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克莱特(831689):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24日 02:09:37 中财网

原标题:克莱特:2023年年度报告




 
 


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 Weihai Creditfan Ventilator co., Ltd. )


   
  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概况 ........................................................... 7 第三节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9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五节 重大事件 .......................................................... 52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7 第七节 融资与利润分配情况 ................................................ 60 第八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情况 ................................ 65 第九节 行业信息 .......................................................... 73 第十节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投资者保护 .................................... 74 第十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 .................................................... 84 第十二节 备查文件目录 ................................................... 179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声明】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负责人盛军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郑美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郑美娟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事项是或否
是否存在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内容存在异议或无法保证其 真实、准确、完整□是 √否
是否存在未出席董事会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是 √否
是否存在未按要求披露的事项√是 □否

1、 未按要求披露的事项及原因
为保护公司重要客户的信息及商业秘密,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在披露 2023年年度 报告时,豁免披露重要客户的具体名称,以“客户 X”进行披露。


【重大风险提示表】
1、 是否存在退市风险
□是 √否
2、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
公司在本报告“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分析了公司的重大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释义

释义项目 释义
公司、本公司、克莱特股份、克莱特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克莱特集团威海克莱特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北交所北京证券交易所
西南证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本报告期2023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12月 31日
股东大会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人员本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董监高本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章程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其修正案
三会议事规则《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 《监事会议事规则》
“十四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
CAGR复合年增长率
CGT修正总吨



第二节 公司概况
一、 基本信息

证券简称克莱特
证券代码831689
公司中文全称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及缩写WeihaiCreditfanVentilatorco.,Ltd.
法定代表人盛军岭

二、 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姓名盛军岭(代理)
联系地址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兴山路 111号
电话0631-5708196
传真0631-5708196
董秘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网址www.creditfan.com.cn
办公地址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兴山路 111号
邮政编码264210
公司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于 2024年 2月 22日发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公告,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张开芳女士自 2024年 2月 23日起不再担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在新任董事会秘书任命生效之前将由公司董事长盛军岭女士代为履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www.b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www.cs.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兴山路 111号董事 会秘书办公室
四、 企业信息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
上市时间2022年 3月 21日
行业分类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烘炉、风机、衡器、包装等设备制造- 风机、风扇制造(C3462)
主要产品与服务项目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 程和舰船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等中高端装备 行业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检修服务
普通股总股本(股)73,400,000
优先股总股本(股)0
控股股东威海克莱特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为盛才良、盛军岭、王新、王盛旭,一致行动人为 盛才良、盛军岭、王新、王盛旭、百意(威海)股权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
五、 注册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 中介机构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 务所名称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 16号院 7号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张旭光、王德生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的保荐机构名称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金沙门路 32号
 保荐代表人姓名孔辉焕、艾玮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2年 3月 21日 - 2025年 12月 31日
七、 自愿披露
□适用 √不适用
八、 报告期后更新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盈利能力
单位:元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 减%2021年
营业收入508,099,652.81421,877,507.7120.44%391,565,816.79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 入、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 的营业收入499,006,138.75413,156,955.0720.78%384,038,831.73
毛利率%29.81%29.15%-29.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69,147.1550,250,883.1620.53%45,782,874.1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5,343,385.2545,918,839.420.52%40,696,566.2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 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计算)14.13%13.54%-17.1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 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计 算)12.91%12.36%-15.23%
基本每股收益0.830.7116.9%0.73
二、 营运情况
单位:元

 2023年末2022年末本年末比上年 末增减%2021年末
资产总计697,038,272.88630,004,021.0510.64%490,317,262.48
负债总计247,222,691.39219,549,601.3412.60%201,302,074.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449,797,585.18410,388,179.429.60%289,015,187.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每股净资产6.135.599.66%4.56
资产负债率%(母 公司)35.42%34.54%-41.06%
资产负债率%(合 并)35.47%34.85%-41.06%
流动比率2.172.36 1.98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 减%2021年
利息保障倍数49.8934.68-27.6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31,465,441.2461,029,123.22-48.44%9,336,019.16
应收账款周转率2.923.04-3.54
存货周转率2.962.80-3.08
总资产增长率%10.64%28.49%-19.95%
营业收入增长率%20.44%7.74%-37.43%
净利润增长率%20.52%9.69%-80.28%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四、 与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五、 2023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项目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 份)
营业收入95,467,499.23144,783,793.32142,131,418.74125,716,941.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67,972.2917,268,065.9418,104,915.1313,828,193.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342,508.0916,948,828.7716,645,922.2010,406,126.19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六、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元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80,586.41-1,021,260.53-12,352.95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与企业业务密 切相关,按照国家统 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 受的政府补助除外)4,773,895.626,271,290.916,611,710.31主要为核动未来二期省拨经 费、泰山人才建设经费、先 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专项资 金、创新人才补助等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854,622.38-93,194.88-615,465.69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147,931.595,156,835.505,983,891.67 
所得税影响数922,162.84773,557.08897,583.7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税后)6.85-7.29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5,225,761.904,383,285.715,086,307.92 
七、 补充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八、 会计数据追溯调整或重述情况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差错更正 □其他原因 □不适用
单位:元

科目上年期末(上年同期) 上上年期末(上上年同期) 
 调整重述前调整重述后调整重述前调整重述后
递延所得税资产3,598,284.034,028,908.553,178,572.243,668,994.04
递延所得税负债0409,437.710479,485.79
其他综合收益-17,617.57-17,325.19  
盈余公积25,136,598.2525,138,264.2020,039,693.8220,040,787.42
未分配利润100,539,721.38100,558,949.8677,415,701.0877,425,543.49
所得税费用7,420,193.977,410,235.546,097,877.116,086,941.10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通风机、通风冷却系统等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配件设计研发和生产 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程和舰船风 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及其他特种工业通风机等中高端装备行业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 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检修服务。其中牵引动力系统冷却通风机主要用于牵引电机、发电机、 柴油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动力机组的通风冷却。公司以提供低碳冷却方案、服务未来绿色能源为 发展战略,致力于提供高可靠性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坚持以行业联通、技术融合、销售 网络在不同行业区域及上下游联通、可持续发展为中长期经营方针,打造资源共享的生态圈,同时 促进技术融合驱动控制流体热管理材料研发以及细分市场行业应用经验的推广,研发智能化、包容 性高、标准化的升级换代产品。公司面向未来,构建了“让工业世界冷却下来”的发展格局。公司 秉承“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以技术创新开发新市场,以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持续聚焦价值 客户,延伸产业链。截至本报告期期末,公司拥有专利 129项,其中发明专利 17项、实用新型专利 99 项、外观专利 13项,同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8项。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直销模式,主要客户为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风电、燃气轮机、核电 等)、海洋工程与舰船、冷却塔和空冷器及制冷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商务谈 判、主动业务推广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谈判成功后,通过与客户签署合同/订单方式开 展业务。公司根据与客户签署合同或订单情况,组织采购和生产,按客户要求的参数、数量在规定 的交货期内进行产品交付。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机、板材型材(不锈钢板、碳钢板、铝型材等)包装材料及其他 标准配件(如螺丝、螺栓等)等。公司采取“年度计划采购”和“订单驱动式采购”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物料采购。对于常用的标准化原材料(如标准配件、辅助材料、包装耗材等),公司于每年年 底或次年年初根据年度销售计划预估确定采购数量,据此与供应商协商确定采购价格后,根据销售 订单及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单采购。对于定制化风机所使用的对应原材料(部分电机、板材、型材 等),由生产调度中心根据销售订单及生产计划并结合公司现有库存情况进行 LRP运算生成采购订 单,随后由采购部门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询比价,最终选定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公司结合行业国家标 准和生产技术、工艺路线、产品技术指标,制定进厂原材料验收标准,采购部跟踪进度完成采购计 划。 中高端通风冷却产品主要为非标特殊设计产品,公司采取按订单生产的模式,符合产品及行业 特性。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物料采购、组织生产,按 客户要求的参数、数量在规定的交货期内进行交付,以实现规模效应降本。公司产品在 ERP中下达
销售订单,通过 SRM系统对外购物资进行跟踪,通过 MES系统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以解 决瓶颈工序,同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公司通过国内的 CRCC铁路产品认证、美国铁路协会的 AAR认证,制冷行业的 CRAA认证,海 洋工程风机通过中国 CCS、法国 BV、美国 ABS、挪威 DNV等国际船级社的认证以及民用核安全设 备设计和制造许可证。 公司始终坚持满足客户需求,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开发先进产品,为不同行业领域客户提供性 能优异的定制化通风设备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研发采用专业分析软件对产品的结构参数、结构强 度、叶轮疲劳强度等进行演算和分析,并对风机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预先识别,通 过研发设计进行原因消除,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公司通过加 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设计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丰富的设计资源,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及节 能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在重大项目配套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的研发理念与 技术,与公司多年研发经验相结合,提升公司研发能力。 公司部分产品需要进行电镀等表面处理,公司不具备电镀等加工能力,需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 外协加工。同时,基于成本控制、高效利用现有人员设备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将少量机械 加工、表面打磨、表面处理等非核心生产工序进行劳务外包或外协加工的情况。 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专精特新等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专精特新”认定√国家级 □省(市)级
“单项冠军”认定√国家级 □省(市)级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其他相关的认定情况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工信厅
其他相关的认定情况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他相关的认定情况绿色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轨道交通风机、冷却塔和空 冷器风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风机、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制冷风机、特种工业通风机等通风与 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其配件。公司坚持原创技术积累,持续打造人才聚集“洼地”,引进技术领军 人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支持产业技术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公司长期坚持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 市场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提供高可靠性工业装备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以高可靠、高效率、低噪 声、轻量化为特色达成单一目标或多目标集成的通风冷却方案。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顺应时代与行业
发展趋势,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不断优化产品种类,支持客户迭代改进。公司在加强质量预防工 作的提前下,不断总结过去共性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内外部机构协同,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深 入挖掘中高端应用市场及应用领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报告期内,实现了收入与净 利润的增长。具体如下: (1)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公司 2023年度营业收入较 2022年度增加 20.44%,主要是公司订单稳定 增加,集装箱船用产品、能源产品等形成的销售收入较同期增加所致;营业成本 2023年度相比 2022 年度增加 19.31%,主要是由于本年度营业收入增加而增加。 (2)利润:营业利润 2023年度较 2022年度增加了 19.53%,净利润 2023年度比 2022年度增加了 20.52%,主要原因为销售收入增加的影响。 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持有在手订单金额为 3.96亿元。
(二) 行业情况

公司长期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等中高端装备行业,为相关领域 龙头企业提供通风冷却产品配套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成 为了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要国家安全,还对于 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积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政策支持,也 为相关上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做强未来高端装备,打造 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 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公司持续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 展进口替代及新型节能环保领域的风机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了超静音大风扇系列、高效无蜗壳离心 风机、复兴号内燃机车冷却塔、复兴号内燃机车碳纤维冷却风扇、船用高效系列风机、风电空空冷 却器、风电水冷系统等多款新产品,通过提供重大装备的配套风机定制化服务,产品快速实现了精 品化、系列化、集成化、多元化转型。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 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 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 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国家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为风机行业发的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风电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 加。
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牢牢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借助墨西哥公司,加大国外市场开发 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增加原创技术积累,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高 质量发展。同时依托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的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搭建国际先进的消音室和风室实验 室,提升设计、计算、验证能力。 1、风机行业发展概况 风机是一种用于压缩和输送空气的动力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风机行业也在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风机 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机行业已经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通风机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展望将呈现以下特点: (1)提高效率:风机的效率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提高转换效率,减 少能耗,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风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大型化:随着风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风能开采需求的增加,风机制造商不断开发更大型号 的风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3)智能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风机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未来风机可 逐步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4)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未来的风机将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包括风机的设计、 制造、安装、运营和拆除等环节。风机制造商将致力于提高风机的可再生材料利用、能效等方面的 指标,逐步实现环保型和可持续型的风机。 总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风机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向着高效、大型 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发展,这也将为全球能源结构变革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 机。 2、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产品技术含量、成套性及其在大型工业流程中的重要性,风机产品可以划分为高端产品、 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中高端风机产品对设计、生产加工的要求较高,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对 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司长期聚焦于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冷却塔和空冷器、制冷等中 高端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凭借自主研发且应用于不同场景和工况的产品、优异的产品品质 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了各细分行业龙头客户认可,且已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 的合作关系。公司市场空间受下游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及市场空间如下: (1) 轨道交通装备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 要》指出,到 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铁路服务供给和经营发展、支撑保障和先行引领、安全水平和现代治理能力迈上更高水平, 智慧化和绿色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持领先,制度优势更加 突出。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铁路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铁路企业。中国铁 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 推动者和全球铁路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越来越发达,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国家 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资料显示,截至 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9万公里,其中高 铁达到 4.5万公里,电气化率达到 73.8%。根据“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设施网络指 标,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预期达到 16.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预期达到 5万公里,未来三年 CAGR至少达到 5.8%,到 2025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比将达到 30%左右。 从投资额统计看,随着出行需求的复苏,2023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7.5%,达到 7645 亿元,客流同比大增 39%。这一趋势预示着对车辆采购需求的积极拉动,以及装备招标采购额的增 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资料显示,预计到 2026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4,537亿 元。
据 RT轨道交通统计,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2023年国内有包括滁州、温州、金华、苏州、 无锡、成都、长沙等 8座城市开通了 8条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合计 331.84公里,车站数 123 座。 轨道交通装备是高端装备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也是交通强国战略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 展的产业政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 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 (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装备体系,提高系统装备和技术标准的 通用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国家铁路局贯彻落实“双碳”国家战略,推动铁路装备技术创新和 绿色发展,支持新能源铁路机车替代运用,国家铁路局关于《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管理办 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国家铁路局引导铁路装备企业开展新能源铁路机车技术攻关和谱系化研
究,作为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的绿色化替代产品。预计在政策利好的影响下,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 前景将更加广阔。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轨道交 通是显著提高交通运力供给能力的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和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增加,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中国共有 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06条,总运营里程达 到 10,165.7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 1万公里大关。2023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16条,新增运营里程 581.7公里。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信息显示,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城轨交通仍处于比较稳定的 快速发展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将接近 13,000公里,运营 城市有望超过 60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更加明显。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作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 势。 (2)新能源装备领域 新能源装备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核电及燃气轮机等相关通风冷却产品,上述行业均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 1)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作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产业发展对于推进资源 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24年 1月 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 12月底,全国累计发 电装机容量约 29.2亿千瓦,同比增长 13.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 4.4亿千瓦,同比增长 20.7%。1- 12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 7590万千瓦,同比增长 102%。
经历了突飞猛进的 2020年和 2021年之后,风电行业在 2022年遇到一个小低潮。海上风电退补、 大型化零部件供应紧张、装机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整个风电产业业绩承压。但进入 2023年二季 度,中国风电再度“御风前行”,风电产业出现明显回暖势头,需求向好、招标量持续增长,朝向 更远、更大的方向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 400GW,新增装机 容量达到 75.90GW,超过 2020年“抢装潮”时期的 71.67GW,创造历史最高装机纪录。展望 2024-2025 年,随着限制因素逐步解除,2024-2025年风电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据机构预计,2023-2026年国内 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 61/70/87/87GW,2023-2025年 CAGR为 19%。 2023年国内风机厂商中标 113GW,同比增长约 9%。根据每日风电统计,2023年国内主机厂商 新增风机中标 113GW,同比 22年 103GW增长约 9%,分区域来看,风机厂商 23年国内中标约为 103GW,同比增长约 9%,海外中标 9GW,同比增长 12%,虽然海外中标体量仍然较小,但呈现出 快速增长,头部厂商均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以期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其中远景连 续两年海外中标规模超过 6GW,占据海外拿单主要份额。根据 2023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新增装机 容量排名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118GW,相较于 2022年增长 36%。其中陆上风 电装机 107GW,同比上升 37%;海上风电装机 11GW,同比上升 25%。2023全球风电装机的增长主 要来自于中国市场 77GW的强劲装机。中国整机商强势霸榜,金风科技以 16.4GW的新增装机蝉联第 一,远景能源以 15.4GW新增装机位居第二,Vestas以 13.4GW的新增装机排名第三,运达股份以 10.4GW新增装机位列第四,明阳智能以 9GW新增装机位列第五。明阳智能 2023年新增海上风电装 机近 3GW,同比翻倍,首次成为 2023年全球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长期以来,公司作为金风、远 景、明阳、运达、三一等的冷却供应商,2023年继续加强合作,参与了海上 8.5MW至 18MW、陆上 6.25MW至 11MW等全球年度新机组研发,开拓了新的合作增长点。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 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多措并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优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以 能源绿色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巩固扩大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 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 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 2023年以来,多地海上风电项目恢复开工,风电下游交付有望迎来明显复苏。随着海上风电项 目限制因素进一步消除,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装机项目有望强势复苏,下游装机起量将直接带动各 环节交付量提升,同时海外海上风电供需紧张也给予了国内优质企业出海契机。2024年我国将围绕 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要求,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序推动 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跃升发展。“十四五”期间,风电开发坚持消纳优先,加 强就地利用,稳步有序开发海上风电。202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 5.4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 5.1 亿千瓦,海上风电 3,00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约 5.1亿千瓦,分散式风电 3,000万千瓦。“十四五”新 增陆上风电装机 2.89亿千瓦,其中约 1.3亿千瓦布局在东中部地区,占新增装机的 45%;新增海上风
电 2,4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风电机组呈现了不断的大型化发展特征,进一步提高风电发电 效率。在单机容量上,陆上风电平均单机容量从 2012年 1.6兆瓦增加至 2022年 4.3兆瓦;海上风电 平均单机容量从 2012年 2.8兆瓦增至 2022年 7.4兆瓦。截至目前,陆上风电最大单机容量为 8兆瓦 级别以上,5兆瓦及以上单机容量成为主流机型;海上风机容量为 18兆瓦级别以上,6兆瓦及以上单 机容量成为主流机型。我国自主研制已下线的 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风电机组进一步大型化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从各大风机制造商的研发计划以及开发进程可以 看出,大型机组是大家竞相进军的领域。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需要更大型的机组,它可以有效 地降低风电场度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场规模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为投资商创造更多价值。 未来,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将朝着规模化、绿色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风电装机容 量将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可 持续发展,提高风电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政府制定更加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提供 参考。 2)燃气轮机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而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设备,可以为实 现这些目标发挥重要作用,燃气轮机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排放、低噪声等优点,可以广泛 应用于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燃气轮机的发展将受到更多的观 注。当然,燃气轮机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清洁能源政策, 加大对燃气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燃气轮机已不再是单纯的动力装置,而是成为能源行业绿色变 革的“引擎”。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燃气轮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 着能源行业向着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燃气轮机,这位“绿色舞者”,在技术的驱动下,不 断跳出更加优雅的舞步。其低排放、高效能的特性,使得它在能源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随着
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燃气轮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产品高效率、高可靠性 这一特性正与燃机的低排放、高效能的特性相吻合。 2022年 12月 31日,中国首台国产 F级 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实现了重型燃气轮机从 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化,标志着中国将开启自主燃气轮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进 入高速扩张阶段。同时,中国能源局大力推进中国燃气轮机零部件及整机国产化,表示在 2025年前 中国 F级燃气轮机国产化率预期可望达到 90%,首次引进技术的 H级燃气轮机国产化率预期可望达 到 50%,中小型燃气轮机将基本实现自主化制造,中国企业将逐步收回由西方企业占有的市场份 额。因此预计 2023年至 2027年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以年复合增长率 18.1%高速增长。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燃气轮机市场新一轮热潮即将来临,有望形成爆发式增长。国内 燃气轮机市场的发展取决于两大因素,天然气供应的增长和天然气价格。由于"西气东输"、"西电东 送"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需要,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在不断上 升。 燃气轮机应用领域广泛,并且具备突出的燃料灵活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因 此,预计燃气轮机产业未来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 呈现不断上涨趋势,2020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到了 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预计到 2026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约为 283亿美元。
资料来源:Statista,前瞻产业研究院,浙商证券研究所 3)核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 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优质能源,核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 国务院总理李强 7月 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 大堡核电项目。此次获得核准的项目分别为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项目 1、2号机组,福建 宁德核电项目 5、6号机组及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 1、2号机组,总计 6台机组。据大致估算,上述获 批的新机组总投资近 1,2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审批新核电项目,自 2019年核电项目审批重启 以来,2019-2021年我国每年核准 4-5台核电机组,2022年国常会共核准了 10台核电机组,较 2021 年数量翻倍,审批明显提速。今年本次国常会再次一次性核准 6台核电机组,预示着核电项目高速审 批趋势延续,且在十四五期间有望继续保持稳定核准态势,带动核电装机和发电稳步提升。在此背 景下,我国核能产业链各环节有望进入密集开工交付周期。 2023年 12月举行的第 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22个国家签署了“2050年将核能发电 增长到 2020年基准的三倍”的联合宣言。目前,全球核电装机规模约 4亿千瓦,根据全球主要国家核 电发展规划统计,预测 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达 12亿千瓦,核能将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 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会议强调, 核电安全极端重要,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和要求,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督,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要进一步加大核电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力 度,全面提升核电装备及相关产业竞争力。这是继今年 7月 31日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
堡三大核电项目核准之后,我国年内第二次核准新核电项目,2023年合计核准 5个核电项目,共计 10台核电机组。2022年以来,国内核电机组项目加速核准,其中,2022年和 2023年分别核准 10台 核电机组,在数量上创过去十年新高;同时,单体机组容量均超 1,200MW,侧面反映了国内对于核 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截至 2023年末,全国共有20个核电基地,其中在运机组 55台、装机 5,691 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 36台、装机 4,343万千瓦。预计到 2024年底,全国新投产的核电机组将带来 400~5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55台,装机容量5,703 万千瓦,居于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在建机组 26台。中国“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将核电装机容量提升到 7,000万千瓦。《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中国在运核电装机 规模有望在 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国内核电核准节奏进入常态化加速期背景下,预计 2024年国内核电行业 新开工投资规模将达到 1890亿元,总投资规模将接近 4000亿元,核电累计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 5.5%。 此外,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 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 7,000万千 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 2030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 1.2亿千瓦。预计 2023年至 2025年以 及“十五五”期间核电装机容量 CAGR分别为 7.1%、11.4%,核电长期发展空间可观。 2023年,我国核准 10台核电机组。截至 2023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 有 93台,总装机容量 10143.794万千瓦,首次位居全球首位。我国核电机组分布在东部沿海 8个省 份 25座核电站。8个沿海省份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 南。其中,漳州、惠州、霞浦、三澳、徐大堡、廉江、金七门等 7个核电站为新建核电站,目前尚 未有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
我国大陆各省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情况(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资料来源:中核智库) 山东省核电发展规划: 中国核能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 3月 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沿 海核电项目核准,建成投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1号机组、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 程 4号机组等。 未来 10年到 15年,山东省将积极推进先进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应用,重点推进烟台、威海沿海
核电项目建设,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 3,000万千瓦以上。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局面;依托核电项 目建设,全力培育一批核能特色产业集群,公司借助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在海阳、乳山等 地设立公司,大力开展核电业务,2023年公司中标三个核电项目,包括非安全级、核岛非安全级和 核岛核级风机、空调项目。有了业绩加持,公司进入其他的核电项目难度会降低。 (3)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 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海洋资源以及海上运输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海洋工程装备 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 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 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 2个百分点。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 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 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 872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 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 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 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为 618亿元,同比增长 40.58%。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 企业将达到 740亿元左右。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将达 80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海洋工程新增项目随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量增加而增加。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 海洋工程新增项目持续增加,新增项目为 854项。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新增 项目将达 868项。
数据来源:《2021中国海洋工程年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船舶工业是一个周期性很明显的产业。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间隔 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 的周期波动,其间每 3-5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自 2008年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以来,期间 虽有起伏,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产业调整周期的低位。当前全球运力接近 17亿载重吨,运力总量和 结构性过剩矛盾较严重,消化过剩运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就未来调整方向来看,需求结构出现明显 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相对旺盛。同时,节能环保的 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将是市场需求主体,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 需求将保持旺盛,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远洋渔船需求增长将较为明显,更多的市场增量将来自技 术复杂船型。 《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 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 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 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 块化设计建造技术。《中国制造 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 快推进,明确了到 2025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 先。克拉克森研报显示,2023年,汽车运输船订单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全年订单共80艘合 68万 CEU (标准车位)。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做“船东”,而中国船企 也成为推动汽车运输船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 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 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根据 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到 2027年中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824亿元。
在全球船舶平均船龄超过 20年及节能减排需求下,船舶的更换需求有望提前到来,预计 2025年 将进入一个大更换周期,而新订单则有望提前,当前时点或已是更换周期启动前夜,更新替代叠加 环保新规或将加大及加快船舶集中交付需求,包括: (1)基于上一轮新船集中交付时间在 2003~2011年,考虑到船舶的一般使用寿命在 20~25年,意味 着 2023-2036年“以新换旧”的替代需求将促使船舶迎来新一轮集中交付周期。 (2)在“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 IMO提出环保新规:主机功率限制、减速航行以降低燃油 消耗、拆解报废等将于 2023年生效。当前绝大多数船龄在 18年及以上的船只均不满足环保要求,意 味着环保新规实施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换代需求。 展望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我
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不断由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向海工装备制 造强国转变。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业经济效益贡献巨大力量。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海 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包括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LNG船舶、豪华邮轮等均有风机产 品应用,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下游领域的不断发展,预计将进一步带动相应品类高端通 风冷却产品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海洋工程与舰船领域业务规模将保持增长。 (4)冷却塔和空冷器领域 冷却塔是现代工业重要配套设施,广泛用于石化、冶金、电力等领域。我国冷却塔市场空间近 200亿,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小厂家技术水平落后难以满足大型配套工程的需求。我国冷却塔市场起 步慢,但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推广以及用户对冷却塔使用要求的提高,冷却塔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 增长,据调研团队最新报告“2023-2029中国冷却塔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 计 2029年全球冷却塔市场规模将达到 1,014.9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为 5.4%。中 国市场主要企业包括海鸥股份、览讯科技、金日冷却塔、BaltimoreAircoilCompany(BAC)、浙江联 丰、良机冷却塔、湖南元亨、斯必克、飞扬集团、益美高等。公司常年与海鸥、览讯、金日、 BAC、良机、湖南元亨、斯必克等进行配套。 (5)制冷行业 2022年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为 5,686万吨。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由 2018年的 4,307万吨增加 至 2022年的 5,686万吨,预测至 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8,951.1万吨,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9.5%。 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原因在于: 1、农产品网络零售业的发展成为冷库市场规模扩张的驱动力之一。由于“数商兴农”政策推动, 农产品网络零售业发展趋势向好。2023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 5,870.3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由于农产品保质期较短和农村冷链运输难度高,冷库作为必不可少的仓储中转站,进而冷库 的市场规模增长。 2、中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促使冷库的需求增加。随着中国医药医药冷链市场不断扩大,为保 证医药质量安全,中国冷库容量逐渐扩大。2022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市场销售额为 5,458.6亿元, 同比增长 18.9%。同年,中国医药冷库面积为 10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5%。 未来,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原因在于: 1、预制菜行业发展向好带动增加冷库存储需求。预制菜可分为直接成品和半成品菜肴产品,其 中以冻品和易变质食材为主。这说明,预制菜缺少冷库的冷藏或冷冻存储,将容易变质。同时,为 方便预制菜的冷链物流运输,冷库作为不可或缺的中转环节。伴随餐饮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预 制菜发展迅速。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4,196亿元,同比增长 21.3%。值得关注的是,预计未 来 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保持 20%以上的增长率逐年上升,并有望于 2026年达 10,720亿 元。 2、未来冷链运输需求量加大,冷库使用量将增长。城市居民大量使用生鲜电商的“即时配送”模 式,同城冷链运输规模将扩大。由于冷库作为生鲜供应商和冷链物流的存储中转站,未来将有更多 冷库新建。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订单超 400亿单,同比增长约 30%,市场规模达 2,000亿元。京东 到家作为中国知名生鲜电商平台,通过提供沃尔玛超市及山姆会员店“即时配送”服务,吸引城市大量 活跃用户。2022年,京东到家的年活跃用户为 7,860万人,相比去年增加 1,630万人。此外,以顺丰 速运为例,顺丰速运为满足大量的生鲜配送需求,已在中国建立 82座食品冷库,其容量达 55万平方 米。可见,未来中国将有更多冷链配送需求,推动冷库容量的扩增,进而冷库市场规模增加。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单位:元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