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芳源股份(688148):芳源股份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芳源股份:芳源股份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48 公司简称:芳源股份 转债代码:118020 转债简称:芳源转债 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罗爱平、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吕海斌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胡炫彬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8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6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均同比下降,主要系:受镍钴锂金属价格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法案出台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报告期内三元前驱体等部分产品销售数量及销售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叠加募投项目产能利用率偏低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当期单位成本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上述因素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时,本期可转债利息支出导致财务费用相较去年同期上涨 1,500万元;以及受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本期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2,697.47万元。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正极材料市场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材料表现较为不一致。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 134万吨,同比增长 2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 93万吨,同比增长 32%;三元材料出货30万吨,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元材料方面,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需求的主要驱动下,国内三元材料产量达到 30.6万吨,同比增长 15.4%;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 47.9万吨,同比增长 1.9%;中国企业贡献了全球 63.9%的三元材料产量,集中度相较于 2023年全年继续上行。从具体型号来看,2024年上半年高镍型三元在国内的市场占比为 44%,较 2023年略有下降;凭借 6系高电压产品在下游客户的持续放量,6系三元在国内的市场占比为 28%,较去年实现了跃升,与 5系三元基本持平。出口方面,受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及预期、头部企业出海建厂等因素影响,三元材料出口量下降加快,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4年 1-6月三元正极材料累计总出口量 3.6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 34.17%。 碳酸锂方面,据 SMM调研,受终端需求带动以及扩产锂盐企业投产的推动,2024年上半年国内碳酸锂总产量为 29.8万吨,同比上涨 46.8%。从原料上看,锂辉石供应占比约占 43.6%,锂云母供应约占 26.8%,盐湖供应约占 19.1%,回收端供应约占 10.7%,锂辉石提锂增量较大且占比接近总产量的一半。 (二)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锂盐、硫酸盐、镍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 C39。 公司以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以现代分离技术和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为核心,已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将氢氧化镍、粗制硫酸镍、镍钴料、三元电池废料、硫酸锂溶液(卤水)等资源作为原材料,利用分离提纯技术制备高纯硫酸镍结晶、高纯硫酸钴结晶、电池级硫酸锰结晶、电池级锂盐等,或可进一步合成 NCA/NCM三元前驱体、球形氢氧化镍等产品,实现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公司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具体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设立了研究院,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分设有色冶金研究所和新材料研究所,分别对技术、研发、设计等方面工作实施管理。公司 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样本单位,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 8月凭借“NCA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通过了 2024年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认定。 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品持续优化”的研发策略;加强专利布局,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养掌握创新文化的科技人才和团队,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体系。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借助“产学研合作”、“市场需求开发”、“联合定制开发”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满足产业化需求,提升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和电池正极材料上游关键原料的研发制造水平: (1)基础预研开发:基础预研项目是研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研发体系的底蕴所在,公司制定了新产品开发的短期、中期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并每年滚动更新,定期总结基础研发成果及预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2)“产学研”合作: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中南大学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并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及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此外,公司也与湘潭大学建立了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引入高校科研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3)市场需求开发:公司管理层和市场销售团队敏锐把握市场及技术变化趋势,第一时间将客户产品需求信息反馈给研究院,紧跟市场变化进行集中攻关,为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新工艺、新产品。 (4)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高效地提供符合市场主流以及能够引导市场潮流的产品。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审批流程、供应商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措施,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 (1)采购审批流程 公司金属镍、钴、锂等主原料由经营中心采购部负责采购,根据生产中心制定的生产及原材料采购计划,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并报经部门相关负责人、总裁审批后执行采购。根据公司制定的材料标准,品质中心和生产中心分别负责对原料进行检测和评估,严格执行来料检验程序,以确保符合质量条件。 公司原辅料、设备、工程及其他物料由供应部负责采购,根据相关需求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或提出的采购申请,执行供应商选择、报价、议价等程序,经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采购。 (2)供应商管理体系 公司在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评估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持续稳定、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3)成本控制措施 在成本控制方面,根据公司采购流程,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同时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为基础、综合考虑客户需求预期,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在生产组织方面,生产中心根据客户订单、实际库存量、安全库存量、上月出货量、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并综合考虑市场开发进展和客户需求预期,合理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并编制相应原材料辅料等采购计划,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准时发货,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中心严格执行产品技术标准,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和要求。实际生产中,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严格执行,并根据不同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由专人全程负责原材料进厂检验、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序检验、以及产品最终的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至下游生产厂商即直接销售为主,存在少量产品销售给贸易商客户即间接销售的情况。 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公司与客户进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以确定相关产品的工艺、型号、技术指标等事项,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满足客户需求;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后,公司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工作,进一步探索客户需求,在保持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推动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公司的营销策略是“以技术开拓市场”,积极参与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交流,成功与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保持与客户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面的开发合作,提高持续获取新业务机会的能力。公司依据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情况,持续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推进策略。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自主创新的现代分离技术 公司依托“萃杂不萃镍”湿法冶炼技术,形成了行业领先的现代分离技术体系,通过对萃取槽的结构优化、萃取级数的合理选取、不同萃取剂的组合运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去除杂质,在生产中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高纯硫酸镍和高纯硫酸钴等硫酸盐溶液。 同时,公司以现代分离技术为基础,将金属提纯技术用于包括氢氧化镍、粗制硫酸镍、镍钴料、三元电池废料等资源,可全面利用其中的镍、钴、锰、锂等元素,最终得到高纯硫酸镍、高纯硫酸钴、电池级硫酸锰、电池级锂盐等,实现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此外,公司锂回收技术实现了从三元电池料、磷酸铁锂回收料及含锂矿石浸出液等原料中回收锂元素,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锂萃取回收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有效提升了锂的回收率,减少对锂原生矿资源的需求。 (2)领先的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自 2004年开始进行镍电池用球形氢氧化镍共沉淀结晶合成技术的开发,至今已有十多年共沉淀结晶技术产业化的积累,形成了以共沉淀技术为基础的合成工艺条件、合成机理、合成装备等完整的功能材料制备核心技术,解决了 NCA三元前驱体生产过程中镍、钴、铝均相共沉淀,一次颗粒形貌调控,粒度分布调控等关键问题,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可调控形貌、品质优异的三元前驱体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 3项,获得专利授权 4项。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增的 3项发明专利申请分别为“一种硫酸镍、硫酸锂的分离提纯方法”“一种同时去除含氟废水中 F、P、COD的方法”“一种同时深度去除废水中 F、P、COD的方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59项、软件著作权 6项、商标 1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专业覆盖化学、材料、工程、分析等多学科领域。以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罗爱平教授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技术团队,多年来专注于镍、钴、锂等可循环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形成多项核心工艺技术。公司“萃杂不萃镍”技术改进了国内镍湿法冶金行业的工艺流程、降低了高纯硫酸镍的制造成本;自主研发的均相共沉淀技术、一次颗粒形貌调控技术和粒度分布调控技术,构建了完备的功能材料合成技术体系,提高了三元前驱体的电化学性能、烧结活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锂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及循环性能;锂回收技术实现了低成本从低含锂三元废料中回收锂元素,有效提升锂的回收率,实现资源有效综合利用。 公司针对各项复杂的生产流程,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对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设备研发以及对生产环节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对产品的质量管控,公司已获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在 2019年还通过了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 IATF16949的认证,即公司的研发、生产、产品质量等各方面均满足全球汽车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全球汽车行业标准。 3、多渠道原材料供应布局 公司从事镍、钴、锂等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建立了多渠道、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系,与五矿集团下属公司等大型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与众多镍湿法冶炼中间品(MHP)、镍钴料、硫酸锂溶液(卤水)、回收料等原料供应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探索境外回收料渠道,进一步丰富公司原材料供应体系。 4、高镍产品的先发优势 2015年,公司凭借球形氢氧化镍高镍化的技术积累,正式进入高镍 NCA三元前驱体领域,针对客户的产品需求,成功解决了镍钴铝难以共沉淀的技术难题,实现三元前驱体合成技术的突破;2017年底,公司开始向客户批量供应高镍三元前驱体 NCA87;2019年底,开始向客户批量供应高镍三元前驱体 NCA91。公司目前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还包括 NCM83、NCM88等,主要在研产品包括 NCM9系、NC9系等,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转向充分竞争及需求导向的背景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向长续航里程方向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高镍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已实现高镍三元前驱体系列产品的量产与销售,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5、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 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对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考察。公司深耕镍电池正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多年,以领先的行业技术、严苛的品质控制和高效的响应速度,获得世界知名动力电池制造商松下的品质认证,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还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国内外领先的正极材料及电池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多元化经营策略效果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999.4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7.12%。从各季度情况来看,受 2023年镍钴锂金属价格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等因素的持续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47.66%;但随着主要客户采购需求逐步恢复,以及公司产品、客户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效果显现,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前驱体方面,在 NCA三元前驱体受海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地缘政治、贸易保护等因素影响导致出货量下降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深与原有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内前驱体客户,NCM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环比上涨超过 80%,二元前驱体出货量也快速增长。中间品硫酸盐方面,自 2023年下半年起公司已逐步开拓国内数家知名正极材料产业链客户,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产销量均实现了大幅上升,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不含受托加工服务)均已超过 2023年全年数量,中间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锂盐方面,公司已加快推进产能爬坡节奏,上半年已开始向下游正极厂商及贸易商出货,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以及原材料供应渠道的铺设,预计下半年锂盐产销量将持续提升。 (二)合理调配产能项目投建节奏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自身产能布局规划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终止了拟在广西投建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以及终止了 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的再融资方案,并放缓了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建节奏,集中资源提升现有产能的产能利用率。 碳酸锂是公司今年的发力点之一。目前公司碳酸锂原材料主要为硫酸锂溶液(卤水),部分来自黑粉(含镍钴锂废电池料),原材料的供应存在渠道分散、运输成本高、供应量不稳定等问题,对生产存在一定的制约。为保证原材料供应,除积极拓展其它如粗制氯化锂、粗制碳酸锂等原料的使用以外,公司计划延长产业链往碳酸锂上游开拓,目前已筹划通过控股子公司建设熟料浸出车间,建成后可使用采购锂矿委外焙烧后的熟料或者直接采购锂矿熟料生产制得卤水,以增加碳酸锂原料的来源、降低采购成本,推动碳酸锂业务的发展。 (三)坚持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工作,通过持续开展研发工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截至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 4,702.8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4.52%;截至 2024年 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59项。 高镍三元前驱体为公司核心产品,近年来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高镍化的发展趋势下,公司持续在高镍、超高镍产品上进行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在开发的新产品包括 NCM90、NCM94、NCM96等动力型 NCM超高镍产品以及 NC94等动力型 NC超高镍产品,积极围绕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做好产品技术储备。此外,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具备成熟的高镍 NCA三元前驱体合成技术,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示信息,2024年 8月公司凭借“NCA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通过了 2024年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认定。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可循环资源的综合利用,多年前已实现了粗制原料中镍、钴、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公司重视对锂回收方面的技术研发,目前公司的锂回收技术已实现了低成本从低含锂三元废料中回收锂元素,报告期内公司在研项目也包含了多项提锂除杂技术开发以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提锂的相关研究,持续加深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03,999.46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9.41万元,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且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系:受镍钴锂金属价格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法案出台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报告期内三元前驱体等部分产品销售数量及销售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叠加募投项目产能利用率偏低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当期单位成本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上述因素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时,本期可转债利息支出导致财务费用相较去年同期上涨 1,500万元;以及受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本期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2,697.47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 2023年下半年有所增长且亏损幅度环比大幅收窄,整体经营情况环比有所改善,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但若未来原材料价格持续出现不利波动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材料成本及存货跌价风险,或未来下游需求、公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以及出现其他不利于公司经营的负面因素,则公司业绩可能存在亏损或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电池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动力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的核心部件,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技术的更新迭代较快,磷酸铁锂电池的长电芯方案、无模组技术(CTP)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比也随之提升,未来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还会继续。同时,氢燃料电池、钠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技术路线不断涌现。高镍三元前驱体 NCA/NCM为公司重要产品,若未来电池行业技术路线发生变动,而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迭代产品,将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高镍三元前驱体是公司目前三元前驱体主要的业务方向,具有行业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由于动力电池对于三元前驱体的各项理化性能及品质要求极其严格,如果未来公司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不能持续创新,无法紧跟行业要求在保障安全性、提高材料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高镍化技术开发,或是新产品无法满足客户因产品更新换代提出的更高的技术指标,将对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泄密与人员流失风险 三元前驱体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生产制造工艺是行业内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是保证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强烈,并受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家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公司面临人员流失的风险。 此外,公司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若由于公司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密,相关研发、工艺等积累成果被竞争对手获知和模仿,则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会受到损害,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若未来公司主要客户出现技术路线转换、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新供应商或更换供应商、下游需求变化等情况,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或出现货款回收逾期、销售毛利率降低等问题,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目前经营业绩对松下的依赖度仍相对较高,且目前松下 NCA电池主要供给特斯拉,若出现新客户、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或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引起松下对采购产品的技术路线、型号、数量要求发生变更以及更换供应商,或由于国外贸易政策法案、特斯拉减少对松下的采购等因素影响导致松下大幅减少对公司产品采购等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主要与上游资源行业集中度高有关。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采购需求将相应增加,如果未来公司主要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或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镍钴豆、镍湿法冶炼中间品、镍钴料、三元粉、含镍钴锂废电池料、硫酸锂溶液(卤水)等资源,镍、钴、锂价格受市场供求、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波动性,进而向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传导;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及突发性事件可能对公司原材料供应及采购价格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受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或价格大幅变动影响,公司可能无法及时采购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或采购成本大幅波动。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转嫁成本压力,公司盈利能力和生产经营将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4、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客户规模扩大及调整经营策略等对公司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内部控制、部门协调及员工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无法适应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需求,将会对公司的经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使公司面临一定管理风险。 5、产能消化相关风险 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的产能为年产 8.6万吨三元前驱体和 1万吨锂盐产品,其中三元前驱体产线可产出中间品镍钴盐,三元前驱体合成段产线可通过技改生产碳酸锂。上述产能系公司根据行业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战略及优势制定而建设的,有利于促进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在新能源产业链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未来出现宏观经济形势大幅波动、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客户需求及技术路线不断调整等方面的重大不利变化,或出现公司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情形,公司产能将存在无法及时消化、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募投项目投资效益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系基于当时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做出的。报告期内,受行业增速放缓、主要客户需求变化、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募投项目效益实现情况不及预期。 如果未来募投项目仍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新增资产折旧摊销等成本将对公司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四)财务风险 1、期末存货金额较大及发生存货跌价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66,534.7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 20.13%。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产品总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期末存货持续增加,较高的存货金额,一方面会对公司形成较大的流动资金占用,公司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若市场环境和需求发生变化,特别是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存在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情形,公司存货可能出现跌价损失,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毛利率及经营业绩下降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三元前驱体等部分产品销售数量及销售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叠加募投项目产能利用率偏低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当期单位成本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主要由材料价格和加工费组成,其中材料价格主要取决于镍、钴、锂的金属含量和市场价格;加工费各期相对稳定。公司销售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主要取决于采购时点的金属市场价格、原材料中金属含量及原材料品质等;如果未来金属镍、钴、锂等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竞争企业纷纷投入三元前驱体的研发与生产,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市场竞争加剧。未来,如果发生新能源行业政策调整、三元前驱体行业竞争无序、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不利变化、公司未能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等各种不利情形,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3、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117,087.2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 35.43%。若未来公司生产经营环境或下游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出现固定资产闲置、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下等情形,公司固定资产可能会发生减值,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及节能环保相关政策的变化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市场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等产生影响。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由于欧洲、北美等地区相继出台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法案,部分国际车企逐渐提出海外产业链本土化的要求而减少向国内企业采购,终端客户对公司的产品需求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014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产能集中释放的影响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着降本压力和产能消化压力。高镍化作为当前三元前驱体领域突破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均在高镍化方向进行了布局。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如果未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显现并持续无法缓解,将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下游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计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六、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999.4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7.12%,主要系第一季度受上年镍钴锂等金属价格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法案出台等因素的持续性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及订单量同比有所下滑所致;2024年 3月随着主要客户采购需求逐步恢复,叠加中间品硫酸盐和锂盐销量增加的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受三元前驱体等部分产品销售数量及价格同比下降、产能利用率较低等导致部分产品单位成本较高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叠加当期财务费用增加以及金属价格波动导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19.41万元。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