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均普智能(688306):2023年年度报告(修订版)

时间:2024年06月03日 22:00:30 中财网

原标题:均普智能:2023年年度报告(修订版)

公司代码:688306 公司简称:均普智能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周兴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陶然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马家明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本次利润分配议案尚需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公司在2023年度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52,103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527,047.28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视同现金分红。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
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3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93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11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11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5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6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6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62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 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 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本公司、公司、均普智能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制造 技术,它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数字化、网 络化和智能化集成为核心,以企业内部纵向管控 集成和企业外部网络化协同集成为支撑,以物理 生产系统及其对应的各层级数字孪生映射融合为 基础,建立起具有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 策和精准执行功能的智能工程,进行信息物理系 统(Cyber Physical System)融合的智能生产, 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绿色、安全的制造和服 务
柔性化能满足多品种生产切换/共线生产作业方式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科学技术 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是一 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 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
机器学习计算机通过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 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 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 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是一项实现机器学习的重要 技术
机器视觉计算机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提取活动数据,以便操 作和控制程序或机械的过程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 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 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 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 过程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 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 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均普智能
公司的外文名称Ningbo PIA Automation Holding Corp.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PIA Automation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周兴宥
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号楼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号楼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15040
公司网址http://www.piagroup.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孙培泰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 号楼 
电话0574-87908676 
传真0574-8907896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 报》、《上海证券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s://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秘办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均普智能688306-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境内)名称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杭州市江干区钱江路 1366 号华润大 厦 B 座
 签字会计师姓 名王晨、陈建兵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境外)名称 
 办公地址 
 签字会计师姓 名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 责的保荐机构名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广东路 689号
 签字的保荐代 表人姓名黄科峰、王中华
 持续督导的期 间2022年 3月 22日至 2025年 12月 31 日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 责的财务顾问名称 
 办公地址 
 签字的财务顾 问主办人姓名 
 持续督导的期 间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 年同期增 减(%)2021年
营业收入2,095,787,572.071,995,346,697.845.03%2,139,823,017.26
扣除与主营业务 无关的业务收入 和不具备商业实 质的收入后的营 业收入2,095,787,572.071,995,346,697.845.03%2,139,823,017.26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206,108,478.1042,276,978.72-587.52%43,177,242.32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 润-220,745,829.2913,934,060.72- 1684.22%10,267,253.57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254,748,171.41- 229,591,740.45不适用42,609,543.47
     
     
 2023年末2022年末本期末比 上年同期 末增减( %)2021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资产1,829,336,026.771,987,016,216.09-7.94%478,239,536.25
总资产5,155,727,500.894,807,718,045.167.24%3,405,170,112.28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2021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6780.0367-557.22%0.046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6780.0367-557.22%0.046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 每股收益(元/股)-0.17970.0121-1585.12%0.011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12.66减少13.47个 百分点8.6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80.88减少12.46个 百分点2.06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3.723.81减少0.09个 百分点3.76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 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209,579万元,同比增长 5.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611万元,同比减少 587.52%;公司期末总资产 515,573万元,同比增加 7.24%;
本年度公司毛利率 17.24%,与 2022年毛利率 21.39%相比,同比下降 4.15%。

主要系北美各地政府上调最低工资以及欧洲工会的强制涨薪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制造费用受通货膨胀影响增长,原材料成本与去年基本持平。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 611万元,同比减少 587.52%。主要原因如下:资产减值损失-计提 1.14亿其中包括存货跌价准备 1.07亿及 746万美国商誉减值。其中 GKN项目 2023年计提资产计提损失 5,643万元。该项目是美国子公司接入的战略级标杆项目,有助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但是,该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特点,执行过程中需要整合其他子公司的技术资源对其帮助,且该项目初始毛利较低。另一方面,美国子公司原管理层对该项目难度认知不足、管理欠缺;受公共健康事件影响,美国子公司技术团队与其他子公司技术团队前期在项目沟通上不充分、不及时,预验收时出现较大技术问题;后续其他子公司加强了与美国子公司的项目协作,项目进展顺利,已于今年一季度进行交付验收。2023年公司已经更换原美国公司总经理及相关管理层并严肃追责,新的美国公司管理层已实现对项目更为有效的管理。

公司 2023年财务费用 9,976万元,财务费用较 2022年增长 7,080万元,主要系海外利率上升,利率水平处于高位,公司的浮动利率借款受到影响,2023年公司海外银行借款利息受欧洲 EURIBOR基准利率上调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2.75%,利息费用6,326万元,较去年增长 1,249万元。另外,受到汇率波动影响,公司 2023年汇率变动损失 742万元,去年同期汇率收益为 2,623万元,汇兑变动损失导致费用增长3,365万。2023年因海外融资需要,新增一次性银团融资费用 2,356万元,该费用包括由银团委派第三方咨询专家出具报告及银行续贷及其他相关费用。

发生一次性重组费用 1,450万元。2023年公司为进一步统筹发展中国区、欧洲区、北美区业务,公司经过缜密计划,对全球业务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重组并且成立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和新能源储能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测试技术事业部和消费医疗事业部,涉及相关一次性重组费用、裁员遣散费用等。

商誉减值金额 746万元。公司结合美国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并根据目前美国资产组经营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判断美国相关资产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经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美国子公司商誉资产组进行资产评估,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复核,最终美国资产商誉减值金额为 746万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3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218,148,984.7 6776,634,791.6 2515,378,777.86585,625,017.83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45,526,194.1719,527,819.98-62,800,236.96-117,309,866.95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 利润-48,598,095.5314,457,713.92-54,968,124.31-131,637,323.37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90,684,059.09-22,461,494.2353,090,745.74133,434,860.81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3 年 金额附 注(如 适用)2022 年 金额2021 年 金额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 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 备的冲销部分56,211.99 243,941.83611,220.9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 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 响的政府补助除外20,965,819.07 34,372,038.7541,550,877.23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 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 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2,227,183.29 3,420,373.02 
的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 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 费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 资产的损益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 受自然灾害而产生的各项 资产损失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 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 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 日的当期净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因相关经营活动 不再持续而发生的一次性 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等-6,464,698.91   
因税收、会计等法律、 法规的调整对当期损益产 生的一次性影响   -1,177,841.31
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 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    
付费用    
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 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应 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 动产生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 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 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 益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 交易产生的收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 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 益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 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11,761.99 636,809.23-1,152,958.28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 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4,885,522.01 
减:所得税影响额2,035,402.26 5,444,722.826,921,309.8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税后)    
合计14,637,351.19 28,342,918.0032,909,988.75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 响金额
分类为以公允 价 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损 益的金融资产200,778,028.55200,253,868.76-524,159.793,104,490.08
应收款项融资7,476,455.3017,101,913.209,625,457.900
衍生金融负债1,364,919.070-1,364,919.070
合计209,619,402.92217,355,781.967,736,379.043,104,490.08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智能制造的进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自 2023年 9月提出以来,市场各方主体等都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呈现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态势,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比传统生产力更加强大的科技内核。

智能制造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将数字技术、人造业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的集群化方向发展,有效引领带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公司作为全球布局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成套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及工业数字化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通过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事业部、新能源储能及电池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事业部、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数字技术和服务事业部五大全球事业部,针对全球核心客户,以全球大客户经理、区域客户经理分级管理和协作为依托,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生产经营中注重工业数字技术运用,通过自研软件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运用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工业软件,结合公司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根据客户需求安装在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端装备中,用于产线的智能化提升,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一)主要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海外通胀高企利率水平保持高位,公司海外业务成本抬升。此外,公共健康问题导致的前期海内外差旅阻滞的公司管理负面影响持续显现,叠加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09,579万元,同比增长 5.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611万元,同比下降 587.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75万元,同比下降 1684.22%。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 515,573万元,较期初增长 7.24%;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 182,934万元,较期初下降 7.94%。公司 2023年度毛利率 17.24%,同比下降 4.15个百分点。导致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受海外通胀影响,北美各地政府上调最低工资以及欧洲工会的强制涨薪导致人工成本增长,制造费用受通货膨胀影响相应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终验项目部分为低毛利项目,包括部分亏损恶化,2023年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受海外利率水平高位、汇率波动及债务重组影响,公司财务费用增加;5、2023年公司中国区人员扩张及海外通胀导致工资上涨,公司销售及管理人员工资较 2022年有所增长。其中,中国区因进一步投入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等领域智能装备的发展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岗位,承担社会责任,销售及管理人员较 2022年有所增加,导致人工成本有所增长。

海外受通货膨胀影响,北美各地政府上调最低工资以及欧洲工会的强制涨薪导致海外人工成本增长,销售及管理费用增加;6、2023年公司为进一步统筹发展中国区、欧洲区、北美区业务,公司经过缜密计划,对全球业务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重组并且成立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事业部、新能源储能及电池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事业部、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数字技术和服务事业部五大全球事业部,涉及相关一次性重组费用、裁员遣散费用及差旅整合相关费用等;7、公司结合美国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并根据目前美国资产组经营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判断美国相关资产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商誉减值准备计提。


(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设备更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司始终根据行业及市场前沿需求进行研发的策略,坚持新产品新产线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满足客户线体改造等设备更新需求,持续为全球客户和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赋智赋能”。报告期内,在智能装备领域,围绕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方向进行重点关注并积极布局;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线控底盘、ADAS系统、高性能电驱、热管理及电力电子等领域,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品装备制造领域围绕下一代技术开展研发工作。报告期内,为持续提高公司服务和产品竞争力。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42项,其中发明专利 35项,实用新型专利 104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软件著作权 63项。


(三)行业领先装备持续交付,在手订单饱满
2023年,公司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关键变革是以全球核心客户、产品技术为主轴,成立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事业部、新能源储能及电池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事业部、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数字技术和服务事业部五大全球事业部,以全球大客户经理、区域客户经理分级管理和协作为依托,持续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品、医疗健康、工业数字化服务等核心领域,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多合一电驱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雷达系统、线控制动系统、RBNA滚珠丝杠装配及检测、预装大容量可穿戴胰岛素注射笔、GLP-1受体激动剂自动注射电动笔、智能家用电器显示屏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整线交付,同时还有大量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前沿领域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等智能装备订单正在执行过程中,公司 2023年度新签订单 25.0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 42.58亿元,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15.56%,订单饱满。


(四)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医疗健康以及工业数字化等领域,业务拓展强劲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以智能化为主题的汽车革命带动汽车产业的巨大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也给产业带来了众多挑战与机遇。

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智能汽车变革,在电驱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自动驾驶/ADAS、智能座舱、电力电子等细分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基本实现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ADAS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全覆盖,并不断向下一代电驱系统、大圆柱电池装备、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系统等前沿技术装配和检测领域扩展,不断拓展前沿技术领域技术,提供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丰富智能制造装备种类。

在医疗健康领域,公司的 MediTec?系列生产系统严格遵照 GMP规范要求。通过整合多种装配工艺和全过程检测与验证系统,医疗装备满足 ISO 14644-1洁净室 8级生产标准,保证高洁净度的同时,还具备高速、高效、高柔性化技术特点。报告期内,公司在体外检测、药物输送、手术诊疗辅助系统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依托全球协同优势,公司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势头良好,陆续获得国际知名客户的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订单。未来公司将依托已有的优质客户基础和技术储备,加快开拓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的医疗设备领域,持续开拓国内及海外医疗设备智能制造业务。

在工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公司在不断探索将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公司依托宽行业、一步赋能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同时,也在着手为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化车间(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满足提高产品可靠性和高端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新技术与工艺结合的模块化生产单元,建设基于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持续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模式。下一步,公司将紧紧抓住中国智能制造开拓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拓展该类业务。

公司高度重视前沿领域的研发,报告期内新设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正在积极研究探索。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模型越来越成熟,如果要使其成为具备某一领域泛化的、柔性能力的工业大模型,需要通过该领域的私有数据以及行业积累数据,进一步训练人工智能。公司联合微软共同研发,在基础算力及通用算法大模型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技术自主编程,利用公司多年沉淀的关键工艺数据,不断喂养、训练机器视觉,形成“视觉 AI”行业领域模型。公司将在研发设计、客户装备赋能、经营管理三方面进一步加大 AI的应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高装备附加值。公司将利用 AI 技术,在研发阶段充分发挥公司宽行业、长时间、多装备所积累的海量数据,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赋能装备制造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利用 AI技术在智能用料评估及成本核算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受益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经验积累,如在 piaAMR机器人上的激光导航、视觉系统等技术应用,成功推出了公司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本体贾维斯“JARVIS”。公司拥有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和长期的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经验,结合人形机器人的实际需求,目前在执行器、传感器领域均有所突破。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成熟需要产业力量长期、大量的投入,公司一方面大力研发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尝试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自研以及与行业优秀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等方式,共同寻求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化落地。预计未来几个月,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将会有进一步突破,推出公司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本体以及相关执行器、传感器部件等。

(五)全球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化全球协作机制,中国经验反哺海外发展 足中国,并在德国、奥地利、加拿大、墨西哥、克罗地亚合计设有 8大生产、研发 基地和 4处服务技术中心,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实现全球业务布局。 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西方国家或组织出台了包括《通胀削减法案》、《净 零工业法案》在内的多项对其本土企业清洁能源行业生产制造进行高额补贴的法 案,相关法案会对工业企业的投资计划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的优 势,相关法案前期对公司造成的影响程度较低,结合公司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 驾驶领域积累多年的研发实力,由中国总部牵头,中国、欧洲、北美三地公司紧密 协同合作,陆续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成功交付多条自动驾驶领 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转向等产线与项目。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智能网联化趋势的加速,工业自动化市场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变革,公司国内子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中国区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伴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加速迭代,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和生产线上的逐步应用,智能制造产业正经历深度技术和需求的双重变革。公司作为全球化公司,具备了从国内向海外输出管理和特定技术,并深度发掘海外传统工业自动化技术优势、客户资源、项目管理等优势前提下,国内国外结合,提升经营绩效的能力。针对这些条件,公司总部在深入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司全球各子公司和业务板块的技术、客户、管理、人才等方面的能力及因应智能制造市场新发展的战略聚焦,于 2023年 10月推出了新的整合 2.0计划,并在宁波、欧洲分别举行了三次战略研讨会、战略工作坊、年度计划落实会等。

公司进一步创新变革“全球协同,深化全球协作机制”,公司业务和管理模式以全球核心客户、产品技术为主轴,成立了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事业部、新能源储能及电池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事业部、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数字技术和服务事业部五大全球事业部。针对全球核心客户,以全球大客户经理、区域客户经理分级管理和协作为依托,拉通销售端、交付端、售后服务端,加强和客户的多维度深度合作;针对公司积累的拳头技术,确立了二十几个产品系列,由全球产品经理统一管理,在非标定制项目化的历史积累上形成相对技术领先、工艺成熟的产品系列,提升产品应用和开发的核心技术竞争力;针对全球客户多地交付的平台型复杂项目,以旗舰工厂(Lead Plant)为依托、集中优势资源成立平台项目经理组,由事业部项目总监总负责,确保统一标准、全球高效敏捷交付。公司通过对“人才、技术、采购、客户、服务”的全球资源协同整合来进一步实现规模效应,在不断增强全球人才队伍的同时,通过遍布全球的团队与专家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且便捷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将持续发挥公司全球布局优势,将中国区的客户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项目经验优势与海外子公司的技术人才优势、就地服务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等紧密协同,通过全球子公司之间在业务拓展、装备研发、装备制造和就地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提升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此外,公司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工业机电及工业数字化领域亦在不断深化国内外合作,加强全球协同。

(六)通过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经营管理效率提升,进一步降本增效 公司已经建立了标准化设计及生产模块,具有丰富的可供客户选择的生产工具系统模块,包括精益生产系统、机器人系统、气动和伺服系统、伺服转盘系统等,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高效性。公司持续在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上,聚焦产品形态创新,在长期项目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成果上,进一步提高业务标准化/模块化升级转型,面向客户需要,在标准化/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方案定制,依托公司内部标准化平台的开发环境,将工艺、流程、系统等模块进行整合,提高公司需求响应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结合公司自身工业数字化软件技术,探索新的标准化模块、工艺、流程等。

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优化建设,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公司秉承“全球协同”的经营理念,对销售、研发、采购、项目管理等相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进行持续优化,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挖掘内部经营潜力的管理提升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公司深化事业部制改革,发挥各事业部在行业分析、深化研发、拓展客户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公司强化全球的供应链管理,整合全球采购资源,落实“最优成本国”政策,有效防范全球供应链风险,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加强项目管理,全方位管控方案设计、项目接入、深化设计、项目执行、售后服务等环节,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全球布局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成套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及工业数字化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始终根据行业及市场前沿需求进行生产研发的策略,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围绕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方向进行重点关注并积极布局;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高性能电驱(三合一、800伏高压)、动力电池、电控/电力电子(高压升压快充)、自动驾驶/ADAS(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电子后视镜、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及热管理等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医疗健康、消费品装备制造领域围绕下一代技术开展研发工作。

2023年,公司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关键变革以全球核心客户、产品技术为主轴,成立了包括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事业部、新能源储能及电池事业部、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事业部、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数字技术和服务事业部五大作为依托,拉通销售端、交付端、售后服务端,加强和客户的多维度深度合作;针对公司积累的拳头技术,确立了二十几个产品系列,由全球产品经理统一管理,在非标定制项目化的历史积累上形成相对技术领先、工艺成熟的产品系列,提升产品应用和开发的核心技术竞争力;针对全球客户多地交付的平台型复杂项目,以旗舰工厂(Lead Plant)为依托、集中优势资源成立平台项目经理组,由事业部项目总监总负责,确保统一标准、全球高效敏捷交付。

公司提供的稳定、高效、柔性化智能制造装备和产线,能够实现快节拍、数字化、可追溯等生产功能。公司生产经营中注重工业数字技术运用,通过自研软件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运用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工业软件,结合公司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根据客户需求安装在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端装备中,用于产线的智能化提升,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1. 主要产品及服务
1) 汽车动力总成及电驱系统
高性能电驱。公司聚焦高性能新能源多合一动力总成 EOL综合检测技术研发,提供高标准化、高技术性的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公司的大型整线可以实现快速启动运行及完全的可追溯性生产(包括快速换型,无需空运行)。公司配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全装配过程带来最大的生产透明度,极大优化设备综合效率和产品质量。公司利用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在前期获得多条全球著名客户首台套装备的优势下,陆续获得了全球著名客户的电驱系统装备订单,广泛应用于宝马、奔驰、吉利、Fisker等高端车型。

公司 2023年进行了宝马第五代电驱复制线项目在其欧洲工厂的交付,宝马第五代电驱动系统集成了电机、变速箱、电控系统,体积比不带变速箱的第一代宝马 i3 eDrive电机电控二合一要小 30%,集成度更高。基于公司电驱领域长期丰富的经验,公司子公司与宝马集团奥地利斯太尔工厂已经就其第六代多合一电驱智能装备产线达成合作,预计会由公司奥地利子公司与中国子公司共同协同研发与制造。

图:三合一电驱的装配和测试系统 前后桥主减速器。公司为全球顶尖主机厂的高性能四驱车开发前后桥主减速器 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线体总长 35米,宽 16米,集成了两大模块共计 25个全自动 装配工站和 6台机器人。产线运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实现高精度的柔性化生产,采 用动态模拟测量齿轮间隙,确保产品生产时就已处于最佳状态;可以快速换型,兼 容 3个系列 7款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 图:整体桥后轴分动器变速箱
公司为内燃机、混合动力驱动和纯电力驱动系统提供全面的生产解决方案,将创新的生产技术和数十年来积累的实力经验相结合,协助合作伙伴在不断更迭的技术革命中保持独有的竞争优势。包括传统动力领域的发动机和辅助装置(例如涡轮增压器,凸轮轴,扭力阻尼器,双质量飞轮,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变速箱、 分动箱,前后桥变速器、差速器等;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混合动力模块、电驱动和电动车桥、电机转子和定子、起动发电机等。

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公司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能够为汽车领域的整车制造商和各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柔性化装配和检测生产线,产品可应用于传统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汽车安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装备包括,后桥差速器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可以实现快节拍,运用链条柔性传输系统实现柔性化快速换型,并配备了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凸轮轴相位器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高生产线节拍,运用环形柔性传输系统,可以快速换型,兼容多型号相位器生产,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完整过程数据的追溯,并采用先进自动化工艺技术。


2) 新能源储能及电池
动力电池。锂电池产品结构精密,公司在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方面都具备先进工艺和创新技术,比如电芯的各种成型工艺、焊接工艺、圆柱金属外壳技术;电池模组组装、焊接、堆叠、裁切等工艺;以及电池包组装技术。伴随中国本土客户海外市场快速扩张的需求,尤其欧美区域市场,以及欧美区域客户本地电池产线建设的需求,公司锂电池领域的智能装备与检测服务经验及过硬的技术实力,利用全球化布局实现客户资源共享、项目的就近交付及快速响应的本地化运维服务,成为本土企业向海外市场开疆扩土以及海外公司拓展电池生产业务的支撑和助力。公司始终保持对行业前沿技术应用的追踪研发,例如对直径 46毫米系列大圆柱电池的装配与检测技术的智能装备研发,公司已服务中国电池头部企业实现在欧美地区的智能装备产线落地,随着欧美电池产业的发展,在前期为 Romeo Power、戴姆勒、Valmet等提供多条动力电池模组装配与检测产线的基础上,公司有望斩获更多的装备业务。 图:动力电池模组智造系统 图:公司交付的超大型锂电项目
BMS智能装备。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主要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充放电、对电池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的监测,可最终提升车载电池安全性及续航里程。公司自主研发出 BMS全参数模拟仿真测试、BMS综合性能测试等核心专利技术,可实时模拟行车和充放电工况,在 60s内完成目标 BMS产品的全仿真测试和校准,加以公司全套数字化工业软件辅助监测,极大地满足了生产测试的需要,实现换型时间小于 10分钟。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制造商更加专注于提高电池的能源效率,对 BMS测试的精度、高效性随之提出新要求。公司相关智能装备已陆续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吉利等终端 OEM主机厂电池管理系统全自动化产线。

电池连接系统。公司正与电池连接系统(CCS Cell Connection Systems)多家海内外巨头及主机厂密切交流,共同开发自动化配套工艺,突破大尺寸 CCS中巴片和隔离板高密度高节拍,完善激光焊接、热铆焊接、超声波焊接等核心工艺以实现兼容更大尺寸,同时保证和进一步提升一次合格率、设备综合率等关键指标实现大尺寸交付的产业化落地,助力 CCS巨头们的稳定量产交付和降本增效能力。比如,与壹连科技的合作,公司赋能客户新技术新产品首台套产线的落地,同时实现产品的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同时,公司与客户计划在未来的 3-5年持续加码对新一代 CCS工艺和配套交钥匙工程的研发投入和智能化的迭代,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智能汽车头部供应链的领导地位。


3) 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测试技术
电控/电力电子(高压升压快充)。凭借公司多年在高压充电设备生产线领域的深耕、钻研,公司进一步优化产线技术、升级软硬件、提高生产效能。公司的电动汽车升压模块装配和终检技术具备模块化、可扩容、安全高效的技术特点;高压升压模块产线结构灵活,可以适配不同生产空间;产线可以实现增加测试台的规划数量,支持产能扩容,产线全自动智能化。全球首次实现 800V高压充电平台成功上车并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保时捷 Taycan的高压升压模块装配产线由公司承接和交付。

图:800V变压测试系统
自动驾驶/ADAS。随着自动驾驶/ADAS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逐步渗透,4D毫米波/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会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浪潮,更高性能 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商用落地,将会打开更大市场空间。公司助力某全球 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完成 4D毫米波/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装备产线落地,相关产品已经上车上汽集团最新款新能源汽车。公司凭借在环境感知、车辆控制两大领域多年储备的产品、技术和项目经验,已成功实现图达通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装配与检测产线的交付,该条智能装备产线可以同时将产线数据实现实时录入与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具有高度柔性生产能力,可快速换型,完成多型号集成,确保设备的充分利用率和灵活性。

图:4D毫米波雷达的装配与检测线 公司线控制动项目采用了磁悬浮传输系统,主打高速、高精和高负载,零部件 可在系统的任意位置快速运行,进行无接触运动并实现精确定位,运行过程不会产 生任何噪音或机械磨损,具备高度灵活性。公司研发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解决方 案能够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线控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安装空间减少 30%,重量减少 25%,不仅有效简化高度自动驾驶冗余制动系统的安装,并且具备更轻更快的线控 制动的技术优势,适应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同时满足未来高度自动驾驶的制动安全 需求。 图:线控制动智能刹车系统应用磁悬浮传输系统
公司凭借智能转向领域丰富的项目经验、出色的工艺质量,助力客户先进线控 转向技术量产落地,实现转向系统与方向盘的完全解耦,提高系统容错性能并切合 自动驾驶的需求。公司取得了代表行业尖端的 SBW线控技术转向系统订单,产线产 品最终将上车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此外,公司还与某全球 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关于线控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AKC)达成合作,由公司北美和中国区工厂共同 定制,实现当地交付、本地服务,产线产品最终将上车小鹏、蔚来、极氪、奔驰等 知名高端新车型。 图: 线控转向系统智能装备
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考虑到续航里程的因素,主要采用热泵的技术形式,热泵加热的方式电能消耗较低,从而降低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损耗,且能与新能源电池、电驱、电控三电系统的热管理更好地集成。但是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运行产生的巨大压力,就要求电动压缩机生产环节中制造设备的高精密性、装配工艺的高度智能化、以及检测环节的高准确性。公司在新能源电动压缩机的智能制造上具备极大技术和经验优势,专注于为行业客户提供差异化、柔性化、精密化的装配与检测技术,可实现共线生产 10多款不同型号电动压缩机产品;并将生产节拍从 30秒/件突破至 20秒/件的行业顶尖水平;实验性新工艺自动动静盘智能分选及配对输出系统,更是赋能新能源客户在产品设计阶段实现最大的自由度。公司继为本土全球商用压缩机头部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二氧化碳冷媒压缩机热管理系统产线后,持续获得了多家全球知名客户和中国本土企业的热管理系统产线业务。

图:热管理智能装备 消费品及医疗事业部 消费品。公司在消费品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凭借优异的生产品质和 先进的技术方案,公司与宝洁集团、西门子、LAMY等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公 司生产的消费品智能制造装备能够满足客户对于稳定、高效的生产要求,能够实现 快节拍、数字化、可追溯等生产功能。在消费品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公司已形成响 应速度快、新产品开发周期短、产品类别丰富、核心技术突出等竞争优势。在消费 品领域,公司已实现供应电动牙刷、传统手动牙刷、电动牙刷充电器、电动剃须 刀、脱毛器、钢笔、体温计、吸尘器、吹风机、门锁、沟槽式滚珠轴承、电源插 座、温控阀、冰箱压缩机、其他白色家电零部件、香料磨粉机等产品的智能制造装 备。 图:湿式剃须刀五层刀头装配线系统
医疗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安全性、洁净程度、可 追溯性、资格认证、体系验证、精密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公司目前已开发了成熟 的 Meditec?系列智能制造装备,严格遵照 GMP规范要求。公司通过整合多种装配 工艺和全过程检测与验证系统,医疗装备满足 ISO 14644-1洁净室 8级生产标准,保 证高洁净度的同时,还具备高速、高效、高柔性化技术特点。 公司在医疗健康智能装备领域持续发力,主要聚焦体外诊断(IVD)、医疗器 械、高值医疗耗材等领域。如在 IVD医疗装备领域,公司已陆续为全球知名医疗巨 头研发交付多个创新型项目,包括为医学诊断巨头 Quidel(快臻集团)成功定制、 交付超敏肌钙蛋白检测试剂盒装配生产线,生产节拍可达 3秒/件,一个小时内产出 达 1200件;助力全球医疗诊断企业 VisbyMedical 实现创新性抗疫产品 PCR诊断便 捷式设备全自动化量产。在医疗器械装备领域,公司与世界光学巨头客户就其全球 首条医疗眼科类智能生产示范线达成了合作,通过应用标准化医疗生产模块,该眼 科类手术用高值医用耗材产线,建成后年产能达 50万件。此外,在药物输送、手术 诊疗辅助系统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领域公司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包括预装大 容量可穿戴胰岛素注射笔、GLP-1受体激动剂自动注射电动笔等智能装备。依托全 球协同优势,公司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势头良好,陆续获得国际知名客户的医疗器械 和高值耗材订单。 图:与伟创力国际 Flex联合研发的创新型电脉冲肿瘤治疗仪

5) 数字技术和服务 工业数字化智能工厂。工业软件是支撑数字化制造的基石,是工业革命智能化 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新兴技术的主要载 体,更是数字时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工业软件在数字化制造方面的应 用,主要是利用数据来驱动和实现精准生产,提高产线、车间、工厂的生产效率、 良品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柔性化制造能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 8款工业数字化软件,就是应用在数字化制造过程的工业软 件。采用软硬件有机融合的方式,公司工业数字化软件被安装在自身或第三方智能 制造装备上,在智能制造装备运行时的每一个节点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并输出分 析结果赋能客户实现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物料改进、效率优化、远程协作和预见 性维护等重要生产功能,运用自研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工业软件 piaAI,通过人工智能 的应用,实现产线持续的生产效率提升、装配工艺的优化、装配物料的改进以及柔 性制造的实现等。 图:公司主研发全套数字化工业软件

6)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正在积极研究探索。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模型越来越成熟,如果要使其成为具备某一领域泛化的、柔性能力的工业大模型,需要通过该领域的私有数据以及行业积累数据,进一步训练人工智能。公司联合微软共同研发,在基础算力及通用算法大模型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技术自主编程,利用公司多年沉淀的关键工艺数据,不断喂养、训练机器视觉,形成“视觉 AI”行业领域模型。公司将在研发设计、客户装备赋能、经营管理三方面进一步加大 AI的应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高装备附加值。公司将利用 AI 技术,在研发阶段充分发挥公司宽行业、长时间、多装备所积累的海量数据,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赋能装备制造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利用 AI技术在智能用料评估及成本核算等方面 实现降本增效。 图:公司视觉 AI”行业领域模型已成功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高温传感器等项目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受益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经验积累,如在 piaAMR机器人上的激光导航、视觉系统等技术应用,成功推出了公司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本体贾维斯“JARVIS”。公司拥有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和长期的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经验,结合人形机器人的实际需求,目前在执行器、传感器领域均有所突破。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成熟需要产业力量长期、大量的投入,公司一方面大力研发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尝试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自研以及与行业优秀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等方式,共同寻求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化落地。预计未来几个月,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将会有进一步突破,推出公司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本体以及相关执行器、传感器部件等。

图:公司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本体贾维斯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 研发模式
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控制程序编写、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公司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导向,坚持投入研发,加大科技研发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购进新型研发设备,保证研发装备水平,提升公司研发的硬实力,建立完善的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整合企业内部的研发力量,建立健全研发体系及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加大研发投入,创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提升公司研发的软实力,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保持公司的竞争地位。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会根据客户产品定制化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主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按“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采购。此外,公司会根据自身标准化设计及生产模块标准化需求进行采购。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机械类、电气类、外购定制件、外购模块类、系统模块类、其他辅材类等。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按“以销定产”或“订单式生产”的模式组织生产或服务。一般而言,在项目规划及生产计划制定后,公司生产部门将根据项目进度组织生产物料领用,并负责设备的预装配、总装、电气安装、上电测试等,同时协同研发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软件与硬件方面的调试,在设备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后进行设备生产能力与测量系统的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项目经理将统筹整体的项目进度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对生产线进行优化、调试、客户方案修改、内部预验收等工作,并对优化后的设备进行生产验证使之具备交付条件。在设备调试并运行稳定后,公司将组织客户进行预验收。

在客户预验收完成后,公司将组织生产线运输,并安排项目装配人员在客户端进行最终的安装调试,通过客户终验收后设备将正式交付客户使用。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接销售。公司订单来源主要包括:(1)通过对原有的客户跟踪,及时跟进客户的订单需求,通过客户询价、议价或招投标的方式获取订单;(2)通过市场调研,并充分利用展会、广告、口碑等方式进行市场培育,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针对性推介,获取潜在的询价与合作机会;(3)通过走访、网络、电话等途径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开发。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智能制造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根据 Custom Market Insight Team进行的市场调研,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 2,556亿美元,预计 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 2,996亿美元,到 2030年将达到7,888亿美元,2023年至 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14.1%。

1)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高速渗透带动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0年以来,随着各个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不断的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创新高,渗透率快速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全球,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相较 2022年高出 5.9个百分点,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欧洲和美国新能源汽车紧随中国加速发展。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 VDMA统计,2019年至 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驱、电力电子、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 3万亿元。欧洲和美国相关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面临广阔的增长空间。

2)新一轮设备更新大幕开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到 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年增长 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明确,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此外,《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

设备的更新改造是以存量市场为基础,依托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本轮更新改造政策加持下,公司会积极把握机遇,获取更多的业务订3)医疗器材市场的持续扩大将有效带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的高速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家医保集采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带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高速发展。2023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1.27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 10.4%,市场增速快速增长。而政府集采政策的实施又将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国产化”的进程,极大地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实行进口替代。持续扩容的医疗器材市场和对医疗器械技术及产品质量的极高要求,将有效带动包括医疗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相关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

4)“机器人+”推动工业机器人高景气,智能制造向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聚焦技术创新、具体应用,鼓励帮扶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做大”到“做强”,在国内推进进口替代,并在海外扩大市场份额。“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计划 2025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增速超过 20%;2035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信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到 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翻番。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 IFR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长至 55.3万台较 201年增长 5%。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总价值约为 339亿美元,到2026年可达到 610.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2.50%。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目前占全球市场约近 52.5%,也是近年来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进而带动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

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动工业软件及数字化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1年底,八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 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未来,工业企业将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工业数字化软件的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将达到 10%,工业数字化软件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生成式 AI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驱动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
随着生成式 AI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结合消费、制造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各类应用场景,AI赋能产业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2年我国 AI产业规模达到 1,958亿元,AI的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不断拓宽。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制造业多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可以进行应用,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成熟度亦会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完成工程设计中重复的低层次任务,并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更具有创造力的产品设计;在安排生产计划中,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需求预测,智能排产。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历史数据,包括销售历史数据、供应链结构、产品价格等数据,做出更加准确的需求预测,使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管控成本,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在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生成最佳生产计划。此外,通过人工智能结合工业数字化软件的应用,可以进行预见性维护、生产工艺优化、智能化产品检测等。人工智能不断基于工业企业生产形成的数据,不断进行迭代,优化设备运转、工艺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4、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当前人型机器人板块明确获政策支持,有望缩短技术迭代周期,加速产业链形成。包括山东、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纷纷给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北京发布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人形机器人落地和核心零部件落地节奏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国际投行预测,在理想状态下,若机器人软硬件在短期内产生重大技术突破,实现具身智能的同时年均降本达到 20%,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空间有望在 2035年达到 1,540亿美元,接近 2021年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市场空间,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94%;若是在乐观情况下,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望在 2035年达到 100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在 2035年也有望达到 60亿美元。从劳动力替代角度来看,预计 2025年-2028年人形机器人厂商达到两年投资回报期,2030年-2035年客户端达到两年投资回报期。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依托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为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积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数字化应用软件,运用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使得公司生产的专用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公司始终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发展,深化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创新和应用。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境外技术、客户和业务的境内转化,直接与采埃孚、宝洁集团、西门子、博格华纳、海力达、SHW等一批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积累了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提供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经验和能力,实现多个细分领域国际领先技术的国产化。

公司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行业研发和产品中,公司联合微软共同研发,在基础算力及通用算法大模型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技术自主编程,利用公司多年沉淀的关键工艺数据,不断喂养、训练机器视觉,形成“视觉 AI”行业领域模型。公司将在研发设计、客户装备赋能、经营管理三方面进一步加大 AI的应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高装备附加值。

公司率先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以及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场景落地应用。公司拥有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和长期的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经验,结合人形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已经推出了公司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本体贾维斯“JARVIS”,目前公司在执行器、传感器领域均有所突破。预计未来几个月,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将会有进一步突破,推出公司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本体以及相关执行器、传感器部件等。

公司秉持“全球协同”战略,持续以全球化的布局及本土化的服务发展海内外客户,公司立足中国,并在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克罗地亚合计设有 8大生产、研发基地和 4处服务技术中心,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的优势以及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多年的研发实力,由中国总部牵头,中国、欧洲、北美三地公司紧密协同合作,陆续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成功交付多条自动驾驶领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转向等产线与项目,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升级加速,公司所属行业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1)全球工业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工业持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汽车、电子、消费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仓储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下游领域面临智能化升级变革,智能制造需求不断扩大。全球工业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下游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及自动化率得到持续提升。

(2)行业对于柔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随着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下游行业产品向多品种、中小批量及“变种变量”的生产模式发展,传统的“刚性”制造方式难以满足客户对于制造装备灵活适用性、智能化的要求。因此,行业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柔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逐步提升,越来越注重智能制造装备在尽量低的人为干预下,在生产端自主实现更多品种、更高效率的产品生产。

工业制造领域正处于自动化之后的生产数字化变革,特别是随着下游工业客户产品的定制化、复杂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互联互通、应用系统信息集成、物理工厂与数字化优化等个性化定制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颠覆了“从工厂到用户”的传统生产思维,转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个性化生产,通过产品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数字化变革要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能够提供基于工业 4.0的数字化服务,实现大数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智能生产要求。

(3)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全球地位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以及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水平,智能制造全球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23年 1月,我国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实现翻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方案指出,将聚焦 10大应用重点领域:(1)经济发展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2)社会民生领域,包括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预计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占全球机器人市场比重会超过二分之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势头强劲。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023年,公司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核心技术,持续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新增 8项发明专利,新增 8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是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工业机器人等应用细分领域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复合移动工业机器人和体外诊断等方面取得初步研发成果。新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新能源智能汽车热管理、电子压缩机定子静态极限扭矩稳定性的测试、自动化泄露试和产品最终泄露测试)、有毒溶剂全自动涂覆和检测等领域。此外,公司持续围绕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其关键零部件进行持续投入及开发,并在机器人传感器,旋转关节,人形机器人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算法,多模态大模型接入等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发布了人形机器人 1.0版本本体,并拓展其在智能制造中的场景应用。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 142项,其中发明专利 35项,实用新型专利104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软件著作权 63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086235
实用新型专利08104104
外观设计专利0033
软件著作权056363
其他10229
合计121254214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上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77,965,407.2076,114,861.712.43%
资本化研发投入--不适用
研发投入合计77,965,407.2076,114,861.712.43%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 入比例(%)3.72%3.81%-0.09%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0.00%0.00%0.0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 号项目 名称预计 总投 资规 模本期 投入 金额累计投 入金额进展 或阶 段性 成果拟达到目 标技术水平具体应 用前景
1高性 能汽 车传 动系 统综 合性 能测 试平 台开 发项 目4,500, 000.00119,2 82.042,293,6 17.00研发 阶段离合器双 花键精准 预对正技 术,离合器 检测液压 油路的创 新技术,离 合器 OK\NOK 品的自动 分类处理 技术,液压 系统的创 新技术,离 合器油过 滤系统的 创新技 术。通过对非标 的自动化设 备进行整体 优化设计及 控制系统优 化,对离合 器的检测过 程实施检 测、控制、 优化、反 馈、管理和 决策,实现 检测过程数 据传输的实 时性、检测 结果的自我 判定、各种 意外情况的 易察警报 等,全过程 精确、有 序、高效、 同步的运 行,实现检 测全过程的 自动化、网 络化、数字 化、智能 化,可大幅 提高产线的 柔性制造和 精益生产能 力,且具有 一定的流水 线变化自适 应能力。高精度 的测试 标准, 模块化 的设计 理念, 柔性化 的生产 适应性 能,使 得 EOL 的技术 研发能 够满足 市场绝 大多数 的离合 器的检 测,因 此本项 目具有 广阔的 市场前 景。
2小型 零部 件高 速装 配技 术研 发13,800 ,000.0 010,57 2,943. 0612,341, 526.17研发 阶段磁悬浮高 速运载技 术,轻型 码垛机上 料技术, 滑道自动 上料技 术,弹夹 上料系 统,自动 弹簧上料 系统。实现了电动 牙刷头全自 动快速装配 线的完全自 主研发。本项目 的研发 和生产 过程满 足行业 的规范 要求。 实现了 电动牙 刷头全 自动快 速装配 线的完 全自主 研发。 基本上 集齐了 牙刷头 装配的 全部生 产工 艺,且 极大提 高了生 产效 率,因 此具有 良好的 市场前 景。
3新能 源电 池 PAC K 线 技术 开发 项目28,000 ,000.0 05,312, 324.5 421,776, 247.11研发 阶段AGV物流 管理系 统, PACK壳 体机器人 上料技 术,双组 份导热胶 涂胶及检 测技术, 电池包模 组自动上 料及拧紧 技术,本项目的研 发和生产过 程均属于目 前市场的前 沿工艺。动 力电池包上 下料、电池 包模组的上 下料及拧 紧、产品的 电性能测试 等多个工艺 实现了全自 动无人化生新能源 电池 pack技 术开发 项目具 有广阔 的市场 前景。 随着环 保意识 的增 强,新 能源汽 车的需
      Pack电池 包倾斜输 送机上下 料系统, 电池包热 管理系统 气密性测 试。产,全产线 AGV小车通 过 MES系统 实现了仓 储、物流和 生产的无人 化管理。求不断 增加, 电池 pack作 为其核 心组 件,需 求量 大。同 时,随 着技术 的进 步,电 池 pack 将更加 高效, 安全, 寿命更 长,将 进一步 推动新 能源汽 车的市 场发 展。
4主被 动安 全零 部件 装配 技术 研发8,600, 000.007,517, 798.4 48,027,8 26.06研发 阶段铆压技 术:对于 所有型 号,必须 执行两个 铆钉的铆 压过程。 安装包装 时,固定 元件在零 件上下 降,施加 1200N±50 N的预紧 力。扭转 过程开 始,直到 达到产品型号多 元化,产品 配置复杂。 工装需要适 配多种产品 型号,工装 结构复杂。随着人 们对车 辆安全 性的要 求越来 越高, 主被动 安全零 部件装 配技术 市场前 景十分 广阔。 主动安 全零部 件已经 成为汽 车生产 的标
      75°±15°的 变形角。 配,这 些技术 的普及 率不断 提高。 而被动 安全零 部件, 如安全 气囊、 安全带 预收紧 器等, 也在不 断完善 和创 新,为 汽车乘 员提供 更加全 面的保 护。因 此,主 被动安 全零部 件装配 技术的 市场前 景非常 广阔, 随着技 术的进 一步提 升和汽 车行业 的发 展,市 场规模 还将持 续扩 大。
5PIAFl ex传 输系1,720, 740.001,409, 386.2 01,593,7 97.44研发 阶段实现公司 自有技术 与可持续可以实现高 速高精度柔 性输送。托本项目 针对创 立专属
 统开 发项 目    性发展, 增强企业 市场竞争 力和产品 市场占有 率。柔性 化定制的 非标部件 自定义适 配。传送 带标准型 材可以适 配不同长 度。传送 带可以适 配不同机 械结构要 求。降低 生产成 本,提高 产品质 量,提升 生产效 益。输送 线预计比 博世力士 乐皮带线 低 20%- 30%。实 现快速抓 取机构稳 定抓取。盘能在快速 移动和怠速 缓存这两种 模式之间切 换,托盘在 各工位间要 快速移动, 但在某些工 位前需要怠 速缓存,依 靠传送带型 材两边的不 同移栽机构 实现该功 能。传送带 定位顶升机 构。PIA品牌 的传送 线设计 研发以 及快速 抓取机 构的设 计研 发。我 们在目 前项目 中的方 案多为 采用第 三方供 应商所 提供的 现成组 装技术 传输系 统。在 经过设 计部门 的二次 适配与 供应商 多次交 涉沟通 后才满 足对于 结构中 的传动 需求。 而自研 传送线 的优势 在于可 以结合 各个部 门在前 期涉及 传送带 项目工 作中的
        种种困 难与挑 战做出 经验反 馈和总 结,及 时地体 现在最 新自研 开发版 本中, 能做到 真正的 契合自 身设 计,安 装,调 试情 况。自 研传送 线将更 能适应 与满足 未来的 市场需 求,发 展规划 也会变 得更从 容有 效。
6工业 大数 据软 件及 功能 研发28,000 ,000.0 022,29 0,995. 0726,308, 456.91研发 阶段现有 piaIAS平 台能够收 集所有设 备和生产 过程数 据,并通 过内置功 能模块实 现产线数 据透明 化,并具 有一定程物联网数据 的异步传 输,产线数 据库与云端 数据库的双 向对接,虚 拟化技术, 基于 Elasticsearch 的大数据分 析技术,传 感器数据高 速采集,机大数据 的出现 为整个 制造业 带来了 巨大的 利益, 大大提 高了企 业和部 门的生 产力和 竞争
      度的产线 性能和质 量分析功 能。我们 将对该平 台产品功 能进行一 定延伸, 加入如产 线能耗监 控预警、 移动设备 预警系 统、售后 服务平台 等功能, 使整个产 品链更加 完整,为 客户提供 全方位全 生命周期 的数字化 服务。另 外,本项 目将着力 于优化现 有的 piaIAS平 台功能, 通过对收 集数据的 更深程度 的分析, 针对不同 的工艺和 质量问 题,通过 机器学习 和计算机 视觉等技 术,找到 合理的解 决或提升器学习和计 算机视觉。力。该 报告指 出,制 造业每 日产生 的数据 总量远 远超过 其他行 业,接 入的设 备量远 超移动 互联网 行业, 数据量 的庞大 和增长 速度更 是惊 人。对 于制造 业企业 而言, 如何去 有效地 存储、 管理和 分析这 些海量 数据是 巨大的 挑战也 是巨大 的机 遇。对 于均普 这样的 非标自 动化公 司来 说,如 何更有 效地利
      方案,并 希望最终 能够总结 出通用的 功能模 块,来提 高产线性 能和设备 稳定性、 解决质量 问题等。 该技术能 够被应用 的领域 有:解决 工艺难 点、预测 性维护保 养、功能 性预警、 降低不良 率、产品 质量预 测、减少 破坏性试 验频次 等,可应 用于(但 不仅限 于)提高 激光焊接 系统的稳 定性和合 格率、利 用高级控 制算法优 化系统控 制逻辑、 通过数据 分析设定 最优工艺 参数或测 试阈值等 领域。 用设备 和生产 过程中 产生的 海量数 据,为 自身以 及客户 提供更 高的价 值,是 未来发 展的重 中之 重。
7 PIA 6,013, 7,499. 35,723.(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