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大立科技(002214):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27日 07:06:16 中财网

原标题:大立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4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庞惠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徐之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英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代表公司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描述了公司未来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2024年度经营计划,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593,666,98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 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8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9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0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在其他证券市场公布的年度报告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大立科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一种由物质内部分子、原子运动所产生 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位于可见光红色 光谱(波长为0.78微米)以外,超出了 人眼可以识别的(可见光)范围,因此 称为红外或红外线。由德国科学家霍胥 尔于1800年发现,有时也称为红外热辐 射。根据其波长的不同,还可细分为近 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被测目标所发出的 红外辐射,再由信号处理系统转变成为 视频热图像的一种技术。它将物体的热 分布转化为可视图像,并在监视器上显 示出来,从而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分布 场。
红外热像仪/红外产品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 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 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 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
探测器、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为接 受和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辐 射能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可分 为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非制冷型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两大类。
大立微电子杭州大立微电子有限公司
航宇智通北京航宇智通技术有限公司
大立长光浙江大立长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大立科技股票代码002214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大立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ZHE JIANG DALI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DALI TECH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庞惠民  
注册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310053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办公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10053  
公司网址http://www.dali-tech.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范奇包莉清
联系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电话0571-866956380571-86695649
传真0571-866956490571-86695649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巨潮资讯 网 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0007308931541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有)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钱江路1366号华润大厦B座
签字会计师姓名张芹 李江东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768 号国泰君安大厦徐之岳、胡伊苹2021年3月2日-2022年 12月31日(因公司非公发 行股票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 毕,目前保荐机构仍对公司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负有持 续督导义务)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1年
营业收入(元)254,550,126.19400,783,393.20-36.49%805,430,043.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292,278,347.57-150,796,851.79-93.82%171,163,552.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301,922,797.63-166,789,493.49-81.02%110,599,644.4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156,403,020.68-173,435,835.329.82%12,665,330.40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49-0.25-96.00%0.29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49-0.25-96.00%0.2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13.62%-6.29%-7.33%7.21%
 2023年末2022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1年末
总资产(元)2,468,898,317.412,772,845,720.19-10.96%2,861,503,168.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1,966,754,762.282,311,359,959.11-14.91%2,524,539,573.30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项目2023年2022年备注
营业收入(元)254,550,126.19400,783,393.20本公司营业收入主要包括红 外及光电类产品、巡检机器 人系列产品等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扣除金额(元)3,745,259.153,789,552.60租赁收入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元)250,804,867.04396,993,840.60本公司营业收入主要包括红 外及光电类产品、巡检机器 人系列产品等业务收入,扣 除租赁收入之后。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40,687,002.2584,680,738.4954,212,921.8774,969,463.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46,162,375.44-59,441,937.43-58,804,904.25-127,869,130.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49,474,045.04-60,827,669.80-62,330,323.68-129,290,759.1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82,544,634.227,574,675.75-58,090,556.08-23,342,506.13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 益(包括已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的冲销部 分)-127,857.93-84,863.15-161,794.6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9,659,273.2221,702,354.7969,859,827.68 
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确定的标准享有、 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 影响的政府补助除 外)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非金融企 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 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产生的损益 -2,689,048.30-544,094.06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 资产的损益 112,000.00638,794.52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74,701.88599,539.441,450,040.45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 益定义的损益项目196,298.72177,921.09149,730.90 
减:所得税影响额-2.502,972,640.5910,790,489.84 
少数股东权益影 响额(税后)8,564.57852,621.5838,106.77 
合计9,644,450.0615,992,641.7060,563,908.25--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收益回报。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

(1)红外及光电类产品行业
红外热成像技术最早运用在国防领域,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主要用于昼夜观察、跟踪制导、预警对抗等方面,在装备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红外装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已日趋成熟,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厂商已实现自主可控、批量生产,改变了成本和价格长期制约应用的行业格局,红外成像产品的成本及价格不断下降。在民用市场方面,红外成像产品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和电力监测、个人消费、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巡检机器人行业
巡检机器人是融合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AI图像识别等技术,专为复杂环境下的巡检工作而设计的,其基本功能为移动监测平台,属于监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的监测工作,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规避设备运行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和巡检质量,可广泛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红外热成像相关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红外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司基于“成为全球著名光电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愿景,赓续成熟的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以“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结合自身对光电应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显著实效的行业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涵盖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

1、红外及光电类产品领域
(1)红外热成像芯片
公司具有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是国内唯一实现 “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量产的公司,已实现量产像元间距 17um/15um/12um等型谱系列产品,封装类别涵盖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晶圆封装。在前两期“核高基”及“十四五”新专项的支持下,公司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前期发布的业内首款 3072×2048分辨率 600万像素级产品引领红外探测器高分辨率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国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领域领导者的地位。

(2)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产品
公司是红外热成像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高技术、工业过程监测和民用消费等领域。

在民品领域,公司利用在红外测温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巩固电力、石化等行业的优势,还积极开拓在个人消费、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努力实现低成本应用;在装备领域,公司不断拓宽红外应用场景,紧贴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侦察监视、探测跟踪、火控制导等多场景应用,近年还成功开拓了光电惯性导航和航空光电系统产品领域。

2、巡检机器人类产品
公司整合在红外测温、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多型巡检机器人,前期已多次中标国家电网机器人招标采购。公司还围绕“新基建”需求,深挖巡检机器人在特高压、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新兴建设领域的市场潜力,在电力行业的基础上,现已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红外及光电产品相关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从上游芯片的制造封装,到下游终端整机集成及算法优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依托在红外芯片领域研制及产业化能力的突破,不断提升公司在红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类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示出技术和成本优势。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拥有包括核心芯片研发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持续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多年攻关的项目积累,辅以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支持网络,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专业的技术服务。

1、技术创新优势
(1)核心芯片优势
公司具有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是国内唯一实现 “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量产的公司,已实现量产像元间距 17um/15um/12um等型谱系列产品,封装类别涵盖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晶圆封装。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使用成本始终是光电成像器件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品性能方面,前期公司发布的业内首款600万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至今仍是国内最高分辨率的非制冷红外产品。公司高分辨率宇航级抗辐照探测器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某导航卫星等重点工程;降低使用成本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晶圆级封装产品产业化,推出了千元级红外热像解决方案,努力推进红外产品在个人消费、辅助驾驶等消费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公司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产品线已实现高-低搭配:非晶硅技术路线定位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可靠性的应用,适用于航空航天、态势感知、工业测温等高性能应用场景;氧化钒技术路线定位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应用,适用于单兵装备、户外狩猎、安防监控等低成本应用场景。并行发展非晶硅和氧化钒技术路线巩固了公司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双技术路线优势互补将更好服务于红外整机及光电系统业务发展。

公司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独立承担“核高基”专项任务后,“十四五”期间第三次独立承担电子元器件领域重大专项,核心芯片产业化能力建设也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公司以“新专项”和产业化项目为契机,持续推进探测器芯片国产化替代,并不断提高工艺稳定性,降低封装成本,为红外进入更多领域应用做好准备。

公司将围绕核心芯片板块进行持续投入,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使产品在性价比、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持续加强。

(2)技术积累优势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已完成从产品销售到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转变,实现产品+服务多种盈利模式。通过多年行业推广,特别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的牵引下,公司研发了大量针对不同行业的带有 AI热分析功能的整机产品,大幅提升了用户黏度,拓展了多行业应用;在红外技术基础上,公司整合在红外测温、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重点开发了巡检机器人系统产品,通过无人平台和系统分析软件综合为用户提供了无人化行业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批量应用的基础上,已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

2022年度,公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次认定是相关部门对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行业细分领域内优势的肯定,有助于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体系创新优势
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研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产业化能力,紧密跟踪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制高点。多年来,公司与多家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和国内多所一流高校开展了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体系,使公司不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公司于近年建成北京研发及实验中心现已正式投用,已与杭州、上海两地研发中心实现协同,将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整合资源,加速公司技术升级,实现公司在光电技术专业领域创新跨越式发展。

2、装备项目优势
在型号装备市场,公司依托自产核心芯片的优势,除红外应用领域,还成功开拓了光电惯导和航空光电系统产品领域。公司积极参与装备科研项目竞标,在研项目保持稳定增长,项目的储备为公司在装备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产品不断拓展在各类型号装备中的应用。

公司装备类产品结构已实现多元化,在前期单一销售机芯组件的基础上,已实现以高附加值产品销售为主,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业务稳定性较常规通用装备大幅提升;不断加大在系统级产品领域的投入,以机载光电吊舱为代表的系统级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后续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

3、人才储备优势
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持惜才育才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致力打造一批专业核心骨干团队。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红外核心技术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同时,公司利用坐落于长三角的地理优势,整合国内知名院校资源,与国内多所一流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储备了大批与公司业务相匹配的人才,形成相对较高的研发起点。

此外,公司通过一系列股权激励措施、绩效奖励与完善晋升体系,大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化发挥人才优势,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不断提升,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4、品牌美誉度优势
公司产品在国防、电力、石化、安防等行业内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品牌美誉度。公司秉承“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的企业理念,依托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特别通过应急性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公司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扩大,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行业影响力的核心客户。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在国家鼓励“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大背景下,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在业务收入不及预期的压力下,坚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加快创新步伐和团队建设,有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迎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严格执行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积极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2023年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是,装备类产品采购计划延期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业务收入不及预期;同时,公司的运营成本上涨,尤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导致公司利润下降。报告期内,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455.01万元,同比下降36.4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192.28万元,同比下降81.02%。

公司具体落实工作如下:
(1)持续技术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19,764.4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77.64%,增长 4.29%。研发项目的持续投入,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装备等市场都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相对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民品的普及和应用,在需求和技术推动的双重牵引下,主要围绕提高产品性价比、降低最终用户使用成本等方向发展;在装备领域,对高分辨率红外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主要围绕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2)持续巩固芯片优势
2020年 12月,公司中标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为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高分辨率技术方向。本次独立中标项目课题,是公司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独立承担“核高基”专项任务后,第三次独立承担电子元器件领域科研重大专项,接续了 “核高基”专项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的技术方向,标志着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对非制冷红外非晶硅技术路线的持续认可,标志着装备对高分辨率非制冷红外器件的持续需求,也标志着公司在红外热成像核心芯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研制和产业化领域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状态。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累计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资金1,814万元,标志着专项实施顺利已如期通过相关考核节点。该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研制。

2021年 6月,公司承担的某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类项目获得政府补助资金 5,000.00万元。该项目技术来源于公司前期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科研成果,通过新增半导体工艺类设备和测试封装类设备进行工艺升级和产能提升,计划提升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工艺水平和产能规模。该项目也标志着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先进性和现有产业化基础的认可。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工作。

公司在多年非晶硅技术路线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工艺创新,自主研制成功氧化钒探测器并实现量产,氧化钒探测器现已大批量应用在公司观察类热像仪产品上投放市场。

公司实现了国内唯一“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均量产,实现了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定位上的高-低搭配。

2023年 1月,公司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某部 2022 年电子元器件研制”项目(以 下简称“项目”)启动资金 320.00 万元,该项目是公司继连续多年承担非晶硅技术路线重大专项后,首次承担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制任务,标志着公司在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

公司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取得新进展,产品合格率持续提升,封装成本不断降低。公司持续推进晶圆级封装产品产业化,推出了 V1手机红外热像测温仪等千元级产品,实现了市场拓展,努力推进红外产品进入家庭应用。

(3)民用产品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技术路线在红外测温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开拓政府采购和商业客户的测温需求,不断巩固电力和工业监控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集成度,继续重点开发电网全息感知平台和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同时,利用新量产的氧化钒技术路线产品,深挖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行业的应用拓展,重点投入个人消费、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

2023年 5月,公司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顺利完成验收,该项目涉及卫星姿态测量、汽车零部件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建筑检测等多领域的红外检测技术研发,在专项的牵引下,公司研发了大量针对不同行业的带有 AI热分析功能的系列产品,大幅提升了用户黏度,拓展了多行业应用。

电力测温领域,公司不断优化红外监控系统产品,为各类电站监控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电力行业是公司民品的传统优势市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能源的号召,针对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整合在红外监控、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开发了“智能电网设备状态全息感知平台”可实时、准确监控电站各类安全状态,实现构建智能电站。

巡检机器人领域,产品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整合在红外监控、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多型巡检机器人,前期已多次中标国家电网机器人招标采购。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建设,利用公司在电力行业积累的相关经验,又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打造以巡检机器人为平台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个人消费领域,公司结合户外狩猎、旅游消费时尚,积极推出多款户外红外望远镜,可广泛用于户外狩猎、探险旅游、搜索救援等场景,为户外旅游提供新乐趣;面向家庭应用,推出了千元级的手机红外热像测温仪,可用于居家检测、暖通检修、隐私安全等场景,推进红外产品家用工具化。

辅助驾驶领域,公司推出多型宽视场、多光融合的车载辅助驾驶新品,已成功进入多品牌车载前装市场;同时利用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多年积累,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低成本视觉感知方案,为“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规模化应用提供可能。

公司还努力开拓民品海外市场,建立了专门的海外子品牌,积极参加相关海外展会,扩大品牌知名度,通过多种业务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出海”新突破。

(4)型号装备领域
公司积极投身协同创新的国家战略,坚持立足于光电领域拓展业务,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紧密跟踪国际先进光电技术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已有型号装备订单任务的合同履约,实现了订单的高质量交付。同时积极参与装备科研项目竞标,并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在研项目保持稳定增长,产品不断拓展在各类装备中的应用,为公司在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 12月,公司与某一客户签订装备订购合同,合同总金额 2341.71万元。本次合同的签订验证了公司在光电装备领域产品升级换代的新突破,将对公司 2024年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机载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性能试验,科研验证工作进展顺利,为项目后续量产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定增项目中的“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光电吊舱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产业化支持。该产品是公司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将使公司在机载装备领域由目前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升级为分系统供应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 。

(5)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
公司于2021年3月发行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顺利。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有利于公司提高在红外产品上的规模效应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进而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建的“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将有效扩充公司测温类产品的产能,提升公司在面对应急性事件的生产能力;“年产 30万只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将大幅提升核心器件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产能,以同步应对公司装备和民用产品产能扩张;“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红外装备研制水平,并在机载装备领域实现从核心设备到整机系统的产品线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装备业务发展空间。截至期末本次募集资金总体投资进度为82.98%。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同时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2020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实际回购股份数量为 3,364,548股,此次回购的股份已全部用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实际回购股份数量为3,605,700股,其中1,515,452股已用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

2022年 7月 25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持有的 488.00万股股票已于2022年7月22日非交易过户至“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过户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0.81%,过户价格为6.65元/股。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增强公司竞争力,并通过制度机制的牵引,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提升和巩固公司法制化的治理水平,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 5月 26日,公司启动了新一期的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拟在前次回购基础上,继续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5,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股(含)。本次回购的股份也将用于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累计回购股份数量2,509,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最高成交价为13.0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0.64元/股,成交总额30,072,485.84元(不含交易费用)。

公司持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有效性,提升薪酬福利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大管理人员和员工培训的投入;公司还将依托杭州、上海和北京三地研发中心,加强与当地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密切、长久、融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保证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能够得以保障。同时大力招聘行业优秀人才加盟,为公司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匹配的人才储备,确保公司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254,550,126.19100%400,783,393.20100%-36.49%
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 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250,804,867.0498.53%396,993,840.6099.05%-36.82%
其他业务3,745,259.151.47%3,789,552.600.95%-1.17%
分产品     
红外及光电类产 品212,423,904.3883.45%362,292,210.8090.40%-41.37%
巡检机器人系列 产品17,432,630.126.85%13,613,203.543.40%28.06%
其他产品20,948,332.548.23%21,088,426.265.25%-0.66%
其他业务3,745,259.151.47%3,789,552.600.95%-1.17%
分地区     
境内228,918,526.6489.93%377,524,684.2294.20%-39.36%
境外25,631,599.5510.07%23,258,708.985.80%10.20%
分销售模式     
直销254,550,126.19100.00%400,783,393.20100.00%-36.49%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250,804,867. 04146,366,475. 9741.64%-36.82%-32.92%-3.40%
分产品      
红外及光电类 产品212,423,904. 38134,091,012. 8336.88%-41.25%-33.59%-7.38%
巡检机器人系 列产品17,432,630.1 27,476,819.9057.11%28.06%-16.14%22.60%
其他产品20,948,332.5 44,798,643.2477.09%-2.67%-34.66%11.92%
分地区      
境内225,173,267. 49124,189,865. 1044.85%-40.36%-36.48%-3.36%
境外25,631,599.5 522,176,610.8 713.48%10.20%-3.07%11.84%
分销售模式      
直销250,804,867. 04146,366,475. 9741.64%-36.82%-32.92%-3.40%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项目单位2023年2022年同比增减
红外及光电类产 品销售量台(套)11,86029,136-59.29%
 生产量台(套)11,74529,324-59.95%
 库存量台(套)2,2442,359-4.87%
      
巡检机器人系列 产品销售量台(套)665324.53%
 生产量台(套)645810.34%
 库存量台(套)4042-4.76%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红外及光电类产品的销售量、生产量与上年同期变化达59.29%和59.95%,公司主营业务出现装备类产品采购计划延期等不利因素,对公司业绩造成了阶段性冲击,导致业务收入不及预期 ,故公司红外及光电类产品的产销量同比增减变动较大。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项目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 
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营业成本146,366,475. 9799.89%218,185,756. 2599.90%-32.92%
其他业务营业成本162,783.360.11%214,551.100.10%-24.13%
单位:元

产品分类项目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红外及光电类 产品营业成本134,091,012. 8391.51%201,925,882. 8092.46%-33.59%
巡检机器人系 列产品营业成本7,476,819.905.11%8,915,588.114.08%-16.14%
其他产品营业成本4,798,643.243.27%7,344,285.343.36%-34.66%
其他业务营业成本162,783.360.11%214,551.100.10%-24.13%
说明

产品分类项目2023年度 2022年度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 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 比重 
红外及光电 类产品原材料105,547,006.5678.71%172,441,801.9385.40%-38.79%
 人工工资21,276,402.0915.87%22,457,956.2911.12%-5.26%
 折旧6,937,328.495.17%6,347,553.583.14%9.29%
 其他330,275.691.25%678,571.000.34%-51.33%
 小计134,091,012.83101.00%201,925,882.80100.00%-33.59%
巡检机器人 系列产品原材料6,305,691.3384.34%7,352,679.4482.47%-14.24%
 人工工资1,123,140.9415.02%1,458,371.0416.36%-22.99%
 折旧31,173.510.42%93,214.821.04%-66.56%
 其他16,814.120.22%11,322.810.13%48.50%
 小计7,476,819.90100.00%8,915,588.11100.00%-16.14%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70,990,585.68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7.88%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0.00%
公司前5大客户资料

序号客户名称销售额(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单位129,579,738.3211.62%
2单位211,261,175.504.42%
3单位311,003,286.924.32%
4单位410,616,891.154.17%
5单位58,529,493.793.35%
合计--70,990,585.6827.88%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