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东方盛虹(000301):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10:42:37 中财网

原标题:东方盛虹:2023年年度报告

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缪汉根、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邱海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胡贵洋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阐述了可能面对的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8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年度报告正文。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上市公司、东方盛虹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
盛虹科技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盛虹苏州集团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间接控制盛虹科技
盛虹石化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
博虹实业连云港博虹实业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
盛虹新材料江苏盛虹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直接控制盛虹科 技
石化产业集团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斯尔邦石化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虹科新材料连云港虹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虹港石化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盛虹炼化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虹威化工江苏虹威化工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石化(新加坡)盛虹石化(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石化港储盛虹石化(连云港)港口储运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广弘实业连云港广弘实业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盛虹化纤江苏盛虹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国望高科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中鲈科技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港虹纤维江苏港虹纤维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盛虹纤维苏州盛虹纤维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苏震生物苏州苏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塘南污水苏州塘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芮邦科技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国望(宿迁)国望高科纤维(宿迁)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虹海新材料虹海新材料(宿迁)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燃机热电江苏盛泽燃机热电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100%股权
海格斯新能源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制其90%股权
盛泽热电厂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盛泽热电厂,上市公司分公司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是一种能常见的 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发泡材料、功能性棚膜、薄膜、热熔胶和胶粘剂、电线电缆 及玩具等领域
POE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是一系列基于茂金属催化利用丁烯或辛 烯共聚单体的共聚物,用于汽车外饰和内饰、电线和电缆涂料、挤出涂料、薄 膜、注塑成型、医疗产品、粘合剂、鞋类和泡沫的主要材料
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 锂电隔膜、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领域
释义项释义内容
AN丙烯腈(Acrylonitrile),是一种无色液体,是制造 ABS 等合成树脂、丁腈橡胶 等合成橡胶、腈纶等合成纤维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MMA、甲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 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制造其他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等产品
EO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溶剂、稀 释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抗冻剂、消毒剂等,被广泛地应用于 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EOA乙醇胺,主要用于制造化学试剂、农药、医药、溶剂、染料中间体、橡胶促进 剂、腐蚀抑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
EOD乙氧基化合物,是环氧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含活泼氢的有机化合物反应制 得,包括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MTO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是指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流程
PX对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MEG乙二醇,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 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
PTA精对苯二甲酸,在常温下是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 限度内遇火即燃烧
聚酯、聚酯切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是由 PTA 和 MEG 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 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纤维级聚酯切片用于制造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
POY涤纶预取向丝,全称PRE-ORIENTED YARN或者PARTIALLY ORIENTED YARN,是经 高速纺丝获得的取向度在未取向丝和拉伸丝之间的未完全拉伸的涤纶长丝
DTY拉伸变形丝,又称涤纶加弹丝,全称DRAW TEXTURED YARN,是利用POY为原丝, 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加工制成,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及收缩性
FDY全拉伸丝,又称涤纶牵引丝,全称FULL DRAW YARN,是采用纺丝拉伸工艺进一步 制得的合成纤维长丝,纤维已经充分拉伸,可以直接用于纺织加工
GDR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
报告期、本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东方盛虹股票代码000301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东方盛虹  
公司的外文名称Jiangsu Eastern Shenghong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EASTERN SHENGHONG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缪汉根  
注册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市场东路73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215228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1998年7月成立时注册地址为吴江市盛泽镇舜新中路,1998年11月注册地址变更为吴江 市盛泽镇舜新中路39号,2006年6月注册地址变更为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市场路丝绸股 份大厦,2018年12月注册地址变更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市场东路73号。  
办公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登州路289号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大楼西楼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15228  
公司网址http://www.jsessh.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姓名王俊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登州路289号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大楼西楼
电话0512-63573866
传真0512-63552272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 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 称及网址巨潮资讯网(网址 http://www.cninfo.com.cn)及《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 券报》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500704043818X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 化情况2000 年5 月公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化学纤维(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真丝绸、 棉织品、电绣品、电力、热蒸汽、商业房、住宅商品房;营业房出租。 2008 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热电生产、房地产开发、营业房 出租等。 2018 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国望高科 100%股权交易暨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变 更为:以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以热电等业务为补充。 2019年公司收购虹港石化、盛虹炼化100%股权,形成“PTA-聚酯-化纤”业务结构,公司 主营业务包括: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PTA、热电的生产、销售等。 2021 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斯尔邦石化 100%股权之标的资产过户,公司主 营业务包括: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聚酯化纤等产业领域。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公司于2018年8月完成发行股份购买国望高科100%股权交易暨重大资产重组。本次重组 前,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江苏吴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 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苏盛虹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缪汉根、朱红梅夫妇。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61号四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朱颖、唐奕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023年2022年 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营业收入(元)140,439,738,058.6363,822,315,66 9.4563,872,900,06 4.79119.87%51,722,179, 697.9252,490,825 ,484.3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元)717,031,594.87548,162,571.1 5611,000,794.9 817.35%4,543,604,0 09.844,656,609, 375.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利润(元)217,093,480.1285,069,376.8985,069,376.89155.20%1,235,554,9 98.711,276,318, 116.1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元)8,342,940,306.171,390,759,281 .021,741,736,080 .88379.00%5,333,711,0 92.945,632,829, 654.8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10.090.1010.00%0.760.7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10.080.0922.22%0.730.7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1.88%2.07%减少0.09 个百分比17.11%17.50%
 2023年末2022年末 本年末比上 年末增减2021年末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总资产(元)190,214,802,161.82166,511,713,4 05.78170,778,159,1 85.7011.38%132,002,543 ,178.75135,764,20 4,179.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元)35,451,093,147.6235,700,833,60 0.6136,302,893,87 7.81-2.35%27,614,534, 539.3427,951,547 ,135.56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29,547,000,907.3636,386,746,558.1137,742,983,591.3536,763,007,001.8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7,641,929.25993,152,260.81804,890,370.74-1,818,652,965.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7,445,483.31862,210,218.19493,202,669.31-1,835,764,890.6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61,604,116.835,484,804,522.75-1,347,785,881.821,744,317,548.41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系本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追溯调整财务数据所致。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 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的冲销部分)91,517,270.12481,218,050.711,740,436.70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 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 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 外)362,491,654.49113,128,393.4686,742,709.47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 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产生的损益-13,261,491.57-14,061,568.84-35,127,274.29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721,617.5214,936,683.50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 的当期净损益59,468,688.7147,290,143.593,846,730,929.63 
因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对当期损益产 生的一次性影响 3,634,531.80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 明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88,228,236.4633,229,231.6040,754,482.86 
减:所得税影响额89,942,629.64144,765,979.1918,658,314.09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1,436,386.18-5,536,997.44556,828,394.18 
合计499,938,114.75525,931,418.093,380,291,259.60--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全球宏观经济缓慢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23年全球GDP增速约为3.1%,低于2022年3.5%的水平,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由于全球区域性地缘冲突长期化、外溢化趋势加剧,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持续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2023年,我国全年经济总量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 30%,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会议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

(二)石化行业发展情况
1、我国原油消费持续稳步增长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深入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油气的勘探开采和运输,中游是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原油炼化加工作为石油化工产业链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是整个石化行业的基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7.7亿吨,同比增加8.5%,创历史新高;国内原油产量2.09亿吨,同比增长2%;原油进口量5.64亿吨,同比增长11%,创历史新高。总体而言,2023年我国原油的消费量与生产量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2、2023年我国石化行业呈现前低后高,触底回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我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5.95 万亿元,同比下降 1.1%;利润总额8,733.6亿元,同比下降20.7%;进出口总额9522.7亿美元,同比下降9.0%。具体分三大板块的表现为:油气开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4万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利润3,010.3亿元,同比下降15.5%。炼油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192.3%。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利润4,862.6亿元,同比下降31.2%。

2023年全球能源价格总体回落。据统计,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82.6美元/桶,同比下降18.3%。在地缘溢价逐步消退及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尽管存在阶段性反弹,但原油价格全年整体呈现波动下跌态势。同时,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2%,化工原料和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正是由于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及绝大多数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造成 2023 年石化全行业“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

3、未来炼化行业向装置大型化、减油增化、园区协同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从规模来说,我国石化行业的炼油能力、乙烯能力均已稳居世界首位,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截止2023年12月,我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36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36家。乙烯,作为“石化工业之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也是决定化工产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2023 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5195万吨/年,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国内大型炼化项目均按照炼油、芳烃、乙烯一体化加工方案设计建设,优化炼油与化工原料的互供互保和公用工程配套。公司作为已投产的国内三大民营炼化企业之一,拥有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 1600 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先进的生产工艺,更高的原料及能源利用效率,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下游化工产品布局,使得公司炼化装置目前已经具备与国际龙头炼化公司竞争的实力。

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国家一系列的举措旨在推动石化行业在承担国家能源供应重任的同时,积极推进低碳转型的实施进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8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上众多产业政策都将有利于炼化产能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大型石化项目“减油增化”、“全流程炼化一体化”将是未来我国炼化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根据 2015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国将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分别位于江苏连云港、河北曹妃甸、大连长兴岛、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

七大基地立足于海上能源资源进口的重要通道,覆盖投射周边沿海重点开发地区。通过集中建设石化化工园区,可以优化上下游产品布局,实现园区内化工品生产的原料配套及公用工程配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石化产业升级和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位于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盛虹炼化,定位于“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平台”,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大多数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互相供应,极大地提高了园区及周边企业的生产效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有关区域炼油产能布局,推动新建炼油项目有序向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并与乙烯、对二甲苯(PX)项目做好配套衔接”,同时明确提出“新建炼厂的常减压装置规模不得低于 1,000 万吨/年”,“各地要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 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有序淘汰退出”,“对符合条件的以生产沥青等化工品为主、加工特种原油或废矿物油等 200 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允许保留,地方要做好后续全流程监管。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或环保治理水平低下,且通过节能降碳减污等改造升级,能效仍无法达到基准水平或污染物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2025 年以前加快退出。”从而确保实现“到 2025 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55%左右”的总体目标。

(三)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能源加速转型,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全球地缘冲突导致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持续飙升,这凸显了发展可再生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能源独立、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了1.45℃(不确定度为±0.12℃)。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21)上,全球187个缔约方签署《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明确了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 2摄氏度以内、尽量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巴黎协定》规定,国际社会须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展开阶段性评估,即“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 GST)。“全球盘点”每五年进行一次,每次历时两年。全球盘点明确,为实现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到2030年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较2019年水平削减43%,到2035年下降60%。

2023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各国在最终协议文本中纳入了有关化石燃料的表述,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会议呼吁各国采取以下行动: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两倍,全球年均能效增加一倍;在 21 世纪中叶之前或 21 世纪中叶左右,在全球范围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的能源系统,使用零碳和低碳燃料,加快发展零碳和低碳排放技术,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等减排技术;在能源系统中,以公正、有序和合理的方式从化石燃料“转型”,在这个关键十年加快行动,以便科学地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 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510GW,比2022 年增长 50%,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比过去 30 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2023 年中国风能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66%;2023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 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在推进全球能源革命尤其是降低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太阳能仍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流
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光伏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美国、欧盟等都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超过 100 个国家在COP28会议上达成重要协议:在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值三倍,至少达到11000GW。其中光伏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加到2030年的5457GW。因而,光伏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结构中的中坚力量,有望在未来实现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再破纪录,新增装机容量约为375GW,同比增长超30%。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多元化呈现加速趋势。据统计,2023年全球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GW的市场达到32个,比2022年多6个,预计到2025年GW级市场有望超过50个。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有望达到390-430GW。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截止2023年底,光伏累计装机规模 609.5GW。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也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加93.6%、65.5%、37.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和产品供应方。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和全球经济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90-220GW,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将继续维持高位平台运行。

3、光伏级EVA材料作为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料,充分受益光伏行业的持续增长 (1)光伏胶膜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光伏胶膜主要用于光伏组件封装,起到粘接作用并提供组件结构支撑,对电池片有保护和增效作用。

光伏组件常年工作在露天环境下,运营寿命通常都要求在 25 年以上,一旦电池组件胶膜开始黄变、龟裂,电池就会失效报废,在耐侵蚀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众多材料特性上,光伏组件对胶膜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光伏胶膜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胶膜主要有4种: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共挤型EPE胶膜。透明 EVA 胶膜因价格优势、加工性能优势成为当前市场主流封装材料,占比约为 52%;白色胶膜 EVA 是在EVA 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钛白粉等白色填料,以提高二次光线的反射率,主要用于单玻、双玻组件的背面封装。POE 胶膜由于其独特的抗 PID 性能,同时其电阻率高、不易水解,是双玻组件的主流封装原料;EPE胶膜通过共挤工艺将EVA与POE树脂挤出制造,兼具EVA良好的加工性能与POE良好的抗PID性能、耐水汽性能。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未来几年EPE胶膜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高。

(2)光伏级EVA作为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料,充分受益光伏行业的持续增长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EVA 由乙烯和醋酸乙烯聚合而成,是乙烯重要下游产品之一,应用领域广阔。EVA 因其高透明度、耐久力、黏着力、低熔点、易加工等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光伏胶膜领域。

光伏 EVA 粒子具有晶点低、熔融指数高、VA 含量高(28%-33%)等特点。EVA生产使用超高压工艺,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维护难度大,生产难度较高。EVA 新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一定周期,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及技术研发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公司全资子公司斯尔邦石化是国内光伏级EVA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市场份额和生产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斯尔邦石化拥有30万吨/年的EVA产能,包括一套20万吨管式装置、一套10万吨釜式装置,均可用于生产光伏级EVA粒子,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全球EVA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近年来,全球EVA产品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主要增长动能来自亚太地区。而亚洲EVA产能占比增加,主要得益于中国EVA产能的扩张。中国EVA行业一体化发展迅速,是全球EVA产品产能最大的国家。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EVA总产能达到245万吨,表观消费量则超过330万吨,进口依存度依然达到40%以上。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 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达 499GW,同比增长 69%。受益于下游光伏组件需求的大幅增长,作为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料—光伏级EVA粒子的需求量也同步大幅度增长,目前光伏EVA在EVA产品下游消费需求占比已经超过50%。而受限于EVA装置扩产周期长,生产难度高等因素的制约,光伏级EVA产量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光伏级EVA或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聚烯烃弹性体(POE)
POE是指乙烯与高碳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通常所说的POE主要是指辛烯质量分数大于20%的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 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优异的耐热、耐低温性能及电绝缘性能,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密封件等领域。

目前,由于海外企业的垄断,国内尚未突破POE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壁垒。由于POE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离子阻隔能力,在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斯尔邦石化等龙头企业已经着手进行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攻关工作。2022年9月,斯尔邦石化800吨/年POE中试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这标志着斯尔邦石化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和POE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POE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4、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深入布局锂电上游关键原料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频出、电池技术持续迭代、续航里程日渐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市占率达到 31.6%。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连续 9 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2023 年我国锂电池的总产量超过 940GWh,同比增长 25%。其中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到 230 万吨、165 万吨、150 亿平方米、100 万吨,增幅均在15%以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对上游锂电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储能市场对锂电的需求也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 2030 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可以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池寿命长、循环次数高、安全性能好、技术路线成熟等诸多优势,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力的位置。

目前国内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环节的商业模式处于探索期,随着储能市场需求逐步成熟,储能电池对于上游锂电材料的需求拉动潜力巨大。

为响应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同时基于自身大化工平台持续赋能与新材料开发的多年积累,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目前已经在锂离子电池的上游原料领域展开布局,相关产品广泛涉及正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溶剂等众多关键环节。公司现已建成 2 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底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投产。UHMWP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耐冲击、耐磨损、耐腐蚀,是锂电隔膜的主要原料。同时,UHMWPE 也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尖端领域。此外,公司1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及碳酸二甲酯(EC/DMC)装置也已经于2024年3月顺利投产,该产品下游将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领域。

(四)聚酯化纤行业发展情况
1、聚酯化纤行业集中度趋于提高,产品差别化多元化竞争成为趋势 纺织化纤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也是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总产量达到687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8.5%。其中涤纶长丝产量4509万吨,同比增长8.5%。

涤纶长丝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耐磨、耐腐蚀、表面光滑等特性,广泛用于服装面料、里料、内衣、袜子、床被等各种衣料和装饰材料。涤纶长丝在工业上则可用于传送带、帐篷、帆布、缆绳、渔网等。而随着下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的消费需求增长,差别化、功能化的聚酯纤维也面临着一轮新的增长需求,涤纶长丝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品种的改善,推动着行业的持续发展。

涤纶长丝的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CR6 产能占行业总产能接近 70%,预计未来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涤纶长丝行业的竞争正由“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实力竞争。从涤纶长丝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已经逐步成为涤纶化纤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国内各大长丝龙头企业纷纷在各自的优势产品领域持续强化竞争内核,提升核心竞争力,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同时,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也有利于头部企业之间进一步形成有序扩张和差异化多元化竞争的市场格局。

2、碳中和背景下,再生聚酯纤维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生聚酯纤维是指采用回收的聚酯瓶片、长丝废料、废布料等原料,经过熔融直纺等再生工艺,变成再生聚酯纤维,最终应用在服装、家纺等诸多领域。相比传统的生产工艺,再生纤维减少了造粒、干燥、再熔融等传统工艺环节,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30%至 40%,且再生纤维的品质、性能丝毫不逊色于原生纤维。再生聚酯纤维可以有效解决聚酯产品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是产业链循环发展,废弃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的典型代表。

作为再生聚酯纤维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依靠自主研发解决了熔体粘度均化关键技术、大容量生产再生纤维、长周期聚合运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率先建成全球首条从瓶片到纺丝的熔体直纺装置,2018 年即已开始量产再生纤维。随着2023年底芮邦科技二期25万吨再生纤维产能顺利投产,目前公司再生聚酯纤维总产能55万吨/年,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下游客户已广泛覆盖迪卡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李宁等30多个知名品牌,再生纤维终端消费市场正在加速普及和推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概述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并已深入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业务的能源化工企业。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石油炼化与聚酯化纤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多样化的烯烃制取工艺,逐步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化工综合体。依托炼化一体化、醇基多联产、丙烷产业链项目构建的“大化工”综合化学原材料供应平台,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的“1+N”产业布局。

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上游的炼化板块是下游聚酯化纤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原材料保障平台。

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所产出的乙烯、丙烯、PX、苯、醋酸乙烯、乙二醇、苯酚、丙酮等石化原料,基本可以满足下游 PET、聚酯化纤、丙烯腈、环氧乙烷、EVA、环氧丙烷等产品的原料需求。

公司目前拥有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240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MTO)及70万吨/年的丙烷脱氢(PDH)装置,实现了“油头”“煤头”与“气头”三种烯烃制取工艺路线的全覆盖。通过“油、煤、气”差异化、多样化的原料来源布局,使得公司在成本综合控制、应对周期波动风险、新产品研发及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的工艺路线选择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降低行业周期性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更好地实现抗周期、跨周期稳健发展。

“1+N”发展战略规划下的产业链矩阵图 (二)从事的主要业务板块介绍
1、石化及化工新材料
公司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位于“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的连云港徐圩新区,经营主体包括盛虹炼化、斯尔邦石化、虹港石化。其中,斯尔邦石化、虹港石化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1)炼化业务
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作为公司“1+N”战略产业布局的核心原料供应平台,于2022年12月顺利打通全流程并全面投产。项目拥有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1600万吨/年,主要产品包括110万吨/年乙烯,280万吨/年对二甲苯,190万吨/年乙二醇,30万吨/年醋酸乙烯,40/25万吨/年苯酚/丙酮等基础化工产品。

(2)新能源新材料业务
斯尔邦石化是公司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经营主体。目前已形成乙烯、丙烯及其衍生精细化学品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拥有甲醇制烯烃产能(MTO)240 万吨/年,系全球单套最大的醇基多联产装置;丙烷脱氢装置(PDH)产能70万吨/年;同时拥有104万吨/年丙烯腈、30万吨/年EVA、34万吨/年MMA、30万吨/年EO 及其衍生物等精细化工产品。报告期内,随着斯尔邦石化第四期26 万吨丙烯腈装置投产,丙烯腈总产能跃居全球首位;同时,斯尔邦石化也是EVA行业的龙头企业。

2、聚酯化纤
公司分别在苏州和宿迁建立化纤生产基地,拥有涤纶长丝产能 355 万吨/年。产品以差别化 DTY 为主。

其中,再生聚酯纤维产能55万吨/年,位居全球首位。聚酯化纤板块经营主体之一国望高科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根植错位竞争战略,主攻超细纤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和生产,被誉为“全球差别化纤维专家”。公司牵头成立国家级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成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生物基PDO单体、PTT纤维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产业链。

(三)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如下:

产品名称所属细分行业上游原料下游应用领域
成品油石油炼化原油主要作为各种燃油动力设备及供热的燃料
乙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油、甲醇世界上产量最大,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是合成纤 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
丙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油、甲醇、 丙烷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还可 用于制备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合成甘油等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油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下游产品主要包括苯乙烯、己内 酰胺、苯酚、MDI 等,广泛用于合成橡胶、塑料、纤 维、染料、医药等领域
对二甲苯 (PX)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油PTA的主要原料,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乙二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环氧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酯、涤纶、防冻剂、增塑剂,表面活 性剂等
PTA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PX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 (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广泛用于化学纤 维、轻工、电子、建筑等领域
EVA化工新材料乙烯、醋酸乙 烯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光伏胶 膜、发泡鞋材、电线电缆、热熔胶、涂覆膜及农膜等 领域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 (UHMWPE)化工新材料乙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锂电隔 膜、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领 域
丙烯腈化工新材料丙烯广泛应用于 ABS、尼龙 66、碳纤维、聚丙烯酰胺、腈 纶等工程塑料、化学纤维的制备
甲基丙烯酸 甲酯化工新材料丙酮、氢氰酸 (丙烯腈副产 物)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常用于制造树脂、塑料、涂 料等,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光学用品、建 材等领域
环氧乙烷化工新材料乙烯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农 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开采与炼制等领域
POY聚酯纤维制造业PTA、MEG、塑 料瓶片经高速纺丝获得的取向度在未取向丝和拉伸丝之间的 未完全拉伸的涤纶长丝
产品名称所属细分行业上游原料下游应用领域
FDY聚酯纤维制造业PTA、MEG、塑 料瓶片采用纺丝拉伸工艺进一步制得的合成纤维长丝,纤维 已经充分拉伸,可以直接用于纺织加工
DTY聚酯纤维制造业PTA、MEG、塑 料瓶片利用 POY 为原丝,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加工制成,往 往有一定的弹性及收缩性
1、石化及化工新材料
(1)生产工艺
公司的成品油及石化化工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等。

化工新材料产品主要以原油、甲醇、丙烷为核心原料,依托大炼化、MTO、PDH 主体装置,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烃产品,再以烯烃为中间产品最终生产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EVA、EO及其下游衍生物等。

(2)采购模式
成品油及石化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主要原料包括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以及甲醇、丙烷、醋酸乙烯等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以年度及月度为节点制定采购计划,主要分为长约方式及现货方式两种,同时,根据装置运行的实际需要及原材料市场供需情况,每月滚动制定次月具体采购和库存管理规划,并通过现货采购方式进行补充,以提高采购灵活性并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3)销售模式及结算模式
销售模式以直销方式为主。其中,对于大型客户及存在良好发展潜力的优质客户,一般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保证与优质客户之间实现直接对接、直接沟通,更好的响应客户需求。对于中小客户,也通过现货、中短期订单直销及贸易商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结算模式主要采取款到发货的模式,在收到客户支付款项或票据时安排发货。对于少部分合作期间较长、信用水平较好、风险可控的客户,经内部审核通过后也可适当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周期,并由营销团队进行持续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款项催收。

(4)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各个应用领域的客户从而获得利润。公司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规模化生产效应、精细化生产管理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同时,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公司也积极拓展下游化工产品类别,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持续满足下游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2、聚酯化纤
(1)生产工艺
公司的涤纶长丝产品主要采取熔体直纺生产工艺和切片纺生产工艺两种方式生产。熔体直纺工艺以聚合物熔体为原料,直接经过纺丝工艺生产涤纶长丝,可降低物料损耗及能耗,适合规模化生产长丝产品。切片纺工艺采用聚酯切片干燥和再熔融方式生产长丝产品,具有开工灵活的特点,适用于研发新产品和小批量生产拥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差异化化纤产品,如再生纤维、双组份弹性纤维及海岛丝等产品。

(2)采购模式
原生丝主要原材料为PTA和MEG,再生丝主要原材料为塑料瓶片。公司建立健全采购流程,并严格按照采购流程进行采购。

基于对宏观经济及市场情况的判断,综合合格供应商的报价情况、结算模式等因素,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长期框架协议,一般采用月度定价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微调,通过增加临时订单作为对长期协议采购方式的有益补充。

(3)销售模式及结算模式
产品销售区域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向包括韩国、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意大利等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

内销业务采用直销方式,通过统一的销售平台实现对外销售,一般采用款到发货的结算模式,对于少量采购量大、信用好的内销客户以及外销客户会给予一定的信用账期。统一的销售平台与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签订长期框架合同,并根据市场行情以每日报价进行结算。

外销业务亦采用直销方式,主要由外贸部门统一对外销售。境外客户以邮件形式进行询价沟通,公司向其报价,在双方确认价格之后签订合同。海外销售主要采用以信用证为主、电汇和托收结算为补充的收款方式,回款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4)盈利模式
通过采购 PTA、MEG 或者塑料瓶片等原材料加工为涤纶长丝产品,并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客户用于生产纺织品的形式实现盈利。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提高产品功能化率、差异化率,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举措
报告期内,在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经营总基调,持续做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深化下游发展,以差异化、技术创新、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导向,“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了公司发展总体平稳、质量向好、优势累积、保泰持盈的良好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04.4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1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1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7.3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1,902.15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4.51亿元。

1、坚持战略引领,进一步深化“1+N”产业布局
作为核心原料供应平台,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筑牢高质量产业转型的根基。众多新能源2023 年是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全面释放的第一年。公司加强基础管理,促进精益生产,全年装置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发展势头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在高端聚烯烃材料、精细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取得技术性突破。斯尔邦石化第四套丙烯腈装置投产,总产能升至 104 万吨/年,跃居世界第一。自研 POE 中试成功,1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建设工作正在实施;技术优势引领百万吨EVA项目持续发力,向着“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膜生产基地”目标不断迈进。25万吨/年再生聚酯纤维、13万吨/年PETG、9万吨/年MMA等高端新材料项目陆续投产,主要原材料实现基本自供,上下游一体化协同优势显著。

2、重视ESG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安全环保和谐企业
公司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展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管理体系工作,从“低碳、零碳、负碳”全方位深耕绿色技术,创新打造绿色产业链,积极规划低碳绿色环保项目,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开通道。

公司不断加码相关领域技术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生产体系,通过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实施了一大批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绿色车间、绿色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各产业板块全覆盖。报告期内,公司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投产,建成行业内首条“二氧化碳制新能源材料”的绿色负碳产业链。公司有序推进生物基纤维、负碳纤维、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等项目,走出了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3、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完善激励机制
公司建立全新人才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把战略布局和人才布局相统一,面向前沿技术攻关,并结合与国际一流高校、大院大所的外部资源合作,探索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

为贯彻实施公司的人才战略规划,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推出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及员工对自身企业价值的认同,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4、加快技术创新系统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业变革,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数智化应用的深度赋能,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本盘。公司围绕核心原料平台,以数智化转型为核心战略,着力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实践和产业化应用,全力构建“数字互联、研发创新、量质并举、生态协同”的智能化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打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盛虹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数智化转型,积极布局“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大数据联通”;建设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搭建从纤维到终端产品透明可信的可追溯平台;石化产业集团探索建设“智能工厂”,装置自控率提高至 95%以上。为加快建设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工业化、产业化和产品应用开发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公司瞄准技术前沿、定位高端产品,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下属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盛虹石化创新中心和盛虹先进材料研究院,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升5、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公司持续加强战略、业务、决策三维并举的管理机制,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公司积极发挥内审监督作用,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持续开展各类经济业务实时稽查,不断完善各职能部门、子公司的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

公司不断完善公开、透明、多层次的市场沟通机制,主动与资本市场及投资者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沟通。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定期召开业绩说明电话会议、券商研究所的投资策略会议、电话调研交流会议、现场调研与路演、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参加深交所组织的“行业标杆奠基础-集体交流活动”等多种交流形式,充分保证公司与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及时沟通。此外,公司于2023年12月作为代表性企业,赴中东地区进行了首次海外路演,与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进行深入交流,也让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更深入的理解公司的价值。
(五)公司所属的行业地位
公司所处的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聚酯化纤行业属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行业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产品供给和下游产品市场等因素影响。

1、炼化板块
盛虹炼化是国内三大民营炼化企业之一,拥有国内1600万吨/年单套规模最大的常减压蒸馏装置、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全球规模最大的单系列对二甲苯装置;采用国产连续重整技术国内规模总量最大的 3×310万吨/年装置。此外,项目采用的32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3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裂化装置、280万吨/年PX装置、4×1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也均属于国内规模较大的装置。工艺装置规模及设备的大型化,带来设备效率相应提高,有利于能量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新能源新材料板块
斯尔邦石化拥有240万吨/年MTO装置(以甲醇计),为全球单套最大的醇基多联产装置。在下游的高端烯烃衍生物中,斯尔邦石化拥有EVA产能30万吨/年,主要用于生产光伏级EVA。经过多年研发,斯尔邦石化开发出多种牌号的光伏级 EVA,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全球名列前茅,产品质量受到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已经覆盖了国内众多光伏胶膜领域的头部企业。

报告期内,随着第四套 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投产,斯尔邦石化丙烯腈产能升至 104 万吨/年,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丙烯腈下游广泛用于生产ABS、聚丙烯酰胺、尼龙66、碳纤维等产品。凭借质量稳定优异的丙烯腈产品,斯尔邦石化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主流碳纤维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3、聚酯化纤板块
公司拥有涤纶长丝年产能355万吨,差别化率超过90%,以高端产品DTY为主。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消光系列纤维生产商和细旦差别化纤维生产商。同时,公司还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生物基PDO单体、PTT纤维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产业链等。

公司再生聚酯纤维产能55万吨/年,聚酯再生纤维产能居于全球行业前列。公司通过专项技术攻关,率先投产自主研发的由废旧塑料瓶片到纺丝的熔体直纺生产线,不仅实现了废旧塑料的循环再利用,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公司再生纤维已经通过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加大在差异化和高性能化纤产品上的研发和生产。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单位:元/吨

主要原材料采购模式采购额占采购总 额的比例结算方式是否发 生重大变化上半年平均价格下半年平均价格
原油先款后货61.58%3,987.984,520.96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系本期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所致。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
□适用 ?不适用
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
参见本章节之“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三、核心竞争力分析”部分内容介绍。

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
参见本章节之“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部分介绍。

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

主要化工园区产品种类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品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储运部CEB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报批,并于2023年10月17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连云港荣泰化工仓储有限公司完成仓储罐区工程(五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报批,并于2023年4月13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完成2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三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并于2023年5月12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完成聚酯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并于2023年5月12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完成公用工程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并于2023年5月12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醋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编制中。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烷基化装置原料优化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编制中。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连续重整装置液化气分离单元产品优化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正在编制中。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AMS 提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正在编制中。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乙醛提质增效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正在编制中。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3年3月24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安全环保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3年4月24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改性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3年4月24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质检中心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23年12月27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50万吨年EVA项目(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3年1月16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共聚新材料项目(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23年1月16日获得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正式批复。

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湖北海格斯配套原料及磷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并于2023年9月20日获得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的批复。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
□适用 ?不适用
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根据所在行业及主要产品的生产经营需要持有的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均在有效期内。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在现有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相关批复、许可、资质有效期届满后不能通过复审的风险。同时,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将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积极主动进行调整,以确保能够持续符合相关批复、许可、资质的续期条件。

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
?是 □否
公司主要从国外进口原油、轻烃等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炼油产能设计1600万吨/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国家税收政策稳定,生产销售稳定持续。公司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业务位于“一带一路经济带”交汇点城市连云港,具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拥有江苏首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以及4个5万吨级、1个10万吨级、1个8万吨级、2个5万吨级、1个1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配套总罐容超500万立方米,可满足80余种液体化工品及油品的储存、运输,依托集团基础物流设施,可实现产品船运、汽运、多式联运三种形式发运。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布局超前优势
公司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聚酯化纤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烯烃、芳烃“双链”并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国内独特的具备“油头、煤头、气头”全覆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少油多化,分子炼油”为理念,符合目前石油炼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作为基础原料平台,具备向下游精细化工行业“强链、延链、补链”的天然先发优势,公司亦将坚定“1”个核心平台+“N”个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的“1+N”发展新格局,确保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创新驱动发展优势
公司深耕化工新材料行业 10 余年,具备多年的烯烃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管理经验,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龙头企业。在光伏新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和POE 自主技术的光伏膜材料供应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多项新技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在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2023 年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3 万吨/年高端材料PETG装置成功投产,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关键核心技术已申报13项专利,进一步扩宽公司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矩阵。

公司多年来十分注重民用涤纶长丝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工作,在多种功能性纤维生产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先后攻克了超细纤维技术壁垒,建成了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生物基 PDO 单体、PTT纤维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产业链;率先投产了完全自主研发的以废旧塑料瓶片为原料的熔体直纺生产线,不仅实现了废旧塑料的循环再利用,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科技创新,公司在产品、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43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专利6项。

(三)差异化竞争优势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公司的基础原料平台,具有目前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常减压装置、国内油化比最优的优势。炼化间物料优化互供,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成品油收率,将成品油产量降至 30%以下,下游产品包括乙烯、丙烯、混合二甲苯、丙烷、异丁烷、异戊烷等,在产品结构及成本上具有行业竞争力。

斯尔邦石化是公司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具有成功运营烯烃大化工项目的经验优势。已投入运转的 MTO 装置单体规模位居全球现有 MTO 装置前列,配套的丙烯腈、MMA、EVA、EO 及衍生物等装置产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对区域产品定价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

在聚酯化纤领域,公司秉承“不搞重复建设、不做常规产品、不采用常规生产技术”思路,根植错 位竞争战略,以高端DTY产品为主,主攻超细纤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和生产,产品差别化率超过 90%,重点发展再生纤维绿色低碳产品,有效规避常规化纤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炼化、精细化工、聚酯自我配套率高,盛虹炼化一体化装置投产后,聚酯化纤上游 PX 和乙二醇原料基本实现自供,上下游产品结构十分合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园区内石化企业及公司下游产品对炼化产品消化比例高,区域、产品和生产工艺的高效协同与配套优势带来了成本优势。未来,炼化、新能源新材料及聚酯业务充分联动、协同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材料及其改性应用,为产业链进一步向下游协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五)区位优势
公司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业务位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是国内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并列入了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连云港地区气候适宜,无台风影响,园区及周边配套优异,距离目标市场近,物料成本低。此外,园区紧邻海港码头,加工进口原油具有得天独厚的海运优势,运输成本低,具有显著区位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本章节“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 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 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40,439,738,058.63100%63,872,900,064.79100%119.87%
分行业     
石化及化工新材料114,625,140,859.7981.62%42,056,469,281.2565.85%172.55%
化纤23,990,864,317.4117.08%19,987,291,230.7331.29%20.03%
其他1,823,732,881.431.30%1,829,139,552.812.86%-0.30%
分产品     
炼油产品29,032,816,643.9820.67%1,710,077,669.902.68%1,597.75%
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85,592,324,215.8160.95%40,346,391,611.3563.17%112.14%
涤纶丝22,949,127,327.5816.34%18,970,402,574.4929.70%20.97%
其他化纤产品1,041,736,989.830.74%1,016,888,656.241.59%2.44%
其他1,823,732,881.431.30%1,829,139,552.812.86%-0.30%
分地区     
境内127,545,110,094.1990.82%54,084,026,122.6784.67%135.83%
境外12,894,627,964.449.18%9,788,873,942.1215.33%31.73%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