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汉得信息(300170):2023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汉得信息:2023年年度报告 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014 2024年04月 致股东 随着年度报告顺利披露,2023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编制年报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并重新梳理确立了未来的经营思路,在此向全体股东进行汇报。 回顾2023年,公司的经营表现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归纳。经营业绩显然是不理想的一面,尽管这一年公司全体员工尽心尽力,但最终我们必须直面数据不达预期的客观结果。 针对本年度不尽如人意的业绩表现,公司管理层深刻反思了自身的原因。首先,对市场节奏判断不准确,是最大的因素。2023年初,公司对订单增长有较高的预判,导致商务开拓、资源储备等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其次,在节奏变化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在过去数年不易被发现的原有机制的缺陷,这些问题使得公司在应对环境变化的时候缺乏弹性,难以有效控制损耗。 发现问题,承认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是管理层在2023年的重要行动准则。在年中明确各类问题后,公司立即启动数项改革,以“提质增效”作为关键目标对组织、业务及机制进行全面优化调整。调整必然会带来损耗,尤其在第四季度这个传统的业绩冲刺期,去落实贯彻各种改革,是比较艰难的决策。但公司经过反复斟酌平衡,一致认为短期的“阵痛”能让公司以更健康持续的状态去迎接未来,且彼时是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公司坚决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经营业绩阶段性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收益也逐渐显现,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率先打响,其他方面的变化,相信也将在2024年逐季体现。 2023同时也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公司继续沿着过去几年制定的发展策略坚定往前走,在这一年里,各方面能力都取得了颇具意义的进展。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如下: ? AIGC横空出世,是2023年行业最重要的事件。公司借助过去有前瞻性的先发探索优势,快速切入这一领域形成解决方案,并于年中推出自主研发的 AIGC中台 H-Copilot产品,首年超计划完成签单数量,并在 2023年度内实现约 2,200万元的营业收入。公司自主产品全面融合 AI,智能化场景在不断扩充,2024年公司将加快脚步帮助客户迈入AI时代; ? 2023年 7月份公司正式发布汉得产品体系 HERO,从原先单一的应用能力向体系化能力转变,形成了“统一技术底座的产品家族,数据融合+AI驱动”的成套数字化产品体系,使得公司更能适应未来愈加复杂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需求。除了智能制造、数字营销等已被市场众多头部客户所认可的产品之外,公司在 2023年正式全面商用的 PaaS平台 H-ZERO也快速获得认可,成为近百家企业构筑数字化底座的选择。而数据中台 H-ONE也乘着数据要素的风快速发展。随着产品体系愈加成熟,未来商业运营的空间也将会变大,这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化转型又跨上了一个台阶; ? 在“出海”这一重点开拓目标上,2023年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一方面,公司陪伴众多企业客户出海,在数字化领域帮助企业向外扩张;另一方面,启动公司自主产品的向外输出,2023年率先在公司相对底蕴较深的日本市场发力,收获的认可程度令我们颇为欣喜;再一方面,公司在东南亚成立了资源中心并开始运转,初步获得客户的认可,这意味着未来在供应能力方面也可以收获出海的红利。 公司经营是一项“长跑运动”,短期的阻力固然带来阶段性的挫折,但对于未来发展也有好处,它让公司上下对市场、对经营更加敬畏,推行改革优化的过程也让公司上下形成了更强的共识及凝聚力,这些都将使得公司能够以更健康的状态、更谨慎的心态、更强的斗志去面对未来。 展望2024及后续两年,提质增效将是公司经营的核心指导准则。公司将彻底完成2023年启动的各项改革优化工作,调整节奏,顺应行业变化形势,重新回到公司转型修复通道上。我们将努力在这段时间内,尽力实现盈利并持续提高现金流水平。 公司长期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因此公司也将尽最大努力回报股东。 公司已启动分红机制的持续优化,未来每年所收获的经营成果,将一如既往地尽可能让全体股东来分享。公司于2023年7月发布了《公司未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3年虽然未能实现盈利,但公司仍决定进行小规模的分红,已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同时也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中期分红方案。在此基础上,公司2024年将努力实现盈利,并将使用不低于30%的盈利用于分红。未来,在经营允许的范围内,公司将延续这一原则并尽力实现逐渐放大利润分配比例。公司将这一点视为未来长期经营的一大重点使命,并将为此付诸努力。 最后,由衷感谢全体股东的理解和支持,也请各位股东对公司保持信心和耐心,2024年我们坚信能够实现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4年4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陈迪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沈雁冰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沈雁冰 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8.03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39.30万元。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为: 1.2023年年初,公司制定了高增长的业绩目标,因此在商务开拓、资源储备方面的投入与实际产出不匹配,导致全年销售费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管理费用也略有上升; 2.为把握AI智能化发展机会,2023年公司加大在AIGC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 3.为及时调整应对行业新形势,公司于下半年启动数项改革,包括组织架构、绩效考核等机制的调整优化。改革措施的落实切换,短期带来了额外的各类损耗,阶段性地影响产出水平,毛利率短期出现明显波动,影响整体盈利水平,尤其在第四季度较为明显。 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推行各项优化措施,主要包括精简架构、强化绩效、成本优化、强化收款等。截至目前,各项改革措施均已快速落地并基本完成切换,部分改革措施已经在2023年显现了效果,如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相比2022年有了大幅的提升,其他效果预计将在2024年逐季体现。 虽然业绩有所波动,但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未出现重大不利的变化,相反在2023年,随着公司自研产品体系的不断强化、出海脚步逐步加快等,公司的综合能力有了相当的提升。公司于2023年中新推出的AIGC产品,快速打开市场,数月时间即产生了约2,200万元营业收入,使得公司在AI智能化浪潮中占得了一定的先机。 公司所处细分行业领域为企业数字化服务行业。2023年因行业出现短期节奏的变化,同行业企业普遍出现了利润波动,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公司的短期变化与行业整体趋势是相符的。然而展望中长期,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当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行业景气度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可以预见仍然会非常高。同时由于公司有深厚的海外业务底蕴,因此除了国内市场,公司未来还有向外输出的发展空间。 为优化股东回报水平,公司在2023年已启动分红机制的持续优化,公司于2023年7月发布了《公司未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 2023年虽然未能实现盈利,但公司将提请股东大会进行留存利润的分配,同时授权董事会制定中期分红方案。2024年,公司将努力实现盈利,并将使用不低于30%的盈利用于分红。未来,在经营允许的范围内,公司将延续这一原则并尽力实现逐渐放大利润分配比例。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公司在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内容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予以描述。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业务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人力成本是公司主要的经营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社保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司人力成本很可能将增加。 公司将坚定推动集中交付模式的改革,通过建立交付中心提高集约化程度,从而提升交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差旅费用,为应对成本上升提供更大的弹性。 2、技术创新风险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公司需要在紧跟领先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革新。但新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迭代可能面临研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个别开发环节难题导致新产品的推出滞后的风险。 一方面公司加大技术平台开发工具的优化力度,以低代码aPaaS等工具来支撑研发效率的提升,缩短研发及迭代的周期,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将加大对AI的探索,通过应用AI工具来降低部分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以提升效率。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未来实施利润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可参与利润分配的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13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7 第四节 公司治理 .........................................................................................................................................................7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9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9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11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12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12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12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陈迪清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沈雁冰先生、会计机构负责人沈雁冰先生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告文本;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经公司法定代表人陈迪清先生签名的2023年年度报告原件; 五、其他有关资料。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 权益金额 ?是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公司自 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企业管理数字化提供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致力于成为连接企业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桥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效益与竞争能力。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计算机软件服务领域,过去 22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的能力匹配了企业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得以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数字化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公司未来长期稳定发展及进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发展环境 国家数字经济长期发展战略思路越来越清晰,当前的信创推行也越来越坚决,这无疑给中国计算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动能。而行业本身遵循发展规律,也已逐渐进入到国产品牌崛起的阶段。宏观趋势为行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1、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国家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 数字经济是经济持续稳增长的关键动力,占 GDP比重不断提升。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体目标方面:提出到 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从 2020年的 7.8%上升至2025年的 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在分项目标方面,《规划》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 5个方面分别明确了 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等。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力量。 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是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规模约 80%,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根据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这一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 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81.7%。 数据经济驱动之下,数据要素已成为生产要素。《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中央颁布“数据二十条”以来,数据要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逐渐加速,近期数据要素“入表”作为数据资产。实际上,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支撑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要素也成为促进新增长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信创国产化 当前我国信创工作正在经历党政与行业共振阶段,“举国体制”支持之下,国产基础软件的替换有序推进。政策推动下,信创产业开启了“2+8+N”的落地节奏。信创产业经过了党、政行业的试验实践阶段,2022年开启了金融、电信、电力、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 8大重点行业加速落地的步伐,其他如汽车、物流、日化等 N个行业有望逐步推进。信创逐步推进下,国产软件迎来发展良机。信创四大板块基础硬件(CPU芯片、服务器等)、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OA、ERP、流版签软件等)、信息安全(终端安全产品等),逐步有序推进。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在过去几年,软件国产化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经营管理端,安全可控的基本诉求驱动企业提高采购国产化软件的倾向。宏观政策的导向及需求端的选择趋势发展,都对软件国产化发展有极大的支持和助推作用。 3、中国软件品牌发展趋势 随着国产软件的逐步成熟,中国品牌有望快速发展并扩大份额。中国软件业过去数年不断学习探索和成长,规模和质量全面跃升,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软件技术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加速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小幅回落。202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 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 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65.9%。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特色环境下生长的中国软件,也开始具备自己的特点和主张,未来必将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品牌。 同时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一带一路等政策加持,以及中国企业快速壮大和扩张,部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始加速出海,如电力设备新能源,在减少地缘政治风险的同时逐步增加竞争力。此前欧美企业管理软件跟随着欧美企业全球化而向全球输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进程也将带动中国软件及相应服务能力的输出。 4、AI智能化发展趋势 大数据的积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算料、理论的革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算法、超级计算的诞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计算能力。人工智能“三驾马车:数据、算法与算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真正走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2023年OpenAI推出ChatGPT是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重大标志,开启了 AI应用能力场景化落地的新篇章。 《Gartner 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预测:(1)AI增强开发,到 2028年,75%的企业软件工程师将使用 AI编码助手(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足 10%)。(2)AI智能应用,到2026年,30%的新应用将使用AI创建个性化的自适应用户界面 (目前这一比例不足5%)。 (3)生成式AI全民化,到2026年,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生成式AI模型,或者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目前这一比例不足5%) 。 随着过去几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整体快速成长,中国 AI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AI应用市场之一。政策环境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 AI应用的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的出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未来,中国 AI应用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会与更多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当前中国的 AI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 IDC发布的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 52.8亿美元(约330.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涨幅为43.1%。 (二)下游客户需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有 22年的发展历史,为超过 6,000家国内外优秀企业提供软件产 品及服务。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不断升温,也随着国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公司下游客户 群体对数字化的建设及应用需求越来越确定,也越来越旺盛,刚需程度在不断提升,这是 公司未来保持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下游客户的特征及相应的需 求趋势状况: 1、客户营业规模 公司主要服务于营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客户,绝大部分客户在行业或细分专业领域排名 靠前。在最近几年里,公司服务了超过 300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以及超过 100家世界五百 强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行业头部大企业普遍具有更强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需求较为 旺盛。因此公司主要选择服务于这部分IT消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强的客户群体。 在行业细分领域分类上,公司核心业务所处的“企业软件”及“IT服务”领域中,当 前中国企业投入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投入水准。根据Gartner数据,中国企业2023 年在软件及 IT服务上的投入占比为 6.7%和 18.48%,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19.52%和 29.53%。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的企业软件和IT服务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图1:2023年全球企业IT支出结构 图2:2023年中国企业IT支出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未来数年在 IT的总投入上,以及在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上,都将有较显著的提升。而其中,由于行业头部客户消费意愿及付费力更强,因此公司主要聚焦的市场将率先打开空间。 2、客户所属行业 公司所服务的企业客户,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大消费、金融、电力、电信紧随其后,均为国家较为重要的行业。从下游来看,整体呈复苏态势。 首先看制造业,2024年 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0.8%,比上月上升 1.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 PMI产出指数分别为 53.0%和 52.7%,分别比上月上升 1.6个百分点和 1.8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高于临界点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已显现非常明显的复苏特征。 其次看大消费,在宏观影响消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作用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整体消费也进入了复苏通道。 再次看金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升级、金融信加速推进、全面实施注册制、个人养老金等政策推动下,金融行业IT需求持续增长。 最后看电力及电信,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2030 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源网荷储智慧融合发展,电力数字化需求有望提升。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持续提升,聚焦产业数字化: 根据中国电信 2023年年报,中国电信实现营收 5,078亿元,同比增长 6.9%,其中服务收入为 4,650亿元,同比增长 6.9%,连续 11年保持增长。产业数字化占增量服务收入比提升24.5个百分点,达到70.4%。盈利能力持续强劲,净利润连续3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根据中国移动 2023年年报,中国移动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 10,093亿元,同比增长 7.7%;净利润达到 1,318亿元,同比增长 5.0%,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数字化转型收入对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入增量贡献达到 89.7%,占通信服务收入比提升至29.4%,是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根据中国联通 2023年年报,中国联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达到 3,726亿元,同比提升5.0%;EBITDA达到996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11.5%,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5.1%,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算网数智业务实现收入752亿元,为公司带来超过一半的新增收入。 3、客户企业性质 从客户的企业性质角度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中,约 40%来自于国有企业,40%来自于民营企业,20%为外资或合资企业。在企业数字化需求普遍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类企业在未来几年也有着自己特别的需求增长点,分别如下: ? 国有企业:为满足信创要求,国有企业已在相应的建设或替换,并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有序推进。与公司业务领域相关的包括 ERP解耦及替换、业务数字化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数据库替换适配等等; ? 民营企业:中国优秀品牌纷纷崛起,中企出海走向全球已成为趋势。企业全球化发展,无论是走兼并收购路线,还是走投资设立路线,都会有管理推广复制及加强管控力的诉求,数字化管理系统是支撑和实现这些管理诉求的重要手段; ? 外资企业:公司服务超过100家全球五百强外资/合资企业客户,构建了全球化服务能力。其中日本IT市场正在进入更新换代的大周期,对软件及服务的需求在变大。同时,过去几年中国软件快速成长,在日本市场的接受度也在变高,这也提供了部分增量空间。 (三)重点细分业务领域发展趋势 公司早期以提供 ERP咨询实施服务为主,自 2016年开始加大自研软件的力度,经过几年的转型,公司自研产品业务已初具规模,主要在智能制造、数字营销及业财融合等领域为企业提供软件及解决方案。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发展,公司也在产品及服务中,逐渐加大AI应用的力度,企业智能化也将成为公司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工业软件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是国家 2025年的一大目标。发展智能制造是必然的趋势,而数字化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要素,其中包含了智能制造软件和实施服务。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管理思维模式的转变过程。管理思维模式的转变不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通过机制来主动推动的。构建贯穿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各个业务领域的工业软件就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统计,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4.46万亿元,占 GDP比重 3.69%。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将达到 1.35万亿元,带动渗透产业增加值 3,3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4.6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72%,是支撑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重要力量。 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 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软件是实现工业互联的重要工具,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23.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 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软件行业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 同时,海比研究院数据表明,预计智能制造软件市场未来保持较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17.4%,将于2026年达到3,202.2亿元。智能制造软件的高增速拉动其在工业软件中的占比持续增加,预计2026年将达到68.2%。 公司约50%的企业客户属于制造业,智能制造的需求增速加大趋势明显,将带动公司智能制造及供应链协同业务的发展。 2、数字营销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营销数字化无疑成为了企业在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时最先考虑的领域。 2024年企业营销投资期望复苏,预期高于 23年。根据《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2023年的企业营销投资实际增长与 2020年相当,为 8%。2024年,中国市场企业整体营销预期费用(含传统及数字)平均增长率为 11%,仍为增长态势。公司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各行业或专业领域排名靠前的企业,其数字营销需求较为丰富和复杂,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互联网全渠道线上交易体系,建立品牌自主可控的私域电商,提高对消费者/客户的触达能力和影响力,提升营销转换效率和复购率,提高对传统渠道的管控效率等等,是未来几年很多企业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 3、业财融合 财务是最早普及信息化的管理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从财务电算化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在2018年左右开始进入到财务智能化阶段。 艾瑞咨询《中国费控管理平台场景洞察白皮书》显示,目前企业多处在“部分业务数据与财务系统对接”的状态,但业财一体化程度一般、数据衔接性有待提高;根据相关调研发现,46%的财务组织和管理者表示企业内部的业财一体化程度一般;25.8%的被访者表示业财一体化程度较弱;仅有 18.1%的被访者表示业财一体化程度较高。融合业务与财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将是现代化企业保持市场竞争的关键。 以央企为标杆,国企、民企都将加快财务数智化建设的脚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强调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求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实现财务运行机制从流程驱动为主向流程驱动与数据驱动并重的转变。 公司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多数为行业或专业领域排名靠前的企业,营业规模往往较大,组织架构也较为复杂,因此实现财务智能化的诉求也更为迫切。 4、ERP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的系统,包括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人力资源、设备等方面。ERP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公认的必要基础,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企业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9年中国 ERP行业市场前景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整体 ERP行业市场规模为 271亿元,同比增长 12%。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国 ERP市场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 5-6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11.6%。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ERP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元人民币(67.7亿美元),市场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 一方面,大部分存量 ERP客户在持续扩大组织规模,包括兼并收购及增设实体组织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相应的 ERP建设或推广。尤其是许多企业业务出海,设立海外机构,尤其需要通过ERP来落实管控和连接。因此在ERP方面会持续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行业升级更迭,不断有新的明星企业及新兴行业涌现,为ERP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5、企业级AI智能化场景应用 AI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 AI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AI应用市场之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 AI应用的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的出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未来,中国 AI应用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会与更多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在企业数字化方面,AI的应用当前深入程度和普遍程度仍然不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AIGC等新生代 AI技术兴起,是推动企业应用 AI的一个重要动力。AIGC的发展将会促进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企业过去从管理信息化向业务数字化迈进,下一阶段向智能化方向前进,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下游需求必将大量涌现,推动相应的新商业价值,这也将为提供计算机服务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业务总览 公司自 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产品与解决方案综合服务。致力于成为连接企业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桥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效益与竞争能力。 公司主要服务于营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客户,绝大部分客户在行业或细分专业领域排名靠前。在最近几年里,公司服务了超过 300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以及超过 10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司长期所服务的数千家企业客户,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意识较强、脚步较快。随着公司客户群体在数字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充升级。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企业客户数字化需求不断扩充综合服务能力并持续优化经营,商业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 公司专注于目标客户群体的数字化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横向拓展能力覆盖面,聚焦行业提升竞争力,并逐步延伸扩大客户及区域覆盖范围: 1、横向产品和场景拓展 随着企业发展,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的支撑由管理信息化逐步进入业务数字化阶段,进一步向产业数字化发展,随着 AI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智能化的诉求越来越受到关注。数字化的需求层次在不断升级,需求范围也不断扩大,这已是发展规律趋势。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信创行动的大环境推动下,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的驱动力更足。公司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过去在 ERP实施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往外围拓展各业务领域专业数字化能力,为原 ERP老客户群体提供软件+实施+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当前进一步在 AI和大数据应用上加大力度,为即将到来的企业智能化升级做足准备。通过逐步拓充能力,提高对企业客户需求覆盖度,能够有效提高单体客户订单量。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企业级 PaaS平台为数字化底座,构建自主产品服务能力体系。 以基于自研软件产品的“产业数字化”、“财务数字化”业务为当前主要发展动力,以底蕴深厚的基于第三方成熟套件的“泛ERP”业务为基础服务能力,以这三大业务线作为核心能力,以 ITO外包作为支撑辅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务。 企业级 PaaS平台 HZERO是公司基于多年积累沉淀研发的数字化底座,不仅是公司自主软件产品研发及迭代的技术基础平台,也是公司自研软件产品快速开发、快速迭代更新及快速融合应用外部数字化原生技术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公司不断优化交付效率的重要工具。在信创大背景下,企业构筑自己特有的数字化应用的趋势愈发明显,往往需要强健稳定的技术底座来支撑,公司的企业级 PaaS平台 HZERO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客户在这 2、纵向行业解决方案深化 定位重点行业,利用公司已经积累的客户数量规模,围绕行业关键业务场景不断深化软件功能及解决方案,以此带来技术优势和交付效率优势,构筑并不断提升竞争壁垒。 公司所服务的企业客户,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大消费、金融、电力、电信紧随其后,公司近年也主要聚焦在这些行业纵向深化服务能力。 3、客户/市场拓展 一方面,公司以服务各行业排名靠前的领先企业为主,利用在头部企业积累的方案及经验,能够较好形成行业标杆最佳实践,在优势行业逐步拓展; 另一方面,公司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随着中国品牌崛起,中企出海已成为趋势,数字化是出海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司为企业提供相应能力支持全球化发展。顺着客户走向海外的脚步,公司陪伴客户共同走向海外,公司也将逐渐面向海外市场,寻求产品及服务的输出,当前将以耕耘历史较久的日本市场及新兴的东南亚市场为主。 公司业务的收入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服务费(包括咨询规划、实施、二次开发、运维等服务) ? OP软件产品License使用费 ? OP软件产品MA运维费 ? SaaS订阅费 ? 软硬件及云基础设施分销 其中,“服务费”存在按业务范围计价收费、按实际投入人天计价收费两种模式。 4、自主数字化产品体系沉淀 公司成长初期以 ERP咨询实施为主要业务,基于务实稳健的服务能力,与客户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2016年开始,公司顺应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加大力度进行自有产品的研发,沉淀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产品体系 HERO,包括企业级平台产品和企业级业务应用 产品两大系列,涵盖企业数字化所需的“管理应用+数据+AI+PaaS平台 ”。 其中,企业级平台产品包括企业级 PaaS平台 HZERO、大数据应用能力平台 H-one、 AIGC应用能力平台 H-Copilot;企业级业务应用产品包括智能制造、智慧营销、智协供应 链、智慧财务等,以更充分满足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需要。经过数年的发展和变革,公司 已从一家单纯的 ERP实施服务商,转变成为一家更符合大企业市场需求的数字化产品与解 决方案综合服务商。 (二)主要业务分项说明 1、产业数字化业务 产业数字化,顾名思义是指与各行业产业运营相关的数字化业务,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产业链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和转型。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主要涵盖智能制造、数字营销和智协供应链三大业务。 基于自主的 HCM协同制造系统(包括 MES、APS等)、LinkCRM数字营销系统、EI-SCM物流供应链系统等产品,以积累深厚的咨询实施服务能力,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营销及供应链的效率,改变传统制造供应模式、营销模式并优化消费者/客户的体验。 产业数字化直接支撑企业面向市场的竞争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刚需度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产业数字化具有较显著的行业特点,与公司聚焦重点行业纵向深化构筑壁垒的策略相符。综合这两点,公司将产业数字化定为未来最关键的业务。 (1)智能制造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板块依托公司企业级PaaS平台HZERO,经过多年研发推出了智能制造软件产品——汉得协同制造(HCM,Hand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经过大量项目实践打磨,形成完善的高级计划排程、制造执行、仓储物流、质量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以及工业物联等功能体系,帮助国内外几百家工厂建设了数字化制造运营管理体系。在HCM智能制造数字化基础上,公司围绕核心企业的管理需求,将数字化服务能力延伸到上游企业连接及管理,核心企业借助产业数字化形成“1+n”产业制造协同体系,将产业上游纳入智能制造大供应体系中。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竞争优势在于深耕制造业多年形成的完整服务能力。自 2006年起,公司就成立了精益制造团队,为客户提供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多年的实践让公司HCM软件产品能够涵盖非常丰富的业务场景,并基于此提炼了公司产品实现生产计划全域闭环,包含计划、制造、物流、供应链、质量、设备等专业领域的近百个服务和上千个API。基于服务和 API的产品架构,可以使客户灵活的调用所需的解决方案,让企业收获效率。(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