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聚光科技(300203):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23日 21:45:44 中财网

原标题:聚光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4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顾海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虞辉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臧烁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亿元,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7.27%。主要原因为:受宏观形势影响,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7亿元,通过业务结构调整、持续强化提高合同质量和营业收入质量等措施,报告期毛利比去年同期略有上涨,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5,380万元,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报告期公司逐步收缩业务单元、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人员,各项费用基本稳中有降,报告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6,778万元,对PPP等项目计提减值损失约1,900万元。公司的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财务指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与行业趋势一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公司所处行业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或者技术替代等情况。具体内容详见本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规模扩张风险、并购及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项目)风险等,有关风险因素内容与应对措施已在本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说明。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载有董事长签名的2023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五、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报告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元、万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仪器仪表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 数等的器具或设备
环境监测对环境中气体、水和土壤等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成分分析或进 行浓度监测
工业过程分析将仪器安装在工业现场进行物质成分分析或浓度监测,又称工 业在线分析
安全监测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水利水务工程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 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
运维服务环保部门委托从事环保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对辖区内的在线监 控系统进行统一的维护和运营管理
光谱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 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 谱
色谱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 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质谱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 学
重金属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 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聚光科技股票代码300203
公司的中文名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聚光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Focused Photonics (Hangzhou), Inc.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FPI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顾海涛  
注册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760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310052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公司上市以来注册地址未发生变更  
办公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459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10051  
公司网址http://www.fpi-inc.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田昆仑王春伟
联系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459号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459号
电话0571-850121760571-85012176
传真0571-850120080571-8501200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 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董事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66号长江产业大厦17-18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吕洪仁、陈美鱼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1年
营业收入(元)3,181,605,089.023,450,620,276.09-7.80%3,750,514,066.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322,649,870.67-374,816,820.1513.92%-232,438,571.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388,280,918.08-418,737,372.347.27%-352,011,391.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272,716,263.64-11,995,832.702,373.43%-366,149,530.54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7200-0.840014.29%-0.5200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7200-0.840014.29%-0.52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10.51%-11.18%0.67%-6.39%
 2023年末2022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1年末
资产总额(元)9,715,376,558.8310,287,367,777.32-5.56%10,299,570,001.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2,908,947,304.403,228,756,373.83-9.91%3,515,301,302.78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项目2023年2022年备注
营业收入(元)3,181,605,089.023,450,620,276.09/
营业收入扣除金额(元)126,529,892.82125,911,946.44/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元)3,055,075,196.203,324,708,329.65/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519,460,164.32681,676,290.82851,121,917.771,129,346,716.1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87,328,471.36-50,064,430.39-38,834,579.23-146,422,389.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103,552,642.33-64,363,799.51-44,254,864.37-176,109,611.87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149,214,873.49-167,301,434.12-12,731,347.22601,963,918.47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956,123.50-1,964,480.2930,384,325.78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 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 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 的政府补助除外)102,353,082.7781,469,369.8556,366,649.48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 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 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829,682.02 -7,664,013.17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5,228.09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 值准备转回200,000.001,285,000.002,506,797.80 
债务重组损益-364,010.75-2,357,926.82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5,703,264.98-16,518,352.792,654,328.0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783,349.49834,249.831,501,096.08 
丧失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 价值重新计 量产生的利得  55,705,279.75 
减:所得税影响额21,507,608.2310,427,170.3817,026,041.66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 后)20,410,589.378,400,137.214,860,830.94 
合计65,631,047.4143,920,552.19119,572,819.2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1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聚光科技始终坚持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及创新应用。分析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
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和创新是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要素,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很大程度上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和工业发展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 68.4%的物理学奖、74.6%化学奖和 90%的
生物医学奖的研究成果是借助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完成的,或直接与新仪器方法或功能发展相关的。

分析仪器行业具有多技术平台对多应用领域的“多对多”业务特点,技术平台完善、应用领域多样,相互促进,可极
大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应用越多,技术研发的收益越大,例如质
谱技术可以用在生态环保、钢铁有色、应急安全、食品药品、生命科学、新能源、半导体等各个行业。另一方面,同一
个细分领域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技术平台和产品越多,业务运营的效率越高,例如,在半导体领域涉及到的仪器多达
130余种。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分析仪器产业规模已超过千亿规模,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实现了一系列质谱、光谱、
色谱等分析仪器的产业化。尽管国内分析仪器产业呈现出了高速增长,但与美、德、日等仪器产业强国相比,我国分析
仪器企业与赛默飞、安捷伦、沃特世等企业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全球排名前 20的分析仪器企业基本被欧、美、日所
垄断,尚无一家国内企业上榜,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 90%,部分专业领域的高端产品甚至 100%依赖进
口,国产替代需求十分迫切。

1.2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聚光科技拥有国内领先的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和产品平台,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
学等领域,为环境、水利水务、应急安全、钢铁、冶金、石化、化工、水泥、半导体、材料、能源、地矿、食药、疾控、
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分析仪器、试剂耗材、信息化软件、运维服务、检测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
决方案。

在产品创新方面,核心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近百项,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多项。研发机构已被认定为国家发改委“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环保部“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环保部在环境监测仪器领域唯一认定授牌的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发改委“环境与安全在线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聚
光智慧环境技术研究院(省级重点)”、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累计主持参与制定
国际标准 4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8项、行业标准 21项,被国家标委会授予“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2次。被
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3 报告期内相关产业政策情况
分析仪器行业一直是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十四五以来,多个国家层面产业规划或行动方案
已明确支持国产分析仪器产业发展与国产仪器的应用推广。特别是高端分析仪器的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
2023年 2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
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
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现代
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 2024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从行业属性来看,一切利用新技术提
升生产力水平的细分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高端装备领域的分析仪器应用于研发、生产等环节,能够精准分析过程成分和产物结果,是实现科技创新、
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深入发展,将对分析仪器行业
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期主要相关产业政策如下:

编号政策名称发布日期发布机构相关政策条款
1《推动大规模设 备更新和消费品 以旧换新行动方 案》2024年 3月 13日国务院(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 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 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 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 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 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 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 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 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
2/2024年 2月 23日中央财经委 员会第四次 会议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 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 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 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2023年 12月 11日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 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 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 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4《关于计量促进 仪器仪表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指导 意见》2023年 10月 19日市场监管总 局到 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 近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测量能力的高质量、 高可靠性仪器仪表,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提升社会公 用计量标准效能,研制一批新型仪器仪表用标准物质,制修订 一批仪器仪表计量技术规范,助力打造一批仪器仪表国产品 牌,加快推进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仪器仪表的国产化。 到 2035年,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的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涌现一批具 有领先测量水平和研发设计能力的仪器仪表创新企业。
5《机械行业稳增 长工作方案 (2023—2024 年)》2023年 8月 17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财政 部、农业农 村部等七部 门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开展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高 端医疗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系列 行动,打造一批应用验证单元、产线或典型场景,形成创新成 果持续应用迭代的良好生态。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 化试点。编制工业母机、高端仪器、智能检测装备应用推广目 录,深化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 用。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牵引作用,支持科技、教育、医疗机构 日常采购和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采购高端仪器仪表创新产品。 加大对首台(套)机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重 大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农机装备、高端医 疗装备和创新药等“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 续扩大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制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的需 求。充分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工业母机基金、中小 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制造 业的投入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对机械装备的需求 带动…… 仪器仪表。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攻关的支持。支持优势企 业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
     
6《智能检测装备 产业发展行动计 划(2023—2025 年)》2023年 2月 21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发展 改革委、教 育部等七部 门到 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 求, 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 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 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体系初步建成,突破 50 种以上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部分高端装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攻克一批智能检测基 础共性技术。 行业应用显著深化。推动 100个以上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 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 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 8个领域的 规模化应用。 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从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 到装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涵盖标准、检测、人才等在内 的产业体系。培育 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打造 10个以上产业领军创新团队,用户敢用愿用的市场 环境明显改善
7《中共中央 国 务院关于全面推 进美丽中国建设 的意见》2024年 1月 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二十七)加快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 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 利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 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 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 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 测全覆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实施国家环境守 法行动,实行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 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
8《关于加快建立 现代化生态环境 监测体系的实施 意见》2024年 3月 4 日生态环境部……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 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 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 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 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 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9《空气质量持续 改善行动计划》2023年 12月 7日国务院(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 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 氮氧化物和 VOCs排放总量比 2020年分别下降 10%以上。京津 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 PM2.5浓度分别下降 20%、15%,长三 角地区 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 32微克/立方米以 内。 (二十八)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完善城市空气质量监 测网络,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加强数据联网共享。完善沙尘 调查监测体系,强化沙源区及沙尘路径区气象、空气质量等监 测网络建设。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 园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地级及以 上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重点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 城市群和其他 VOCs排放量较高的城市开展光化学监测。重点区
     
10《工业领域碳达 峰碳中和标准体 系建设指南》2024年 2月 4 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到 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 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 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 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 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 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 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 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 变。
11《国家水网建设 规划纲要》2023年 5月 25日中国中央、 国务院完善水网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 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 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 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 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 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 的水网监测体系。
12《制造业可靠性 提升实施意见》2023年 6月 2 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教育 部、科技部 等五部门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 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 短板,提升整机装备可靠性水平,壮大可靠性专业人才队伍, 形成一批产品可靠性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制造 业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及创新应用(聚焦业务领域如图 1所示),持续构建 了“4+X”多对多业务布局,在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与生命科学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培育孵化新的技术平台和 应用公司,形成了创新的多个技术平台、多个客户群、多个应用场景交叉支撑的业务模式。智慧环境板块,针对环境质 量、生态质量、污染源防治等领域,以在线、移动/便携、实验室、自动化等多场景应用为大气环境协同管控、水环境全 流域管控、土壤环境精准检测、污染源全过程管控、城市智慧环保、数智双碳等业务提供一体化平台服务;智慧工业板 块,为钢铁冶金、焦煤化工、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工业过程全流程“气、液、固”分析检测应用及半导体等新工业分析 检测、智能智造等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工业领域过程与排放的碳检测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实验室板块,持续深入在 先进分析检测技术及前处理自动化联用等核心技术平台的研究,为化工、能源、地矿、食药、疾控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 定制化产品与综合解决方案;生命科学板块,战略布局临床诊断、基因分析、细胞分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为生命科学 领域客户提供基于国产分析检测装备的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在半导体等领域积极拓展产品应用。 图 1 公司聚焦业务领域
2.1 智慧环境板块 2.1.1环境监测分析仪器 图 2 公司“智慧环境”业务领域与核心产品技术 围绕当前国内环境监测管理重点工作需求,公司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攻关和行业创新 应用,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应用领域已涵盖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园区风险预警、达标管控服务、新型污染物等多 个领域(如图 2所示)。应用场景覆盖从城市尺度排查至具体管控对象,通过打造数据汇聚共享的资源平台,构建自动化、 智能化、立体化的环境监管体系,助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提质增效的目标。 图 3 大气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图 4 光化学污染过程因子监测全系列产品
在气环境监测领域,公司统筹考虑大气污染防治、污染源监测、噪声监测、光化学污染、碳监测、执法监测等环境 管理和科研需求,重点研制了光化学、温室气体、噪声监测、执法监测等领域的新型监测设备,形成了覆盖环境空气质 量、污染源、噪声监测、碳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监测等“天、地、空”一体的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如图 3所示)。自主开发了 环境空气 OVOCs自动监测系统、臭氧生成速率分析仪和 HONO分析仪,形成了针对光化学污染过程因子监测的全套产 品(如图 4所示),并参与了杭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升了光化学尤其是活性 VOCs的监测能力;消耗臭氧层物 质在线质谱自动监测系统已进入批量销售阶段,在浙江杭州、河南郑州、四川成都等碳试点城市实现了稳定业务化运行, 获 2023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高灵敏度臭氧层消耗物质快速质谱分析仪研制与产业化”研发课题 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023YFF0714600,课题承担);多通道射频增强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PTR-TOF)入选“国内首台(套)”产品,已进入批量销售与应用阶段;针对现场监测的“更准确,更灵敏,更快速,更 轻便”的新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新型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手持式总烃分析仪、便携式 NMHC分析 仪、新型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一批新产品(如图 5所示),已实现批量生产交付。 图 5 新型便携式分析仪器 水环境监测领域,公司结合光谱、色谱、质谱和自动化等分析技术、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智能监测和分析,深 入水生态监测与水质安全保障,推进“三水”融合,为科学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解决方案如图 6所示)。在新 一代小型化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水质特殊因子在线监测仪表(如水质氰化物、硫化物 等),满足日益多样的特殊因子检测能力需求;针对地表水中一些含量极低、常规监测方法无法达到监测需求的场景,将 原子吸收技术、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应用到水质现场或在线监测上,满足地表水与饮用水等低浓度特征指标的监测需求;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网络中有机 物和重金属监测,基于质谱技术推出地下水低扰动采样与全项监测系统;针对水生态藻类监测,采用荧光检测技术,推 出荧光藻分类自动分析仪,用于水华预警与有害藻类控制;针对水质异味监测,采用机器人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推出全自动水中异味化合物监测系统。同时,针对水务、石化、钢铁、热电等过程水检测需求较大企业,积极布局过程 水质在线仪表国产替代与定制化开发,解决智能检测服务工艺过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图 6 水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2.1.2数智双碳综合管控解决方案 图 7 数智双碳综合管控解决方案 碳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热点,围绕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便携监测、移动 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等行业应用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1个平台、2个应用、3个支撑、6种技术”碳监测综合 解决方案(如图 7所示),涵盖监测、数据分析、同化反演和模拟全业务流程,可以准确、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碳相 关物种分布状况,为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形成了“测、评、管、控”的碳减排技术体系。研制成功了高精度 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RDS法和色谱法)、CO中精度在线监测系统(光学法)、环境空气 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自动监 2 测系统(三级冷阱-GC-MS法)、车载温室气体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系统、生态碳汇涡度分析系统 6 款高精度碳监测仪器和 2款企业固定污染源排口碳监测自动监测系统(即固定污染源傅里叶红外自动监测系统和固定污 染源 CO连续监测系统),开发了 1套数智双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了 1套碳同化反演和碳通量核算方法,构建了覆 2 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 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 旗下子公司灵析光电已产业化的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型号:HGA-331,如图 8所示)可同时在线监测 CO /CH /CO/N O/H O等多组分气体,产品采用全球 GAW、欧洲 ICOS以及国际上众多城市级、点源级温室气体监测网 2 4 2 2 络首选的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和超低漂移精度(可达 ppb/ppt级)。该产品采用专有算法 校正水汽稀释效应、精准控制内部温压,可为用户提供稳定到极致的测量,测试指标优于世界气象组织(WMO)网络 兼容性要求,达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内部再现性要求。凭借优异的性能,该产品已中标中国气象局“揭榜挂帅”科 技项目(2023年),榜单任务为: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分析仪研制,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国内碳监测市场的垄断,为 “双碳”实现提供了装备支撑。 图 8 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
2.2智慧工业板块
2.2.1工业过程分析
公司深耕工业过程检测领域二十载,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的过程分析产品已从单一的激光产品发展到以
光谱、色谱、质谱为技术平台的综合性产品群,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过程分析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过程分析产品从传统的分析检测终端演变为工业互联中最主要的智能感知 终端,借助云业务发展契机,将过程分析产品及业务管理从本地化、局域化转变为云端化、移动化,实现在线管理、报 警云管理,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提升公司综合运营服务能力。 基于公司核心技术之一激光气体分析技术平台,公司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名单,成为本 批浙江省仅有的 23家入选企业之一(如图 9所示)。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制造业单项冠军列入重点工作, 将其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的关键引擎。LGA系列激光气体分析仪系列产品(如图 10所示)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 和快速响应等特性获得了广泛认可,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该系列产品以激光测量 技术为核心,还具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特点,能够精确区分不同气体成分,有效避免气体干扰导致的测量误差。同时, 其快速响应能力使其能够迅速捕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时反馈分析数据,为工艺调整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图 9 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示名单 图 10 LGA系列激光气体分析仪
公司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在线分析领域向国产化、智能化迈进,助力工业打造“中国智造”。工业在线色谱产品
(如图 11所示)是以气相色谱技术平台为基础,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可靠工业在线色谱仪工程化
及应用开发项目》的资助下开发完成,为石化、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的核心工艺控制装置提供可靠的在线气体含量
分析,突破了国外高端在线色谱分析仪对石化过程关键设备的长期卡脖子限制,契合国产化替代的长远政策导向。工业
在线色谱产品已经形成户外直接安装的立式工业在线色谱和分析小屋内安装的壁挂式工业在线色谱两种大类,开发了防
爆 TCD、FID、FPD等系列化的色谱检测器和关键部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工业应用场景。开发了甲烷转化器,使业
务可以拓展到 ppb级别的 CO和 CO检测市场;推出了液体汽化阀,可以使工业在线色谱具备液体样品的在线测量功能;
2
研制了色谱填充柱,提高了工业在线色谱业务的自主可控性。

ProGC-3000 ProGC-3500 UTS-2000 立式工业色谱 壁挂式(大)工业色谱 紫外荧光法总硫分析系统 图 11 工业在线色谱产品 工业过程气体中的总硫含量分析是硫含量减排的重要反馈监测手段,该领域长期被国外产品所垄断。紫外荧光法总 硫分析系统是在总硫分析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研制,同时开发了防爆型工业过程天然气在线总硫分析仪和液相油品总硫分 析仪。气相和液相的紫外荧光总硫分析仪产品的推出,将推动天然气行业、炼油行业在线监测产品的市场拓展。 在紫外气体吸收光谱技术平台和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算法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在线天然气微量硫化氢紫外吸收光谱 仪,适用于最新国家标准《GB 17820-2018 天然气》中微量硫化氢的测量需求;发布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的新版硫 磺比值仪,可以同时测量 H S、SO和 COS,进一步夯实该市场的领导力;发布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的冶金副产煤 2 2 气中测量 H S、SO、COS和总硫的产品,推出了面向钢铁精脱硫监测市场的产品,提升了在该市场的占有率。 2 2 基于气体相关滤波技术平台,开发了正压防爆和隔爆两种形式的系列化工业在线红外气体分析仪。该产品可以测量 微量的 CO气体,精度高、漂移小,是钢铁和煤化工等流程工业中所需要的核心仪表;薄膜微音式工业在线红外气体分 析仪是基于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薄膜微音式的 LUFT红外分析技术,该技术的产品可以测量超低量程 CO气体分析, 2 实现 CO、CO、CH等气体的同时测量,是公司现有气体分析产品的有力补充。 2 4 随着钢铁冶金过程检测业务的深入,推出了首款在线固体元素分析的产品(如图 12所示)。该产品基于激光诱导荧 光光谱技术,可以测量冷轧镀锌锅熔融态锌液中的 Al、Fe、Si、Mg等重要添加元素,后续还将推持续推出不同应用场 景的产品。 图 12 钢材智能在线实时分析系统(在线 LIBS系统)
围绕工业过程成分分析的智能化建设目标,以实验室分析光谱、质谱、色谱、电化学分析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自
动化样品处理、流体自动控制技术,研制了工业过程成分智能在线分析系统(如图 13),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稀土、新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半导体等行业应用,开展了分析方法研究,实现了工业自动化分析与信息化管控的
融合,为工业过程成分质量控制提供了智能检测装备。本报告期内全面升级了系统核心部件及算法,实现了一拖多模式
的多点采样、高低浓度样品独立传输控制、防爆采样设计、样品过滤反洗模块设计及系统主机单元一体化设计,实现了
工业过程成分智能在线分析系统 2.0版本,结合更多应用场景需求设计,实现过程成分智能分析。 图 13 工业过程成分智能在线分析系统 2.2.2半导体工业精密检测 公司基于质谱、光谱、色谱等高精密检测分析技术和各种进样技术,以半导体精密检测分析作为切入点,与半导体 领域内各主流单位合作,结合高纯试剂、湿电子化学品、高纯晶圆和高洁净车间的检测需求,以高度定制化、系统自动 化为方向开发半导体行业专用的分析检测装备,为精密检测分析提供相关支撑。 图 14 公司产品在半导体企业应用
痕量杂质元素分析是集成电路生产过程极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在硅片加工、电子级湿化学品/高纯特气生产、晶圆
制造乃至集成电路生产车间环境保障等方面,ICP-MS/MS都在其中的痕量杂质元素检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今年以来,
EXPEC 7350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已在中电化合物半导体等上游供应商产生销售,在硅基和化
合物半导体领域实现了销售和产品交付(如图 14),并已陆续在国内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开展前期验证工作,逐步进入集
成电路制造主要领域。

面向湿化学品分析和洁净空间 AMC微污染气体分析,FAAS 8000杂质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在线阴阳离子检测系统产品已经在主流湿化学品制造企业进行入厂试验,AMC-1000微污染气体监测系统(如图 15)已在半导体行业客户投入使
用,开展了洁净车间制程环境中气相分子污染物的在线检测,实时检测各类气体的含量水平,满足了客户对半导体生产
现场各类型气相分子污染物的实时检测需求。洁净空间微污染气体监测系统 AMC-1000系列采用先进的质谱、傅里叶红
外、CRDS光腔衰荡等方法,可以监测半导体工业生产空间主要气相分子污染物,气体成分无需制样,直接采样,自动
进行全组分的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多点气体探测工作,最高可达 64路气体切换。

图 15 洁净空间 AMC-1000微污染气体监测系统客户应用现场 基于电化学和 NDIR技术的 GDM系列特气报警仪产品(如图 16)已经获得芯片制造企业的认可,数千台特气报警 仪产品已经被芯片和面板制造企业采购入厂开展国产替代,在未来将会有较大发展潜力。 图 16 GDM系列特气报警仪产品

2.3智慧实验室板块
2.3.1 高端分析仪器技术平台进一步丰富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入秉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深度定制”的创新发展模式,质谱、色谱、光谱、理化前处理等
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当前技术平台(如图 17所示)。子公司谱育科技合同、营收实现稳步增长,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仪、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全自动实验室等多个产品经技术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
的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完成了多个产品的技术攻关,推出了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台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便携式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等多个新产品,高端质谱产品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保持了在行业内技术与市场“双引领”

的高质量发展。

图 17 通用分析仪器技术平台储备 2.3.2持续攀登高端质谱领域技术高峰 子公司谱育科技已在高端质谱仪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成熟掌握了离子阱、四极杆、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等多 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先后推出了 ICP-MS、ICP-MS/MS、GC-MS、GC-MS/MS、LC-MS/MS、GC/LC-TQMS、ICP- QTOF、CI-TOFMS等一系列技术领先产品。报告期内,实现了第 1000台 ICP-MS的与第 500台 LC-MSMS的下线交付, 重点完成了国内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的研制工作(如图 18),目前已开展市场推广工作;联合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生态中心、南开大学、北京蛋白质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牵头申请了 2023年度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并顺利获批,项目计划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 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傅里叶变换质谱仪,并开展工程化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实现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等领域的应用,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公司高端质谱产品序列,加速公司 产品在高水平科研领域的国产替代。 图 18 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EXPEC 7350型 ICP-MS/MS、EXPEC 7910型 ICP-QTOF均实现了销售突破,在半导体高纯材料分析、高纯试剂检测、单颗粒分析等场景实现国产质谱的销售;面向生物样本的全自动样本前处理配套全自动 LC-MS/MS、面向环境新污染物
和违禁品分析的在线 SPE-LC-MS/MS等新品已成功上市,高端质谱仪器产品线得到了进一步补全。

2.3.3全面推进新型污染物监测分析及应用
2023年 3月 1日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正式施行,包括抗生素、环境内分
泌干扰物壬基酚等 14类新污染物被列入重点管控范围,被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针对水体介质中 违禁药物及其代谢物、抗生素、农残物等新型有机新污染物的检测,开发了实验室全自动水质 LC-MS/MS(SUPEC 5220 型在线 SPE-LC-MS/MS)和现场在线新污染物监测系统(SUPEC 5240型现场在线 LC-MS/MS)两种设备(如图 19所 示),结合实验室 GC-MS和车载、在线 GC-MS,形成了新污染物实验室和现场移动、在线等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实 现对水、土壤和沉积物等多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监等检测,有效支撑新型污染物的 筛查鉴定与准确分析。针对不同环境介质,进行了持久性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应用方法开发,且在江西省 环境监测站、济南市环境监测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等示范用户处进行应用验证。 图 19 新污染物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2.3.4 AI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用进一步得到推广 AI人工智能实验室由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器、全自动水质流水线、智能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可开展高锰酸盐指 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国家采测分离“9+X”项目的监测分析。该系统预留开放式端口,兼容匹配多种全自动水质分析 仪,并支持多种水质指标监测自由组合,可实现重金属等多指标水质监测分析。AI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以智能化为核心 的监测技术与监测管理体系,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实践标杆项目,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数智赋能,有助于探 索更创新、更具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系统已在长江委汉江局、杭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地安装运行,实现了实 验室检测“采样-运输-仓储-检测-分析”全流程自动化,提高了检测效率(如图 20)。 图 20 与客户共建水文系统全自动实验室

2.4 积极布局生命科学市场
公司针对临床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疾病动态发展研究需求,分别成立了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拓生物、聚致
生物几个业务单元(如图 21),面向临床质谱、细胞分析、分子免疫、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本报告期内,上
述业务合同额取得了快速增长,签订合同额过亿元,其中仪器销售占 80% 左右,试剂和服务约占 20%,已经逐渐成为公
司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图 21 生命科学领域业务布局
在临床质谱方面,旗下公司谱聚医疗在 PreMed 5200、PreMed 7000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基础上, PreMed 5300/PreMed 56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PreMed 3500 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又相继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截至目前
已有 3款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1款微量元素质谱仪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及 47个试剂证,发布了全自动临床质
谱解决方案。同时,启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系统(ICP-MS/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GC-MS/MS)等
质谱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推动国内临床质谱平台建设向多类型、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报告期
内与多家知名医疗机构联合开展了有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和各类营养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等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以及药物浓度监测和毒物筛查的临床应用研究。未来,公司在该领域将继续在妇幼线、
血药浓度、激素等深入推广,以全自动临床质谱解决方案为依托,在医院、第三方医检所等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形成三
大系列临床质谱产品及其自动化配套装备的完整产品布局。

在细胞分析领域,旗下公司谱康医学的 SFLO CL系列全光谱流式细胞仪成功拿到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 2023年 12月发布了国内首台 POCT 版本的 EasyFlo 型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和基于流式成像技术的藻类流式细胞仪。报告期内,
谱康医学的全光谱流式与质谱流式细胞仪两款核心设备已实现上市销售。

在核酸分析领域,旗下公司聚致生物的核酸质谱产品是以 MALDI-TOF技术平台为基础的专用于核酸分析的高通量、
高精度、高分辨的质谱系统,在疾病诊断、农业育种、检验检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分子诊断发展的新
兴方向之一。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与多家分子诊断领域专业企业的合作,开发基于该设备平台的应用试剂和检测方法,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态体系。产品临床报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的内容。

在分子免疫领域,旗下公司聚拓生物以临床诊断和生物制药分析为目标市场,目前开发了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和单分子
流式免疫分析仪。其中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均已取得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并实现了在医疗机构的首批交付,
试剂报证也在有序推进,已完成临床试验。单分子流式免疫分析仪采用创新技术,其灵敏度高于传统 ELISA方法 1000
倍,有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筛查诊断,也可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生物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①技术研发优势
多年来,公司面向市场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每年都保持了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多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项目资助,积累了近百项技术平台,研制成功了数十款填补国内空
白的高端分析仪器,打造了一支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公司始终将高端科学仪器的开发与行业客户的需求融合,深度
定制开发,开发了系列化的分析检测技术和进样前处理技术,适应现场检测、在线检测、移动检测、实验室自动化检测
授权专利 77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301项,计算机著作权登记超 1136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工信部第
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②营销服务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子分公司、办事处等形式覆盖全国,拥有超过千人的技术支持、服务人员,
公司设有可供应全国的一级备件总库,对于用户的需求快速响应、解决。部分产品可以提供远程在线服务,达到远程调
试、维护和故障诊断以及实现产品软件远程无线升级,已成为国内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实验室仪器及耗
材行业中覆盖面最广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之一。公司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给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完善、专业的营
销服务已经成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③服务优势
公司组建的服务团队,分布在全国主要省(市),形成了全国性服务网络和快速优质的服务能力,已能为客户提供:
1)大气和地表水环境监测类,污染源监测类,钢铁冶金、石化过程气体检测类等仪器设备的安装、运维服务,2)提供
智慧城市(级)和工业园区(级)综合型项目建设和运维服务,3)提供以技术咨询+分析检测为一体的创新型环境检测
服务,4)方案开发、数据研判、走航溯源、行业治理咨询等环境达标管控服务。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本公司是一家以高端仪器装备产品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秉承“科技基因、研发基石、产业深耕”的经营
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高端仪器装备民族品牌领军企业”;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
领域,为环境、水利水务、应急安全、冶金、石化、化工、水泥、半导体、材料、能源、地矿、食药、疾控、生命科学
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分析仪器、试剂耗材、信息化软件、运维服务、检测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

2023年,公司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及经营目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坚
持管理精细化、业务高质量、效率优化的经营理念,面对复杂困难的客观形势对公司业务开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困难
的外部环境中持续坚持以保障现金流为核心,持续强化提高合同质量和营业收入质量、强化应收账款回款管理;调整、
收缩部分业务单元,大力加强各业务单元费用优化工作;聚焦科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工业分析仪器等核心仪器业务,
适当收缩长期布局、暂时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以及非高端分析仪器及相关配套产品、服务的业务;各事业部、子公司发
挥产品丰富和专业服务的优势,重点投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产品、行业应用,持续做强做大高端分析仪器业务;在停止
签订 PPP 等新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差异化控制已签订的此类项目之推进;为集中公司资源,组织
专门团队处置剥离部分 PPP 项目。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3.88亿元,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7.27%。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 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 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 重 
营业收入合计3,181,605,089.02100%3,450,620,276.09100%-7.80%
分行业     
主营业务3,055,075,196.2096.02%3,324,708,329.6596.35%-8.11%
其他业务126,529,892.823.98%125,911,946.443.65%0.49%
分产品     
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2,219,267,469.4169.75%2,352,568,598.7468.18%-5.66%
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服 务437,892,563.8813.76%436,178,381.2912.64%0.39%
环境设备及工程397,915,162.9112.51%535,961,349.6215.53%-25.76%
其 他126,529,892.823.98%125,911,946.443.65%0.49%
分地区     
国内3,023,327,035.5295.03%3,351,492,170.7497.13%-9.79%
国外158,278,053.504.97%99,128,105.352.87%59.67%
分销售模式     
直销3,181,605,089.02100.00%3,450,620,276.09100.00%-7.80%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 年同期增减
分行业      
主营业务3,055,075,196.201,812,718,902.5440.67%-8.11%-14.06%4.11%
其他业务126,529,892.8256,016,752.7355.73%0.49%4.40%-1.66%
分产品      
仪器、相关软件及 耗材2,219,267,469.411,204,458,176.1445.73%-5.67%-13.28%4.76%
运营服务、检测服 务及咨询服务437,892,563.88300,839,197.0931.30%0.39%10.67%-6.38%
环境设备及工程397,915,162.91307,421,529.3122.74%-25.76%-31.45%6.42%
其 他126,529,892.8256,016,752.7355.73%0.49%4.40%-1.66%
分地区      
国内3,023,327,035.521,781,409,571.6641.08%-9.79%-15.76%4.17%
国外158,278,053.5087,326,083.6144.83%59.67%81.24%-6.57%
分销售模式      
直销3,181,605,089.021,868,735,655.2741.26%-7.80%-13.60%3.94%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项目单位2023年2022年同比增减
仪表仪器行业销售量台/套31,05332,725-5.11%
 生产量台/套30,71831,764-3.29%
 库存量台/套2,0472,382-14.06%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