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601166):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发行的公开发行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时间:2024年05月22日 19:41:31 中财网

原标题:兴业银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发行的公开发行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发行人本次评级模型分析表
适用评级方法与模型:金融机构评级方法与模型(商业银行)FM-JR001(2022.12)
 
②表外因素
③其他因素
 
支持因素
 
调整因素:
不涉及。

支持因素:
兴业银行为我国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组银行之一,获得股东与政府支持的可能性较大,有利于支撑该行长期稳定发展。


同类企业比较表

     
总资产 (亿元)股东权益 (亿元)净利润 (亿元)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率 (%)
90524.847346.75680.6212.931.18
67727.965547.85410.7613.501.25
101583.268077.19776.5414.131.07
注 1:中信银行全称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大银行全称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注 2: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为公开市场发债银行,相关数据及指标来自公开市场可获取数据及计算,或存在一定局限性。



跟踪评级报告
跟踪评级原因
按照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银行”、“该行”或“发行人”)19兴业银行二级 01、19兴业银行二级 02、20兴业银行小微债 02、20兴业银行小微债 04、20兴业银行永续债、21兴业银行二级01、21兴业银行二级 02、21兴业银行二级 03、兴业转债、22兴业银行二级 01、22兴业银行 01、22兴业银行 02、22兴业银行 03、22兴业银行 04、23兴业银行绿债 01、23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债 02、23兴业银行小微债 01和 23兴业银行小微债 02信用评级的跟踪评级安排,本评级机构根据兴业银行提供的经审计的 2023年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的 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数据,对该行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及相关风险进行了动态信息收集和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进行了定期跟踪评级。

图表 1. 本次跟踪债项概况

发行日发行金额 (亿元)当期票面利率 (%)到期日
2019-08-233004.152029-08-27
2019-09-172004.122029-09-19
2020-04-28702.672025-05-06
2020-05-25502.952025-05-27
2020-10-133004.73--
2021-10-213003.832031-10-25
2021-11-234003.622031-11-25
2021-11-23503.852036-11-25
2021-12-275001.002027-12-26
2022-01-122503.452032-01-14
2022-03-101003.002025-03-14
2022-03-103002.962025-03-14
2022-04-011152.942025-04-06
2022-08-012002.542025-08-03
2023-04-262702.772026-04-26
2023-06-082302.662026-06-08
2023-08-242002.542026-08-24
2023-10-24502.782026-10-24
资料来源:wind(2024年 5月 16日)
发行人信用质量跟踪分析
数据基础
兴业银行 2021年至 2023年财务报告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亊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该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 2006年 2月及之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自 2019年 1月 1日起执行 2017年度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新金融工具准则,自 2020年 1月 1日起执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并自 2021年 1月业务竞争力
1. 外部环境
(1) 宏观环境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平稳开局,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预期偏弱、重点领域风险突出等问题。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景气度和贸易活动有所好转,经济体间的分化持续。经济增长与通胀压力的差异或促使欧洲央行较美联储更早开启降息,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在短期内的影响有限;持续攀升的债务规模推升风险,特别是在强势美元与利率高位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脆弱性加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值得期待,而供应链体系的区域化转变、保护主义盛行、地缘冲突多发等将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平稳开局,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预期偏弱、重点领域风险突出等问题。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价格水平在低位运行。服务业生产活动受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工业生产稳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边际改善,其中有色、化工及电子信息制造表现相对较好。消费增速回落,维持服务消费强、商品消费偏弱的格局,促消费政策的成效有待释放;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均回升,房地产投资继续收缩;出口改善的持续性有待观察,对美欧日出口幅降明显收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内外利差较大促使人民币对美元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效汇率基本稳定,境外机构对境内股票、债券投资规模增加。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的长期政策部署;短期内宏观政策将维持积极,风险统筹化解能够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支出节奏较上年加快,专项债及超长期国债等财政资金将有力地发挥带动作用;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在通过降准、“降息”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同时,运用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等多种政策组合积极配合“三大工程”建设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经济增速下降是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预计 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基数效应的褪去及居民大额商品的消费意愿不足导致消费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功能持续,房地产业投资依旧低迷;出口表现仍具不确定性,价格回升和海外制造业补库或带动出口增速有所提高。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详见《宏观经济研究定期报告(2024年 4月)》。

(2) 行业环境
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进一步加快,中小银行资产增速则有所回落,但债券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信贷结构方面,经营性贷款增长保持韧性,但居民消费贷款受消费意愿疲弱、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增速仍较为缓慢。当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及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但仍需关注正常贷款下迁压力。居民储蓄意愿较强,存款保持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资金端稳定性加强,但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了付息压力,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负债成本。综合影响下,商业银行息差水平、盈利空间逐步下降。商业银行资本水平总体稳健,持续通过利润留存、股东增资及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有效补充资本。银行业监管及政策框架不断完善,接轨国际监管改革,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长期保持主导地位,银行业运行质量对于金融体系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资产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全年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两轮降息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降低房贷利率下限和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灵活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当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 354.85万亿元,较 2022 年末增长 10.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进一步加快,其他类型机构资产增速则有所回落。资金运用方面,大型银行的贷款增速略高于债券投资,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压力上升,但债券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从信贷结构来看,经营性贷款增长保持韧性,其中基础设施业融资对中长期贷款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制造业贷款增长也不断提速;但居民消费贷款受消费意愿疲弱、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增速仍较为缓慢,房贷政策优化调整对市场的提振尚需时间。

商业银行资本水平总体稳健,持续通过利润留存、股东增资及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补充资本。2023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净融资额同比回升,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亦加速发行。但中小银行资本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触及警戒线。《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自 2024年 1月 1日起正式实施,整体有利于商业银行节约资本,特别是信用扩张较快的大型银行。在监管方向上,资本新规降低了投向政府债券、按揭贷款、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等资产的风险权重,总体增加了同业业务、次级债券的资本消耗,并引导银行加强对资管产品的穿透管理。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部分领域风险上升影响,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加大,但信贷扩张、不良核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信用风险暴露的指标影响。2023年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及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但仍需关注正常贷款下迁压力。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高位,拨备覆盖程度也较低,部分地区的风险水平较高。《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自 2023年 7月 1日起施行,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更加真实客观的披露资产质量情况。

在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息差水平、盈利空间逐步下降。近年来,居民储蓄意愿较强,存款保持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资金端稳定性加强,但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了付息压力;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商业银行推进了多轮存款利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负债成本。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已至历史低位。

展望 2024年,预计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放缓,信贷结构的调整方向将受一揽子化债政策逐步实施、房地产市场复苏进展、“三大工程”加速推进以及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财政刺激力度的适当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的加强,加之监管对资金空转的审慎管理、资本新规影响的显现,银行资金业务有望继续向债券配置,特别是政府债投资倾斜,同业业务比重则有下降空间。

预计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有望继续下行,净息差小幅收窄。在房地产行业已经低位运行,城投平台债务问题短期内政策托底,以及 2023年下半年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小微贷款风险释放之后,预计2024年政策呵护下贷款资产质量相对稳定,但信用成本的计提还受到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实施、资产核销以盘活金融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盈利改善仍面临压力。

详见《2023年中国银行业信用回顾与 2024年展望》。

2. 市场地位
得益于境内渠道网点优势、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同业业务的先发优势,兴业银行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业务增长,且在同业业务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地位与市场认可度。近年来,受资金业务监管加强的影响,该行相应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投资业务占比有所下降,贷款业务占比有所上升。2023年以来,该行合理控制负债成本,统筹安排市场化主动负债吸收,同业业务负债占比有所上升,吸收存款和应付债券占比有所下降。该行不断加强综合化业务布局,且国际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但宏观经济低位运行、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趋升、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益规范和监管趋严等外部因素,将为该行带来经营压力。

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监管趋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引导,该行贷款占比总体提高,投资资产占比逐年下降,同业业务资产规模则有所波动;该行合理控制负债成本,统筹安排市场化主动负债吸收,整体负债结构较为稳定。与其他同类银行相比,该行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占比均相对较高。

图表 2. 兴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位:亿元,%)

2021年末 2022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
43103.0650.1048698.7952.5553334.83
30023.2834.9031623.8734.1333393.47
5592.046.505026.945.437491.43
4474.465.204424.034.774185.69
2837.403.302893.083.123177.84
86030.24100.0092666.71100.00101583.26
21502.3327.1922591.4826.5526190.40
43557.4855.0847887.5456.2852170.64
11201.1614.1611580.0713.6110295.25
2826.293.573034.643.574849.78
79087.26100.0085093.73100.0093506.07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贷款业务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地区,同时在中部、西部及东北部有一定业务布局。近年来该行贷款业务区域分布相对稳定。

图表 3. 兴业银行贷款业务区域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末 2022年末  
贷款总额占比贷款总额占比贷款总额
5113.9811.556022.0712.096005.04
4724.2910.675458.1210.955725.95
5160.5811.665771.6611.586558.41
4291.379.694786.129.615311.93
3832.548.654481.618.995015.44
2210.824.992155.274.332421.49
2011.004.542407.384.832743.63
1467.713.321555.563.121590.21
6187.6513.976756.0313.567372.56
5299.2111.975955.0811.957029.28
3982.688.994479.978.994835.41
44281.83100.0049828.87100.0054609.35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在中国境内渠道优势突出,并在科技金融的推动下优化网点布局。该行不断推进集团化经营,多市场运作和综合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旗下子公司逐步多元化。该行已经拥有较为丰富的国内金

1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与后文融牌照资源,业务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和资产管理等;各子公司业务保持较快发展,行业地位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不断提升。此外,2014年,该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2023年 4月,该行伦敦代表处在伦敦举行成立仪式,标志着该行国际化战略迈出崭新步伐。

(1) 企业金融业务
近几年,兴业银行企业客户基础持续拓展,深耕制造业、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截至 2023年末,该行企业金融客户达 14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3.27%。在客户基础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该行对公存贷款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该行公司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重点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同时聚焦重点客户,加大贷款投放。该行在公司存款方面积极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结算性存款占比,压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成本。

图表 4.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业务情况 (单位:亿元,%)

2021年末2022年末
35156.8436488.84
6.123.79
80.7176.20
22238.9526314.13
8.8318.32
50.2252.81
25482.5130089.80
13.2018.08
57.5560.39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已构建跨境金融业务和跨境结算清算业务优势。2023年,境内企业金融外币贷款日均 176.53亿美元。2023年末,该行企业金融本外币跨境结算量 3799.87亿美元,同比增长 22.03%。

(2) 零售金融业务
近年来,兴业银行不断健全产品体系,加强零售平台建设,深化集团内联动,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积极推进生态场景建设,持续畅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大财富价值循环链,推动基础客群拓展与价值客户转化。近年来,该行零售存款高速增长,在全行存款中占比大幅提高;零售贷款增速总体放缓,其中个人经营贷占比逐年提高,住房及商用房贷款余额有所下降,信用卡贷款规模受业务策略影响呈现波动。截至 2023年末,该行零售客户数为 10127.6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952.43万户。

图表 5. 兴业银行零售业务情况 (单位:亿元,%)

2021年末2022年末
7931.6310855.33
9.1836.86
18.2122.67
18799.3219739.07
11211.6910973.24
4364.824527.72
2031.022800.00
9.655.00

2021年末2022年末
42.4539.61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兴业银行聚焦企业家高净值人群及其背后的企业、家庭目标客群,加强公私同一体化经营,重视产品业务创新,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提升客户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数、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综合金融资产稳定增长。

图表 6.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情况 (单位:户,亿元)
2021年末2022年末
5825563008
7424.508033.47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信用卡业务方面,兴业银行把握互联网金融及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机会,推动消费金融服务转型,一方面深化与互联网头部平台营销合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特色场景和商圈建设,结合区域特点开展主题营销活动,此外持续推进数据模型和标签体系建设,客户画像不断精准,提升精细化经营能力。2023年,该行重塑信用卡业务风控体系,加快风险量化模型迭代升级,在贷前环节优化准入政策,加大年轻学历客群、集团往来客群获客力度。

图表 7. 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单位:万张,亿元)

2021年2022年
307.92660.41
5970.136630.42
26378.7727746.63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3) 资金业务
截至 2023年末,兴业银行资金业务规模 41257.41亿元(不包含应计利息和减值准备),占该行总资产比重为 40.61%,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略有回升。该行在同业业务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的业务经验与客户资源,并已形成品牌认可度与差异化竞争力。2023年末,该行同业资金业务规模大幅增加;金融投资方面,债券投资规模继续增加,其中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投资比重同比加大;基金投资和非标投资(信托、资管等)规模有所压降。

图表 8. 兴业银行资金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末 2022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
5622.8415.615035.2413.587496.78
666.5811.85942.4818.721859.75
3532.4862.823526.2870.033635.55
1423.7825.32566.4811.252001.48
9097.9425.259998.5526.979577.08
16433.4745.6116524.7244.5718419.34
4846.2413.455480.0714.785725.85
31.480.0934.530.0938.36
30377.6584.3132003.3486.3233722.27

2021年末 2022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
10962.4536.0511315.2035.3212742.12
427.851.41357.371.12497.07
672.852.211607.845.022016.08
414.771.361005.813.141108.83
4022.1213.234574.2014.284606.11
7429.1624.436344.9519.806304.15
5929.0419.506309.7819.695961.82
36031.97100.0037073.11100.0041257.41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注:上表中余额均为计提减值准备前数据。

从同业负债结构来看,近年来该行合理控制负债成本,统筹安排市场化主动负债吸收。近年来,该行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略有波动,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金融负债保持增长,同业存单余额则有所减少,年末整体同业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但在负债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23年末合计比重为 34.60%,较上年末下降 0.80个百分点。

图表 9. 兴业银行同业负债情况(亿元)

2021年末2022年末
17108.7916282.54
1737.782772.68
2655.763536.26
7880.947532.76
29383.2730124.24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4) 银行中间业务
兴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由同业合作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资金业务和资产托管业务构成。

其中,在为中小银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面,该行同业业务已经铸造了较为显著的行业地位,建立了一定的细分市场壁垒。

同业合作方面,兴业银行推出的银银平台上线客户数持续增长,结算笔数和结算金额有较大增长。近年来,该行银银平台升级成为同业与金融市场统一品牌,2023年末银银平台各类金融产品交易量超 2万亿元,引入基金产品超万只,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 366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8.74%。近年来,该行“钱大掌柜”加大与大型城农商行、上市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合作力度,产品丰富程度不断提高,2023年末注册用户数 1851.25万户,月均 MAU64.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26%。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23年,兴业银行累计承销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7305.73亿元,列市场第一位;参与承销的境外债券发行规模 54.51亿美元,保持中资股份制银行第一位;承销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模 218.06亿元,列股份制银行第二位。

资产托管方面,截至 2023年末,兴业银行在线托管产品 43185只,保持全行业第二位。资产托管业务规模 16.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06%。

图表 10. 兴业银行托管业务情况

2021年末2022年末
3163436806

2021年末2022年末
14.1215.26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理财业务方面,2023年末,子公司兴银理财管理规模较上年增长 8.18%至 2.26万亿元;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余额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 99.05%,管理产品规模排名市场第二位。

风险与缓冲
近年来,兴业银行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拨备计提也较为充足,但宏观经济下行、部分领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对该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以来,该行存款占比有所下降,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度仍较高,但整体保持较好的流动性水平。该行收入来源以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受降息及减费让利影响,该行息差继续收窄,非息收入也有所减少,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降。该行通过经营利润积累及各类资本工具补充资本,但随着监管对银行的资本要求趋严以及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该行仍存在持续的资本补充需求。总体看,该行融资渠道较顺畅,有利于其业务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兴业银行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配套运作机制,加强了风险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一道防线方面,设立分行专业尽职调查中心,强化贷前真实性核查;分行专业业务部门设风险管理专职团队,强化专业业务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经营责任机制、过程考核和风险金、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全面强化一道防线各职级人员风险责任及风险意识。二道防线方面,强化监督检查体系建设,落实风险内控的集中管理和不良资产的专业化经营。三道防线方面,进一步加大审计覆盖频率和覆盖面,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与问责力度。

1. 信用风险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小企业运营的波动性加大,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有所上升。2023 年以来,兴业银行建立健全潜在风险项目的预警、监控和处置化解体系,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增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业能力,强化风险成本管控,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具体来看,2023年末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略有反弹,贷款逾期率、不良率同比压降,资产核销力度加大,期末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深入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该行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压力。

图表 11. 兴业银行贷款质量(单位:亿元,%)

2021年末 2022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
43120.0297.3848543.8497.4253179.95
674.671.52740.151.49844.49
487.141.10544.881.09584.91
234.610.53209.510.41231.51
154.210.35203.030.41114.41
98.320.22132.340.27238.99
44281.83100.0049828.87100.0054609.35
327.950.74467.450.94633.83
268.73236.44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2023年末,兴业银行对公贷款投向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前五大行业贷款合计占比 43.24%。行业不良率方面,该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较高,2023年以来有所压降;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良率有所上升。截至 2023年末,该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 17660.61亿元,不良率 1.53%,较上年末上升 0.06个百分点,总体风险可控。

图表 12. 兴业银行对公贷款投向前五大行业分布(单位:%)

2021年末 2022年末  
占比不良率占比不良率占比
9.891.5711.740.5013.34
8.550.359.190.4111.60
7.611.087.141.308.01
5.594.515.294.295.18
5.240.454.950.155.11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个人贷款方面,2023年末,兴业银行个人贷款较年初上涨 0.12%至 19763.72亿元,其中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占比较期初下降,个人经营贷款占比较期初上升。2023年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 0.05个百分点至 1.42%,其中,信用卡贷款不良率 3.93%,较上年末下降 0.08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该行个人贷款仍面临一定的风险管控压力。

图表 13.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结构(单位:%)

2021年末 2022年末  
占比不良率占比不良率占比
59.640.4955.580.5654.44
10.800.5214.190.5616.47
23.222.2922.944.0120.32
6.342.087.292.188.77
100.001.01100.001.47100.00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逾期贷款方面,2023年以来,兴业银行强化逾期资产的清收、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和临期催收管理,年末逾期贷款总额及占比有所下降。2023年末,该行逾期贷款较上年末减少 89.54亿元,其中对公逾期贷款减少 62.61亿元,个人逾期贷款增加 34.39亿元,信用卡逾期减少 61.32亿元,受消费需求收缩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个人客户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导致个人逾期贷款余额有所上升。

图表 14. 兴业银行逾期贷款期限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末 2022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
273.7142.13370.0144.46343.35
234.3636.06327.8139.38251.69
124.0719.09114.0713.70129.14
17.692.7220.482.4618.65
649.83100.00832.37100.00742.83
1.47 1.67  
58.230.1327.660.0630.93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