提升约 25个百分点。 数字化运营 本行持续深化运营数字化,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投产效能和用户体验。创新技术运用方面,积极推动数字人技术在客户面审及服务等场景应用,提升运营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单笔运营业务管理成本;2024年一季度,数字人已累计服务客户超 5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 290%。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筑牢数字基础底座 本行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技驱动能力,筑牢数字基础底座,加强数智技术创新赋能,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技术能力 本行推进云原生工程体系建设,强化安全技术保障。一是打造敏捷高效的研发体系,通过构建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低代码共享平台能力,持续提升业务需求交付质效;2024年一季度,本行月均自动化发布应用数同比增长约 40%,需求交付时间同比缩短约 4.5%。二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容器、分布式技术,实现资源池的集约化管理和弹性部署,强化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3月末,本行应用上容器云比例约 70%。 数据能力 本行推动数据能力体系建设,挖掘数据要素应用价值。一是建立支持数据自动采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性能和数据处理效率。二是通过标准化治理、数据安全共享、自助分析工具推广等举措,提升数据自助分析能力。 创新能力 本行加快数智技术创新,赋能经营提质增效。一是打造一站式客户数字化经营平台,通过数据洞察、人工智能(AI)应用、多渠道打通等方式,提升端到端智能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能力。二是响应国家促进跨境便利化政策指引,通过自动化、AI风险检测技术,为离岸、在岸用户提供跨境“秒收秒付”的服务体验。三是自研大模型开放平台,统筹全行算法、模型和算力支撑,助力业务团队快速搭建场景化模型;3月末,大模型开放平台已在营销设计、客服运营、员工辅助、代码生成等领域的超50个场景应用。 1.5.6 社会责任 (1)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本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要求,以实际行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从组织推动、资源配置、团队建设、风险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 3月末,本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 48,474.59亿元。 优化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将“真普惠、真小微”落到实处。一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断丰富供应链产业链、科创成果等多维经营数据,全方位识别客户经营情况,提供更适配的金融产品。二是构建“信贷+”服务模式,提供结算、代发等综合服务。三是积极响应监管机构减费让利号召,通过发送利息券、减免结算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服务成本。四是全面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惠民利民政策。2024年 3月末,本行单户授信 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以下简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户数 94.19万户,贷款余额 5,413.15亿元,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额 501.26亿元,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突破。一是扩展制造业核心企业白名单范围,支持其下游经销商融资,并将其上游供应商融资推广至更多政策鼓励的细分行业与产业集群;二是围绕实体经济上下游供应链,进行标准化产品和重点场景的模型开发及迭代,提升审批及放款的效率。2024年 3月末,本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0.6%,高于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增幅 8.4个百分点。 (2)积极践行绿色金融 本行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认真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深入布局绿色金融产业化发展。在夯实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绿色产业龙头客户授信规模,深入服务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优化政策和资源支持,升级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具有本行特色的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经营新模式。2024年 3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 1,48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3%。 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及其所属产业链绿色发展趋势的研究,完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风险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倾斜,并认真落实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二是聚焦绿色低碳行业核心产业链上的战略客户,持续创新绿色金融服务,落地本行首笔绿色跨境银团贷款,作为牵头行发放 4.84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关联(“ESG”)境外银团贷款,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深化“低碳家园”与业务的融合深度,绑定平安银行信用卡权益“优惠购”平台,上线用卡及绿色出行保障等权益,为 C端客户低碳生活保驾护航;同时,持续完善企业员工碳账户建设,扩充绿色场景覆盖,引导客户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3)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 2024年一季度,本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 21.59亿元,累计投放 1,085.22亿元;乡村振兴借记卡发卡 14,727张,累计发卡 208,033张。 金融服务方面,本行创新开发多种金融产品,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渠道,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一是于 2024年 2月发行本行首笔“三农”专项金融债券 50亿元,积极利用市场化低成本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开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通道;二是本行于 2024年 3月投资广东省政府专项债券,以金融力量支持广东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百千万工程”;三是为江西九江某城乡集团收购渔业公司股权项目提供贷款,助力当地渔业发展。 驻村帮扶方面,本行持续选派驻村干部赴云南昭通、海南儋州、陕西宝鸡、湖北黄冈、河北保定等地帮扶点开展工作,助力当地党建共建、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金融素养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公益文旅方面,本行组织“美丽乡村 平安启橙”私行客户文旅团,赴贵州雷山、广东潮州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等地参加茶园采摘、民俗体验等文旅活动,助力当地乡村特色旅游事业发展。 (4)做实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下简称“消保”)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进消保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宣传方面,本行积极开展“3·15”金融消保教育宣传,2024年 3月,“平安银行大篷车消保乡村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入选《消费日报》中国银行保险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优秀案例。在金融反诈方面,本行开展防诈宣传活动,提示客户高发电信诈骗手法,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在纠纷化解方面,本行积极开拓多元纠纷化解渠道,合作建立调解站,大力推广线上调解,数家分行获得“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科技赋能方面,本行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消保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持续提升消保工作效能。 1.5.7 平安理财基本情况 本行的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于2020年8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主要业务为发行公募与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2024年一季度,平安理财紧抓市场机遇,深化渠道经营,一方面深耕本行渠道,另一方面强化代销合作,2024年3月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代销余额超3,800亿元。同时,通过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丰富产品品类、强化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科技应用等举措,推进理财业务稳健发展。2024年3月末,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0,100.50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7 关于房地产风险管理 本集团高度重视房地产行业授信的风险防范和质量管控。2024年 3月末,本集团房地产相关的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 2,892.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50.37亿元;本集团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 787.9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20.04亿元。其中: (1)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 2,598.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45.35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 851.78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 2.4%,全部落实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 44.6%,96.3%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营性物业贷、并购贷款及其他合计 1,746.79亿元,以成熟物业抵押为主,平均抵押率 50.9%,93.0%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2024年 3月末,本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 1.18%,较上年末上升 0.32个百分点。 (2)不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 335.4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5.40亿元,其中底层资产可对应至具体项目或有优质股权质押的产品规模 234.14亿元,88.4%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其他主要是高等级私募债产品。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各类房地产支持政策,随着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六项举措适用期限延期、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监管政策的推出,房地产融资环境持续改善。本集团将继续落实中央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积极对接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符合商业化原则的名单内项目做好融资保障;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刚需和改善型商品住房开发建设以及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同时,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管控,坚持项目封闭管理、贷管并重,实现对客户经营、项目进度、资产状态、资金流向的全方位监控。 1.8 资产质量 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持续回升的基础还需巩固,中小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继续承压。本行响应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平稳。 2024年一季度,本行计提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 111.28亿元,同比下降 14.9%。2024年 3月末,不良贷款率 1.07%,较上年末上升 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61.66%,拨贷比 2.79%,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本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2024年一季度,本行核销贷款 176.87亿元,同比增长 12.1%;收回不良资产总额 85.96亿元,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资产本金 59.92亿元(含收回已核销不良贷款 59.22亿元);不良资产收回额中 67.4%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等方式收回。 未来,本行将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变化,持续强化管控措施,保持良好的风险抵补水平,牢牢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