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莱斯信息(688631):莱斯信息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88631 公司简称:莱斯信息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1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63,470,0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7,022,700.00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74%。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如在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本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作为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公司统一以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作战理论为基础,围绕数据处理、态势感知、仿真评估与指挥决策等功能域,在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的各领域系列产品,涵盖了顶层设计、整体方案、产品研制、系统集成及服务运营等各重要环节,满足了行业用户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图: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各业务领域主要产品形态均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同时提供部分配套的专用硬件设备。 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是指利用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面向各类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不同需求,在 系统架构经过充分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研发不同类型的业务软件,将各类前端设备通过支撑平 台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后,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监视、指挥、调度、决策等 应用。 图:公司主要产品形态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该领域面向民航局、空管局及其下属机构,机场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低空飞行管理部门三类用户,提供空中交通管理、机场信息化和低空飞行服务三类产品。保障民航和通航客/货飞机在机 场场面、飞行空域范围内空中交通运行的安全、有序和高效;针对未来低空经济引发交通出行方 式重大变革蕴含的发展机遇,提供低空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下,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灵活自主的 低空智联保障体系。 图: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产品体系 (1)空中交通管理 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产品主要面向民航局、空管局及其下属机构,按照业务功能主要分为 两类产品:管制指挥类(ATC)系统和流量管理类(ATFM)系统。 管制指挥类系统: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为民用 航空器的飞行提供各类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有效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促进空中交通安全。主要产 品包括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机系统等。具体如下: 图:管制指挥类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管制指挥类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低空飞行服务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1)交通指挥控制 在交通指挥控制方面,产品主要面向公安交管部门,按照业务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产品:交通 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备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的管理、控制及优化,包括行人、车辆、路 况等数据采集分析,拥堵问题分析,信号控制方案推荐,红绿灯信号协同控制,控制反馈评估等 功能,并具备评估优化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公众出行效率。主要产品包含城市交通 信号控制系统 3.0、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控系统、交通缓堵信号智能优化系统、快速路匝道控制 系统。具体如下: 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情指行”一体化系统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系统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1)城市综合治理 城市综合指挥平台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平台。平台以城市指挥决策为核心,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接入部门业务系统,融合视频和物联感知信息,围绕政府职能,构建多层级智慧场景应用,具备智能决策和综合指挥等能力,是支撑城市级综合治理事件协同处置,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综合指挥能力的重要平台。具体如下: 图:城市综合指挥平台的运行示意图 城市综合指挥平台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2)行业应用 ①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平台以数据资源管控为核心,通过将职能部门在履职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资质、行政许可/奖罚、履约、法院判决等)进行记录、整合、加工,形成覆盖社会全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自然人等)的信用档案,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四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体系。围绕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为监管部门、征信机构、社会公众提供综合化和专业化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形成了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图: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示意图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②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 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是支撑国防动员指挥与平时业务开展的核心系统。系统以潜力数据调查为基础,平时围绕动员训练演练和综合业务管理,战时主要围绕联合作战动员需求管理、动员组织保障等环节开展工作,支撑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国防动员信息化体系构建,提升国防动员快速精准化保障能力。具体如下: 图: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③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是城市安全保障的核心业务平台。平台汇聚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数据,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多级应急管理体系,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为一体,围绕综合应急管理、化工园区管理、消防救援大领域,为应急管理部门、化工园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综合化和专业化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服务,保障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救援工作,提升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集成基础保障能力。具体如下: 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运行示意图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3)数据要素服务 在数据运营服务方面,产品主要面向数据主管部门和数据授权运营单位,围绕企业开展金融和商务经营等多种应用场景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公共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产品服务,提供公共数据应用支撑与产品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核心价值。主要产品包括数据要素治理支撑系统、信用数据要素应用系统、金融信贷数据服务平台等。具体如下: 图:数据运营服务的运行示意图 数据运营服务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4.企业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主要面向大型军工央企集团、科研院所、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规划咨询、方案论证、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等服务。基于统一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应用支撑平台,覆盖“全业务协同”的综合管理、“全要素管控”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覆盖”的科研管理、“全链条闭环”的决策支持四大领域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智慧党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综合计划管理平台、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平台、合同风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企业管理驾驶舱、Les数据赋能平台等。具体如下: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整体研发模式依托行业领域开展,实行行业领域内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相对分离的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3级研发模式。具体研发过程实施项目化管理,整体研发模式流程包括策划、设计、开发、验证和产业化五大环节,以研发任务为驱动,串联主线研发活动。每个行业领域均建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团队(行业研发中心)。公司层面设置有技术总监、技术副总监牵头的技术领导体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规划技术发展体系、驱动研发活动、实施技术把关。目前已形成了公司、行业技术创新为先导,各领域设计开发单位共同参与的企业研发机构阵列。同时,密切关注业界、学界动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技术交流关系,为后续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方向,在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过程中积极满足客户多样 化需求。 图:公司研发机构设置示意图 2.营销及管理模式 公司业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总部+区域实体化+分支机构+本地合作生态”总体布局。近年来,在区域体系化布局和实体化运作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的完善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国内市场,以七大区域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华东、西南、华北、华南等为重点优势区域,以西北、东北和华中等为加大拓展区域,以二十余家分支机构为前沿市场感知,持续推动业务触角直达客户,不断巩固公司营销体系畅达度,加大扩展市场体系覆盖面。 国际市场,逐步构建以亚非为核心的两大区域市场,打造泰国、肯尼亚等重点城市根据地;持续建设业务生态体系,深化与国内“中字头”基建总包企业的合作,携手共进。 3.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以核心产品为支撑,以项目制模式开展生产经营,项目带动核心产品销售。 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履约过程中各项任务的策划、实施、管理与综合协调,施以全程质量监督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在开发及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方面通常具有一定复杂性,公司自主完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方案设计、系统研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可分为定制开发类和定型生产类两种,以定制开发类为主。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向产品销售及运营服务的新模式转型。 4.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根据项目订单进行按需采购的模式。采购活动由采购管理部、运行保障部、质量与技术管理部负责,从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多个方面建立了综合管理机制,采购管理部负责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及外包采购,运行保障部负责采购物资到货管理,质量与技术管理部负责供应商管理。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飞行的安全、有序、高效是民航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民航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实施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捍卫我国空域权益的战略基础设施,也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随着“民航强国”“四强空管”“四型机场”等战略落地,国产化设备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细,从生涩到成熟,逐步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①空管行业回暖,发展平稳向好 航空运行需求恢复,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 6.20亿人次,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已恢复到2019年93.9%的水平,同比增长146.1%。“十二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领域完成投资12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整体投资约为250亿元。“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航产业深度融合、空管系统自主可控的不断提高、新建和续建一批空管管制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对于空管系统投资规模对比“十三五”期间略有增长,预计“十四五”末,我国空管系统投资需求规模大约在280亿元左右。 ②机场建设需求旺盛,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以健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完善非枢纽机场建设两个方面布局。“十三五”期间,颁证运输机场241个,增加跑道441条,在册通用机场339个,保障航班起降能力达到1,160万架次以上。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民用机场总量将由2020年的580个增加至2025年的770个(其中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年均增长率为5.83%。 2022年开年全国26个重大机场逐渐开工,总投资超3000亿,预计“十四五”末,机场信息化建设相关规模或将达到700亿元,国产新一代机场管理系统市场将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③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将迎来空前发展契机 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近2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规划纲要,或将掀起一轮论证、招商和建设高潮。低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从二维向立体空间拓展,不仅改变交通范式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能赋能各行各业,如在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农林植保等方面能显著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行业运行效率。当前,空域灵活使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等的法规规范,行业标准、运行规则等还不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以出行、物流为主的个人应用将成为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为核心,面对未来高密度、多运营人协同的低空运行场景,是未来的低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空管系统作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性能指标等多方面均有很高技术要求。各类空管系统涉及信息处理、通信、网络、导航、雷达、图像图形处理、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众多高端前沿技术,并逐步应用到空管系统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较高门槛的监视数据处理、飞行计划数据处理、流量管理等专业核心技术,掌握相关技术并形成可靠产品需要多年的研发积累、技术沉淀和市场验证。因此,市场对主要参与者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实力有很高要求,行业存在较高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本行业市场参与者必须具备完善的资质、许可、认证。各类空管系统投入使用前其产品技术指标均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章并经过多重测试、验证、鉴定。前述过程通常涉及严格审核审批程序,验证周期较长。因此,行业存在较高资质壁垒。 ①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22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671亿元。202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695.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设备市场规模110.2亿元,市场规模位居城市智能交通九个细分市场第2位。随着政府持续加强投资和政策激励,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在发展理想的情况下,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②新技术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智慧交通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开路先锋,智慧交通在创新交通业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群众出行效率、维护交通安全、实现通行高效顺畅、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持续促进传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向智慧化转型升级,使得交通管理更具系统性和实时性,信息交互更具广泛性。 ③全域交通安全治理和行业国产化持续深入丰富了业务内涵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交通行业设施建设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体系健全要求推动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关键技术和设备上推进行业自主可控,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智能交通系统融合了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多源异构动态交通数据融合与态势研判、交通拥堵辅助决策、城市路网智能管控、信号配时优化、海量过车数据精准处理、城市道路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众多先进技术。市场参与者探索掌握这些技术,将其熟练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并实现市场化应用,需要一定技术积累和沉淀。因此,行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资质要求类型比较多,常见的资质要求包括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公路机电工程分项)资质、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资质及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资质。因此,行业存在一定资质壁垒。 (3)城市治理 ①数据要素驱动的数据运营服务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拐点 政府建设正在从数字经济的“投入式搞基建”向统筹数据成为“要素”参与市场资源配置转变,数据要素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12类重点行动,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和智慧城市。 ②我国城市治理的投资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 根据赛迪顾问《2022-2023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研究年度报告》,预计到 2025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 ③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多元化发展方向 公共信用方面,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和行业信用系统建设,以加强信用监管和管理,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服务和信用服务的场景应用需求将继续增长,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不断拓宽。 国防动员方面,国家层面组建了国动委联合办公室,建立了横跨军地的国防动员组织管理体系与协同运行工作机制,并强化了政府主导作用和主体责任,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日趋完善,引导多元投资、政府购买服务、军地多方力量均参与国防动员建设,行业信息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 应急管理方面,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已向大应急方向转变,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将城市生命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公共安全、卫生安全等多方面的应急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未来数年,应急产业仍将持续增长。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城市治理具备显著的技术复杂性和多学科特点,有效掌握相关技术并集成复杂巨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验证。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也导致城市治理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运行、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分析和趋势预测模型构建,需要长期的技术和数据积累。此外,公共信用、国动应急等应用还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和社会责任,相关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须符合严格的国家标准。因此,行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城市治理行业专业性较强,企业从事相关业务经营时需要取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CMMI软件成熟度集成模型、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证书等体现行业技术专业性的资质认证。并且随着项目建设规模和重要程度的提高,资质要求的门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行业存在一定资质壁垒。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产品具有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特点,是系统级产品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治理三大领域的应用,系统研制能力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公司是国内民航空管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与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最为核心和主要的系统之一。近年来,公司紧抓“四型机场”建设机遇,推出具有普适性的中小机场航班运行解决方案,构建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服务“一张网”、安全监视“一张图”,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航班生产运行保障信息化产品体系,有效支撑机场“天地一体、协同运行”,助推加快机场装备国产化进程,推进我国机场技术和装备一体化、现代化、国产化纵深发展,促进我国民航机场事业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公司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交管市场,落地多个重大项目,服务全国300多个城市及地区,行业优势不断巩固。2022年以来,以北京市场为突破,打破国内外竞争对手长期垄断,进一步扩大省会级高端区域市场覆盖,深入推进重庆智能交通建设,树立交通复杂场景治理典范,信阳智能交通项目刷新了单体项目规模纪录。 (3)城市治理 公司主要是以城市级综合治理指挥控制为核心,公共信用、国动应急等行业应用为支撑,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加快政府行业治理应用和多种场景应用的产品研发和“城市大脑”升级,创新建立全国范围内特色鲜明、理念先进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多个全国城市治理的标杆性工程。公共信用方面,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公共信用领域信息化服务商,拥有江苏省信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京市公共信用大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具备国家、省、市、区县4级信用信息平台及联合奖惩系统的核心产品提供商。承建的各地省市县信用平台多次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信用观摩会上获得优异成绩,目前共承建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9个、市区县平台90多个,覆盖全国18个省份,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国动应急方面,公司自1998年承研第一套指挥自动化软件系统以来,已在相关领域深耕二十余年,为国内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国防动员领域组织机构改革以来,相继落实多个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占据行业优势地位。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低空经济 ①国家所需、行业所驱,全面激发低空经济发展动力 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低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发布,为低空发展提供更明晰的政策指引;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各地正在加紧低空经济建设试点示范。预计“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或将达到3至5万亿元,以出行、物流为主的个人应用将成为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量的快速增长推动管理模式革新,从强调安全的“管”向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放”与“服”转变;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技术创新支撑,传统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技术装备无法完全适配新要求、低空空域尚未进行有效规划,都是保障体系面临的新难题;低空飞行将成为交通运输和城市治理的融合发力点,未来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牵引,构建服务低空经济的完整解决方案,保障低空畅飞。 ②立足优势、着眼未来,布局通航飞行服务、无人飞行等产品 近年来,依托空管优势业务,公司为安徽、江苏等地区提供通航飞行服务系统;就城市内无人飞行服务开展前沿的低空运行概念和四维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低空飞行服务仿真验证平台研制;在城市级低空飞行管控领域,正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低空运行项目谋划,对即时配送、物流快递、市内载客、城际载客等城市智慧空中出行场景运行概念进行验证,为低空活动和经济发展所需“一站式”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提供运行实例参考。在通航飞行服务、无人飞行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未来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③打造低空智联体系,低空经济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春天” 基于低空经济发展契机,探索业务融合。立足指挥控制核心技术,聚焦未来城市立体空间构建,形成融合空中交通、地面交通和城市治理三大领域业务与技术优势的综合交通与低空治理解决方案和产品阵列。低空产业涵盖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应用各层级各环节。 公司坚守民航“安全”和“发展”目标,立足空管、通航等业务优势,以保障飞行涉及的国家安全、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为底线,支持大规模、高密度、灵活的低空飞行为主线,打造低空运行保障体系,力争成为国家低空智联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将以低空飞行智能管理中枢平台为抓手,打造低空飞行保障和运营服务为核心的关键产品,瞄准三大方向持续发力:一是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将从空域规划、航线管理、飞行管理、有人/无人协同运行管理各维度出发,打造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向针对低空飞行所需的飞行信息系统拓展。将继续延伸并融合管制系统和流量系统研制经验,着重针对无人机等航空器运行特点,汇聚气象、空域情报、航路航线等多重信息,开发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的低空运行管制系统。三是构建不同应用场景的开放应用,面向政府监管、运营人应用、个人应用等各类场景,打造城际间、城市内部的低空飞行服务。 (2)数据要素 ①积极响应“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布局数据要素业务 随着数据要素化的加速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数据将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强大动力。公司作为我国智能指挥控制领军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主力军,依托市场、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布局数据要素业务。公司已取得我国数据管理领域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三级资质,将有力提升公司数据管理能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产业动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深化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领域数据场景应用产品 研发首套民航空管大数据平台,成功应用于新疆空管数据中心项目,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空管常规技术和设施设备深度融合,为新疆地区空管交通管理搭建先进、共享、共赢的生产大数据平台,加速推进“四型机场”建设。 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提供商、集成商,市场份额覆盖国家平台、9个省级平台、涉及18个省份,依托信用行业企业研发平台“江苏省信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行业项目,正在研发莱斯公共信用管理和服务平台V3.0,使用边缘计算、任务调度,数据处理流程、处理规则可视化编排等新技术,大幅提升信用数据处理能力;使用数据探查、数据资源可视化等技术,提升数据资源管控能力;创新信用数据凭证技术,通过数据凭证开展信用数据的授权查询、共享交换等,拓宽信用数据应用范围,提高信用数据的安全性。 ③依托参控股公司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公司参股公司数字金华被金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协调机制办公室(金华市大数据管理局代章)确定为金华市金融服务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依法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活动,具体场景为“金融智服”场景,标志着数字金华正式成为金华市首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未来,公司将全力支持数字金华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快构建完善授权运营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加大行业数据场景应用挖掘和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形成规范、可推广的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基于莱斯公共信用管理和服务平台V3.0平台,积极在国家级层面、省级层面谋求信用数据联合运营和授权运营试点。同时,基于行业积累,深化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数据要素×交通运输、数据要素×城市治理、数据要素×应急管理等典型数据要素场景应用。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6.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47.60%。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中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