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振华新材(688707):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振华新材: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707 公司简称:振华新材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本公司已在本半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详情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的相关内容。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侯乔坤、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向黔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进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4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2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49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9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0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变动的主要原因为:产品销售价格随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下降而下降,同时由于新产品导入不及时导致订单减少,产品销量减少; 2. 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亏损,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滑; 3. 受收入减少、现金管理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下滑,同时本期支付上年开出的票据,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幅度小于报告期内收入下降幅度,以上因素导致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变动。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领域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属于“C3985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公司属于“3.3.10.1 二次电池材料制造”;按照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公司属于“1.2.1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核心竞争产品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用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三元正极材料业务情况 作为全球较早研发出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源于对材料结构的深刻理解,公司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同时公司也开发高镍/超高镍的高容量多晶材料,充分利用单晶和多晶材料的各自优势,打造适合于半固态/凝聚态/固态电池、低空飞行器、工业无人机等高能量密度需求场景的产品,更好地扩展下游市场。 按照产品构成来看,在中镍/中高镍产品方面,公司深耕单晶领域,在提升材料的电压的同时强化材料结构的稳定,持续改善循环性能,中高镍高电压三元材料累计销售上万吨,新一代产品,具有高电压、高容量、长循环、低内阻的特点,凭借极致的性价比优势,获得客户认可,目前下游头部客户正在积极评估导入;在高镍/超高镍产品方面,公司持续优化产品性能表现,高镍多晶产品除了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外,倍率性能和功率性能改善明显,超高镍产品具有结构稳定性好,首效高,容量高,长循环的特点,近年来持续稳定输出,报告期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一致。 针对半固态/凝聚态/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场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固体电解质具有粒径小(纳米级)、空气稳定性好、离子电导率高、分散性好的特点,目前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固体电解质改性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较明显改善,可实现不同尺寸粒径的材料合成,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设计,其中适用该体系的超高镍9系已实现百吨级出货。 新一代6系高电压快充三元材料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客户认可,目前下游头部客户正在积极评估。针对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开发了适用于该应用场景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安全可靠的电池材料,目前已实现百吨级生产销售。 2.其余材料业务情况 除三元正极材料外,公司还可提供钴酸锂、复合三元、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富锂锰基等化学体系所需的材料,覆盖不同能量密度区间。公司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在抑制锰溶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循环性能明显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备结构稳定性好,首效高,容量高的特点,已实现吨级批量生产;同时加快研发及推广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丰富终端应用领域。 公司可根据应用领域及客户要求,设计个性化产品方案,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2009年在国内外较早完成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的研发及生产。截至目前,公司成功研发并形成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半固态/固态电池用的正极材料及电解质合成技术等。 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具体如下: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项,其中2项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相关。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自2004年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至今已有20余年的研发经验积累及成果转化。 公司于2009年在国内外较早完成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的研发及生产,现已具备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形成完善的产品布局,是公司主营核心产品。针对半固态/凝聚态/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场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固体电解质具有粒径小(纳米级)、空气稳定性好、离子电导率高、分散性好的特点,目前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固体电解质改性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较明显改善,可实现不同尺寸粒径的材料合成,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设计,其中适用该体系的超高镍9系已实现百吨级出货。新一代6系高电压快充三元材料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客户认可,目前下游头部客户正在积极评估。针对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开发了适用于该应用场景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安全可靠的电池材料,目前已实现百吨级生产销售。此外,公司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在抑制锰溶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循环性能明显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备结构稳定性好,首效高,容量高的特点,已实现吨级批量生产。同时加快研发及推广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丰富终端应用领域。 2.品牌和质量优势 公司于2016年10月26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TS16949:2009”,认证范围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设计及制造,并于2018年通过“IATF16949:2016”换版审核,确保公司新产品开发及产品质量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与下游客户的需求。 公司始终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严格遵守《产品先期策划控制程序》《5M1E变更控制程序》等质量管理规程,对新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实施全流程保障。2009年至今,公司正极材料产品质量及良品率处于较高水平,获得下游国内电池生产龙头企业的认可。 3.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自2004年开始,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紧密合作,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L)、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 4.工业智能化优势 公司通过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正极材料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服务的数字化,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能源管理效率;提高了生产库存管理能力,经营的敏捷度和响应能力,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交付。 5.可持续发展优势 公司通过参股公司红星电子,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加强对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红星电子15.53%股权。红星电子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次生物料提炼回收可用锂元素、钴元素等有价值材料,并将其生产转化为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上述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回收产业布局是公司加速上游产业整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效减少贵重金属的流失,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日常生产经营的融合,公司现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两个生产基地均已通过SGS碳中和认证,宣告达成零碳工厂,义龙基地获评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贵阳基地获评贵州省省级绿色工厂。在乡村振兴方面,义龙生产基地所在的安龙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公司通过产业引领,就业帮扶,辐射带动周边商业,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7,232.33万元,同比下降 7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02.5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0,542.8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一)报告期业绩变动原因分析 1.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三元材料市场增长有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较2023年同期44.1%的增速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同比增长33.7%,低于2023年同期38.1%的增速。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30.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69.3%。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达到30.6万吨,同比增长15.4%;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47.9万吨,同比增长1.9%。 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且三元电池装机量被磷酸铁锂电池大幅挤压,导致三元材料的市场增速小于同期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速,及同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 2. 行业竞争加剧,三元材料厂商盈利承压 三元材料除面临磷酸铁锂在需求端的影响外,一边面临同业竞争的加剧。根据SMM新能源统计,2024年上半年,三元材料厂商的开工率大约为40%。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三元材料企业而言,生产成本较高、加工费走低、盈利能力承压。 3. 海外市场对中国相关行业的打压直接影响海外需求的释放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的发展,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工。因此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采取措施保护本土产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海外需求释放造成不利影响。公司产品直接出口较少,主要是通过下游客户出口至海外,因此海外形势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间接影响。 4. 新产品导入不及时导致丢失了部分订单 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6系三元材料在国内的市场占比为28%,相较于去年全年的20%实现跃升。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5系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减少,而6系新一代高电压材料在客户端的认证导入没有及时完成,导致报告期内销售量减少,经营出现短期波动。 5. 对上游原材料掌控力欠缺,导致毛利率易受影响 三元正极材料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超过90%,主要原材料价格受锂、镍、钴等金属价格影响。 主要原材料在此期间处于价格下降通道,按照行业的定价模式,2024年上半年产品单位售价降幅大于原材料单位成本降幅,由此导致了毛利率下降。 6. 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费用摊销加大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大的特点,因此相应厂房、设备的折旧摊销对毛利率存在直接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单位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增加,毛利率下降。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1. 审慎推进产能建设 考虑行业发展情况,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根据下游市场需求审慎把握在建项目的建设节奏。 2. 持续加强研发 公司的核心能力是持续创新,围绕新的应用场景、新的市场需求、未来的行业趋势,提前布局技术储备和创新产品;围绕已有产品,持续深度开发,迭代产品。结合公司现有大单晶研发优势,加大中高镍、高镍和超高镍三元材料、钠电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富锂锰、高电压钴酸锂、固体电解质氧化物等产品的开发、升级迭代、及市场推广,为公司拓展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供应链合作、谈判、寻找低价原料等方式进一步的降低原料成本。不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措施,加强对生产等重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支出,提升经营效率。 研发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推进锂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4. 积极开拓市场 围绕现有业务,继续拓展新的市场和新的客户。在现有客户方面,以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竞争;在新客户方面,加快开拓,持续跟进客户需求;在新的市场方面,持续跟进技术变化,做好技术储备,同时根据下游场景开发产品,加快推进产业化。持续提升现有客户黏度、持续完善公司客户群体布局,降低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由于前述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下滑,经营亏损。尽管面临困难,公司依然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在市场上仍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面对当前不利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销售策略方面,公司调整市场定位,优化销售策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以期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加快研发进度,以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重新审视市场环境,调整业务方向,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公司希望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力争尽早改善当前的经营局面,恢复并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的收入来源于正极材料的销售,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7,232.33万元,同比下降 7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02.5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0,542.8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受宏观环境、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下滑。若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下降,或者公司三元材料等产品在产能、价格等方面未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导致收入下滑,或者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或出现震荡波动趋势导致实际成本中的原材料均价波动趋势与销售定价产生大幅度背离、出现原材料单位成本降幅大幅低于单位售价降幅的情形,则公司将受营业收入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锂盐、前驱体等。公司产品根据行业惯例采用“主要原料成本+加工价格”的成本加成模式定价,其中“加工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原料成本”主要参照销售时点上一月原材料市场价格经双方协商确定。鉴于公司实际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时间受安全库存量、集中采购规模效益等因素影响,早于产品定价时间,从而使得成本中原材料采购均价与销售定价时点的原材料市场价格匹配存在滞后性。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加大了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若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则会出现存货减值,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若公司不能做好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机制,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三)产品销售毛利率波动较大的风险 受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产品单位成本与销售定价中的“主要原料成本”匹配存在滞后性,产品单位售价降幅大于原材料单位成本降幅,由此导致了毛利率下降。近年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未来若出现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无序、产品售价及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未能持续保持产品、客户等行业竞争优势等情形,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四)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下游锂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受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以及公司坚持核心优质大客户战略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 90%,处于较高水平。公司存在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未来如果主要客户因经营不利或调整供应商范围等原因,削减对公司的采购量,或者出现激烈竞争导致主要客户流失,都将对公司的销售规模、回款速度、毛利率等造成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五)产能利用率不足、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 近年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同时随着终端需求的不断变化,正极材料企业可能面临竞争加剧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终端技术路线变动导致的现有产能需求减少的风险。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基于当时市场环境、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等因素做出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过了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如果项目建成后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影响而陷入衰退,将导致公司募投项目收益情况达不到预期水平,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截至 2024年 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 31,502.6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3.75%;固定资产期末余额 245,769.0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29.24%,两者合计期末余额为 277,271.7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32.98%。随着在建工程项目逐步转固,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若未来公司生产经营环境或者下游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继续降低,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等情形,则可能存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应收账款较高可能导致坏账损失加大的风险 2024年 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62,786.9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 64.57%,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及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较高。若未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进一步增长、个别客户因经营状况恶化等自身因素延迟付款或不付款,则公司面临应收账款账龄延长、回款率下降、坏账准备上升、需对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七)存货金额较大、发生跌价等风险 2024年 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128,943.78万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 15.34%,存货金额占比较高。较高的存货金额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可能导致一定的存货积压风险,同时若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在日后经营中出现跌价的风险。 (八)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的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与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储能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影响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储能行业的市场需求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为提升自身电池产业链竞争力,先后出台了多项电动车供应链本土化的相关法案,旨在保护本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降低对中国等国家的新能源产品进口依赖度;同时欧洲众多国家和车企已经宣布放缓全面电动化的进程,恢复对燃油车的更新开发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直接出口比例较小,主要通过下游客户应用到海外市场,海外相关政策的演变,一方面影响公司的海外拓展计划,同时会对公司下游客户的需求和选择造成影响。 (九)行业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三元正极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宏观环境、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动会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量变动,从而对三元材料的市场需求造成影响。公司目前所处市场竞争加剧,若公司无法及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公司的开工率,从而对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十)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市场上形成规模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若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更新迭代,三元正极材料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下降,则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正极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十一)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研发方向包括低成本三元前驱体、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材料、无钴镍锰二元材料、高电压钴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固态/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等材料开发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由于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公司上述在研项目聚焦于降低材料成本及新型正极材料等方面,存在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研发结果未通过客户认证、未满足客户需求、相关性能指标未及预期的风险。 一旦出现新技术及对应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核心技术有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将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十二)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目前,公司已掌握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中高镍低钴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半固态/固态电池用的正极材料及电解质合成技术等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用于公司正极材料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中。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上述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若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十三)产品质量问题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最终应用方向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各产业链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质量容易受生产工艺流程稳定性影响,存在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的特点,而公司下游客户均为国内知名的锂电池生产企业,通常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因此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若公司未来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带来大量退货等情况,将可能影响产品的市场销售,导致主要客户流失,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十四)安全生产与环保风险 随着相关安全生产与环保监管政策的趋严及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安全生产与环保 合规压力也在增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 件导致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的风险;一旦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不仅会面临直接损失,还可 能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等,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 况。 (十五)经营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升的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公司总体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经营管理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和完善,不能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公司的日常运营及资产安全将面临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六、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请参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受销售规模的下降影响,营业成本相应减少。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受销售规模的下降影响,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无重大变化。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取得的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利息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无重大变化。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受收入减少、现金管理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下滑,同时本期支付上年开出的票据,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幅度小于报告期内收入下降幅度,以上因素导致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变动。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募投项目建设投资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再融资募集现金。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