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首药控股(688197):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首药控股: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97 公司简称:首药控股 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 8月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于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中说明了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李文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亚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亚杰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无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内容,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公司亦无义务因新信息、未来时间或其他原因而对本报告中的任何前瞻性陈述公开进行更新或修改;公司及其任何员工并未就公司的未来表现作出任何保证声明及不为该等声明负责。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2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4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概述 公司以原始创新为起点,秉承“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创新理念,致力于开发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国产靶向新药,以解决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治疗领域中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惠及更多的我国患者。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制剂制造(C272);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中国癌症最新流行病学数据,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达 482.47万,全部癌症粗发病率 341.75/10万人,年龄标化发病率为 201.61/10万人,中国癌症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加。全体人群中,新发病例数前 5位癌种分别为:肺癌(106.06万人,22.0%)、结直肠癌(51.71万人,10.7%)、甲状腺癌(46.61万人,9.7%)、肝癌(36.77万人,7.6%)及乳腺癌(36.12万人,7.5%),共占所有癌症的 57.42%,居于首位的肺癌新发病例数为第二位的结直肠癌 2.05倍。这种明显的差距在性别分层中亦可观察到:我国男性肺癌新发病例 65.87万人,为第二位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 30.77万人的 2.14倍;女性新发肺癌病例 40.19万人,较第二位的乳腺癌(35.72万人)高出 13%。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增死亡 974.38万人。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仍为肺癌(181.75万人,18.7%),死亡率 2-5位分别为结直肠癌(90.40万人,9.3%)、肝癌(75.87万人,7.8%)、乳腺癌(66.98万人,6.9%)及胃癌(66.02万人,6.8%);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新增 257.42万人,排名第一的癌种同样为肺癌(73.33万人,28.5%)。 生物医药是技术导向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重要赛道和分支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药”,将创新药列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6月 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也多次提及“创新药”。7月 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此外,本报告期内,多地支持医药创新政策密集出台,包括现金支持、加速临床试验开展、药械审评审批节奏、鼓励多元支付、医保谈判获得政策倾斜以及鼓励投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全方位促进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其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推出《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调动多部门从政策层面联合发力,形成多维度支持北京创新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在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下,以创新药和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 根据 NMPA披露的数据,本报告期内,国内共计 44款新药首次获批上市,其中包括 23款1类创新药,此外还有近 50款新药的新适应症或新剂型获批。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创新药研发技术不断突破,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导向的行业生态,对药企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因此,行业企业应深化对创新药物临床价值的认识,结合新兴开发技术,聚焦能够打破垄断、真正解决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填补临床空白的创新,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受上述因素驱动,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向好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在中国药物市场当中,抗肿瘤药物市场销售近些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3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 2,690亿元,2018-2023年 CAGR达 11.3%;随着癌症治疗方法的进展及更多更优的药物相继获批上市,促使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处于上升态势。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在2026年将会达到人民币 3,985亿元,到 2030年达到人民币 5,817亿元,2026年至 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9%。另据米内网数据统计,全球新药 Top 20国家研发项目格局中,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快速提升,创新药物管线数仅次于美国。国内在研创新药集中在以替尼类药物为代表的小分子靶向药及以抗体为代表的大分子药物。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替尼类药物、抗体药物销售额亦分别从 2017年 90亿元、86亿元增长至 2023年的 293亿元、465亿元,彰显强大的增长潜力。 (二)关于首药控股 首药控股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预期和生存质量,让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最终实现慢性疾病管理为宗旨,致力于发现具有迫切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在研产品靶点丰富、梯次分明。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管线 24个,其中 12个自主研发管线,12个合作研发管线。自主研发管线中,1款已处于 pre-NDA沟通交流阶段,2款处于关键性注册Ⅱ/Ⅲ期临床,1款处于Ⅱ期临床,3款处于Ⅰ期临床,1款正在申报 IND,以及多款具有前瞻性的优质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合作研发项目中,依奉阿克胶囊(商品名:安洛晴)已于本报告期内获批上市,另 1款候选药物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公司作为国内首个同时拥有二代、三代 ALK抑制剂候选药物的创新药企,是全球第二、国内首个的覆盖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全流程管理的企业,未来有望实现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流程用药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这一大病种治疗领域,重点布局了多款候选药物,包括二代 ALK抑制剂 SY-707、三代 ALK/LTK抑制剂 SY-3505、高选择性 RET抑制剂 SY-5007、KRAS(G12C)抑制剂 SY-5933等,靶点覆盖面广泛;部分候选药物之间协同效应明显,有望通过联合用药,在当前竞品单药疗效尚存在明显提升空间的适应症上有所突破,以期提高我国肿瘤患者用药可及性与生存获益,降低国外药物依赖,践行党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 图:自主研发管线及进展情况 图:合作研发管线及进展情况 (三)核心自研管线情况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公司核心自研管线情况如下: 1.SY-707 SY-707是一款 ALK/FAK/PYK2/IGF1R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目前,公司围绕 ALK/FAK靶点进行重点开发。 (1)作为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 ALK激酶抑制剂,适应症为晚期 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本报告期内,比较 SY-707与克唑替尼治疗 ALK阳性晚期 NSCLC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达到最终分析节点,结果显示本试验已经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经 IRC评估的 PFS)。公司已就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的阳性结果与 CDE展开了 pre-NDA沟通交流。公司计划在获得 CDE同意提交上市申请的意见后,尽快递交正式的上市申请。 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SY-707在晚期 ALK阳性 NSCLC治疗中体现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疗效水平,安全性和耐受性表现同样优异。相比同类药物,SY-707未出现新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在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心脏疾病等方面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低于同类药物。 ALK 与众多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共享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后引起细胞向恶性转化并无序增殖。ALK 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基因组变异,包括 ALK 基因融合、扩增和点突变等,点突变主要发生在 ALK 酪氨酸激酶区。研究药物绝大部分都是针对 ALK 的基因融合,最常见的融合是 EML4-ALK。ALK 融合与数十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ALK 融合是 NSCLC 的重要治疗靶点,相比于 EGFR 经典突变,ALK 阳性(多表现为 ALK 重排)在晚期 NSCLC 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约 5%-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染色体 EML4基因外显子与 ALK基因外显子融合,形成 EML4-ALK融合酪氨酸激酶,EML4-ALK融合变异体具有高度的致癌性。ALK融合基因突变常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其他致癌基因驱动突变阴性的肺腺癌。由于 ALK融合基因突变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化疗方案对 ALK阳性 NSCLC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使用相应的靶向药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长的生存期,因此 ALK融合基因突变又被称为“钻石突变”。随着 ALK 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成熟,ALK 阳性晚期 NSCLC 正在逐步实现“慢病化”。第一、二、三代针对ALK-TKI上市,极大地延长了 ALK 融合晚期 NSCLC 患者的总生存期。目前,ALK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以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治疗指南。 中国 ALK抑制剂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由于 2021年之前进入医保的 ALK抑制剂均为进口产品,医保降价前相对价格较高,且进入医保时间相对较晚,因此 ALK抑制剂整体市场销售放量较晚,近两年来增长迅速。据米内网统计,2019年 ALK抑制剂在中国公立医院及城市实体药店销售约 13.5亿元,2022年这一数据来到了 37.7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40%;随着相关靶向药物的陆续推出及普及,预计到 2030年 AL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水平,市场空间广阔。 不同 ALK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存在差异,对于其中一种或多种ALK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需要其他的用药选择。因此,不同二代 ALK抑制剂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临床实践中需要多种 ALK抑制剂以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另一方面,由于 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耐药原因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以及不同 ALK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不同二代 ALK抑制剂之间均存在各自的市场机会。 (2)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适应症为晚期胰腺癌 临床前研究显示,SY-707在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能够有效抑制 FAK蛋白的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中 FAK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在动物肿瘤模型中,SY-707联合 PD-1抗体和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抑制胰腺癌肿瘤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显示了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潜力。2021年 10月,国家药监局下发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公司进行评价 SY-707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和吉西他滨在转移性胰腺癌及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的 Ib/II期研究。截至目前,该试验已完成 I期剂量递增研究,目前处于剂量拓展阶段,受试者持续入组中。 2.SY-3505 SY-3505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第三代 ALK抑制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全新结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 ALK阳性 NSCLC。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几十家研究中心,全力加速推动 SY-3505两个注册性试验,分别为:(1)在二代ALK-TKI治疗失败的 ALK阳性 NSCLC患者中的关键Ⅱ期临床研究,以及(2)在初治 ALK阳性 NSCLC患者中对比克唑替尼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入组进度符合公司预期。 作为三代药物,SY-3505有望为我国 ALK阳性晚期 NSCLC患者在一线和多线治疗领域提供新的用药选择。①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领域,随着二代 ALK抑制剂渗透率提高,ALK阳性NSCLC存量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耐药后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查询,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 ALK抑制剂获批上市,我国 ALK抑制剂耐药的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二代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SY-3505对于野生型 ALK激酶和一代/二代 ALK抑制剂关键耐药突变体(如 F1174L、L1196M、G1202R、G1269S、R1275Q等)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能够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实现有效抑制 ALK阳性肿瘤生长的效果。 2024年 1月,SY-3505的临床 I/II期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F 20.4)发表:接受 II期推荐剂量(600mg,QD)治疗的患者共计 88例,在 80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经研究者评估的 ORR为 47.5%,中位 PFS为 7.95个月。安全性方面,14.8%的患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常见的≥3级 TRAE为腹泻、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高血糖症、贫血和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也是目前进度最快的国产第三代 ALK-TKI,SY-3505的在经过二代 ALK-TKI治疗的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优势明显,与同类竞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力。②一线治疗领域,目前初治的ALK阳性 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选择多样,包括一代药物、二代药物和三代药物。二代药物和三代药物疗效明显优于一代药物,未来一线用药的主要竞争将会集中在二代和三代药物之间。作为三代药物,SY-3505在疗效、安全性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作为一线用药的注册临床试验也于报告期内启动,目前进度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有望为初治患者带来更新更好的治疗选择。 其他适应症的探索。由于 LTK与 ALK在激酶域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达 80%的同源性,在蛋白结合预测上,SY-3505与二者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接近 100%,提示利用 SY-3505临床治疗 LTK融合肿瘤病人的潜在可能性。临床前研究发现, SY-3505对 LTK蛋白激酶具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纳摩尔级别),对 CLIP1-LTK融合阳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动物体内也显示了对 LTK阳性肿瘤的强效抑制活性。目前,全球尚无特异性靶向 LTK融合蛋白的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于 2023年 4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目前,针对 LTK基因融合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 Ib期多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及扩展研究已在全国多家研究中心启动进行。 3.SY-5007 SY-5007为一款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小分子 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的选择性 RET抑制剂之一。 本报告期内,SY-5007的临床研究取得关键性进展如下: ①关键性注册Ⅱ期临床试验:基于 NMPA下发的临床批件要求及单臂试验设计的批复,2023年 2月,公司快速启动了本产品的关键性临床Ⅱ期试验(NCT05278364)。本报告期内,Ⅱ期单臂临床试验已达到方案中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最后 1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至少 6个月时);数据显示,SY-5007在 RET阳性 NSCLC(初治和经治)患者中,主要疗效指标(经 IRC评估的 ORR)超过预设值,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达到。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可控。目前公司正在与 CDE进行沟通交流,讨论 SY-5007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以及上市申报注册路径等问题。 ②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试验:2023年 7月,公司 SY-5007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32014)取得组长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本试验正式启动。本报告期末,受试者招募入组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有序随访中。 RET基因位于 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编码 RET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正常神经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甲状腺 C细胞、肾上腺髓细胞、睾丸生殖细胞都有表达。RET蛋白活化后会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包含 RAS、ERK、PI3K、AKT等),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RET基因异常可表现为融合和突变两种重要方式,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发生,但在不同的肿瘤中,RET突变或融合的发生率不同。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 RET基因融合,50%的散发的 MTC(甲状腺髓样癌)和几乎全部的家族性 MTC患者发生 RET基因点突变,10%-20%的 PTC(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 RET基因融合。此外,在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其他癌症中也观察到 RET基因突变,在发生耐药的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也观察到 RET融合。 在我国,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年新增 1-2万人,确诊时大多已处于疾病晚期,且基础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疗效有限,而且疗效持续时间短,免疫疗法对该类患者也不敏感。同时接近 50%的 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脑部转移,而脑部转移患者 1年的生存率不足 20%。已有数据显示,相比于非选择性抑制剂,选择性 RET抑制剂能够更加有效抑制 RET的激酶活性,阻断其下游的信号传导,破坏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抑制一系列 RET阳性肿瘤细胞(不同的 RET融合形式、不同的突变形式)的生长,从而更能使 RET基因异常的NSCLC等实体瘤患者显著获益,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其诊疗价值和商业潜力较为可观。经查询,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除两款进口同类药物获批上市(其中一款为附条件批准)外,尚无国产的高选择性 RET抑制剂获批上市,国内 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SY-500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关键临床 II期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壁报的形式展示:截至 2024年 1月 16日,共入组 105例 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 56例为初治患者,49例为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或免疫疗法等系统性治疗的经治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4.57个月(95% CI 0.2-10.3)。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所有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 77.1%(95% CI 67.9-84.8),其中,初治患者的 ORR为 82.1%(95% CI 69.6-91.1),经治患者的 ORR为 71.4%(95% CI 56.7-83.4)。对于基线具有颅内可测量靶病灶的患者,经研究者评估的颅内 ORR为 80.0%(95% CI 44.4-97.5)。 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 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96.2%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42.9%的患者发生了≥3级 TRAE。最常见的 TRAE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6.2%)、腹泻(55.2%)和高血压(41.9%)等。最常见的≥3级 TRAE为高血压(15.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7%)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7%)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临床可耐受范围内,大部分高级别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调整、安全性监测和必要的对症处理进行控制;TRAE导致的剂量中断和降低发生比例分别为 39.0%和 23.8%。1.9%的患者因TRAE永久停药,没有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SY-5007在 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均表现出了显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为该类患者带来更优、更新的治疗选择,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其他适应症的探索。SY-5007在 RET阳性甲状腺癌(TC)患者中同样体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与耐受性,公司后续也将在积累一定的数据后,与 CDE沟通申请开展针对甲状腺癌的关键临床试验设计,不断扩大 SY-5007的适应症人群。 4.SY-1530 SY-1530是一款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高选择性、不可逆的 BTK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 B细胞来源的血液肿瘤(包括多种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 B细胞或 T细胞发生的一组常见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属于淋巴瘤分型中的主要类别,占比达 90%。其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比在70%以上,主要亚型包括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DLB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细胞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等。已有的临床Ⅰ期试验数据显示,SY-1530具备优良的安全性以及对多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报告期内,公司正在开展针对复发或难治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试验。另外,考虑到 SY-1530与公司其它产品具有较强联用价值,公司未来也会积极探索其多种联合用药方式在多个适应症上的潜力。 5.SY-4835 SY-4835是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活性的 WEE1抑制剂,具有新颖的化学分子结构,目前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SY-4835对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活性,抗癌谱广泛,其潜在适应症包括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和 AML等血液肿瘤。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类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SY-4835是目前临床试验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国产 WEE1抑制剂药物。后续,公司也会积极探索多种联合用药和适应症的研究,采取差异化的注册路径。 6.SY-4798 SY-4798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不可逆的小分子 FGFR4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约 48.5%的肝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 4位、致死率排名第 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 85%-90%为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癌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2022年我国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 36.77万人,且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就已是中晚期。近年来,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发展迅速,生存期显著延长。与泛 FGFR抑制剂相比,高选择性 FGFR4抑制剂可以更显著减少由于脱靶效应而导致的不良事件,但国内尚无高选择性 FGFR4获批上市,精准靶向治疗方面尚需突破。已有的临床数据显示,SY-4798的耐受性优良,单药在受试者体内也体现出一定的疗效。 未来,公司会积极探索多种联合用药的潜力,采取差异化的注册路径。 7.SY-5933 SY-593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活性、高选择性 KRAS(G12C)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全新化合物结构。2023年 4月,公司收到 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SY-5933片针对 KRAS(G12C)阳性突变的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6月,取得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评价 SY-5933在携带 KRAS(G12C)突变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Ⅰ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8月,首例受试者入组。截至本报告披露日,Ⅰ期剂量爬坡试验已经完成,剂量拓展试验正在快速推进。 RAS(rat sarcoma)基因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致癌基因,其突变存在于约 30%的人类肿瘤中,是人类肿瘤最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在 RAS 家族中,KRAS 是 RAS 的 3个亚型之一,且相比于其他 2 种 RAS 亚型更易出现突变,在实体瘤中尤为常见,数十年来 KRAS 一直是精准治疗努力攻克的靶点,包括靶向 KRAS 蛋白本身、或其翻译后修饰、膜定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 RAS 下游信号通路。KRAS(G12C)突变指 KRAS 蛋白序列的第 12 个氨基酸,从正常的甘氨酸(代号为 G)突变为半胱氨酸(代号为 C),导致其基因功能完全失控,细胞癌变。据研究统计,在中国人群中,KRAS(G12C)突变发生在约 4.3%的肺癌,约 2.5%的结直肠癌患者以及约 2.3%的胆管癌患者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自 2016至 2020年,中国主要 KRAS(G12C)突变癌种的发病人数从 3.8万人增长至 4.3万人,并预计于 2025年达到 5.1万人。靶向 KRAS G12C 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核苷酸交换的重新激活,将癌蛋白捕获在非活性状态,达到显著抑制肿瘤的效果。 目前尚无国产 KRAS(G12C)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由于化疗及免疫治疗对 KRAS(G12C)突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相对有限,因此该患者人群对 KRAS(G12C)抑制剂存在显著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临床前研究显示:酶学和细胞水平,SY-5933能够特异性的与 KRAS(G12C)结合,抑制酶活性,SY-5933能有效的抑制 KRAS(G12C)突变阳性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对野生型和其它突变体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在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SY-5933对多种KRAS(G12C)突变阳性的肿瘤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平行对比发现,其抗肿瘤明显活性优于 AMG510;在 GLP毒理研究中发现,SY-5933的安全性优异,具有非常高的疗效/毒性安全窗口。临床 I期研究显示,SY-5933在 KRAS(G12C)突变的肿瘤患者体内表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未来公司会开展多个临床试验去拓展 SY-5933作为单药或联合其它靶向药物的临床潜力,不断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靶点分析及验证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药物综合筛选与评价技术在内的临床前药物高效研发体系,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优化、药物筛选评价、药代药动技术、合成工艺研发、制剂处方研究及质量研究与控制、规范专业的临床研究等七大核心平台。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关键环节的数个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1)靶点分析及验证技术:确定药物靶点是新药研发的关键一步,在设计药物分子、开展药物研发之前通过前期生物学研究验证靶点的有效性并初步探索潜在的毒副作用,可在研发早期高效排除部分成药性不佳的抗肿瘤药物靶点,降低新药研发中靶点失败的风险。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基于基因编辑技术与蛋白质表达调控技术的靶点生物学研究平台,对于初次接触、成药性尚未确定的新靶点,公司内部可以进行蛋白、细胞和动物层面的功能验证,在充分证明靶点有效性之后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开展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 (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新药研发领域,整合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活性预测模型、QSAR 模型、药物从头设计模型等,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算法整合化学和生物数据,综合提升了平台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大量骨架构建与优化的效率,同时能够快速生成具备生物活性的全新分子,并拥有小分子药物从头设计的能力。该技术具有对药物小分子的生物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性质、毒理学性质等重要信息的预测能力,提高了小分子药物筛选优化效率,加快了药物的研发迭代速度。 (3)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公司在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筛选得到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分子后,需要根据先导化合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如溶解度、透膜率、代谢稳定性、体内分布及脱靶情况等,在保留核心药效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优化化合物结构。研发人员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采用基于结构的溶解性调节策略、基于结构的代谢稳定性改善策略、基于结构的毒性优化策略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多轮次的优化、筛选及评估,最终得到各项性能优异的候选药物分子。 (4)药物综合筛选与评价技术:公司建成了从药物分子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到动物体内水平的完整生物学研究体系,能够为化合物的设计优化提供活性筛选、作用机理研究、药物代谢特征及毒性研究等方面的数据支撑。公司在项目中前期筛选和评估先导化合物时同步引入药效学以及初步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从不同层面综合评价先导化合物分子的性能,包括研究化合物的透膜率、在细胞内是否能够有效作用于靶点蛋白、在动物体内是否能够在靶器官中达到有效的作用浓度、是否能够与靶点蛋白进行有效结合、是否具有显著的脱靶效应等多项研究,为最终提高化合物在体内的药效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案。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具体请参见本节“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之“(三)核心自研管线情况”。此外,更好地支持和保护候选药物的知识产权、临床和商业价值,本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 26项,获得 4项;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累计 230项,其中境内专利 70项,境外专利 160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首字当头,在研管线梯度丰富布局立体 公司高度关注前沿生物医药进展,基于对疾病致病原理及治疗现状的深刻理解,并结合十余年来积累的行业经验,切实践行源头创新之路。公司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前导,洞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坚决筛选淘汰低竞争力的 me-too或 me-worse产品,致力于挖掘 first-in-class或 best-in-class的分子并推向临床惠及患者。截至目前,公司多款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管线在国内具备充分的差异化水平和前沿创新性: SY-3505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关键性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完全国产三代 ALK抑制剂,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 ALK抑制剂获批,SY-3505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第三代 ALK抑制剂,在国内三代 ALK抑制剂药物临床研究领域处于前沿水平。SY-5007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完全国产高选择性 RET抑制剂,是针对 RET靶点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创新药物,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国产选择性 RET抑制剂之一。SY-4798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不可逆的小分子 FGFR4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SY-4835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Ⅰ期临床的 WEE1抑制剂,经查询,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类抑制剂获批上市,SY-4835是国产 WEE1抑制剂临床进度第一梯队在研产品。SY-5933作为一款针对 KRAS(G12C)突变蛋白的高活性小分子选择性抑制剂,临床前数据优异,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经查询,尚无国产同类抑制剂获批上市。SY-5933有望通过单药或者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在一些疗效需要提高的适应症上有所突破。 公司作为国内首个同时拥有二代、三代 ALK激酶抑制剂的创新药企,是全球第二、国内首个覆盖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全流程管理的企业,未来有望实现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流程用药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这一大病种治疗领域,公司重点布局了多款候选药物,包括二代 ALK抑制剂 SY-707、三代 ALK/LTK抑制剂 SY-3505、高选择性 RET抑制剂 SY-5007、KRAS(G12C)抑制剂 SY-5933等,靶点覆盖面广泛;此外,早期探索性研究显示公司部分候选药物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有望通过联合用药,在当前竞品单药疗效尚存在明显提升空间的适应症上有所突破。通过打好序贯/联用的管线组合拳,助力研发及后续生产、商业化的降本增效,实现边际改善。 同时,公司与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等大型药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正大天晴合作研发的11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其中依奉阿克胶囊(商品名:安洛晴)已于本报告期内获批上市,CT-1995(TQ05105)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MF)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与石药集团合作研发的 1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公司对合作研发管线均享有里程碑收款及商业化权益。公司研发管线靶点及适应症众多,丰富的项目储备保证公司未来可持续的创新药开发和商业化。 2.一体化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能力覆盖新药研发全部环节 公司建立了全面、完善的新药研发体系,研发部门和团队覆盖了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全部分工配置。临床前研发团队涵盖药物靶点验证、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体内外药效综合评估、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研究、合成放大工艺及分析制剂工艺开发等领域,以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模式替代传统单线循环的研究路径,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筛选的成功率,加速推进项目进程。临床研究团队核心模块已经搭建完成,涵盖医学、运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药物警戒、质量稽查、注册等专业方向,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开展完整的临床Ⅰ至Ⅲ期研究,并申报药品注册上市;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不依赖 CRO,能够完全自主推进。综上,公司已经打通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新药研发全链条路径。 3.以人为本,拥有一支富有创造性的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 新药研发涉及多个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公司由各专业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共同组成科学委员会,作为公司研发工作的总决策小组,涵盖从临床前研究、转化医学到临床研究的所有关键节点。公司科研项目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定期或者在关键节点举行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针对项目充分探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最终决策。公司主要研发团队成员均具备超过 15年创新药物研发或临床研究的经验,并拥有一支“小而精、全而强”的临床开发和运营团队,以保证公司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高效、顺利推进。同时,公司的注册事务团队具备丰富的与 NMPA的沟通经验。公司的核心管理和研发团队合作稳定、默契,为公司保持一贯的价值观、实现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 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 159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86.89%,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 67.93%。团队中,1人获评“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和“北京市高聚工程领军人才”,1人获评“北京市海聚工程”并被评为北京市特聘专家,5人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其中 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 4.与行业专家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研发和临床工作的高效进展 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顶尖的临床研究网络,在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近百家国内知名的三甲医疗机构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与石远凯教授、李进教授、秦叔逵教授、周彩存教授、王理伟教授等众多临床专家开展了广泛、紧密的临床试验合作,积极听取行业内权威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内权威专家的经验优势,这为我们产品管线临床试验的高质量运行以及产品知名度培育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仿制药时代向科技创新含量更高的创新药转型的过渡期。2024开年以来,党和国家通过系列政策持续为我国创新药物行业赋能,为企业注入了更多信心,对于创新药的研发具有深远的影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药”,将创新药列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亦明确,创新是满足群众用药需求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和服务药品创新研发;国常会《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国家药监局《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等相继发布,均反映出监管部门持续鼓励新药研发,更加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获益为核心的药物研发理念,从源头引导医药企业差异化创新。创新药全链条发展开始“换挡加速”。 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本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集中资金、人力等优势资源,通过巩固综合研发能力,优化临床开发策略,认真、高效做好选择性 RET抑制剂 SY-5007、第三代 ALK抑制剂 SY-3505的关键性Ⅱ/Ⅲ期临床试验、SY-707确证性Ⅲ期试验的各项关键核心工作。报告期内,合理、有序投入研发资金 10,710.14万元,同比增长 5.87%。 (一)全力推进接近商业化的候选药物关键性临床试验及申报上市进度 SY-707——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一款安全性优良的第二代 ALK-TKI候选药物。本报告期内,SY-707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的达到最终分析节点,结果显示本试验已经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经 IRC评估的 PFS),公司已就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与 CDE展开了 pre-NDA沟通交流。公司计划在获得 CDE同意提交上市申请的意见后,尽快递交正式的上市申请。 SY-5007——首个进入临床、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高选择性 RET-TKI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 2款选择性 RET抑制剂获批上市,且年治疗费用高昂;为更好地满足我国 RET阳性 NSCLC患者的用药需求,基于 NMPA下发的临床批件要求及单臂试验设计的批复,2023年 2月,公司启动了本产品的关键性临床Ⅱ期试验并快速完成了所有受试者的入组工作。报告期内,Ⅱ期单臂临床试验达到了方案中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数据显示,SY-5007在 RET阳性NSCLC(初治和经治)患者中,主要疗效指标(经 IRC评估的 ORR)超过预设值,该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基于已有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目前公司正在与 CDE进行沟通交流,就 SY-5007的上市申报注册路径进行讨论。 此外,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试验同步快速推进。2023年 7月,SY-5007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32014)取得组长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试验正式启动;本报告期内,在全国几十家中心快速展开试验,受试者招募入组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患者随访中。 SY-3505——首个进入临床、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国产第三代 ALK-TKI。由于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 ALK抑制剂获批上市,我国 ALK抑制剂耐药的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二代 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几十家研究中心,加速推动 SY-3505两个注册性试验,分别为 1)在二代 ALK-TKI治疗失败的 ALK阳性 NSCLC患者中的关键Ⅱ期临床研究,以及 2)在初治 ALK阳性 NSCLC患者中对比克唑替尼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入组进度符合公司预期。 (二)合作研发项目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进一步证明公司早研实力 本报告期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大天晴申报的 1类创新药依奉阿克胶囊(商品名:安洛晴)上市,用于未经过 ALK抑制剂治疗的 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TQ05105片(罗伐昔替尼)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MF)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该产品的上市申请已于近期获得正式受理。 在公司发展早期,考虑到资金实力及研发成本,结合公司产品布局及合作意向,公司将部分自主研发项目对外转让或合作研发;在此模式下,合作研发管线由公司负责化合物分子的设计与优化,并将经过验证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转交合作方继续进行临床阶段开发,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公司按协议约定享有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合作研发项目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能够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入,增厚资金储备,亦是对公司早研实力的充分验证。 (三)核心产品学术成果亮相国际知名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核心在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的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披露,公司创新研发实力获得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的认可。 ·2024年 1月,SY-3505的临床 I/II期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F 20.4)发表,研究结果显示,SY-3505在经过二代 ALK-TKI治疗的 ALK阳性 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优势明显,与同类竞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2024年 4月,两项临床前管线的研究进展,“新一代 DNA-PK抑制剂 SY-7021在体外和体内肿瘤活性”和“KRAS G12C抑制剂 SY-5933联合 FAK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以壁报的形式在第 115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发表; ·2024年 5-6月,SY-500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关键临床 II期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壁报的形式在 2024年 ASCO年会上展示,本产品在 RET融合阳性 NSCLC(包括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均表现出了显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四)持续精进财务管理能力,积极、稳健开展资金管理 本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现金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通过建立流程机制等方式,提升内外部协作效率,实现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效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总额 102,813.7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91,809.95万元,无带息负债,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在手现金及可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 96,478.74万元,经测算足够支撑至公司商业化初期阶段。较为充足的资金储备为公司研发战略持续推进保驾护航。 此外,2024年上半年,在不影响日常运营及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并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上交所的有关规定及董事会授权,合理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与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合作,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厚财务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取良好的投资回报。本报告期内,公司取得现金管理收益 1,148.73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研发型企业。由于公司目前暂无核心自研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主要系与正大天晴合作研发项目取得的里程碑收款,但规模相对较小,无法覆盖期间研发及运营支出,导致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前期外部融资及合作研发取得的里程碑收入,如未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公司可获得的外部筹资和里程碑收入,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若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以取得或维持足够的营运资金,这将对公司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及团队稳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 随着人类对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医药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药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速度加快,行业竞争趋于剧烈。公司面临来自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的竞争,竞争对手有可能开发出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异的药物,将会对公司在研产品造成冲击;公司所在新药研发领域或可能出现技术突破性进展,若公司无法及时应对技术革新,将无法持续研发出优秀的药物,从而对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知识产权风险 创新药研发的核心成果体现为药品相关知识产权。若公司未能为在研产品取得及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或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够广泛,或在提交知识产权保护前知识产权被提前泄露,或产品专利权到期,第三方可能通过不侵权的方式开发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或被抢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出现专利交叉覆盖,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商业化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关键研发人员流失风险 新药研发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任何关键科研人员的流失都可能延迟或妨碍在研产品的成功开发。创新药行业对高水平研发人才的争夺激烈日趋激烈,尽管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默契的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保持了密切、高效的配合协作,并形成了简单高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容错与信任的文化,过往未曾在吸引及挽留优秀员工方面遇到特别的困难,但仍不能排除日后遇到相关困难的可能。 此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亦有可能带来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为此,公司于 2020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持续激发员工的研发热情,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提升公司的凝聚力。公司还积极为优秀科研人员广泛争取各项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荣誉,解决其后顾之忧,让科技工作者能专注、专心于从事创新药研发。 (三)经营风险 1.新药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在靶点筛选及化合物设计环节不确定性较大。公司已通过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新型技术,利用其模拟能力,开展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超高通量虚拟筛选,进而对化合物的成药性、口服有效性、代谢稳定性、血脑屏障和毒性等指标作出早期的模拟及评价,在化合物设计阶段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但由于临床试验结果受到样本限制、临床方案、药物作用机理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研产品仍存在后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不及预期或者不及其他同类产品,导致无法继续推进。 2.临床研究风险 创新药的临床研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使候选药物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早期阶段取得法保证任何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能够预测候选药物的最终临床结果。此外,药品临床试验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及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临床方案审批进度、研究中心伦理审查进度、临床试验患者入组进度等影响。(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