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恒帅股份(300969):2023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恒帅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 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 4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许宁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丽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明敏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发展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属于计划性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并不代表公司对未来年度的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属于汽车制造相关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80,000,0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4.00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9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会计政策变更
2022年 11月 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号》(财会[2022]31号),其中“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 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内容自 2023年 1月 1日起施行,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财 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具体影响金额详见“第十节 财务报告”之“五、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之“35、重要会计政策和会 计估计变更”。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版)、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及核心技术情况,公司所处 行业为电机制造业(C38)和汽车制造业(C36)。电机行业应用门类十分丰富,终端应用场景众多,汽车零部件行业属 于其中占比较大的应用场景之一,公司当前量产电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处于汽车整车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受整 车销量波动的影响较大。 (一)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同比增长 11.6%和 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 3,000万辆。同时,乘用车和商用车均实现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全年产销量分别为 958.7 万辆和 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31.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 展和增长阶段。 注:以上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相关资料。 (二)微特电机的行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和中国整体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微特电机的新兴需求 的品种和应用场景。除汽车行业应用外,目前公司电机产品已逐步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未来还将涉足人形机器人市场, 为公司长远发展不断开辟增量市场空间。 近些年,微特电机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仍旧在不断扩容过程中。根据 Market.Us数据,2022年全球微特电机 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358.5亿美元。随着全球制造业工业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及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0年全球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将达 560.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75%。虽然微特电机 行业整体容量较大,但中国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尚小,还有很大的国产化替代空间。根据 QY Research报告显示,以汽车 应用领域为例,全球范围内汽车微电机生产商主要为 Asmo (Denso)、Dechang Motor、NIDEC、Bosch、Mitsuba、Brose、 Valeo、Mabuchi Motors、LG Innotek、DY Corporation等。2021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 57.0%的市场份额,其中仅 Dechang Motor属于国产供应商,外资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汽车行业属于微特电机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据 QY Research的报告“全球汽车微电机市场报告 2023-2029”显示, 预计 2029年全球汽车微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95.6亿美元。随着汽车的新能源化、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汽车行业为微 特电机行业带来大量的新兴增量需求,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贡献尤为显著。2023年,虽然中国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汽车产业链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但宏观经济的温和回暖也逐渐向汽车市场传导,助推汽车行业实现稳定增长。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11.6%和 12%,历 史上首次产销量突破 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35.8%和 37.9%, 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31.6%。 工业自动化亦属于微特电机重要的成熟应用场景之一,对电机的性能、可靠性、重复精度等方面存在较为苛刻的要 求。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根源与产业配套上与工业自动化及汽车行业存在较大的重叠部分。虽然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正 处于 0到 1的导入前期,但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行业扶持政策持续叠加,未来该行业有望为电机行业带来广阔新兴增量 需求,例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原本小需求电机品种将获得大量增量市场空间。 公司自研的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具备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随着公司新型磁性材料落地,已经具备向 主机厂提供成熟解决方案及实物交样能力。 2024年,在新品开发方面,公司将重点着力谐波磁场电机技术的场景适配, 匹配谐波磁场电机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所需电机品种(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定制化需求的结合点。 (三)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的匹配性 2023年,汽车行业虽存在一定阶段性不利因素,但整体稳中向好,市场活力和消费势能继续向上。公司管理层围绕 清洗业务和电机业务的双主线核心,紧紧围绕主业,采取多举措推进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与主要客户 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持续加强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品类丰富度,巩固公司技术优势及 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产品良率,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 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 91,121.85万元,较上年的 73,260.44万元上升 2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 20,209.78万元,较上年的 14,553.07万元上升 38.87%,收入和盈利均有所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主营业务与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车用电机技术、流体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电机技术解决方 案供应商。公司依托现有电机和流体技术,将现有业务规划布局为四大业务单元。在电机技术领域,划分为电机业务、 电动模块业务;在流体技术领域,划分为驾驶视觉清洗系统、热管理系统业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为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稳定性高、品质可靠的车用电机、清洗泵、清洗系 统等产品;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熟悉汽车行业对汽车零部件在一致性、功能性与稳定性方面的高要 求;具备与客户同步研发的能力,为客户在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清晰视觉等应用领域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拥 有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主要产品示意图: 1、流体技术产品 驾驶视觉清洗系统业务单元主要包括汽车清洗泵、清洗系统产品、智能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传感器的主动感知清洗系统等产品;热管理系统业务单元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岐管、电子循环泵等产品。 在目前的汽车产业内,不管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公司流体技术产品属于汽车必须配置的产品和功能之 一。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不断产业升级,具备系统化平台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能力的业内企业具备 更强的行业竞争力,并日益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在流体相关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系统解决 方案配套能力,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及燃油车整车厂。得益于公司在清洗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新客户开拓, 公司在流体技术产品领域收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23年清洗泵和清洗系统产品合计实现收入 46,676.11万元,同比 增长 19.27%。主动感知清洗系统属于公司针对清洗系统领域产品的前瞻性布局,相较传统清洗系统产品,该产品的智能 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均有大幅提升,在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公司相关产品已与众多客户车型进 行产品路试和系统适配,随着 L3级别自动驾驶的加速落地,公司相关产品会逐步产业化落地。2023年,公司的主动感 知清洗泵产品已取得部分客户的小批量定点,预计 2024年会有更多的增量车型进入定点环节。 依托清洗系统的业务布局,积极顺应汽车新能源化、电动化趋势,公司在热管理系统业务单元亦有产品布局。公司 已具备“电子循环泵、阀、歧管”等产品的技术储备,其中冷却歧管产品已大批量量产且业务增速较快。 2、电机技术产品 电机业务单元主要包括后备箱及侧门电机、风扇电机、ABS电机、滚筒电机等产品;电动模块业务单元主要包括隐形门把手驱动机构、充电小门执行器等产品。 近年来,汽车行业在“新四化”,即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的发展趋势日益明确。并且得益于中国政 府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发展尤为显著和迅速。为了提高汽车使用的舒适度, 拓展汽车增值空间,过去利用手动控制的机械装置均可实现以电机方式执行驱动。公司一直关注现有产业和技术与新能 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结合,积极开发电机领域产品的其他应用场景。公司开发了应用于汽车后备箱及侧门的后备箱 电机、吸合锁电机、磁滞器电机,应用于汽车空调鼓风的风扇电机,应用于汽车门把手的隐形门把手驱动机构,应用于 汽车充电系统的充电小门执行器、应用于汽车车门自动开启的电动门电机等。2023年公司诸多电机品种业务增长迅速, 实现收入 36,940.55万元,同比增长 37.61%。 依托电机作为基石产品形成的良好口碑,电动模块业务旨在提升各电机的整体附加值,提升整体单车价值量,在各 细分应用场景中由单一电机配套向总成化、系统化产品配套发展,形成更具深度的壁垒优势。公司已在隐形门把手和充 电小门领域实现“电机+执行器”的产品拓展,未来有望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产品发展,并且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上发掘 “1+N”的产品开拓机会。 此外,公司持续投入电机技术和新型磁性材料的研发,近期在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和新型磁性材料技术方面已取得一 定的技术突破。电机是基于磁场的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电磁装置,公司研发的谐波磁场电机技术从传统 电机的利用基波磁场转变为利用谐波磁场进行电能转换,是对电机底层技术的颠覆性正向开发,已有部分技术成果取得 了相关专利。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材料成本更节约、电磁干扰少、轴电流腐蚀减少、电机寿命提升等优势, 具备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公司已与德国伦茨(Lenze)合作,开发了应用于物流系统的滚筒电机产品,后续公司 会持续尝试将该电机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等诸多其他应用场景中。 磁性材料是决定电机性能的核心材料之一,为配套谐波磁场电机技术特殊的设计要求,公司已投入多方技术力量定 制化开发了配套的磁性材料。目前公司新型磁性材料产业化落地进展顺利,已逐步搭建小批量中试线,预计 2024年可小 批量量产,并用于滚筒电机及其他工业电机产品的量产爬坡。 基于现有技术积累,公司不断开拓流体技术及电机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2023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领域的收入为 25,959.5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 28.49%,同比增长 33.85%。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具体执行中,由工程技术部负责产品物料清单建立,采购部负责物料采购、供应 商月度、年度业绩统计与绩效汇总,质量部负责来料的检验及供应商质量绩效统计,物流部负责物料接收、贮存及管理。 公司对于采购量较大的五金件、橡胶件、塑料材料、电子元件、导线、磁性材料等原材料,通常与核心供应商签订 框架协议,进行长期的集中的采购以享受长期价格优惠和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公司采购部会适时根据过往经验和宏观 经济形势,对大宗原材料价格趋势进行预判,采取提前采购等方式,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由商务部提供客户的实际订单需求及预测需求,生产部根据库存情况及车间生产能力 进行综合评估后,按照有利于质量、成本、交期、物流控制的原则,制定生产计划并反馈商务部后,进行生产计划的输 入和生产准备。在生产分工管理上,公司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需求合理的安排产品的生产。公司主生产基地在宁波, 具备电机、清洗泵、清洗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等全品类产品生产能力。针对部分距离宁波生产基地较远的客户,公司采取 生产贴近客户的模式,在客户周边设立了清远、沈阳、武汉、美国、泰国子公司作为外部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通过 ERP 系统进行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库存及交付等信息的管理,并将生产信息传递给各个 生产车间及子公司,形成拉动式生产;各环节以标准化作业模式按计划生产,最大限度控制在产品及库存数量,以减少 存货对公司资源的无效占用。 公司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对生产岗位制作生产作业指导书,对需要注意的操作环节进行重点提示,以 规范员工操作、降低不良品率并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目前已成为宝马、本田、现代、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知名整车厂的一级配套供 应商;同时,公司通过与博世、大陆等全球知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参与全球整车厂的二级配 套。此外,公司还通过经销模式,如迈乐(Meyle)、费比(Febi)、标准汽车(SMP)等售后市场渠道商及贸易型客户销 往售后及其他配套市场。 (三)公司产能情况 公司产能扩张持续围绕公司主业展开,目前在建产能包括:(1)募投项目“年产 1,954万件汽车微电机、清洗冷却系 统零部件改扩建及研发中心扩建项目”,该项目设备正在持续投入中,已陆续产生经济效益;(2)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微 电机及热管理系统、智能感知清洗系统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厂房已建设完毕,正陆续购置设备中;(3)公 司在泰国新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整体投资规模不超过 2亿人民币或等值美金,该项目一期厂房建设预计于 2024年 2 季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陆续进行设备购置安装;(4)公司在美国新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整体投资规模不超过 1,500万美元,该项目已投资 1,000万美元用于厂房土地和设备购置,预计 2024年部分定点项目可进入量产爬坡周期, 剩余 500万美元将根据新增定点项目进行设备购置和投入。募投项目投资进度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 “七、投资状况分析”之“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2023年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公司现有产能得以充分利用,据测算,2023年公司核心工序中电机工序的产能利用率为 102.43%。今后公司将根据业务情况持续优化产能布局节奏,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以更好的业绩表现回报投资者。 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零部件销售模式 1、一级配套市场 公司的一级配套市场客户主要为知名整车厂或其控制公司,公司整车厂客户开发流程如下:整车厂对零部件配套供 应商的整体配套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对包括产品设计能力、工艺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生产能力等全面能力进行审核, 审核程序涉及整车厂内部采购、研发、产品、质量控制等各部门,因此审核周期较长、门槛较高。公司成为整车厂合格 供应商后,通过同步研发向整车厂或其配套供应商提供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并在相关配套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前履行严 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等多个阶段。由于整车制造商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替换 成本较高,一旦双方合作关系确立,就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2、二级配套市场 公司二级配套市场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部分客户在选择上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过程中,通常 具备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在公司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建立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审核后,还需要按照客户各自建立的供应商选择标准,通过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现场制造工艺等多环节的综合审核, 才能成为候选供应商。成为候选供应商后,公司需根据客户要求的技术参数及需求预测,完成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研发、 模具及工装设计制造、生产设备配置,产品先期策划(APQP)及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等流程,并得到客户的验证 批准后,才可最终获得产品的生产订单。 3、售后及其他配套市场 公司售后及其他配套市场的客户主要为贸易型客户及售后市场渠道商,产品主要为清洗泵以及少量的清洗系统和电 机产品。公司对售后及其他配套市场客户的销售均采取买断式销售。公司对该类客户销售的产品基本为面向售后市场的 存量车型,由于部分车型处于生命周期的末期,整车厂停止了相关车型的售后零件供应,但售后市场依旧存在较大的存 量需求。公司以现有产品为基础筛选出合适的产品清单,客户根据自身需求选购清单中的相应产品。客户采购产品后主 要销往全球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产品主要流向为下级渠道分销商、汽配零售店、汽车维修店、汽车改装店等,并最终销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销售模式、销售渠道没有发生变化。 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适用 □不适用 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深耕汽车行业多年,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积累众多整车厂及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客户,包 括但不限于宝马、本田、现代、比亚迪、吉利、长城、博世、大陆等。 汽车整车厂及全球知名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具有严格的供应商审核体系,一旦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后,双方合 作通常不会发生变化。公司已积累了较多优质、稳定客户,这些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作用,有 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开拓。公司持续稳定的为优质客户服务,可优先获知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标准等前沿信息,也 可与优质客户形成良性的业务互动、优化并提升技术优势,从而保持在电机、清洗泵、清洗系统、热管理系统领域的技 术先进性。此外,全球客户带来的多层次化的客户结构及境内、境外的多区域业务也增强了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2、平台化、标准化的产品战略带来的质量和成本优势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通常使用平台化技术,相对应的汽车 零部件企业也越来越多的采取平台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的配套模式。公司基于对电机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掌 握,积极实施产品平台化、标准化战略,即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中提高利用平台化技术、模块化生产、标准 化零部件的比率,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 清洗泵为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其核心组件为清洗电机,以清洗泵的核心组件清洗电机为例,公司采取平台化的产 品战略,通过电机标准化实现了电机开发平台覆盖全系列清洗电机产品;同时针对清洗电机、清洗泵的其他零部件,公 司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清洗电机、清洗泵绝大部分零部件的标准化。 通过上述平台化和标准化的战略实施,公司可以在产品设计中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为缩短技术准备时间 和发展新产品创造条件,又可以充分利用过去的工作成果,减少编制工艺及专用工装的设计和制造的重复劳动,减少生 产的重复管理,用有限的、合理的品种规格,满足用户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平台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可以简化产品的 品种规格、采用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的制造,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在质量控制方面,统一的材料 和零件性能指标,可以充分验证并提高零部件性能的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平台化、标准化的产品战略带来了公司产 品质量的稳定和成本控制的优势,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3、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自主研发、设计及集成 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施行以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建立全自动生产线的策略,目前公司已具备电机、执行器、 喷嘴、泵等车间的全自动生产线的自主研发、设计及集成能力,从整条生产线的架构设计、生产线工艺流程设计、单机 功能分配设计,到各类传感器、高清影像系统、声光控制系统及机械手的高密度应用,实现了高度集成。单台设备如传 感器、高清影像系统、机械手等为公司根据自身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要求及技术特点向不同的设备供应商选型、采购,公 司通过自主掌握的生产线研发设计及集成能力,对该等设备进行集成装配,实现各种传感器、标准元器件的协调动作, 以满足公司精确高效的生产需求。通过对整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序编码设计敏捷化和智能化控制,以及生产流程数据实时 公司单条电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了多台高清影像系统、多台四轴或六轴日本电装( DENSO)机械手、日本安川伺服电机或松下伺服电机、松下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公司研发的喷嘴生产线还集成了多台日本 IAI电缸、三维力传感器等 先进设备,通过公司自主编写的程序,搭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工装夹具,在该等集成设备上优化并组合运用了原单体 设备相关的伺服力矩控制技术、影像识别控制技术、机器人柔性装配技术、声光应用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控制技术,以 实现该等设备的协调运作。公司自主设计集成的生产线以精确高效的工艺路线为核心,自动检析源头防错、纠错,进行 精确的生产过程控制,减少了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及维护成本,满足了不同产品特性对技术的不同要求,同时公司提高了 关键设备的自制率、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满足了客户对于产品可靠性、一致性、精确性的要求。 4、技术和研发优势 (1)产品自主研发能力 根据汽车整车厂和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需求进行快速、高效、可靠的产品选型、同步研发,是汽车零部件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以电机技术为基础的产品研发集合了机械设计学、电磁学、材料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多技 术领域知识,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已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技术体系。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及自主创新 实践,掌握了一系列行业先进技术,包括电机设计分析、电机与控制 EMC优化设计、电机噪音振动、产品结构设计等 技术,通过该等技术,可进行电磁场模拟分析、电机噪音振动分析、流体分析、电机齿槽扭矩波形分析、电机脉动扭矩 分析、电机反电动势分析、电机瞬态电流波形等分析,该等设计及分析能力主要是为了提升电机效率、优化电机的性能 及结构、降低电机的噪音和振动、优化系统产品结构等,并将产品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识别,减少后期改进 改善的投入,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成本与质量,实现数字化改造与灵活生产的目标,实现真正的精益,降低运营成本和提 高劳动生产率。 以电机技术为基础的产品研发要求公司在产品精确度及相应生产工艺精益性方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控制,该等深 刻理解和控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它代表了公司工程技术对产品理解的深入程度。过度设计或不足设计,或将推高 制造成本、同时无益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或将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的研发人员及工程师始终保持对产品精确度或 偏差的深刻理解,从而在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之间选取最佳平衡点。该等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可使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需 求,不断研发设计及生产更低噪音、更高效率、更轻量化及更优性能的产品。 (2)同步研发能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同步研发中,并提出合 理化建议和方案。公司多年来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已经培育了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行业经验 的研发团队,并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自主研发设计、产品自主研发设计、产品试验验证等方面的 经验。公司根据客户的产品性能及规格要求,在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前提下,进行产品设计并进行结构和性能优化,缩短 客户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同时,公司研发团队已导入使用多家知名整车厂的数据交换系统,以及新产品同步开发和同 平台多车型技术共享等系统模块,使公司研发团队具备了与整车厂新产品同步开发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公司与整车厂的 合作紧密度。上述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可使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研发设计及生产更低噪音、更高效率、更轻量 化及更优性能的产品。 (3)研发试验能力 目前公司拥有较为完备的试验检验设备,包括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电动振动系统、冷热冲击试验箱、盐雾试验 箱、洗涤器综合测试系统、电机测试系统、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淋雨试验箱、砂尘试验箱、精密脉冲声级计、高精度特 斯拉计、功能各异的高精度圆度测量仪、三坐标、 ROHS分析光谱仪、绝缘电阻测试仪、频谱仪、影像测量仪等设备, 该等设备可以模拟整车使用环境对产品进行环境可靠性试验、耐振性试验、高低温剧烈变化(冷热冲击)环境试验、盐 雾腐蚀环境条件试验、机械冲击试验,或进行电机参数试验、电机环境噪声试验、电机内部磁场分布测试、清洗泵的耐 久性试验、对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等。 目前公司大部分的产品试验可在公司内部完成,并已经通过了通用汽车、本田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客户的 实验室认证,且能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非标准的试验设备和试验台架。试验检验能力是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构 成部分,增强了公司的质量控制能力和研发保证能力,通过一系列严格测试把关,确保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的汽车零部 件产品。 (4)突出的模具设计能力 汽车零部件模具设计开发水平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及档次,是否具有独立开发甚至同步开发模具的能力是汽车零部件 供应商和整车厂商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评审标准。公司不断拓展产业链,将主要产品所需的注塑件生产工序、电机机壳生 产工序逐步纳入生产环节,现公司已经具备较强的精密注塑件模具开发能力及冲压拉伸自动模具开发设计能力。 在产品设计阶段,模具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人员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评审,模具工程师结合多年的 模具设计开发经验,从模具结构可行性、模具的设计、材料性能、模具工艺及生产效率、模具的使用效率和寿命等方面 对产品的整体设计提出意见或建议;在产品设计确认后,模具工程师开始模具的具体设计开发。模具的质量、精度直接 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合理、高质量的模具设计为产品提供较高的质量保障,并可合理节约产品的成本。目前,公司 已具备洗涤液罐、清洗泵的注塑件外壳、液位传感器、喷嘴、加液管、壶盖等注塑模具、吹塑模具及电机机壳的冲压五 金模具开发设计能力。 模具设计过程中,公司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技术、模流分析技术,对塑料成型过程熔融状态填充物的流动、填充、冷却、最后成型等进行模拟分析,提前优化改善模具的设计方案,从而提升模具高品质的生产制造能力;冲 压拉伸自动模具多工位线体在一次冲压行程中使用一台冲压机,配合二次元数控机械手传送,以及三合一偏摆送料器、 模内攻牙、机械手装箱联合动作实现冲压自动化,并有效节省材料。此外,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如日本 三菱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及精密数控镜面电火花成型机、台湾友佳精机立式加工中心、台湾同凖精密磨床等精密 加工设备等用以确保模具的加工精度。 突出的模具设计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公司先进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 (5)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优秀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工程制造能力最终将通过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和工程师团队实现。通过多年的技术 积累和项目实践,公司培养并拥有了一批具备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软件、传感器、智能制造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综 合和集成运用能力的研发人员及工程师团队。以电机技术为基础的产品研发、制造对研发人员及工程师团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公司的研发人员及工程师团队通过对产品的精确设计、反复试验测试、充分的数据分析及例证,不断地追求并 完善产品及工艺的细节,积极应对、攻克产品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并在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解决 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也加深和优化了研发团队对产品和工艺细节的理解和控制力。 5、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及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一直奉行纵向一体化策略,以电机为技术核心向下游开拓产品布局,向上游打破核心工艺和材料桎梏,开展以 电机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公司以电机技术为核心切入点,不断整合下游客户需求,利用电机的生产优势,由 单一电机向总成化方向发展,开拓“1+N”的产品局部;另一方面,在上游领域,公司已将生产电机、清洗泵、清洗系统 产品所必要的一些核心外购部件,如电机机壳冲压生产工序,洗涤壶、加液管及该等产品所需的注塑件生产工序等逐渐 纳入生产环节。 磁性材料属于公司主要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公司已持续投入新型磁性材料方面的研发和自制。公司以往均通过外部 采购方式获取磁性材料。一方面,外采材料基本为通用型材,采购量未到一定范围难以定制化开发,将无法充分发挥公 司的电机设计能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一直通过上游纵向一体化方式进行工艺和工 程降本,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公司所奉行战略的有效性。过往实践中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将注塑工艺、冲压工艺纳入 自制体系,使得公司的核心产品所需零部件的供货更加可控,质量更加可靠,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公司通过打通上 游核心工艺和材料的桎梏,进一步加强公司的技术纵深和成本护城河。目前在新型磁性材料方面,公司已搭建量产中试 线,具备小批量投产能力,为新式电机开发奠定材料基础。 同时,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及装配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各车间的高度自动化生产,大幅减少了人力资源配置, 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组装全自动化电机生产线、纵向一体化 战略等方式,不断提高核心产品零部件的自制率,有利于公司加强对于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和销售等过程的控制,控 制成本的同时增加各个业务链条的利润,从而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掌握主动权。 6、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推行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质量管理,围绕 IATF-16949的质量控制标准,结合业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总经理主导,各部门主管负责的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搭建了四层质量控制体系,编制了纲领性的《质量手册》、各业 务流程对应的《程序文件》以及日常操作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及各类管理文件,以实现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高效的监 督指导,并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以及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等汽车行业 质量控制常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各个关键节点。同时,公司建立了产品和客户档案,由商务部人员提供 产品售后的全程跟踪服务,通过与客户沟通,并与技术及生产人员及时反馈用户的改进意见,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 续改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虽然汽车行业存在阶段性不利因素冲击,但新能源化、智能化为汽车行业积聚了产业新势能,行业整体上 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同比 增长 11.6%和 12%,历史上首次产销量突破 3,000万辆规模。 公司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扎实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夯实主要业务,通过持续推进产品 研发、精益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等工作,公司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财务指标均实现较好增长。报告期内,公司 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单位:元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