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禾材料(300727):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时间:2024年06月18日 01:25:36 中财网

原标题:润禾材料: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项 目 本次评级结果 上次评级结果 本次评级时间
+ +
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 /稳定 A /稳定
2024/06/17
+ +
润禾转债 A /稳定 A /稳定
跟踪期内,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及其应用产品评级观点
供应商之一,在技术研发及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在有机硅细分领域具备多年的经验和技
术积累,综合竞争实力较强。2023年以来,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
《公司章程》,管理运作正常。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但有机硅上游产能持续释放,国内有机
硅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承压;公司经营业绩下降,费用控制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应收账款对公司营运资金形成一定占用,
公司整体债务负担较轻。偿债指标方面,公司短期、长期偿债指标均表现较好。公司现金类资产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量对“润禾转债”余额的保障程度高;EBITDA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对“润禾转债”余额的保障程度尚可。“润禾
转债”设置了转股价格修正条款、有条件赎回条款等,有利于促进债券持有人转股。考虑到未来转股因素,预计公司
的债务负担将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公司对待偿还债券的保障能力或将提升。

个体调整:无。

外部支持调整:无。

未来,随着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并投产,公司产品原材料自给程度有望提升,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评级展望
发展,整体竞争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可能引致评级上调的敏感性因素:公司资产质量显著提升,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公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使得产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其他有利于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获得显著改善的因素。

可能引致评级下调的敏感性因素:公司所处有机硅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谷,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显著恶化;公司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发生较大信用减值损失或面临较大坏账风险;财务杠杆大幅上升,流动性
恶化,资本实力大幅削弱;重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重要信用风险事件,且对公司的经营和融资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等;其他对公司经营及财务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因素。

优势
? 公司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司作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及其应用产品供应商之一,在技术研发及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具备有机硅细分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综合竞争实力较强。

? 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均同比上升,产销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公司债务负担较轻。2023年,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32.16%,对外销量同比增长 31.70%,产销率达到 98.83%;公司纺织印染助剂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27.72%,对外销量同比增长 24.44%,
产销率达到 98.97%。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分别为 40.47%和 28.70%。。

? 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未来建设完成及投产,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35kt/a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及
“8kt/a有机硅胶黏剂及配套项目”向上游原材料产业链延伸,向下丰富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线,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司竞争力
有望进一步增强。

关注
? 随着有机硅上游产能持续释放,国内有机硅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承压。受市场供需变化影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行业企业盈
利空间或将被压缩。

? 经营业绩下降,期间费用控制能力有待提升。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4.03%至 11.35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10.07%至 0.93
亿元;公司费用总额同比增长 22.44%至 1.9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17.39%,对利润存在侵蚀,期间费用控制能力有待提升。

? 公司应收账款对营运资金形成一定占用。截至 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 25.27%,对营运资金形成


本次评级使用的评级方法、模型


本次评级使用的评级方法、模型

评价结果风险因素评价要素
D经营环境宏观和区域风险
  行业风险
 自身竞争力基础素质
  企业管理
  经营分析
F1现金流资产质量
  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
 资本结构 
 偿债能力 
   
   
   
   
   

2021年2022年2023年 
3.425.156.58 
11.9014.4416.0515.41
6.788.248.95 
2.741.431.921.16
0.012.382.50 
2.753.814.433.69
11.0411.8311.35 
1.081.040.930.24
1.311.371.42 
1.32-0.051.55-0.64
22.0422.5425.50 
13.7310.949.18--
43.0742.9444.22 
28.8431.6233.0828.70
135.05250.14240.57 
26.32-1.4034.97--
1.253.613.42 
174.2920.8210.45--
2.092.773.11 

2021年2022年2023年 
10.3912.1113.50 
6.297.628.36--
2.233.253.74 
6.415.936.15--
0.940.800.91 
39.3837.1138.07--
26.1729.9430.94 
138.65351.44333.66--
-5.44-128.0721.17 
注:1. 公司 2024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2. 本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相加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除特别说明

跟踪评级债项概况

发行规模债券余额到期兑付日
2.9235亿元2.9219亿元2028-07-20
注:上述债券仅包括由联合资信评级且截至评级时点尚处于存续期的债券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评级历史
债项简称 债项评级结果 主体评级结果 评级时间 项目小组 评级方法/模型 评级报告 润禾转债 A /稳定 A /稳定 2021/12/29 崔濛骁 杨 恒 阅读原文 注:上述历史评级项目的评级报告通过报告链接可查阅;2019年 8月 1日之前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模型均无版本编号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评级项目组


一、跟踪评级原因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二、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前身为宁海县润禾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禾有限”)。2000年 11月 23日,叶剑平和麻金翠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本为
5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叶剑平。2015年 10月 29日,润禾有限股东会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润禾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7〕1916号《关于核准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
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244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为 9760.00万元。2017年 11月 2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
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润禾材料”,证券代码为“300727.SZ”。2018年 5月,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转增股本,转增后,公
司股本为 1.27亿元。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注册资本和股本均为 1.28亿元,浙江润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禾控股”)持有公
司 41.18%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叶剑平、俞彩娟夫妇对公司直接持股比例合计 14.25%,通过润禾控股、宁海协润投资合伙企业(有限
合伙)和宁海咏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股份,两人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的股份比例为 62.56%,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持有公司股份无质押)。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合计 7家,拥有在职员工 647人;公司主营业务和组织架构(详见附件 1-2)均未发生
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仍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和纺织印染助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服务。

截至 2023年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6.05亿元,所有者权益 8.95亿元(全部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
收入 11.35亿元,利润总额 0.93亿元。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5.41亿元,所有者权益 9.18亿元(全部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024年 1-3月,公
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98亿元,利润总额 0.24亿元。

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波南部滨海新区金海中路 168号;法定代表人:叶剑平。

三、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一、跟踪评级原因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二、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前身为宁海县润禾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禾有限”)。2000年 11月 23日,叶剑平和麻金翠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本为
5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叶剑平。2015年 10月 29日,润禾有限股东会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润禾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7〕1916号《关于核准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
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244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为 9760.00万元。2017年 11月 2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
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润禾材料”,证券代码为“300727.SZ”。2018年 5月,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转增股本,转增后,公
司股本为 1.27亿元。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注册资本和股本均为 1.28亿元,浙江润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禾控股”)持有公
司 41.18%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叶剑平、俞彩娟夫妇对公司直接持股比例合计 14.25%,通过润禾控股、宁海协润投资合伙企业(有限
合伙)和宁海咏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股份,两人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的股份比例为 62.56%,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持有公司股份无质押)。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合计 7家,拥有在职员工 647人;公司主营业务和组织架构(详见附件 1-2)均未发生
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仍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和纺织印染助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服务。

截至 2023年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6.05亿元,所有者权益 8.95亿元(全部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
收入 11.35亿元,利润总额 0.93亿元。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 15.41亿元,所有者权益 9.18亿元(全部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024年 1-3月,公
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98亿元,利润总额 0.24亿元。

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波南部滨海新区金海中路 168号;法定代表人:叶剑平。

三、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发行金额(亿元)债券余额(亿元)起息日
2.9235亿元2.9219亿元2022-07-21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Wind整理
四、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
2024年一季度,外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难以结束,不确定性、动荡性依旧高企。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

宏观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聚焦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加快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
旧换新行动方案,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 5.3%,上年四季度同比增长 5.2%,一季度 GDP增速稳中有升;满足全年
持合理规模。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下一步,需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降准或适时落 地,释放长期流动性资金,配合国债的集中供应。随着经济恢复向好,预期改善,资产荒状况将逐步改善,在流动性供需平衡下,长期利 率将逐步平稳。 展望二、三季度,宏观政策将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加快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 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靠前发力、以进促稳。预计中央财政将加快出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具体使用方案,提振市场信 心;货币政策将配合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整体放宽,进一步为供需双方提供流动性支持。完整版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分析详见《宏观经济信 用观察(2024年一季度报)》。 五、行业分析 有机硅行业 2023年,工业硅行业整体表现为供需双增、出口小幅缩减、价格区间震荡。2023年,有机硅行业整体承压运行。 有机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温特性、耐候性、电气绝缘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建 筑、纺织、医药、日化等领域。有机硅产品种类繁多,按其基本形态分为 4大类,即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包括硅烷偶联剂和硅 烷化试剂)。有机硅产业链主要包括: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深加工四个环节。有机硅主要上游原料为硅粉(由 金属硅研磨制得)和氯甲烷,中游为单体(氯硅烷)及中间体(DMC、D3、D4、D5等),单体经过聚合形成下游产品硅橡胶(HTV、RTV、 LSR)、硅油、硅树脂等。 图表 2? 有机硅产业链 资料来源:浙江省有机硅材料行业协会 中国、巴西、美国、挪威、法国、俄罗斯和德国是全球主要的工业硅产地。中国工业硅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较高。根据有色金属协 会硅业分会数据,在光伏产业链新建产能的投产带动下,2023年中国工业硅产量 370万吨,同比增长 13.8%。由于工业硅属于高耗能、高 排放行业,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集中在限制工业硅行业新增产能和清退低效电炉,促进行 业节能减排,国内工业硅产能利用率整体不高。根据中国硅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版),2023年中国工业硅消费量 332万吨,同比增长 40.7%,价格持续下行。 图表 3? 金属硅 533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图表 4? 有机硅行业指数(单位:点)
自 2022年 8月以来,有机硅行业指数震荡持续下行。2023年,有机硅行业整体承压运行,但产量仍保持增长状态,根据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中国有机硅产量为 180万吨,2024年随着新增产能的投放,有机硅产量预计仍有小幅增长空间,对工
业硅需求将持续增加。

近年来,中国在“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下,在新能源、新基建的发展带动下,有机硅产品在
下游消费电子、5G通讯、新能源、母婴及个护用品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对其他材料存量市场进行替代;根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
业协会、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预计,2022—2026年中国聚硅氧烷消费量年均消费量增速在 11.30%;同时,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等对
中国有机硅产品进口依赖度持续提升。未来,全球有机硅材料总体趋势是向规模化、高性能化、功能化、复合化、绿色化、低成本和高附
加值方向发展。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作为精细化工行业的细分行业之一,产业链下游行业为纺织行业和印染行业。随着中国经济总体持续稳定
的恢复,下游市场的需求逐步改善、新纺织纤维和新的印染与整理技术不断开发,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印染助剂作为纺织印染过程中的添加剂,主要用于纺织印染行业,用以改善纺织印染品质,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为
精细化工行业的细分行业之一,上游包括基础化工原材料、石油、矿石等生产原料,中游为印染助剂生产厂商,产业链下游行业为纺织行
业和印染行业。

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具备固定投资规模小,设备通用性强、复配技术强、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相对较高等特点。受成本上涨、需求低迷、
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下游纺织印染行业增速趋缓并呈现区域化集约化发展的特点,随着中国经济总体持续稳定的恢复,下游市
场的需求逐步改善,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通货膨胀和
低增长现象无法短期内解决,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未来行业发展仍面临着一定压力。但随着新纺织纤维
和新的印染与整理技术不断开发,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供给端来看,近年来中国印染助剂产量持续增长,但整体增速放缓,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印染助剂产量增长至 257.68万吨。

其中前处理助剂产量 47.28万吨,占 18.35%;染色和印花助剂产量 120.23万吨,占 46.66%;后处理助剂产量 90.17万吨,占 34.99%。预
计 2023年中国印染助剂产量有望增长至 262.22万吨,其中:前处理助剂产量 47.91万吨,占 18.27%;染色和印花助剂产量 122.56万吨,
占 46.74%;后处理助剂产量 91.75万吨,占 34.99%。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 1-10月,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进出口总量为 7.2万吨、
同比增长 0.4%,进出口总额为 22,416万美元、同比下降 17.6%。其中,2023年 1-10月,纺织印染助剂进口量为 42,193吨、同比下降
3.5%;进口额为 15,884万美元、同比下降 19.3%;进口单价为 3765美元/吨、同比下降 16.3%。需求端来看,纺织印染助剂需求主要来自
纺织、印染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 558.82亿米,同比增长 1.30%,增速自 4月份由负转
正以来,维持在 1%上下波动,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在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及纺织品服装内销市场持续回暖、国际市场需求年末短期
恢复的带动下,中国印染行业生产形势逐步好;印染行业主要产品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金额降幅有所收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增速由负转正,销售利润率稳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改善,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未来,新型纺织助剂和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加大,节能减排的助剂和工艺成为发展趋势。随着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以及印染助剂
产品技术含量和绿色壁垒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将逐渐向高端化和差异化过渡,处于国内龙头地位的印染助剂厂商将凭借规模、技术
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向技术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未来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竞争格局将会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环境友
好的工艺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

六、跟踪期主要变化
(一)基础素质
跟踪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及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综合
竞争实力较强。公司履约记录良好。

跟踪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化。公司作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及其应用产品供应商之一,在技术研发
及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在有机硅细分领域具备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综合竞争实力较强。技术创新
及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研究基地布局以总部杭州润禾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体,同时设立德清润禾有机硅新材料

专业院校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公司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利取得方面,截至 2023年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权
63项,正在审核中的发明专利 17项。其中 2023年公司两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氟硅行业专利一等奖和优秀奖。研发投入方面,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 0.52亿元。公司产品具备“创新型、高附加值、高性能化、功能化、复合化、绿色化、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
特点,在有机硅应用领域具备较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具备有机硅细分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截至
2023年末,公司已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且公司产品先后进行了 Bluesign、ZDHC、
GOTS、Oeko-tex-100等认证并获得相应认证证书,取得了 SGS、Intertek等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公司已取得了印度、土耳其、新
西兰、墨西哥、巴基斯坦、肯尼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商标证书。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分布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亚
洲、非洲、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企业信用记录方面,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报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26725159588E),截至 2024年 4月 28
日,公司无关注类和不良类贷款信息。根据公司过往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本息偿付记录,公司无逾期或违约记录,履约情况良
好。截至本报告出具日,联合资信未发现公司曾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司在证券期货市场失信记录查询平台、信用中国、重大
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公布栏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均无重大不利记录。

(二)管理水平
跟踪期内,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整体管理运作正常。

2023年以来,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如下图表所示。

图表 5?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担任职务类型日期
独立董事离任2023年 05月 24日
独立董事被选举2023年 05月 24日
董事、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离任2024年 04月 09日
副总经理辞任2024年 04月 09日
监事、监事会主席离任2024年 04月 25日
监事被选举2024年 04月 25日
董事被选举2024年 05月 13日
副总经理聘任2024年 04月 09日
副总经理聘任2024年 04月 09日
副总经理聘任2024年 04月 09日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于 2023年 7月 1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润禾
转债”自 2023年 1月 30日起进入转股期,截至 2023年 5月 25日,“润禾转债”累计转股 907张,共计转换成 3089股。公司于
2023年 5月 8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
条件成就的议案》。公司实际为 36名激励对象办理归属限制性股票共计 636000股,上述股份已于 2023年 6月 8日完成登记并于
2023年 6月 9日起在深交所上市流通。综上,公司总股本由 126880000股增加至 127519089股,注册资本由人民币 126880000.00
元增加至 127519089.00元。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相应条款。2024年 1月 29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九次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因公司可转债转股及实施股权激励股份归属,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总股本由 127519089股增加至 127718829股,注册资本由人民币 127519089.00元增加至 127718829.00元。公司变更注
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相应条款。


(三)经营方面
1 业务经营概况
2023年,受有机硅上游产能持续释放,国内有机硅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承压,公司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比均有所下降,由
于成本端降幅较大,毛利率有所上升;但受期间费用增长影响,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 1-3月,公司经营业绩同比有所
提升。

随着有机硅上游产能持续释放,国内有机硅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4.03%至 11.35亿
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 7.85%至 8.38亿元;且受期间费用增加影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10.07%至 0.93亿元。

从收入构成情况来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和纺织印染助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服务。

2023年,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纺织印染助剂产品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占总收入比重变化不大。公司其他收
入规模较小,对公司营业总收入影响不大。

图表 6 ?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收入占比毛利率收入占比毛利率收入占比 
6.6360.07%21.07%7.4362.81%19.87%7.0261.83% 
4.2438.43%24.86%4.2936.30%28.54%4.3138.01% 
0.171.50%24.20%0.110.89%26.81%0.020.16% 
11.04100.00%22.50%11.83100.00%23.08%11.35100.00% 
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 整理 ,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 料成本下降所致;纺织 于公司业务订单增长,公 材料采购模式、结算方式 原材料仍为 DMC、MM 式为现汇或银行承兑汇票 材料采购量有所增加;但 图升 3.06个百分点。具体 染助剂产品毛利率同比 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均未发生变化;公司主要 、三甲单体等;公司主要 ,银行承兑汇票的账期一 有机硅上游产能持续释 7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看,2023年,公司有机 升 5.29个百分点,主要 11.16%至 2.98亿元;实现 材料采购价格均呈现不 购流程、采购制度等均 为 3~6个月。 ,价格大幅下降影响,采 况      
项目2021年2022年      
采购量(吨) 采购均价(元/千克) 采购金额(万元)16029.28 25.76 41291.4319275.22 20.50 39523.1323515.71 12.89 30304.12     
采购量(吨)1731.851363.09984.86     
采购均价(元/千克)33.0759.8032.26     
采购金额(万元)5727.248150.653176.77     


采购量(吨) 采购均价(元/千克) 采购金额(万元)2035.41 12.21 2485.242068.98 14.40 2980.032307.12 13.19 3042.75
采购量(吨)209.13233.35342.71
采购均价(元/千克)144.0650.5619.48
采购金额(万元)3012.701179.85667.53
采购量(吨) 采购均价(元/千克) 采购金额(万元)-- -- --1660.35 29.85 4956.27 
2.5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重同比下降 图表 8? 2023年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情况   
采购金额(万元)   
7314.488.72%  
5358.296.39%  
4881.685.82%  
3830.884.57%  
3664.974.37%  
25050.2929.87%  
整理 品的生产与销售 加工产品生产和销售模 均价大幅下降;产销率 加工产品成本结构较为 ,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 和 15.66%至 0.12亿元、0 的持续释放,公司有机硅 图表 9均未发生变化,产能和 持在较高水平;客户集 定,原材料占总成本比 材料成本同比下降 10.87 51亿元和 0.19亿元。 深加工产品产能和产量分 ? 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销量均有所提升,产能 度低。 最大(占 85.25%)。公司 至 4.71亿元;人工成本 别提升 9.09%和 32.16%, 产情况 
项目2021年2022年 
产能(万吨/年)3.954.404.80
产量(万吨)1.952.273.00
产能利用率80.83%99.73% 
注:产量不含自用,产能和产能利用率含自用,但产能利用率计算中产量包含自用中间品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销售模式、定价方式、结算方式均未发生变化,仍以公司直销为主、贸易商买断式经销为辅;采用成本
加成和市场行情相结合的定价模式;公司与国内客户主要采用电汇和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与国外客户主要采用信用证(L/C)、
电汇(T/T)和托收(D/P)等结算方式。

2023年,受行业整体承压影响,产品销售均价同比下降 28.29%;得益于公司不断开拓市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对外销量增长

图表 10 ? 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销售情况

项目2021年2022年 
对外销量(万吨)1.972.242.95
销售均价(元/千克)33.6933.1623.78
产销率100.62%99.31% 
含自用中间品 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同 023年公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板块前五名客   
销售金额(万元)   
2391.472.11%  
1951.121.72%  
1779.641.57%  
1339.711.18%  
1076.030.95%  
8537.977.52%  
长,产能利用率和产销 定,原材料占总成本比 材料成本同比下降 7.31% 长 11.50%至 0.04亿元。 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张, 。 ? 公司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同比有所提升且保持较 最大。公司生产模式、 2.51亿元;制造费用同 合影响下,纺织印染助 司纺织印染助剂产品产 产情况  
2021年2022年 
产能(万吨/年)4.604.604.60
产量(万吨)2.602.673.41
产能利用率87.02%85.08% 
自用中间品 及结算方式均未发生变化 助剂产品的销售结算方式 助剂产品销售均价有所 ? 公司纺织印染助剂产品销售模式仍主要为直销 与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结 降,对外销量同比增长 2 售情况  
2021年2022年 
对外销量(万吨)2.602.70 


销售均价(万元/吨)1.631.591.28
产销率100.02%100.84% 
含自用中间品 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同 023年公司前五名纺织印染助剂产品板块客   
销售金额(万元)   
1551.621.37%  
802.590.71%  
709.740.63%  
704.370.62%  
651.960.57%  
4420.283.89%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提供材料整理
3 经营效率
2023年,公司经营效率指标同比有所下降,与同行业相比,公司经营效率尚可。

2023年,公司销售债权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同比均有所下降。

图表 15? 2021-2023年公司经营效率

2021年2022年 
2.822.78 
10.088.43 
1.040.90 
整理 司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 图表 16?转率处于较高水平;应 2023年同行业公司经营效账款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 对比情况
公司德美化工雅运股份
7.215.331.40
4.495.493.88
0.740.420.46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Wind整理
4 未来发展
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和有机硅胶黏剂及配套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可转债募集资金,未来公司
资金支出压力尚可。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对其未来发展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在建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可转债募集资金,未来公司资金支出压力尚可。在建项目“35kt/a
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投产后,公司产品原材料自给程度有望提升,且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企业竞争力将有所提升。截
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主要在建项目预计投资金额 3.03亿元,已投资金额共计 1.57亿元,考虑到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可转
债募集资金,公司未来资金支出压力尚可。




图表 17?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主要在建项目情况

预计总投资金额 (万元) 26780.00截至2024年3月末已 投资金额(万元) 14023.19投资计划 (万元) 12756.81预计完工时间 2024年 12月 31日   
3500.001658.391841.612024年 12月 31日   
30280.0015681.5814598.42--   
预计总投资金额”不含铺底流动资金 理 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持 电子信息、脱模剂、新能源 实力,逐步向有机硅产业链上 盈利能力,巩固市场地位。 报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3月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公 报告年末数据。 23年末,公司纳入合并范 生变化。公司财务数据可比 23年末,公司资产规模有所 产占比较高。 并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 11. 资产主要构成情况详见下表 图表 18? 2021-2023年末及加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及纺 日化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公 下游拓展延伸,布局目标市 特殊普通合伙)对上述财 司经审计财务报表均按照 子公司共 7家,较上年末 强。 增长,资产受限比例一般 8%,主要系应收账款和交易 024年 3月末公司资产构成印染助剂产品的研发 在有机硅细分领域的 的优质产业链,强化 报告进行审计,出具 政部颁布的各项最新 发生变化。截至 202 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 性金融资产增加所致; 况(单位:亿元)    
202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
6.7656.82%9.0562.71%10.6566.33%9.97
1.2718.77%3.1634.89%2.9527.71%2.29
*0.05%0.101.10%1.4013.19%1.25
1.8927.94%1.7219.03%1.9718.47%2.10
2.1131.20%2.3726.12%2.6925.27%2.47
0.9113.39%1.2513.83%1.0810.10%1.21
5.1443.18%5.3837.29%5.4033.67%5.45
2.6351.15%4.5985.20%4.4682.61%4.39
1.7934.92%0.132.38%0.285.23%0.33
0.509.70%0.499.17%0.499.14%0.49
11.90100.00%14.44100.00%16.05100.00%15.41
注: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37.02万元,用*表示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审计报告、财务报告整理
截至 2023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 6.60%;货币资金中有 0.22亿元受限资金,受限比例为 7.44%,受限比例很低,
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ETC押金和远期锁汇保证金等。截至 2023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大幅增长,主要系公
司购买的结构性存款增加所致。截至 2023年末,公司应收票据较上年末增长 14.16%,主要系客户对公司票据支付增加所致。截至

金形成一定占用;从账面余额来看,应收账款账龄以一年以内的为主(占 94.07%),截至 2023年末,公司累计计提坏账 0.25亿元;
应收账款前五大欠款方合计占应收账款总额 9.18%,集中度很低。截至 2023年末,公司存货 1.0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4.13%,主
要系在产品减少所致;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占 32.86%)、库存商品(占 61.46%)和发出商品(占 3.94%)构成,公司累计计提
跌价准备 328.57万元,计提比例为 2.97%。截至 2023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较上年末下降 2.70%,变化不大;公司固定资产主要由
房屋及建筑物(占 67.76%)和机器设备(占 30.92%)构成,公司累计计提折旧 1.33亿元;固定资产成新率 79.56%,成新率尚可。

截至 2023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长 121.00%,主要系 35kt/a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和 8kt/a有机硅胶黏剂及配套项目
增加投资所致;公司未对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截至 2023年末,公司无形资产较上年末增长 0.10%,较上年末变化不大;公司
无形资产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占 93.66%),截至 2023年末,公司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295.21万元,公司未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截至 2023年末,公司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如下表所示,资产受限比例一般。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合并资产
总额和资产结构较上年底均变化不大。

图表 19? 截至 2023年末公司资产受限情况

金额(亿元) 0.22 1.57 0.15 1.94占资产总额的比 重 1.37% 9.76% 0.93% 12.06%     
2023年末,公司所有者 担较轻。 所有者权益 8.95亿元 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4 权益的比例为 13.92%、 负债总额 7.10亿元, 公司负债主要构成见下 图表益有所增长,所有者权 较上年末增长 8.69%,主 别占 14.26%、28.36%和 42. 8%,变化不大;全部为归 7.84%和 43.94%,所有者 上年末增长 14.48%,主 。 0? 公司主要负债情况(单结构稳定性较好;公司负 系未分配利润增加所致, 81%。所有者权益结构稳定 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其 益结构变化不大。 系应付票据和其他流动负 :亿元)    
20212022年末2023年末2024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
5.0197.69%3.6258.38%4.4362.35%3.53
2.4248.38%1.4038.81%1.9243.35%1.16
0.489.66%0.5013.87%0.6013.59%0.64
1.1122.09%1.1531.77%1.3029.38%1.30
0.122.31%2.5841.62%2.6737.65%2.70
0.000.00%2.3791.71%2.4993.18%2.52
5.13100.00%6.20100.00%7.10100.00%6.24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审计报告、财务报告整理
截至 2023年末,公司应付票据较上年末增长 36.59%,主要系公司采购以票据形式支付增加所致;公司应付票据全部为银行承
兑汇票。截至 2023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长 19.76%,主要系公司应付材料款及运费等增加所致;应付账款主要由应付工
程款(占 22.46%)、应付材料款(占 38.07%)和应付运费等其他(占 20.20%)构成。截至 2023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较上年末
增长 13.07%,主要系公司已背书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增加所致。截至 2023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变化不大,主要为公
司发行的“润禾转债”。截至 2023年末,公司全部债务 4.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6.16%,主要系应付票据增加所致;公司债务结
构相对均衡,从债务指标来看,截至 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别较上年末上升 1.28个百分点和 1.46个 百分点;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较上年末下降 0.60个百分点。公司债务负担较轻。 图表 21? 公司债务指标情况 图表 22? 公司债务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审计报告整理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审计报告整理 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末下降 12.13%,主要系应付票据减少所致;负债结构较上年末变化不大;公司全部 债务 3.6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6.54%,主要系应付票据减少所致。债务结构方面,短期债务占 31.34%,长期债务占 68.66%,以 长期债务为主。从债务指标来看,截至 2024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分别为 40.47%、 28.70%和 21.65%,较上年末分别下降 3.75个百分点、4.38个百分点和 0.1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较轻。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盈利能力略有下降,期间费用控制能力有待 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4.03%,主要系有机硅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略有下降所致;营业利润率同比提高 2.96个百分 点,同比变化不大。2023年,公司利润总额 0.93亿元,同比下降 10.07%,主要系期间费用侵蚀所致。从期间费用看,2023年,公司费用 总额为 1.97亿元,同比增长 22.44%,主要系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增加所致。从构成看,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 用占比分别为 41.89%、28.03%、26.51%和 3.57%,以销售费用为主。其中,销售费用为 0.83亿元,同比增长 30.52%,主要系销售人员薪 酬及市场推广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 0.55亿元,同比增长 7.46%,主要系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为 0.52亿元,同比增长 10.50%, 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为 0.0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润禾转债”利息调整分摊的财务费用增加所致。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7.39%,同比上升 3.76个百分点。公司期间费用对利润侵蚀严重。非经常性损益方面,2023年,公司其他收益占 利润总额的 11.16%,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占利润总额 9.22%,对公司利润有一定影响。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3年,公司营业利 润率有所上升,但总资本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图表 13? 公司盈利能力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24?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构成
2021年2022年
11.0411.83
8.559.10
1.421.61
1.081.04
22.0422.54
9.858.03
13.7310.94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