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同兴环保(003027):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同兴环保:2024年半年度报告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0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郑光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光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光明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半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对公司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了揭示,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8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39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0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公司盖章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上述文件置备于公司证券事务部备查。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3年 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主要为钢铁、焦化、建材、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 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 SCR脱硝催化剂。从工艺设计、设备开发与制造、组织 施工、安装调试服务,到配套脱硝催化剂的生产等,公司业务涵盖了烟气治理全过程。 1、烟气治理工程服务 公司的烟气治理工程服务涵盖了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少数同 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低温 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的综合服务商,烟气治理技术先进、 工艺路线丰富,可根据业主方的烟气工况和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达标排放需求。 2、烟气治理设备 (1)低温SCR脱硝催化剂 公司生产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相比高温SCR脱硝催化剂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NOx的达标排放,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价值。 (2)脱硝设备 公司生产的脱硝设备有单仓脱硝设备、并联多仓脱硝设备及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其中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为公司 典型设备,该设备采用下部除尘、上部脱硝的集约化设计,将除尘模块、脱硝催化剂原位解析再生系统、喷氨系统和脱 硝模块进行合理的一体化集成,具有减少温降、节约能源等特点。 (3)除尘设备 公司除尘设备主要包括脱硫系统配套除尘设备、焦炉地面除尘站设备、高压氨水侧导系统设备及其他环境除尘设备。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环保工程总承包及催化剂供货服务。 1、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非标的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业务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和 项目实施方案。相关产品交由生产部负责生产,烟气治理服务交由项目运营中心负责现场实施并配合业主方完成项目验 收。 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设施,核心装备由公司自行生产,其他部件主要由公司对外采购。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一般会根据订单的安排按需采购。对于通用性材料,按批量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 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已经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关系,并建立了采购管理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供应安全和产品品质。 3、销售模式 因客户需求差异较大,公司产品和服务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呈现出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点,因此公司采用直接 销售模式。公司已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营销服务网络,并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声 誉和信赖度。 4、经营模式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 度进行负责。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是指公司与业主签订特许经营类协议,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由公司负责融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简称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应用于节能类业务中,是指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 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模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运行成本,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行业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减污协同降碳、多污染物协 同控制将成为环境治理行业发展大趋势。 1、非电行业烟气治理行业概况 烟气治理行业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性。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下游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本行业会有较大影响,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企业要从设计制造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向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转变,推动龙头企业从提供单一领域 环保技术装备,向多领域“产品+服务”供给转变,提供一体化综合治理解决方案,满足重点区域、流域系统治理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 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实施源头替代工程。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 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推进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 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 天常在。 2024年 1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到 2025年底,重点区域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 完成改造,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重点区域水泥熟料企业基本 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在基准含氧量10%的条件下,废气颗粒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到 2025年底,重点区域力争 60%焦化 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重点区域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 80%产能完成改造。焦炉烟囱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氨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在基准含氧量 8%的条件下分别不高于10mg/m3、30mg/m3、150mg/m3、 100mg/m3、8mg/m3。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当前要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重点推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到 2025年底,全国 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 造。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石化化工项目、电解铝项目等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环保政策逐渐完善,排放指标日益 严苛,依靠单一治理技术来应对污染治理已经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国家对环境治理的要求,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并实 现超低排放将成为环境治理的发展方向。 2、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行业概况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实现各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一步强调了CCUS技术在煤炭减排和降 低全球排放方面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 CCUS技术需求巨大,加快构建 CCUS产业链对处理好 低碳转型的新旧产业衔接,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大规模减排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然而,我国CCUS产业体系尚未形 成,亟需加强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CCUS产业总体布局。 近年来,我国 CCUS技术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大部分 CCUS技术进入工业示范阶段,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2024年5月,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两台1000立方米球罐焊接热处理试压工作已结束,全面进入土建交安阶 段。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在克拉玛依举行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中国石油最大的 “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国在推动 CCUS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国务院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 2027年)》提出煤炭低碳化改造,要求2027年较2023年碳排放减少50%,将使得CCUS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的传 统客户主要分布在钢铁、焦化、工业硅等高碳排放行业,其自备电厂、各类含碳尾气排放预计将快速纳入全国碳交易市 场,随着逐步收紧的碳排放配额, CCUS技术的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扩展以及相关 政策的密集出台,CCUS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日益明朗。 3、钠离子电池行业概况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行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为钠离子电池行 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强调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搭建产业供需合作平台,推动 电池行业与电动自行车等下游行业加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对接,促进融通发展。 根据《EESA2024中国储能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随着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从锂离子电池到光伏发电再到储能系统,钠离子电池被视为下一个有潜力的技术。尽管钠离子电池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但其成本优势、安全性和高低 温性能为其带来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钠离子电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等规划文件中多次提及钠离 子电池,提出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应用。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和业务进展 自创立以来,公司一直以致力于创造技术领先的减污降碳解决方案为使命,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在工业烟气 治理方面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拥有授权专利 170余项。公司低温 SCR脱硝催化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技 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温 SCR脱硝工艺与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具有环境工程设计专项(大气污染防治工 程)甲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资质等。公司多项技术、产品入 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公司在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工程和脱硝催化剂等原有业务领域继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拓展新的降碳业务板 块,持续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氧化碳吸附剂等关键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并积极寻求氢能源关键技术合 作方,择机拓展行业板块布局。 1、烟气治理和催化剂业务 (1)在手订单充足,金额达7.3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业务,持续加大营销力度,累计获得在手订单约 7.35亿元。其中,公司与柳钢集团签订除尘系统和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EPC)总承包合同累计金额约3.08亿元(不含增值税),上述合同及订 单的顺利履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后续市场开拓将产生积极影响。 (2)加大催化剂降本增效举措 报告期内,公司催化剂事业部在研发、生产、运营等内部价值链各环节大力推行降本增效举措,SCR催化剂采用一单一方定制化模式生产,提高配方效率来优化生产成本。开展生产端精益化管理,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和人效来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3)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突破 公司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业务,目前与泰国、印度地区客户 在催化剂和环保设备业务取得突破并获得新订单。未来,公司会持续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4)第五代CO催化剂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公司 CO催化剂可应用于钢铁、焦化等行业的 CO深度治理,CO治理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公司开展催化剂研发迭代工作,第五代 CO催化剂在下游客户南钢、山西建龙等烧结机厂开展 CO催化剂蜂窝体撬装实验,烟气温度在320℃情 况下,CO脱除效率超过 90%,整体运行状态稳定。公司争取将温度降低至 280-300℃区间并进行下一步实验,加速推动 工程化应用进程。 2、CCUS业务 (1)碳捕集吸收剂体系关键助剂实现工程化应用零突破 报告期内,国内某知名高校采购我司吸收剂体系关键助剂应用于工业碳捕集装置,标志公司吸收剂体系产品及技术 得到市场认可,实现了CCUS销售订单零的突破。 (2)向下游客户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吸收剂试用测试 公司邀请中石油安环院、中海油气电集团、中国船舶711所、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现场观摩吸收剂性能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公司吸收剂相较于行业内同类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得到高度评价,并获中国船舶 711所等公司邀请进行 工程化试用测试。同时,公司与石油石化、电力、钢铁等行业下游客户对多个储备的CCUS项目进行了深度交流,包括技 术方案、可研、初设等多种形式,为后续订单转化奠定基础。 (3)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大型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公司与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在碳咨询、 新捕集技术开发、CO高附加值利用等多个方面全面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公司与中石油中油新疆、杭氧集团等单位达成 2 战略合作意向,进行定向工艺包吸收剂及专用设备开发。 (4)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顺利推进 公司承担的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韩国进行了项目阶段性进展的交流会,韩方技术团 队(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等)拟委托公司在中国进行烟气排放污染物控制侧线装置的设计、建设以及运行测试,该技术 有望在韩国进行推广。 本项目所开发的技术已经与京东方新能源公司等单位就万吨级CCUS项目工程化应用达成合作意向。 (5)持续加大CCUS新技术研发 CO2捕集新技术处于放大论证阶段,该技术可大大降低湿法捕集技术的占地面积,捕集装置单元建设费用降低 40%, 同时运行成本也将低于化学吸收法,未来有望在众多行业内推广使用。 在利用技术上,目前公司在 CO2加氢制甲醇以及钢渣矿化等方面进行了公司级的研发项目储备,将借助公司强大的 催化剂研发实力全面开发甲醇催化剂及配套工艺,同时介入 CO的无机利用封存技术的开发,该技术将高度契合公司现 2 有客户资源的需求以及有望进入CCER体系。 (6)推动CCUS标准制定与技术储备 公司积极参编 CCUS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6项。同时,公司已经申请专有技术方面发明专利 8件,其中包括1件美国专利。公司将与业内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并在国家相关政策驱动下,下半年加速推动 CCUS总承包工程项目的落 地,推动CCUS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 3、钠离子电池业务 (1)中试第一代产品(NFPP)性能达到国内一流 公司具备钠电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中试第一代产品(NFPP)经内部实验数据表明,材料性能达到国 内一流。中试第一代产品(NFPP)容量高达 110mAh/g,3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 80%以上,5C容量保持率达 90%,PH值低至9.3,材料加工性优良,电芯合浆阶段无凝胶现象,材料成本控制严格,在电芯端更具竞争优势。 (2)中试第一代产品(NFPP)由第三方制成软包电池并检测,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非常优秀 公司第一代产品(NFPP)已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样,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制成软包电池并通过其过充、挤压、短路、 针刺、高温环境五种安全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性检测,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非常优秀。电化学性能方面:电池首圈 效率高达 85.5%,电池倍率性能优秀;5C容量保持率 92%,10C容量保持率 87%且压降仅有 0.2V;电池循环性能优秀, 25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 93%以上;电池低温性能优秀,-20℃时容量保持率可达 86%。电池安全性能方面:针刺实验 无起火,甚至无温升;短路实验电池无起火、无鼓胀;过充实验,电池几乎无温升;130℃热箱实验,电池无起火、无短 路;挤压实验,电池未发生明显变形及热失控。 (3)中试批量产品已向国内部分新能源公司送样检测 公司中试第一代产品(NFPP)已向部分下游客户包括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青岛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单位送样检测。 (4)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中试第二代产品(S-NFPP)已研发成功 公司在第一代产品基础上持续研发改进,目前第二代产品已研发成功。第二代产品(S-NFPP)自带补钠能力,为长 循环体系开发,采用独家补钠剂包覆工艺,在不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前提下,可有效提升材料首圈充电容 量、全电池循环性能,进一步降低材料PH值至9.0且成本较低。目前行业内钠电全电池首效基本在80%左右,而S-NFPP 可将全电池首效提升到 95%以上,能量密度优势明显。综合比较,公司中试第二代产品(S-NFPP)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 循环性能、低PH值和成本低等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着力推动重大技术革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体系,目前公司共拥有业务相关 专利200余项,多项技术、产品入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公司是国内完整掌握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解决了非电行业低温含硫环境下 NOx超低排放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损耗、 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公司超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取得新突破,目前可在 150℃低温下稳定运行,在满足环保达标的 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公司同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中低温 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先后研究开发出了10多种工艺路线,可以提供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帮助客户实现污染物达标 排放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自主研发的 TX-1碳捕集吸收剂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专有的抗氧化技术可提高二氧化碳吸收剂抗氧化能力20-300倍,可为用户降低吸收剂成本支出30%以上,同时大大减少了废液的产生。与同行相比,公司独有的吸收剂 在使用寿命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一性能大幅增强了碳捕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公司目前在CCUS领 域已具备了设计、制造、施工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公司首批CCUS示范项目现已成功落地实施,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 验证了公司CCUS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公司借助西南大学相关研发团队优势,聚焦于长循环型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研发,公司正极材料 NFPP和S-NFPP产品经实验数据表明其具备高比容量、循环稳定、高倍率性能、低 PH值和成本优势,有望成为钠电中最适合长 时储能的路线。 (二)人才优势 公司积极实施内部培养提升和外部招才引智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不断丰富人力资源储备,构建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 人才梯队,目前在烟气治理、CCUS和钠离子电池业务方面拥有多位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主要业务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行 业经验,对非电行业烟气治理、CCUS和钠离子电池等发展趋势和工艺技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公司的发展战略、 技术路线和营销策略,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管理团队、核心管理人员拥有一致的利益基础,团队 具备高度的凝聚力。 (三)管理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工程事业部、催化剂事业部、CCUS事业部并正在培育钠电事业部,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规范化运营,优化多方面业务流程,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提质 增效、全面降本”专项工作。公司不断分析外部市场情况并开展对标学习,识别自身优势及不足,明确管理改进方向。 充分运用科研成果,提高生产的智能化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降低产品生产能耗,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落实管理、 完善管理团队配置等多重举措,为公司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创新优势 公司研发始终贴近市场需求,突出源头创新,不断加大对主营业务和优势产业的研发投入,公司建有安徽省企业技 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还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了可持续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 公司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注重科技成果的 转化与应用。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提高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环保设备、材料、 工艺技术创新,在关键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五)品牌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面向重大市场需求,专注于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深耕焦化、钢铁、建材 等细分领域,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治污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撑,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机遇。秉持“同兴、 同赢、同梦”的企业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产品品质为保障,打造出了宝钢湛江、瑞丰钢铁等标志性烟气治理项 目,超低排放与节能降耗优势突出,确立了公司在焦化、钢铁等主要非电行业烟气治理领域的领先地位,全面提升了公 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客户群体的认同和信赖。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单位:元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