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688428):港股公告:截至2024年6月30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
原标题:诺诚健华:港股公告:截至2024年6月30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 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InnoCare Pharma Limited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9969)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中期業績公告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公佈,本集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報告期」)之未經審核綜合業績連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比較數字。 在本公告內,「我們」及「我們的」均指本公司,如文義另有所指,則指本集團。 本公告所載若干金額及百分比數字已約整或已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一位或兩位數(如適用)。任何表格、圖表或其他地方所示總額與所列數額總和如有任何差異乃因四捨五入所致。除另有界定外,本公告所使用詞彙與招股章程已界定具有相同涵義。
諾誠健華是一家處於商業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致力於發現、研發及商業化潛在同類最佳及╱或首創的用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而這兩種疾病是具有重大市場商機及協同效益的主要治療領域。在知名行業專家管理團隊的帶領下,我們打造了具有強大自主研發、臨床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能力的一體化生物醫藥平台。我們的願景是成為為全世界患開發及提供創新療法的全球生物醫藥領導。 憑藉我們管理團隊的全球視野及本土專業經驗,我們打造了多樣化及均衡的藥品組合,並已在中國推出我們第一款產品奧布替尼。此外,我們已在中國特定省份推出第二款商業化產品坦昔妥單抗作前期臨床用途。我們的候選藥物均以創新及經驗證的通路為靶點。我們的發現及研發工作致力於經驗證靶點及有潛力成為安全性最高及╱或療效最佳的候選藥物。我們亦致力於發掘新靶點及開發在全球具有突破潛力的療法。 於2024年上半年,奧布替尼收益增長強勁。憑藉我們為配合諾誠健華2.0版目標而強化內部商業化團隊後的強勁銷售勢頭,加上復發難治MZL的快速滲透及銷售增長,我們的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收益及銷量均實現快速增長,與2023年同期相比,收益增長30.0%。市場的快速發展驗證了我們的商業化能力,我們有信心於2024年下半年繼續保持強勁的銷售增長。 展望及未來發展 接近本公司成立第九個年頭,我們預計於2024年,對本集團將繼續是商業化產品及關鍵階段在研藥物充滿前景的一年,並標誌著本公司可藉進一步擴大我們全球研發產品線、推進商業化及提升生產能力,而從1.0版蛻變升級成為諾誠健華2.0版的一年。為實現我們成為全球生物製藥領導並為全球患開發和提供創新療法的願景,我們將專注於以下幾個方面: 以奧布替尼為核心療法,加上我們在血液瘤領域中豐富的在研藥物佈局(如坦昔妥單抗、ICP-248、ICP-B02、ICP-490、ICP-B05),以及未來潛在的內外部在研藥物開發,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血液瘤領域的領導。我們廣泛的臨床計劃旨在擴大各種臨床階段藥物所涵蓋的適應症,括骨髓瘤、NHL及白血病。 於2024年6月,CDE受理並優先審評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治療不符合ASCT條件的復發難治DLBCL成年患的BLA,預計於2025年上半年批准BLA。我們正在探索將奧布替尼和ICP-248聯合治療1L CLL/SLL患,作為固定療程的治療選擇。此外,ICP-248作為AML單一療法的IND申請已獲CDE受理。隨著我們商業化產品組合的不斷擴大及商業化團隊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們仍然致力於為更多患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開發針對B細胞信號和T細胞通路異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 奧布替尼良好的安全性和已確立的B細胞通路調節能力,使我們能夠積極爭取其應用於治療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們已在中國內地成功取得奧布替尼在ITP的II期試驗的PoC,並正在推進III期註冊性試驗。 基於SLE的IIa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我們相信奧布替尼可成為潛在治療SLE的同類首創BTK抑制劑,同時我們也正在積極推展在中國進行IIb期試驗及其他開發方案。此外,我們已啟動其他自身免疫適應症(括NMOSD)的II期試驗,並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及化膿性汗腺炎(「HS」)等進行評估。 除奧布替尼外,我們正在通過其他潛在候選藥物探索治療因T細胞功能障礙而引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作為公認極具潛力的新靶點,我們已成功取得ICP-332用於治療AD的II期PoC讀數及ICP-488用於治療銀屑病的早期PoC。各種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風、SLE、狼瘡性腎炎(「LN」)及IBD等)將作進一步評估。 通過將奧布替尼作為B細胞通路的調節劑,以及將ICP-332、ICP-488及IL-17小分子抑制劑作為T細胞通路的調節劑,相信我們的口服藥物解決方案,具備滿足自身免疫性疾病未被滿足的巨大醫療需求的條件。 為不斷滿足實體瘤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致力於打造用於實體瘤治療的具競爭力的藥物組合。我們努力通過結合靶向治療和腫瘤免疫方法,擴充覆蓋實體瘤疾病領域在研管線。我們的研發團隊積極發掘及開發針對各種實體瘤的新型平台。我們正利用尖端技術和創新方法以識別及開發臨床益處顯著的潛在候選藥物。我們相信,潛在同類最佳的分子ICP-723將使我們能夠在實體瘤治療領域中建立穩固基礎。為了使更廣泛的患受益,我們快速成熟的早期在研藥物(括基石療法ICP-189及ICP-B05免疫腫瘤療法)有望為中國及全球各種實體瘤患提供具競爭力的治療解決方案。 繼續通過內部研發及業務拓展擴大我們的在研產品線 我們將繼續開發目前處於IND準備階段的多款候選藥物,並持續從我們經過驗證的內部藥物發現平台產生新的分子實體。 為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在研產品並優化運?效率,我們將積極尋求與我們的現有組合相輔相成的授權引進及臨床合作機會。我們將高度重視可令我們充分發揮已建立的臨床開發、商業化及生產能力,以及與我們現有在研產品具有潛在聯合治療協同效應的資產的授權引進。 我們現有的在研藥物涵蓋各種新型及經過驗證的治療靶點及藥物模式,括 用於治療各類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瘤及實體瘤的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 及小分子。 ???? ???????? IND???? NDA ?? ?? Ia?? Ib?? II??* II ** III我們現有的在研藥物涵蓋各種新型及經過驗證的治療靶點及藥物模式,括 用於治療各類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瘤及實體瘤的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 及小分子。 ???? ???????? IND???? NDA ?? ?? Ia?? Ib?? II??* II ** III (宜諾凱,奧布替尼,BTK抑制劑) ? 奧布替尼(宜諾凱)是我們第一款核心的商業化產品,是一種高選擇性、不可逆的BTK抑制劑,已於2022年成功納入中國的國家醫保目錄,可用於治療復發難治CLL/SLL和治療復發難治MCL,並已於2024年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治療? 復發難治MZL患,價格與2023年相同。奧布替尼(宜諾凱)已被納入治療復發難治CLL/SLL、復發難治MCL及復發難治MZL的CSCO指南,亦獲推薦為BTK抑制劑聯合化療用以治療復發難治DLBCL及pCNSL的治療方案之一。 奧布替尼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收益為人民幣417.0百萬元,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增長30.0%。2024年第二季度,奧布替尼的銷售額較2023年第二季度增長48.8%。我們的內部有約330名經驗豐富的銷售及?銷人員團隊,奧布替尼的銷售覆蓋面已迅速滲透至核心城市和全國領先醫院。我們預計可憑藉以下優勢,在所有渠道搶佔可觀市場份額:(i)奧布替尼的三個已獲批適應症均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ii)奧布替尼是中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治療復發難治MZL的BTK抑製劑;(iii)商業能力顯著增強;(iv)患依從性提高及DOT延長。 以奧布替尼作為核心療法,加上血液瘤領域豐富的在研藥物(如坦昔妥單抗、 ICP-248、ICP-B02、ICP-490、ICP-B05)佈局,以及未來潛在的內外部藥物研發, 本公司的目標是計劃利用單一和組合療法治療NHL、MM及白血病等不同領域, 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血液瘤領域的領導。 我們正在建立在血液腫瘤領域領導地位,以覆蓋NHL及MM領域,其中(i)我們 已自主開發核心奧布替尼療法;(ii)美國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批 准CD19抗體坦昔妥單抗用於治療復發難治DLBCL;(iii)正在研發涵蓋所有重要 的血液腫瘤靶點(例如BCL-2、CD20×CD3、E3連接?及CCR8)的多種藥物;及 (iv)在中國建立完善且專注的商業化平台。 全面覆蓋血液瘤領域奧布替尼用作治療血液腫瘤疾病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已在所有以奧布替尼治療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試驗中,對1,300多名患完成給藥。奧布替尼已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r/r CLL/SLL),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患(r/r MCL),同時奧布替尼獲得NMP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r/r MZL),這使其成為中國內地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治療復發難治MZL的BTK抑制劑。此外,多項針對一線和二線治療各種血液惡性腫瘤的註冊試驗正在中國和美國進行。臨床資料顯示,奧布替尼的高選擇性及卓越的靶點佔有率,使其擁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MZL是一種惰性B細胞NHL,亦是中國第二高發的淋巴瘤,佔所有淋巴瘤的8%至10%。MZL主要影中老年人,全球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一線治療後,復發難治MZL患缺乏有效的治療選擇。 於2023年4月,奧布替尼獲中國NMP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MZL患。奧布替尼是目前中國首個且唯一獲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MZL的BTK抑制劑。 於2023年6月16日,我們在第十七屆國際惡性淋巴瘤會議(「ICML」)的口頭報告環節中展示了奧布替尼的最新臨床數據。奧布替尼在中國復發或難治性MZL患中展現出持續緩解的高應答率和良好的耐受性。主要終點是IRC根據盧加諾2014年分類所評估的ORR。 入組的中國患中,大多數患已處於疾病晚期,其中IV期佔75.9%。中位隨訪時間24.3個月,IRC評估的ORR為58.9%。緩解持續時間(「DOR」)中位數為34.3個月,而中位PFS尚未達到。12個月的PFS率為82.8%,而OS為91%。治療耐受性總體良好,大多數TRAE屬1級或2級。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隨機、對照、雙盲的III期研究,以評估奧布替尼聯合來那度胺及利妥昔單抗(R2)對比安慰劑聯合R2治療復發難治MZL的療效和安全性。 根據ASH 2023公開披露的數據(Jiadai Xu, Lu-Ya Cheng, Yang Ke, et al. Blood 2023;142 (Supplement 1):6146.),奧布替尼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MZL顥示較好的抗腫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該等結果表明MZL的潛在一線治療策略。共10名患中,3名(30%)獲得CR,6名(60%)獲得PR,ORR為90%。在13.0個月(範圍為7.8至24.7)的中位隨訪後,未達到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6個月PFS率為100%。由於並無死亡病例,故未能評估OS。截至2023年5月6日,8名患接受奧布替尼維護治療,維護治療的持續時間中位數為9.6個月(範圍為3.0至17.8)。 維護治療期間的ORR為75% (6/8),其中1名患病情穩定(「SD」),1名患病情進展(「PD」)。概無發現嚴重不良事件,亦無報告房顫、腹瀉及大出血等脫靶相關的不良事件。 我們進行了一項開放性、多中心的II期研究,旨在評估復發難治CLL/SLL患每天口服150毫克奧布替尼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試驗共招募了80名復發難治CLL/SLL患。根據截至2023年6月26日的數據,中位隨訪時間為52.4個月,其中42.5%的患仍在研究治療中。研究評估的ORR為93.8%,CR為30%。達到首次應答的時間中位數為1.84個月。DOR及PFS的中位數分別為52個月及50個月。 在類似的中位隨訪時間中,奧布替尼對於治療復發難治CLL/SLL顯示出遠高於其他BTK抑制劑的CR率。除之前觀察到的情況外,長期隨訪並無發現安全信號。 與先前報導的安全性結果相似,大多數AE為輕度至中度,顯示奧布替尼具有良好耐受性。 奧布替尼用作治療復發難治MCL MCL是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亞型,由淋巴結濾泡套區B淋巴細胞惡性轉化引。MCL最常發生於中位年齡為60歲的男性中,大多數患在初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儘管一線化學免疫療法的緩解率很高,但大多數患最終會復發並需接受後續治療。當前,復發難治MCL尚無標準治療方法。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的針對此患群的治療方法仍然有限,且該等治療方法CR率低、緩解時間短、老年患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差。 於2023年5月2日,權威的血液學雜誌《Blood》旗下的《Blood Advances》(同時也是美國血液學會的期刊)發表了奧布替尼治療復發難治性MCL的臨床研究結果。 該期刊的結論是,經過長期隨訪,奧布替尼在復發難治MCL患中的療效顯著,且耐受性良好。 共有106名患參加了該研究。截至2023年6月9日,在46.98個月的中位隨訪後,基於傳統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經研究的評估,ORR為83%,其中35.8%達到CR、3.8%獲得未證實完全緩解(「CRu」),而43.4%獲得PR。患對治療有快速反應。DOR的中位數為25.79個月,PFS為24.94個月。OS中位數達56.21個月。奧布替尼的耐受性良好,並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在美國,復發難治MCL的全球II期註冊性試驗已完成患招募,現正討論向FDA提交NDA。此前,奧布替尼已獲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BTD」),並會在美國加快開發步伐。因此,目前在美國、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人群的復發或難治性MCL患中,奧布替尼展現出一致的療效和安全性。 經治療的MCL患的前瞻性、多中心、單臂II期研究(Huilai Zhang,Liping Su, Lihong Liu, et al. Blood 2023;142 (Supplement 1):736.)顯示,在 21名(75.0%)完成6個週期的誘導治療並可評估反應的患中,16名(76.2%)獲得CR,5名(23.8%)獲得PR,總體緩解率為100%。此外,上述21名患中的18名可進行微小殘留病灶(「MRD」)分析,該 18名患的外周血MRD(「PB-MRD」)及骨髓MRD(「BMMRD」)均為陰性。未達到中位DOR及mPFS,估計12個月DOR率及PFS率分別為90.9%及92.3%。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1L CLL/SLL 這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性的III期研究,評估奧布替尼對未經治療的 CLL/SLL受試的療效及安全性。本次研究的主要終點是IRC評估的PFS。 在中國54個站點進行的註冊性III期試驗順利完成1L CLL的患招募。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1L DLBCL-MCD亞型 我們對DLBCL(最大的NHL亞型,在全球有超過100萬名患)有明確的差異化策略。我們通過選定MCD亞型,啟動我們對1L DLBCL的研究。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的III期研究,評估奧布替尼聯合R-CHOP對比安慰劑聯合R-CHOP用以治療MCD亞型的初治DLBCL患的療效及安全性。該項研究目前正在中國44個臨床試驗中心招募患。 約有40%的DLBCL患最終會變得難治╱復發。這通常由於患群體內的異質遺傳畸變所致。近期研究更加支持具有遺傳原理的R-CHOP+X可能會在多種新型藥物之間提供協同作用。在已分類的遺傳亞型中,MCD主要依賴B細胞受體NF-KB活化路徑,這表明該患亞組可能對BTK抑制劑更為敏感。臨床前模型已證實,由於誘導性T細胞激?(「ITK」)抑制作用較小,奧布替尼保留由CD20抗體所誘導並由NK細胞及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由於高激?選擇性而提高的安全性也使奧布替尼成為聯合治療中更佳的候選藥物。 這些研究結果為我們探索奧布替尼聯合R-CHOP以改善MCD亞型之DLBCL的治療效果提供了合理依據。 R-CHOP聯合治療MCD DLBCL的真實全球數據。研究招募了14名MCD DLBCL患。所有患每天一次接受150毫克的奧布替尼劑量。其中,8名患以R-CHOP或R-EPOCH治療,6名患以RICE、R-CHOP或R2作為二線治療。一線和二線患的CRR分別為75%及66.67%。報告的不良事件通常屬可控,並在支持性治療後很快得到緩解。初步結論為,含奧布替尼的方案在MCD亞型DLBCL患中展示令人鼓舞的療效及具良好耐受性的安全特性。一項大規模的前瞻註冊性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可能為MCD亞型DLBCL患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奧布替尼治療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 在EHA 2023年大會期間,我們公佈了無化療聯合治療方案(泊馬度胺、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序貫高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新診斷的pCNSL患的II期研究初步結果。 這是首個在化療前使用靶向組合療法來治療初診的pCNSL(「ND pCNSL」)的研究。泊馬度胺、奧布替尼和利妥昔單抗聯合治療方案展現了較高的ORR和良好的耐受性,展現了無細胞毒性一線治療pCNSL的潛力。 復發難治pCNSL患的生存機會仍然渺茫,缺少已批准的療法或廣泛接受的標準療法。八名研究發的研究於2022年公佈了結果,顯示基於奧布替尼的治療方案對ND pCNSL及復發難治CNSL具有成效的數據。奧布替尼聯合免疫化療在ND pCNSL患中的ORR介乎88.9%至100%,CR率介乎53.9%至61.8%。絕大多數ND pCNSL患對奧布替尼加傳統免疫化療的聯合治療反應良好,超過一半患達到CR。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研究中未達到mPFS,6個月PFS率介乎63.6%至100%。 在復發難治性情況下,大約60%的復發難治CNSL患達到緩解,ORR為60%至86.7%,其中大多數緩解達到CR。mPFS為9.8個月,與過往錄得的約3個月的mPFS相比有了顯著改善。 替尼的作用機制(「MOA」)一致,旨在靶向這些特定的分子途徑。重要的是, 奧布替尼具有優良的血腦屏障(「BBB」)滲透性,而BBB是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 病的關鍵特徵。每天口服150毫克導致中位腦脊液濃度為21.6納克╱毫升,中位 BBB滲透率為58.6%。 奧布替尼聯合免疫化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性。這些研究中觀察到的安 全性與之前臨床試驗的結果一致。至今,尚未在pCNSL患中觀察到新的安全 問題。 奧布替尼聯合ICP-248(BCL-2抑制劑) BTK抑制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B細胞惡性腫瘤的治療格局,特別是CLL/SLL及 MCL。這些抑制劑改變了CLL的治療模式,該疾病由重複固定療程的定時化學 免疫療法治療轉變為通過連續每日口服療法治療。與傳統一線CLL化學免疫療 法相比,BTK抑制劑改善了PFS,而與氟達拉濱、環磷?胺及利妥昔單抗化學 免疫療法相比,BTK抑制劑亦顯示OS有所改善。儘管有上述進展,BTK抑制劑 並不能完全消除疾病,且實現難以偵測的微小殘留病灶(「uMRD」)的疾病緩解 情況極少。這需要持續用藥,增加了耐藥性及慢性毒性的風險。 BCL-2是一種抗凋亡蛋白,可使細胞抵抗程序性死亡。BCL-2失調是B細胞淋巴 瘤發病機制的關鍵過程。BCL-2抑制劑和BTK抑制劑的聯用可加深CLL/SLL及MCL患的應答程度並誘導更長的緩解持續時間。對於CLL/SLL患,這種聯合治療策略亦提供固定療程的治療選擇。我們正在探索奧布替尼聯合ICP-248(BCL-2抑制劑)治療CLL/SLL及MCL的潛力。此外,雙口服藥物聯用提供了更好的可及性。 我們已成功完成II期關鍵試驗的患招募,且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治療不符合ASCT條件的復發難治DLBCL成年患的BLA已於2024年6月獲NMPA的CDE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預計將於2025年上半年獲批。 這是一項單臂、開放性、多中心的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治療復發難治DLBCL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終點為通過研究及IRC評估ORR。次要終點為DCR、DOR、PFS、進展時間(「TTP」)、反應時間(「TTR」)、OS及安全性。EHA 2024年大會期間展示了臨床數據。根據截至2024年1月29日的數據,IRC評估的ORR為73.1%,其中32.7%的患達到CR,40.4%的患達到PR。研究評估的ORR為69.2%,其中34.6%的患達到CR,34.6%的患達到PR。 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已在美國獲得加速批准,並已在歐洲獲得有條件批准,可用於治療不符合ASCT條件的復發難治DLBCL成人患。坦昔妥單抗獲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DLBCL,並且是第一種可用於復發難治DLBCL患二線治療的療法。由於在B-NHL中具有類似的作用且表達更為穩定,這種針對CD19的免疫療法有望成為B-NHL的另一種基礎治療手段。 在目前CSCO指南中,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的療法獲正式列為治療不適合進行ASCT的復發難治DLBCL成年患的二級推薦方案。 香特別行政區衛生署批准了坦昔妥單抗加來那度胺聯合療法的BLA,可用於治療不符合ASCT條件的成年復發難治DLBCL患。此外,根據博鰲樂城國際條件的DLBCL患開具坦昔妥單抗聯合來那度胺的處方。 截至本公告日期,坦昔妥單抗已在北京、上海、河北、海南省、蘇州市、無錫市、佛山市及成市等中國內地30個省市獲納入境外特殊藥品目錄。 ICP-248 ICP-248為一種新型、口服可吸收的B細胞淋巴瘤2(「BCL-2」)選擇性抑制劑。 BCL-2為細胞凋亡通路的重要部分,在多類血液惡性腫瘤中有過度表達。 BCL-2抑制劑通過激活導致癌細胞快速凋亡的內源性線粒體凋亡途徑而顯示出抗腫瘤作用。我們研發了ICP-248,ICP-248是一種具有更高的代謝穩定性和更低的藥物相互作用(「DDI」)負荷的選擇性BLC2抑制劑。鑑於奧布替尼卓越的安全性及療效,我們相信ICP-248與奧布替尼聯用,將可克服現有BCL-2抑制劑所觀察到的耐藥性問題。我們計劃開發ICP-248,聯合奧布替尼以治療CLL/SLL及其他NHL。 目前,ICP-248在中國大陸的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這是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的I期劑量遞增和劑量擴展研究,旨在評估ICP-248在中國復發╱難治性B細胞惡性腫瘤(主要括CLL/SLL、MCL及其他NHL)中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 與其他BCL-2抑制劑不同,ICP-248初步結果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並在相對低劑量水平下以高暴露量實現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徵。截至目前,47例患已給藥,28例100mg(25例患)或125mg(3例患)QD劑量下給藥的可評估患中,BTKi耐藥患和BTKi初治的復發難治NHL患的ORR分別為71.4%及78.5%。對於BTKi治療失敗的復發難治MCL患,ORR達到71.4%。作為本公司全球發展戰略的核心資產,ICP-248於2024年1月獲得FDA批准進行臨床試驗。於美國,IND申請已於2024年1月獲得批准,且已啟動臨床試驗。 此外,用於治療AML的IND申請已被CDE受理。 BCL-2抑制劑與BTK抑制劑的聯用方面,我們正進行II/III期試驗,以評估ICP-248與奧布替尼聯合用於1L CLL/SLL的療效及安全性。該試驗自2024年5月開始招募患,截至本公告日期已招募40名患。 ICP-B02是我們與康諾亞共同開發的,作為單一療法或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以 治療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與 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它展現出更強的TDCC活性,細胞因子釋放更少。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已完成ICP-B02脈輸注製劑(「IV」)的劑量遞增,目前 正在評估皮下製劑(「SC」)。令人鼓舞的是,我們的IV及SC製劑的初步數據顯 示對濾泡性淋巴瘤(「FL」)及DLBCL患具有良好療效。值得注意的是,15名接 受ICP-B02(劑量≥6毫克)治療的患ORR均達到100%。在SC組別的11名可評估 的患中,ORR達到100.0% (11/11),CRR達到63.6% (7/11),其中2例DLBCL患 達到CR。大部分緩解仍在接受治療並且持續緩解。根據這些令人鼓舞的結果, 我們計劃進行ICP-B02聯合其他免疫化療用於NHL患早期治療的劑量確認及 擴展研究。組合療法的IND申請已於2024年6月獲CDE批准。在臨床研究中,ICP-B02在外周血和組織中誘導B細胞快速深度耗竭。ICP-B02(SC及IV)在復發難治NHL患I/II期臨床試驗首次輸注後誘導外周B細胞的深度及持續耗竭。兩名基線骨髓受累的患在達到CR後接受重新評估,骨髓中CD19或CD20陽性B細胞完全耗竭,表明組織中的B細胞深度耗竭。鑑於B細胞在多種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關鍵作用,ICP-B02具有更好的可及性和耐受性,可能在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ICP-490 ICP-490為一種創新口服的新一代Cereblon(「CRBN」)E3連接?調節劑,作為一種免疫調節藥物(「IMiD」),它可通過靶向蛋白質降解(「TPD」)調節免疫系統及影其他生物靶標。 (「Ikaros」)及IKZF3(「Aiolos」)在內的轉錄因子的泛素化及後續降解。在體內藥效研究中,ICP-490在各種MM及DLBCL異種移植模型中展示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ICP-490在體外和體內藥效研究中克服了對前幾代CRBN調節劑的獲得耐藥。此外,ICP-490通過增強其ADCC活性,在臨床前試驗中與CD38抗體daratumumab有協同作用,從而為探索臨床中的聯合治療提供堅實科學依據。 我們於2023年4月18日舉行的2023年AACR年會上口頭發表ICP-490的初步數據。 細胞活力測定顯示ICP-490對各種MM及NHL(括DLBCL)細胞系具有強大的體外功效,並具有納摩爾級的IC值。ICP-490亦在來那度胺耐藥細胞系中表現出50 有效的抗增殖活性。重要的是,雖然其顯示了強大的腫瘤殺傷功效,但ICP-490對正常人體細胞並無細胞毒性。體內功效研究進一步證實了ICP-490對各種MM及DLBCL異種移植模式的有效性。 ICP-490的免疫調節活性亦已在與單克隆抗體的聯合治療中得到證實。低劑量的ICP-490穩步誘導IL-2和顆粒?B,極大提高CD38單抗daratumumab在MM和NHL中的療效。ICP-490與BTK抑制劑奧布替尼聯合使用時表現出協同腫瘤殺傷功效。 這些發現為探索臨床中的聯合治療提供堅實科學依據。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正在中國針對MM患進行I期劑量遞增試驗。ICP-490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數據支持更高的劑量爬坡,並在一名輕度反應(「MR」)患中觀察到ICP-490單一療法初步有效性。PD分析顯示,主要藥理學靶點Aiolos (IKZF3)與Ikaro (IKZF1)的深度降解。於2023年9月,IND已獲CDE批准以啟動ICP-490聯合地塞米松的臨床試驗。ICP-490顯示出通過單藥或聯合療法徹底改變MM及其他血液腫瘤適應症療法的巨大潛力。 ICP-B05 (CM369) ICP-B05是一種抗C-C基序趨化因子受體8(「CCR8」)單克隆抗體,是由本公司與康諾亞共同開發的一種潛在同類首創藥物,可作為單一或聯合療法用於治療各種癌症。CCR8已被證明在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免疫抑制性調節T細胞(「Tregs」)上選擇性過度表達。ICP-B05與CCR8陽性Tregs結合,並通過ADCC根除免疫抑制性Tregs,以增強TME中的抗腫瘤免疫力,同時保持外周穩態。 ICP-B05是我們對抗實體瘤的潛在突破性療法,提供了一種有針對性的方法來異性有望提供更精確的抗腫瘤活性。其獨特的機制不僅增強了我們在實體瘤 治療方面的能力,而且與我們現有的藥物管線產生協同作用,鞏固了我們在腫 瘤學領域的地位。通過專注於腫瘤相關Tregs的最佳消耗,ICP-B05可以顯著改 善治療結果,並標誌著精準免疫治療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I期試驗,以評估ICP-B05在晚期實體瘤及復發性╱難治性 NHL受試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療效。實體瘤方面,ICP-B05劑 量已遞增至150毫克,這亦是NHL設計的初始劑量。ICP-B05耐受性良好,並未 觀察到DLT或3級或以上的TRAE。初步結果顯示良好的PK特性、具有足夠靶點 覆蓋範圍,及調節性T細胞耗竭。於NHL患中觀察到初步療效:截至2024年8 月1日,6例患接受至少一次原發病灶評估,並在後續評估中確診。6例患 中有3例(50%)在主要病灶中達到了部分緩解(PR)。我們將在收集單藥治療的安 全性數據後,探索ICP-B05與其他免疫療法在各種癌症適應症中的聯合應用。 開發針對B細胞信號和T細胞通路異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 本公司通過強大的研發能力,專注研發自身免疫療法的全球前沿靶點。透過針 對B細胞及T細胞兩個通路,我們旨在提供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的療法,以滿足 在全球及╱或中國市場中具有廣闊市場潛力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Ⅱ期臨床結果積極,Ⅲ期臨床開啟中 AD 銀屑病 Ⅱ期臨床試驗中 T細胞通路 IND已遞交 白癜風 ICP-332(TYK2i-JH1) ICP-488(TYK2i-JH2)( LN IL-17i IBD SLEAD:特應性皮炎 SLE: NMOSD: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 LN:狼瘡性腎炎 ITP: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CSU:慢性自發性蕁麻疹IBD:炎症性腸病 MS: 多發性硬化症 立B細胞通路調節能力,使我們能夠積極爭取其應用於治療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奧布替尼在ITP患的治療中取得良好的PoC結果,特別是曾對GC/IVIG治療有反應的患。於2023年上半年,我們已在中國啟動註冊性III期試驗。基於SLE的IIa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我們相信奧布替尼可成為潛在治療SLE的同類首創BTK抑制劑,並已在中國啟動IIb期試驗。此外,我們正在推進其他自身免疫適應症的II期試驗(括NMOSD),具有更多潛在適應症,如CSU及HS。 同時,我們正在通過其他潛在候選藥物探索治療因T細胞功能障礙而引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我們正在開發兩款TYK2抑制劑ICP-332及ICP-488,用於治療各種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AD、銀屑病、白癜風、SLE、LN、克羅恩病(「CD」)及潰瘍性結腸炎(「UC」)。 通過將奧布替尼作為B細胞通路的調節劑及將ICP-332及ICP-488作為T細胞通路的調節劑,我們相信我們具備條件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未被滿足的巨大醫療需求提供口服藥物解決方案。 — B細胞通路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BTK是TEC家族的成員,在B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中表達。它是BCR信號通路中的關鍵激?,可調節B細胞增殖、存活、分化及細胞因子表達。BTK相關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可介導自身免疫性疾病。 BTK已成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的熱門治療靶點。 由於奧布替尼的高靶點優選性及良好安全特性,我們正評估將奧布替尼用作治療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ITP ITP亦稱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獲得性免疫介導的疾病,其特徵是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減少,導致瘀傷和出血的風險增加。ITP的主要發病機制是對血小板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性喪失。這種因自身抗體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導致的免疫不耐受將使血小板破壞加速及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不足。 例,即全球有數十萬名患。目前的療法,括皮質類固醇、血小板生成素受 體激動劑、CD20單抗和脾酪氨酸激?抑制劑,均缺乏長期耐受性或持久的持 續反應。對於以往治療方案反應欠佳的患需要新的安全有效治療方案。 BTK是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中的關鍵激?,在ITP的病理過程中對B淋巴細胞、 巨噬細胞及其他免疫細胞的激活和抗體的產生至關重要。全球還沒有BTK抑制 劑被批准用於治療ITP患。奧布替尼具有良好的靶點優選性及安全性,具備 潛力成為ITP患的新型治療選擇。目前進展 於2023年上半年,奧布替尼治療ITP的II期臨床試驗已在中國內地完成。這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籤的II期研究,旨在評估奧布替尼在持續性或慢性原發ITP成人患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並提供依據用於III期研究設計及劑量選擇。 9 主要終點為血小板計數不低於50×10 /L的受試的占比(血小板計數應至少連續檢測2次,間隔至少7天,計數檢測前4週未服用過補救藥品)。截至2023年2月6日的截止日期,已有33名患入組。50毫克QD劑量組與30毫克QD劑量組均在奧布替尼治療ITP的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50毫克QD劑量組患反應中的12名)達到主要終點,而50毫克組中40%(15名中的6名)患達到主要終點。在12名達到主要終點緩解的患中,83.3%(12名中的10名)的患達到持9 久緩解(定義為14至24週的期間6次訪視中的至少4次血小板計數不低於50x10 /L的患百分比)。在22名曾對GC或IVIG有反應的患中,50毫克組中有75.0%(8名中的6名)的患達到主要終點。奧布替尼在治療ITP時展示良好的安全特性,所有TRAE屬1級或2級。 II期的積極結果證明了奧布替尼在ITP中的概念證明,並為我們推進項目提供信心。通過利用BTK抑制劑在ITP中減少巨噬細胞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和減少致病性自身抗體的優勢,我們將奧布替尼定位為冀獲批准用於治療該原發性疾病的首選BTK抑制劑。 於2023年6月12日,我們在EHA 2023年大會上口頭發表ITP的II期試驗結果的概念證明,並於2024年4月在《美國血液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上發表。 奧布替尼治療ITP已取得PoC,中國註冊性試驗正在進行中,首例患於2023年10月入組。本公司預計2024年末或2025年初完成患招募。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SLE 奧布替尼通過與BTK結合來抑制BCR信號級聯反應,從而阻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細胞的增殖和活化。臨床前數據表明,奧布替尼在SLE小鼠模型中對改善腎功能、抑制關節炎和減輕炎症具有劑量依賴性作用。 SLE的根源括家族史、激素、不健康生活方式、某些環境因素、藥物和感染。 預計到2025年,中國SLE患人數將達到1.06百萬人,2020年至2025年複合年增長率為0.7%;到2030年中國SLE患人數預計將達到約1.09百萬人,2025年至2030年複合年增長率為0.5%。 目前進展 在中國,奧布替尼對SLE的IIa期試驗取得積極結果。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劑量探索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奧布替尼在輕度至中度SLE患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接受標準治療的患隨機按1:1:1:1的比例,連續12週每天一次口服50毫克、80毫克、100毫克奧布替尼或安慰劑。 替尼治療的可評估患中均觀察到劑量依賴性療效。對於分別以安慰劑治療、 每天服用50毫克、80毫克及100毫克奧布替尼的患,第12週的SRI-4應答率分 別為35.7%、50.0%、61.5%及64.3%。使用奧布替尼治療可降低蛋白尿水平,令 免疫標誌物改善,括免疫球蛋白G的減少及補體C3和C4的增加。此IIa期研究 結果於2022年歐洲風濕病學協會聯盟(「EULAR」)的最新口頭報告中展示。基於IIa期結果,我們已開始IIb期研究,截至本公告日期,中國40個臨床試驗中心患招募已接近完成。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的IIb期研究,旨在評估奧布替尼對成年中重度SLE患的療效和安全性。該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評估奧布替尼在SLE受試中的療效,而次要目的是評估對中度至重度SLE受試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對生活質素的影。接受標準治療的患以1:1:1的比例隨機分配每天一次口服50毫克、75毫克奧布替尼或安慰劑,持續48週。 主要終點為SRI-4應答率,其他次要終點括首次發作時間、類固醇劑量減少、蛋白尿、關節腫痛變化、補體C3、補體C4及抗dsNDA抗體水平相對於基線的變化等。我們已制定為期48週有50%患的中期數據分析,會與CDE討論分析結果,制定下一步計劃。 基於IIa期數據,奧布替尼有可能成為第一種可控制SLE患疾病活性的BTK抑制劑,而其口服給藥的優勢明顯優於常用的SLE注射藥物。 我們已完成全球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奧布替尼在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 (「RRMS」)患中的使用。 本公司MS全球II期臨床試驗的24週數據與此前公佈的12週數據保持了相同的積 極療效與安全性,三個活性奧布替尼治療組均以劑量依賴的方式(C 驅動)達 max 到主要終點。所有奧布替尼組在治療4週後均達到T1新病變控制,且效果可持 續長達24週。與安慰劑組(安慰劑組在第12週後轉為奧布替尼50毫克QD)相比, 80毫克QD組Gd+ T1累計新發病灶數量在第24週降幅達92.3%。相較於其他已獲 批或研發中的MS療法,這一數據處於領先地位。安慰劑╱奧布 奧布替尼50毫克 奧布替尼50毫克 奧布替尼80毫克 從第4週至第24週的新Gd+T1病變累積數量 替尼50毫克 QD (N=30) BID (N=29) QD (N=29) QD (N=27) 第4週至第24週病變的經調整平均累積數量(95% CI) 6.45 (3.62, 11.52) 2.10 (0.62, 7.11) 1.08 (0.30, 3.81) 0.50 (0.09, 2.74)減少百分比 67.4 (-22.0, 91.3) 83.3 (33.2, 95.8) 92.3 (56.5, 98.6)P值 0.0958 0.0114 0.0037 80毫克QD組顯示新病變(Gd+T1病變)的累積數量減少率最高,且在整個24週內病變控制效果最佳,其中肝臟相關TEAE發生率最低,顯示其作為MS治療具有優越療效的潛力。總共報告了兩例ALT/AST>8xULN,其中一例為50毫克BID與FDA溝通以解除部分臨床擱置。 於2023年2月15日,渤健終止與我們有關奧布替尼全球開發的合作與授權協議,並退回所有全球權利,括知識產權、研發權、生產權和商業收益。協議終止後,諾誠健華已重獲該協議項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權利,括相關知識產權、有關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決策權以及奧布替尼產生的商業收益。我們已於5月份完成交接。 有關詳情,請參閱我們在聯交所及本公司網站發佈的日期為2023年2月15日的公告。 總結而言,由於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奧布替尼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B細胞和骨髓細胞效應器功能的潛力,並可為所有形式的MS(尤其在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及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提供具臨床意義的效益。研究的II期MS全球開放標籤擴展(「OLE」)部分正在進行中。鑑於多項自身免疫試驗的臨床結果令人鼓舞,我們仍充滿信心,並致力加快奧布替尼作為MS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的全球開發。 奧布替尼用於治療NMOSD NMOSD是一種主要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症性及脫髓鞘性自身免疫病,由與體液免疫相關的抗原抗體介導。臨床上以視神經炎和縱向廣泛的橫貫性脊髓炎為主。中國最新一項基於住院患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疾病的發病高峰年齡為45-65歲,發病率為每年0.445/100,000人,女性對比男性為4.71:1。 BTK是B細胞受體信號轉導通路中的關鍵激?,負責調節B細胞增殖、分化、成熟及細胞因子表達。BTK相關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可引致產生自身抗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BTK抑制劑,尤其像奧布替尼這樣的透腦性BTK抑制劑極有潛力成為治療NMOSD的新療法。 截至本公告日期,一項由研究發(「IIT」)的II期試驗正進行中,而我們計劃在取得初步結果時啟動本公司主導的試驗。 — T細胞通路 TYK2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ICP-332 ICP-332為小分子TYK2抑制劑,是為了治療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正在開發。 TYK2為JAK家族成員,對於導介IL-12/IL-23家族白介素受體以及第一類干擾素(「IFN」)受體的下游信號具有關鍵作用。該等細胞因子╱受體的通路可驅動輔助性T細胞17(「TH17」)、TH1細胞、B細胞及骨髓細胞的功能,而該等細胞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括牛皮癬、銀屑病性關節炎、炎症性腸病、狼瘡、AD等)的病理學中關鍵作用。ICP-332旨在成為有效及高選擇性的TYK2抑制劑,具有400倍針對JAK2的優選性,可避免與非優選JAK抑制劑相關的不良反應。因此,通過選擇性抑制TYK2,ICP-332可成為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白癜風、銀屑病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IBD、皮肌炎及葡萄膜炎)的具更佳安全特性的潛在療法。 特應性皮炎是最常見的皮膚濕疹之一,會引瘙癢、紅腫及炎症。根據Pharma Intelligence,特應性皮炎已成為一種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兒童中的12個月患病率為0.96-22.6%,在成人中為1.2-17.1%,顯示到2030年全球市場潛力將達到100億美元。根據Frost & Sullivan的分析,中國的AD患在2019年已達到65.7百萬人,且預計2030年將達到81.7百萬人,反映複合年增長率為1.7%。根據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1 Apr;9(4):1488–1500,對於中度及重度患而言,AD會因反覆發作的瘙癢嚴重影生活質量,33%至90%的成年患會因此出現睡眠障礙。因此,減輕瘙癢是大多數中度至重度AD患的迫切醫療需求。 針對上述有數以百萬名患的大量未滿足需求的巨大潛力,我們預計ICP-332將成為我們自身免疫領域中的基石產品。 我們已於2023年12月公佈了積極II期PoC數據。該II期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 安慰劑對照試驗,旨在評估ICP-332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安全性、有效性、 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共有75名中重度AD成年受試參加了該試驗, 80mg QD治療組、120mg QD 治療組和安慰劑組各25名。患接受為期四週的治 療及28天的安全隨訪。 ICP-332在接受治療4週的AD患中表現出卓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CP-332在 80毫克及╱或120毫克組中均達到了多個有效性終點,括EASI評分較基線降 低的百分比、EASI 50、EASI 75、EASI 90(EASI評分較基線改善≥50%、75%、 90%)及研究整體評估(IGA)0/1(即皮損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等。 EASI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EASI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高比例患達到自第2天即觀察到快速且具有統計顯著性的反應 患生活質量改善 隨訪中皮膚病學生活質量指隨訪中皮膚病學生活質量指數數(DLQI)(DLQI) 瘙癢數字評定量表(NRS) 較基線的變化(完整分析)較基線的變化(完整分析)化分別達到78.2%和72.5%,與安慰劑組的16.7%相比,具備高度統計顯著性(p<0.0001)。在80毫克和120毫克兩個劑量組中,EASI 75分別達到64%和64%,而接受安慰劑的患的EASI 75為8%(p<0.0001)。在每日一次80毫克劑量組,與安慰劑組相比,EASI 75改善56%,EASI 90改善40%,(IGA)0/1改善32%,NRS≥4改善56%(p<0.01)。 同時,受試的瘙癢得到明顯改善。按照瘙癢數字評定量表(NRS) (p<0.01)計量,在80毫克和120毫克劑量組中,接受ICP-332治療的患從第2天,瘙癢嚴重程度和頻率的瘙癢數字評定均得到快速改善(p<0.01)。 ICP-332對AD患安全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此項研究中,所有TRAE均為輕度或中度。兩個治療組的總體TRAE發生率及與感染和侵擾有關的TRAE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當。 此II期研究結果於2024年美國皮膚科學會(「AAD」)以重磅口頭報告展示。 ICP-332 II期研究的積極結果在有效治療AD及╱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展現了巨大的潛力,為AD提供了潛在的最佳療法。我們將繼續探索ICP-332在特應性皮炎III期試驗和多種免疫介導疾病中的潛力。我們預期於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AD III期試驗的患招募,並在中國啟動白癜風的臨床試驗。ICP-332的IND已於2024年6月獲FDA批准,可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目前受試招募工作正在進行中。 ICP-488 ICP-488是TYK2的假激?結構域JH2的小分子抑制劑。JH2在TYK2激?催化活動中重要調節作用,而JH2突變已顯示會引或導致TYK2活動受損。ICP-488為一種強效的高選擇性的TYK2變構抑制劑,通過結合TYK2 JH2結構域,可阻截IL-23、IL-12、1型IFN及其他自身免疫細胞因子受體的信號轉導。我們計劃開發ICP-488用於治療牛皮癬、銀屑病關節炎、SLE、LN及IBD等自身免疫疾病。 ICP-488將與ICP-332一進一步豐富我們的TYK2組合。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鱗屑斑塊,在身體局部或廣泛分佈,治療較為困難。銀屑病 的病因涉及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免疫應答主要由T淋巴細胞介導, 並由多種免疫細胞參與。與白細胞介素23(IL-23)及輔助性T細胞17(Th17)細胞相 關的免疫通路是銀屑病的關鍵調節劑。根據世界銀屑病日聯盟的數據,2022年 全球有超過1.25億人患有銀屑病,佔總人口的2%至3%。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已完成ICP-488應用於健康受試與銀屑病患的I期試 驗。本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單次及多次劑量遞增給 藥的I期研究,旨在評估ICP-488應用於健康受試與中重度銀屑病患的安全 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 該等研究括單次(1至36毫克)及多次(每日一次,每次3至12毫克)遞增劑量設 計,還評估了食物對ICP-488暴露的影,對健康受試及銀屑病患進行了 安全性及PK評估,並評估了對銀屑病患的療效。 SAD的與劑量成比例的線性PK MAD的與劑量成比例的線性PK ?SAD的線性藥代動力學 ? 6毫克QD的Cav達到了IC50的TYK2介導信號抑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鱗屑斑塊,在身體局部或廣泛分佈,治療較為困難。銀屑病 的病因涉及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免疫應答主要由T淋巴細胞介導, 並由多種免疫細胞參與。與白細胞介素23(IL-23)及輔助性T細胞17(Th17)細胞相 關的免疫通路是銀屑病的關鍵調節劑。根據世界銀屑病日聯盟的數據,2022年 全球有超過1.25億人患有銀屑病,佔總人口的2%至3%。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們已完成ICP-488應用於健康受試與銀屑病患的I期試 驗。本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單次及多次劑量遞增給 藥的I期研究,旨在評估ICP-488應用於健康受試與中重度銀屑病患的安全 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 該等研究括單次(1至36毫克)及多次(每日一次,每次3至12毫克)遞增劑量設 計,還評估了食物對ICP-488暴露的影,對健康受試及銀屑病患進行了 安全性及PK評估,並評估了對銀屑病患的療效。 SAD的與劑量成比例的線性PK MAD的與劑量成比例的線性PK ?SAD的線性藥代動力學 ? 6毫克QD的Cav達到了IC50的TYK2介導信號抑制 PASI: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 1Nimbus2022-05-19SDINDI-034858PhaseIbResultsPoster.pdf 在接受治療4週的患中,ICP-488在每日一次6毫克劑量組中,PASI(衡量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評分較基線變化百分比的最小二乘均值與安慰劑組之間有明顯差異(37.5%對比13.8%,p=0.0870,小於雙側檢驗alpha值0.1)。PASI 50評估顯示,與安慰劑組(0%)相比,ICP-488 6毫克QD劑量組改善42%。所有的TEAE和TRAE均為輕度或中度,ICP-488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的發生率相當。 ICP-488的PK、安全性及有效性支持將其推進至銀屑病患的II期臨床試驗。 ICP-488治療銀屑病的II期研究正在進行中,患入組已於2024年5月完成。我們的目標是於2024年底前獲得頂線結果。 為不斷滿足實體瘤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致力於打造用於實體瘤治療的具競爭力的藥物組合。我們努力通過結合靶向治療和腫瘤免疫方法,擴充覆蓋實體瘤疾病領域在研管線。我們的研發團隊積極發掘及開發針對各種實體瘤的新型平台。我們正利用尖端技術和創新方法以識別及開發臨床益處顯著的潛在候選藥物。我們相信,潛在同類最佳的分子ICP-723將使我們能夠在實體瘤治療領域中建立穩固基礎。 為了造福更多患,本公司加快全球臨床研究,通過臨床合作評估ICP-189聯合伏美替尼治療晚期NSCLC患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此外,本公司快速成熟的早期管線,括基石療法ICP-B05針對致癌基因的腫瘤免疫療法,將為中國和全球患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實體瘤治療方案。 ICP-723 (Zurletrectinib) ICP-723是一種第二代小分子泛原肌球蛋白相關激?抑制劑(「泛TRK抑制劑」),用於治療未使用過TRK抑制劑或已對第一代TRK抑制劑產生耐藥的各種腫瘤類型的NTRK基因融合陽性癌症患。第一代泛TRK抑制劑已對患有TRK基因融合的患有迅速和持久的緩解反應,但患會逐漸形成耐藥性。臨床前數據顯示,ICP-723能夠顯著抑制野生型TRKA/B/C以及突變TRKA連同耐藥突變G595R或G667C的活性。臨床前實驗證明ICP-723可克服第一代TRK抑制劑產生的獲得耐藥性。 2024年7月,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隸屬於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一篇關於zurletrectinib的論文。該期刊總結稱,zurletrectinib是一種新型、高效的下一代TRK抑制劑,與其他下一代藥物相比,其體內腦穿透性更強,顱內活性更高。論文重點強調了zurletrectinib對TRKA、TRKB和TRKC野生型激?以及獲得性耐藥突變(如TRKA G595R和TRKA G667C)的強效作用。Zurletrectinib還顯示出改進的血腦屏障穿透性,與selitrectinib和repotrectinib相比,轉化為增強的抗腫瘤活性。在攜帶TRKA G598R/G670A耐藥突變的正位小鼠膠質瘤異種移植模型中,zurletrectinib(15 mg/kg)顯著提高了攜selitrectinib、repotrectinib和zurletrectinib為41.5天、66.5天和104天;P < 0.05),顯示出相較於repotrectinib(15 mg/kg)和selitrectinib(30 mg/kg)的優越療效(P=0.0384和0.0022),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用機制 TRK家族由分別稱為TRKA、TRKB和TRKC的三種蛋白質組成,分別由神經?養性受體酪氨酸激?基因NTRK1、NTRK2及NTRK3編碼。TRK在維持正常神經系統功能重要作用。分離NTRK基因或NTRK基因融合體的異常連接會導致多種不同腫瘤的發生,其中嬰兒纖維肉瘤、唾液腺癌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較高。 NTRK融合同樣在軟組織肉瘤、甲狀腺癌症、唾液腺乳腺類似分泌癌、肺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中以較低概率檢測到。 目前進展 我們目前正在中國內地針對患有NTRK基因融合陽性的晚期實體瘤的成人和青少年患(12歲或以上及18歲以下)進行ICP-723的註冊性試驗。此外,CDE已於2023年7月批准針對其他兒童患群(2至12歲)的IND,兒童患的劑量爬坡已完成。 我們已在中國內地啟動針對NTRK基因融合陽性的晚期實體瘤成人及青少年(12歲以上)患的ICP-723 II期註冊性試驗。截至本公告發佈時間,我們已進入ICP-723的NDA前階段,我們預計於2025年初在中國內地提交NDA。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觀察到80%-90%的療效。Zurletrectinib顯示可克服對第一代TRK抑制劑的獲得耐藥性,為曾接受TRKi治療失敗的患帶來希望。 ICP-189 ICP-189為一種有效的口服SHP2變構抑制劑,對其他磷酸?具有很好的選擇性。 ICP-189可作為聯用其他抗腫瘤藥的基石療法,旨在為實體瘤提供新的治療方法。 SHP2為RAS-MAPK通路的關鍵上游調節因子,因此在多種致癌驅動激?的信號傳導中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PD-1信號傳導中的關鍵信號傳導,使SHP2抑制劑可以與多種靶向療法和免疫腫瘤療法聯用。 的抗腫瘤作用,ICP-189與一系列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KRAS、MEK及PD-1抑制劑)聯合治療時,同樣顯示出良好活性。 ICP-189的體內有效性通過藥效調節得到驗證,ICP-189暴露水平與腫瘤中p-ERK和DUSP6 mRNA水平降低相關。 我們正在進行Ia期劑量遞增研究,以評估ICP-189在中國晚期實體瘤患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特性及初步抗腫瘤活性。於本公告日期,劑量已遞增至120毫克QD組,未觀察到DLT,亦無3級或以上的TRAE。160毫克QD劑量組正在招募患。ICP-189顯示出劑量依賴的藥代動力學特性與較長的半衰期。 在120毫克劑量下,ICP-189達到了足夠的暴露水平,可以有效覆蓋DUSP6抑制的IC,DUSP6是MAPK通路的下游生物標誌物。在ICP-189單藥治療中觀察到初90 步療效,20毫克劑量組別中的1名宮頸癌患達到PR並持續了14個治療週期。 本公司預計2024年完成Ia期臨床數據讀出。 ICP-189 Ib期臨床試驗將探索多種聯用療法,括與第三代EGFR抑制劑聯用治療肺癌,與抗PD-1抗體聯用治療多種癌症。於2023年7月14日,諾誠健華與ArriVent Biopharma(「ArriVent」)宣佈開展臨床開發合作,以評估諾誠健華的新型SHP2變構抑制劑ICP-189與ArriVent的伏美替尼(一種高度腦滲透性、廣泛活性的突變選擇性EGFR抑制劑)治療晚期NSCLC患的聯合療法。臨床前研究表明,ICP-189與伏美替尼聯用可克服第三代EGFR抑制劑的耐藥性。 截至本公告日期,ICP-189聯合EGFRi的Ib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2024年3月完成首例患用藥。80毫克ICP-189聯合80毫克伏美替尼用藥安全性良好,未觀察到DLT,劑量遞增至120毫克ICP-189加80毫克伏美替尼。與基線相比,穩態全血中DUSP6的表達顯著降低,表明ICP-189與伏美替尼聯合使用可有效阻斷MAPK通路。ICP-189聯合伏美替尼為改善晚期或轉移肺癌患的生活質量提供了另外一種潛在治療選擇。 Gunagratinib是我們正在開發的一種用於治療各種實體瘤的有效及具優選性的泛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泛FGFR」)抑制劑。研究顯示,FGFR的突變和異常活化與多種癌症的進展有關,括膽管癌、乳腺癌、肺癌、頭頸癌、胃癌和尿道上皮癌,約佔實體瘤約7.1%。 目前進展 Gunagratinib是一種新型泛FGFR抑制劑,可高效及選擇性的透過共價鏈結合不可逆抑制FGFR活動。臨床前數據顯示,gunagratinib可克服第一代可逆FGFR抑制劑(例如英非替尼)的獲得性耐藥。 於2023年1月中,我們展示了gunagratinib在CCA患中正在進行的IIa期劑量擴展研究的ICP-192數據。共招募了18名CCA患,其中17名患已進行至少一項腫瘤評估。中位隨訪時間為5.57個月。ORR為52.9%(17名患中有9名),DCR為— 94.1%(17名患中有16名)。mPFS為6.93個月(95% CI,5.42 未達到)(截止時仍未成熟)。並無患因TRAE而停止治療,亦無出現與治療相關的死亡。因此,與其他已批准的FGFR抑制劑相比,gunagratinib在曾接受過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CCA(其中含FG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患中的安全和耐受性良好,應答率高(52.9%)。我們已於2023年上半年在中國內地啟動II期註冊性試驗。 生產 廣州生產設施 我們自有的50,000平方米小分子廣州生產設施(「廣州基地」)符合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的GMP規定,具備十億片劑的年產能,已經成功獲得生產許可證。 在獲得中國NMPA批准可在廣州基地進行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商業化生產後,我們已開始在廣州小分子生產設施生產奧布替尼,並已自2022年8月推出商業市場。 類問題,我們的廣州基地已經搭建了先進的技術平台,括國際先進的噴霧乾燥固體分散體和固體製劑生產線,並配備難溶性藥物增溶製劑技術、口服固體製劑調釋製劑技術和靶向定位給藥技術三大技術平台,由此可解決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我們的固體分散技術是增溶過程中的核心技術,可以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從而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更好地滿足新藥開發和生產需求。於2023年上半年,我們的廣州基地獲廣州政府認定為廣東省難溶性藥物創新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 此外,我們已成功完成第二期建設,設施正在投入運?階段。我們就支持2025年及之後即將推出的新產品規劃第三期建設。兩個項目新增30,000平方米的生產面積,以支持我們不斷增長的在研藥物及持續業務擴張。 北京生產設施 我們已在北京昌平建立一座大分子CMC試點設施,擬進行早期臨床用品的?運階段。同時,我們已選定在生命科學園區內本公司總部鄰近一塊70,381平方米的土地上,興建標誌性的研發中心及大分子生產設施。 其他企業發展 於2024年4月26日,本公司宣佈發佈2023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2023年ESG報告」)。這標誌著本公司連續第五年發佈ESG報告,也是第一年設定具體的環境管理目標。於2023年ESG報告中,本公司承諾截至2028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能源使用強度、工業廢水排放強度在2023年的基礎上分別降低10%,廢氣排放處理合規率和廢棄物處理合規率將分別為100%,實現綠色生產,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 報告期後事項 除本公告及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附註19所披露外,自2024年6月30日後直至本公告日期並無發生影本公司之其他重要事項。 收益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4年 2023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持續經?業務收益 藥物的銷售淨額 417,820 99.5 321,466 85.1 研發及其他服務 1,918 0.5 56,083 14.9 總收益 419,738 100.0 377,549 100.0 總收益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77.5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419.7百萬元。藥物的銷售淨額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21.5百萬元增加30.0%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417.8百萬元,是由於2024年第二季度奧布替尼銷量快速增長,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為48.8%。研發及其他服務減少主要是由於2023年第三季度與渤健的服務費安排完成。 毛利及毛利率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4年 2023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藥物銷售 358,443 99.7 279,333 92.7 研發及其他服務 1,155 0.3 22,144 7.3 359,598 100.0 301,477 100.0 毛利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01.5百萬元增加19.3%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59.6百萬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毛利率為85.7%,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79.9%增加5.8個百分點。毛利率增長主要是由於藥物及服務的銷售組合變動。 本集團從事生物製藥研發、生產、商業化及服務,而該等業務被視為單一報告分部,與在內部向本集團高級管理層呈報資料以進行資源分配和業績評估之方式一致。因此,並無呈列按經?分部劃分的分析。 其他收入及收益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31.3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11.4百萬元,主要歸因於政府補助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29.2百萬元減少人民幣17.7百萬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1.5百萬元,以及理財產品收益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8.3百萬元減少人民幣7.3百萬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0百萬元。 銷售及分銷開支 銷售及分銷開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91.2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57.2百萬元,主要歸因於運?效率不斷提高及股份支付開支減少。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4年 2023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市場研究及推廣 82,029 52.2 85,638 44.8 僱員開支 93,087 59.2 81,281 42.5 股份支付開支 (31,589) (20.1) 10,542 5.5 其他 13,626 8.7 13,747 7.2 銷售及分銷開支 157,153 100.0 191,208 100.0 研發開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58.1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420.8百萬元,主要是由於增加投資以推進技術平台創新及臨床研究,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4年 2023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直接臨床試驗及第三方 合約開支 162,338 38.6 146,561 40.9 僱員開支 143,870 34.2 117,654 32.9 股份支付開支 18,329 4.4 20,808 5.8 折舊及攤銷 37,404 8.9 28,206 7.9 其他 58,881 13.9 44,901 12.5 研發開支 420,822 100.0 358,130 100.0 (i) 直接臨床試驗及第三方合約開支由人民幣146.6百萬元增加人民幣15.7百萬元至人民幣162.3百萬元; (ii) 研發僱員開支由人民幣117.7百萬元增加人民幣26.2百萬元至人民幣143.9百萬元; (iii) 股份支付開支由人民幣20.8百萬元減少人民幣2.5百萬元至人民幣18.3百萬元; (iv) 折舊及攤銷由人民幣28.2百萬元增加人民幣9.2百萬元至人民幣37.4百萬元;(v) 其他研發開支(例如試驗用材料、耗材及能源等)由人民幣44.9百萬元增加人民幣14.0百萬元至人民幣58.9百萬元。 行政開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87.3百萬元增加4.8%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91.5百萬元,主要歸因於僱員開支、稅項及附加費與折舊和攤銷開支增加。上述因素的影主要被專業費用減少所抵銷。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4年 2023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僱員開支 41,676 45.5 39,772 45.6 股份支付開支 12,913 14.1 13,568 15.5 專業費用 9,806 10.7 11,351 13.0 折舊及攤銷 8,166 8.9 7,117 8.2 稅項及附加費 6,641 7.3 4,226 4.8 其他 12,309 13.5 11,265 12.9 行政開支 91,511 100.0 87,299 100.0 其他開支 其他開支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79.2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33.1百萬元,主要是因海外公司的人民幣結餘兌換為其功能貨幣美元時美元兌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未變現匯兌虧損。該虧損減少是由於美元兌人民幣的波動較去年同期更為平緩。 應佔合?企業虧損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應佔合?企業虧損為人民幣1.5百萬元,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則為虧損人民幣2.1百萬元。 財務成本 財務成本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20.3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0.5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其他流動負債的貼現利息成本人民幣11.5百萬元已於2023年悉數變現,因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並無該成本。 流動資產淨值 下表載列我們截至所示日期的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流動資產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 280,677 307,638 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 124,881 113,994 存貨 118,381 119,095 — 其他金融資產 642,941 現金及銀行結餘 6,903,693 8,224,596 流動資產總值 8,070,573 8,765,323 流動負債 計息銀行借款 5,000 5,000 貿易應付款項 117,242 134,905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 669,052 667,717 遞延收入 11,274 12,008 租賃負債 34,183 23,233 可轉換貸款 1,274,794 1,251,131 流動負債總額 2,111,545 2,093,994 流動資產淨額 5,959,028 6,671,329 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們有流動資產淨額人民幣5,959.0百萬元,主要歸因於我們的現金及銀行結餘人民幣6,903.7百萬元、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人民幣280.7百萬元、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人民幣124.9百萬元、存貨人民幣118.4百萬元,以及其他金融資產人民幣642.9百萬元,部分被貿易應付款項人民幣117.2百萬元、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人民幣669.1百萬元及可轉換貸款人民幣1,274.8百萬元所抵銷。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主要括銷售藥品應收款項及提供研發及其他服務的其他應收款項。貿易應收款項於報告期末根據發票日期及經扣除虧損撥備的賬齡分析如下: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三個月內 268,816 248,942 三個月至六個月 11,861 58,696 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 280,677 307,638 本集團與客戶的交易條款主要為信貸方式,惟新客戶一般須預先付款。信貸期一般為一至三個月,部分客戶的信貸期更長。本集團致力對尚未收取的應收款項維持嚴格控制,以將信貸風險減至最低。高級管理人員定期檢討逾期結餘。 本集團主要客戶為中國的國有大型藥品經銷商,本集團自2021年以來一直與該等經銷商合作。本集團認為該做法符合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的獨有規範,主要藥品經銷商為國有企業。本集團並無就其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結餘持有任何抵押品或其他信貸增益工具。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為不計息。 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 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14.0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124.9百萬元,主要是由於(i)預付款項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39.0百萬元增加人民幣25.4百萬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64.4百萬元;(ii)可收回稅項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0.4百萬元增加人民幣4.2百萬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14.6百萬元;惟被(iii)應收利息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62.5百萬元減少人民幣17.9百萬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44.6百萬元所抵銷。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預付款項 64,353 39,044 應收利息 44,572 62,540 可收回稅項 14,633 10,390 其他應收款項 1,323 2,020 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項及其他資產 124,881 113,994 存貨 由於庫存適當,存貨(主要括原材料、在製品及製成品)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19.1百萬元輕微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118.4百萬元。 其他金融資產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 按攤銷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 693,551 —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 350,406 — 其他金融資產 1,043,957 分類為: 流動資產 642,941 — 非流動資產 401,016 — 其他金融資產 1,043,957 — 其他金融資產總值(分類為按攤銷成本列賬的金融資產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為理財產品,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資產及非流動資產分別為人民幣642.9百萬元及人民幣401.0百萬元,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則為零。 貿易應付款項於報告期末根據發票日期的賬齡分析如下: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一年內 102,521 124,207 一年至兩年 14,686 10,432 兩年至三年 16 199 三年以上 19 67 117,242 134,905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667.7百萬元輕微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669.1百萬元。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應付款項 57,793 58,190 應付工資 45,781 52,999 個人所得稅及其他稅項 27,449 15,253 銷售折扣 14,744 11,853 應計費用 23,766 38,336 其他流動負債 476,336 476,336 其他 23,183 14,750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 669,052 667,717 下表載列我們的債務及融資租賃截至所示日期的明細: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計入流動負債 計息銀行借款 5,000 5,000 租賃負債 34,183 23,233 其他流動負債 476,336 476,336 可轉換貸款 1,274,794 1,251,131 計入非流動負債 計息銀行借款 33,900 26,300 租賃負債 39,781 43,647 長期應付款項 294,048 305,577 債務總額 2,158,042 2,131,224 債務總額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131.2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158.0百萬元,主要是由於可轉換貸款、租賃負債及計息銀行借款增加,惟部分被長期應付款項減少所抵銷。 遞延收入 遞延收入總額(分類為流動負債及非流動負債)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80.9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69.6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政府補貼於利潤確認所致。 物業、廠房及設備 物業、廠房及設備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759.8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805.2百萬元,主要是由於廣州及北京工廠的樓宇、廠房及機器增加所致。 使用權資產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93.8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96.5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添置使用權資產,惟部分被正常攤銷所抵銷。 其他無形資產 其他無形資產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39.0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36.5百萬元,主要是由於無形資產攤銷所致。 於合?企業的投資 於合?企業的投資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5.7百萬元減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4.1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應佔合?企業的虧損增加所致。 其他非流動資產 其他非流動資產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52.4百萬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59.0百萬元。 主要財務比率 下表載列我們的選定主要財務比率: 截至 2024年 2023年 6月30日 12月31日 流動比率 3.8 4.2 流動比率等於截至年╱期末的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下降主要是由於本集團購買的部分理財產品計入非流動資產。 我們預期,我們的流動資金需求將結合經?活動所得現金、銀行信貸及其他借款、不時從資金市場籌集的其他資金及首次公開發售和人民幣股份發行所得款項淨額而獲滿足。我們將根據我們對資本資源的需要及市場狀況,繼續評估潛在融資機會。 於2020年3月23日,因本公司在香聯交所上市而按價格每股8.95元發行250,324,000股每股面值0.000002美元的股份。相等於股份面值的所得款項3,883元已記入本公司的股本。餘下所得款項2,240.4百萬元(未扣除有關本公司首次公開發售的開支)已記入股份溢價賬。美元金額乃按於2020年3月23日在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H.10每週統計公佈所載的匯率換算為元。 於2020年4月15日,全球發售的國際銷商全數行使超額配股權,據此,本公司須按全球發售項下的發售價配發及發行期權股份,即共計37,548,000股股份,相等於根據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的股份最高數目約15%。行使超額配股權所得款項淨額約為322.59百萬元(經扣除本公司就行使超額配股權應付的佣金及其他發售開支)。 於2021年2月10日,根據本公司與若干投資訂立的兩項認購協議,合共210,508,000股本公司股份按每股認購股份14.45元之認購價獲得認購。有關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分別為2021年2月3日及2021年2月10日的公告。 於2022年9月21日,264,648,217股每股面值0.000002美元的人民幣股份按每股人民幣股份人民幣11.03元的價格發行,並已在科創板上市。經扣除銷折扣及佣金和發售開支後,所得款項淨額為人民幣2,778.82百萬元。按中國證券法例規定,人民幣股份發行的所得款項淨額的用途必須嚴格遵守中國招股章程所披露的計劃用途以及經董事會批准的本公司有關人民幣股份發行的資金管理政策。 於2024年6月30日,我們的現金及相關賬戶結餘為人民幣7,992.2百萬元,而於2023年12月31日則為人民幣8,287.1萬元。該減少主要是由於經?活動所致。我們的現金主要用作為新候選藥物的研發工作提供資金,以及用作促銷、?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我們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人民幣、美元、澳元及元持有。 證券以換取現金。 重大投資、重大收購及出售事項 認購理財產品 於報告期內,本公司已購買若干理財產品,但該等產品單個或合計根據上市規則第14.07條計算的適用百分比率均未超過5%。 除上文披露外,於2024年6月30日,我們並無持有任何重大投資。於報告期,我們並無有關本公司的附屬公司、聯?公司及合?企業的任何重大收購或出售事項。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們並無任何重大投資及資本資產計劃。 資產負債比率 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比率(按總債項(括其他流動負債、貸款及借款及可轉換貸款)除以總資產再乘以100%計算)為21.5%(2023年12月31日:20.8%)。 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不斷監察現有及預期流動資金需求,以確保本公司維持充足現金儲備以應付其短期及長期的流動資金需要。 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 於2024年6月30日,我們有廣州凱得的可轉換貸款人民幣1,274.8百萬元、應付北京昌鑫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長期應付款項人民幣294.0百萬元、北京銀行的計息借款人民幣38.9百萬元、與廣州凱得的其他流動負債人民幣476.3百萬元、已抵押予北京昌鑫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土地使用權人民幣155.2百萬元及若干在建工程人民幣76.9百萬元。我們於2023年5月與北京銀行簽訂貸款協議,銀行信貸金額為人民幣400.0百萬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提取人民幣43.9百萬元,而未動用銀行信貸為人民幣356.1百萬元。 證、貸款資本、債務證券、貸款、未動用銀行信貸、銀行透支或其他同類債項、租購承擔、承兌負債(正常貿易票據除外)、承兌信貸(不論是否有擔保、無擔保、有抵押或無抵押)或擔保。 或然負債 於2024年6月30日,我們並無任何重大或然負債。 外匯風險 我們的財務報表以人民幣列示,但若干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以及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按外幣計值,因而面臨外幣風險。我們目前並無外幣對沖政策。然而,管理層會監控外匯風險,並會在日後有需要時考慮對沖重大的外幣風險。 流動資金風險 在流動資金風險管理中,本公司監控並維持管理層認為充足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水平,以為?運提供資金並減輕現金流量波動的影。 本集團資產押記 除「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一段所述的土地使用權及若干在建工程抵押外,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並無將其資產抵押。 企業管治及其他資料 本公司於2015年11月3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獲豁免有限責任公司,而本公司股份於2020年3月23日在聯交所上市。於2022年9月21日,本公司的人民幣股份在科創板上市。 在本公司於2024年6月27日舉行的股東週年大會(「2023年股東週年大會」)上,股東通過一項有關修訂本公司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的特別決議案。本公司第五次經修訂及重列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已於2024年6月27日生效。有關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4年4月27日的通函。 董事、公司秘書及主要行政人員的資料變更 於報告期及直至本公告日期,本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公司秘書及主要行政人員並無變更。 報告期內,概無根據上市規則第13.51B(1)條須予披露的董事資料變更。 重選董事 於2023年股東週年大會上,股東通過普通決議案重選施一公博士、金明先生、胡蘭女士及董丹丹博士為董事。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4年4月27日的通函。 遵守企業管治守則 本公司已應用企業管治守則所載的原則及守則條文。於報告期內,董事會認為除以下偏離外,本公司已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第2部分所載的所有適用守則條文。 根據企業管治守則的守則條文第C.2.1條,主席與行政總裁的責任應予區分,不應由同一人承擔。本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角色由本公司的聯席創辦人崔霽松博士擔任。董事會相信,此架構不會損害董事會與本公司管理層之間的權責平衡,原因為:(i)董事會將作出的決策須經至少大多數董事批准,且組成董事會的九名董事中有三名為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相信董事會擁有足夠的權力制衡;(ii)崔霽松博士及其他董事知悉並承諾履行彼等作為董事的受信責任,該等責任要求(其中括)彼等為本公司利益及以符合本公司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事,並為本集團作出相應決策;及(iii)董事會由經驗豐富的優質人才組成,確保董事會運作的權責平衡,而該等人才會定期會面以討論影本公司?運事會與高級管理層詳細討論後共同制定。董事會亦相信,主席及行政總裁由同一人士兼任可促進策略倡議的有效執行並促進管理層與董事會之間的資訊溝通。 此外,鑑於崔霽松博士的經驗、個人背景及上述其在本公司中的角色,崔霽松博士為識別董事會策略機會及重點的最適合董事,因為其作為行政總裁對我們的業務有廣泛的了解。最後,由於崔霽松博士為本公司的聯席創辦人,故董事會相信,由同一人兼任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角色,好處為可確保本集團內部領導貫徹一致,使本集團的整體策略規劃和溝通更有效及更具效率。董事會將繼續檢討本集團企業管治架構的成效,以評估是否有必要區分主席與行政總裁的角色。 本公司將繼續定期檢討及監察企業管治常規,以確保遵守企業管治守則及維持最佳常規的最高標準。我們力求實施高水平的企業管治,這對保障我們股東的權益至關重要。 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 本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的標準守則。 本公司已向全體董事作出具體查詢,而董事已確認彼等於報告期內已遵守標準守則。可能掌握本公司未經公佈內幕消息的本公司僱員亦須遵守標準守則。 本公司於報告期內並未發現有任何僱員不遵守標準守則的事件。 於2023年9月8日,董事會批准且本公司宣佈以200百萬元回購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的股份回購計劃(「股份回購計劃」)。報告期內,本公司根據股份回購計劃場內回購2,198,000股股份,總代價為11,301,210元。於2024年6月30日,所回購的548,000股股份已於2024年2月7日註銷。董事認為,視乎當時市況及融資安排,回購股份可令每股資產凈值及╱或每股收益增加。 報告期內股份回購詳情如下: 每股支付的價格 回購月份 回購股份數目及方式 最高 最低已支付總代價 2024年1月 於聯交所回購548,000股股份 6元 5.6元 3,162,780元2024年2月 於聯交所回購1,650,000股股份 5.13元 4.54元 8,138,430元總計(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