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科立(688205):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
时间:2024年08月28日 05:21:58 中财网 |
|
原标题:
德科立:无锡市
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quote.podms.com/drawprice.aspx?style=middle&w=600&h=270&v=1&type=day&exdate=20240828&stockid=159816&stockcode=688205)
公司代码:688205 公司简称:
德科立
无锡市
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桂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劭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军腾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120,892,825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4,178,565.00元(含税)。本次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5
备查文件目录 | 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
|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 | |
德科立、公司、本公司 | 指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泰可领科、控股股东 | 指 | 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控股股东 |
实际控制人 | 指 | 桂桑、渠建平、张劭 |
骨干网 | 指 | 用来连接多个区域或地区的高速网络,一般作用范围从几十到几
千公里 |
城域网 | 指 | 在城市范围内,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
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
接入网 | 指 | 在业务节点与用户之间的所有线路设备、传输设备以及传输媒质
组成的网络,负责用户接入,通常有固网接入和无线接入方式 |
承载网 | 指 | 位于接入网和交换机之间的,用于传送各种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网
络,通常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 |
掺铒光纤 | 指 | 纤芯中掺杂铒离子的光纤,主要作为增益介质,用于光纤放大器、
光纤激光器、光源等设备中 |
增益 | 指 | 输出信号功率和输入信号功率的比值,通常用 dB量表示 |
泵浦 | 指 | 通过提供能量以在不同能级间实现工作物质中粒子数反转分布的
装置 |
ASE补偿 | 指 | 放大的自发辐射补偿。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ASE)影
响光放大器增益控制,需要 ASE补偿实现精确增益控制 |
WDL效应 | 指 | Wavelength Dependent Loss,波长相关损耗效应,是指被测器件的
损耗随波长变化的效应 |
ROADM系统 | 指 |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即可重构光分插复
用器,其作用是通过远程的重新配置,可以实现光通路上下路波
长的配置和调整 |
C Band | 指 | Conventional Band,常规波段,范围从 1,530nm到 1,565nm,光纤
在 C波段中表现出最低的损耗,在长距离传输系统中占有较大的
优势 |
L Band | 指 | Long-Wavelength Band,长波长波段,范围从 1,565nm到 1,625nm,
是第二低损耗的波长波段,常常在 C波段不足以满足带宽需求时
被使用 |
C+L Band | 指 | C和 L波段一起组成的光纤传输窗口。当 C波段不足以满足带宽
需求的时候,采用 L波段作为补充,总的频谱带宽接近 12THz |
C++ | 指 | 光纤传输的超级扩展 C波段,它将光纤传输的常规 C波段范围
(1,530~1,565nm)扩展到了 1,524~1,572nm(6THz带宽),能
够容纳更多的波道数,实现更高的传输容量 |
L++ | 指 | 光纤传输的超级扩展 L波段,它将光纤传输的常规 L波段范围
(1,569~1,603nm)扩展到了 1,575~1,627nm(6THz带宽),能
够容纳更多的波道数,实现更高的传输容量 |
LPO | 指 | Linear drive pluggable optics,线性驱动可插拨光模块,主要应用
于高速光模块领域的一项技术,即通过线性直驱技术去掉光模块
内部的 DSP,实现系统降功耗、降延迟的优势,但系统误码率和
传输距离有所牺牲。该技术适用于数据中心等短距离传输场景 |
CPO | 指 | Co-Packaged Optics,光学共封装,是一种先进的光学器件和硅器
件异构集成在单个封装基板上的技术,从而在成本、功耗和尺寸
上都进一步得到提升,该技术适用于数据中心应用中的光互联 |
LRO | 指 | Linear Receiver Pluggable Optics,半重定时线性接收可插拔光模 |
| | 块,主要应用于高速光模块领域的一项技术,在发射端沿用传统
的 DSP解决方案,而接收端则取消了 DSP,采用了与 LPO相同
的线性 Linear方案。这种方案组合既能解决 LPO应用中业界对
端口一致性和互通性的普遍担忧,又可以节约功耗,降低成本。
适用于数据中心等短距离传输场景 |
O Band | 指 | Orignal Band,原始波段,波长范围 1,260nm~1,360nm |
XFP | 指 | 10 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uggabe,10G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
模块,是串行 10G光收发模块的一种标准化封装 |
QSFP | 指 |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四通道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模
块,是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密度的高速可插拔解决方案的需求而
诞生的,可支持并行四通道 40G的传输速率 |
OSFP | 指 | Octal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Module,八通道小型可热插拔
光收发模块,是一种小型化可插拔的高速光收发模块封装形式 |
CFP2 | 指 | Centum Form-Factor Pluggable,100G可热插拔光收发模块,是 CFP
MSA组织定义的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的光收发模块封装,可支
持 40G和 100G的多种业务类型。CFP2与 CFP相比仅在协议定
义尺寸上有差异,CFP2协议定义尺寸为 CFP协议定义尺寸的一
半 |
dBm | 指 | 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分贝毫瓦,指代功率的绝对值 |
VGA | 指 | Variable Gain Amplifier,可调增益放大器。通常指光放大器的增
益可以外部调节,并保持调节后增益谱的平坦性 |
OTN | 指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是在光域内实现业务信号
的传送、复用、路由选择、监控,并且保证其性能指标和生存性
的传送网络 |
WDM | 指 |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
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
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
CWDM | 指 |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稀疏波分复用技术,亦
称粗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的
技术,波长间隔通常在 20nm左右 |
MWDM | 指 | Mediu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等波分复用,是中国
移动在 ITU-TSG15 Q6中间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重用粗波分复用
(CWDM)前 6波的基础上,通过左右偏移 3.5nm扩展为 12波,
具有非等距波长的特点 |
DCI | 指 |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ion,指不同数据中心互联网络,承载数据
中心间互联业务的专有网络 |
报告期、本期、本报告
期 | 指 | 2024年 1月 1日至 2024年 6月 30日 |
元、万元、亿元 | 指 | 除非特别说明,指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的中文简称 | 德科立 |
公司的外文名称 | Wuxi Taclink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 Taclink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桂桑 |
公司注册地址 | 无锡市新区科技产业园93号-C地块 |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 无 |
公司办公地址 | 无锡市新区科技产业园93号-C地块 |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 214028 |
公司网址 | www.taclink.com |
电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不适用 |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 |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中国证券报(
www.cs.com.cn)、证券时报(www.stcn.com)、证券日
报(www.zqrb.cn)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 | www.sse.com.cn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 公司证券事务部 |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不适用 |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德科立 | 688205 | 不适用 |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 本报告期
(1-6月) | 上年同期 | |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
减(%) |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营业收入 | 409,113,768.69 | 359,188,553.56 | 359,188,553.56 | 13.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 54,202,069.50 | 47,768,471.16 | 47,792,052.48 | 13.47 |
的净利润 | |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 36,914,839.91 | 28,002,156.98 | 28,025,738.30 | 31.8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 11,641,497.82 | -3,992,439.48 | -3,992,439.48 | 391.59 |
|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 本报告期末
比上年度末
增减(%) |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 | 2,202,131,792.81 | 2,169,349,909.00 | 2,169,349,909.00 | 1.51 |
总资产 | 2,558,633,788.46 | 2,559,593,576.62 | 2,559,593,576.62 | -0.04 |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 本报告期
(1-6月) | 上年同期 | |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45 | 0.41 | 0.49 | 9.76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45 | 0.41 | 0.49 | 9.7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 | 0.31 | 0.24 | 0.29 | 29.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46 | 2.49 | 2.49 | 减少0.03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
产收益率(%) | 1.68 | 1.46 | 1.46 | 增加0.22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12.19 | 9.97 | 9.97 | 增加2.22个百分点 |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公司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基于以下原因进行调整:
(1)2022年 11月 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号》(财会[2022]31号,以下简称“解释 16号”),规定了“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要求自 2023年 1月 1日起施行。对于因适用解释 16号的单项交易而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公司于上年按照解释 16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
(2)公司于 2024年 5月 16日召开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本次转增股本以方案实施前公司总股本 100,744,021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 0.2股,共计转增 20,148,804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4号—每股收益》的规定 “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因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而增加或因并股而减少,但不影响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应当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为保持前后期可比性,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每股收益。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 391.59%,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回款增加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金额 | 附注(如
适用)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
部分 | -225,108.34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
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 | 5,471,105.34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
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 | 14,964,232.21 | |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 |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 | |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 | |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产生的各项资产损失 | |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 | |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
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
收益 | |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
损益 | |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 |
债务重组损益 | | |
企业因相关经营活动不再持续而发生的一次性费用,如安
置职工的支出等 | | |
因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对当期损益产生的一次
性影响 | | |
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 | | |
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应付职工薪
酬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 | |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变动产生的损益 | | |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收益 | | |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 | |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 82,385.03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 |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3,005,384.65 |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 |
合计 | 17,287,229.59 | |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及行业发展情况
1、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为光通信领域下的光电子器件行业。光电子器件行业处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产业链的上游为电子元器件、PCB、光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结构件等元器件供应商;产业链的下游为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等光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及专网用户等。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光通信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带动了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大型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的建设和升级,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突破性进展,
数字经济从大数据时代进入算力时代,据预测未来 10年,算力还将增长 30~100万倍。大型数据中心、算力点和算力集群内部,需要海量的光口连接,目前在数据中心和算力点内部,美国已经完成 400G光口向 800G光口的演进,正在向 1.2T、1.6T推进;我国目前仍然以 400G光口为主,预计明年 800G光口成为主流。
在数据中心、算力点和算力集群之间大量的 400G、800G光口,迫切需要 400G/800G光传送设备进行承载和传输。上述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数据中心和算力点对高速光模块需求强劲
今年预计算力需求驱动的光模块出货量将从数百万级增长到超过千万级,光模块诸多技术方案,如 CPO、LPO和 LRO与硅光技术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最终则取决于成本、功耗与可靠性的综合选择。而 AI这一波新的市场机会,给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多年布局的国内企业带来显著的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有的甚至超过 80%。这也促使行业内的国内企业加快了进行海外布局和提高海外制造产能的步伐。
②DCI和城域网开始布署 800G端口光传输设备
800G光传输技术,经历了两代的代际发展,目前基本可支持 80波 600km的传输,应用场景能够覆盖大型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超大算力集群之间的连接以及城域网范围的传输,未来 DCI和城域网场景的 800G 端口设备发货量增速显著,DCI和 800G城域网设备市场迎来了关键的发展节点。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也在加快进行,如 HPE并购 Juniper,Nokia并购Infinera,设备厂商蓄势在这个增长更快、吸引力更大的市场中进行博弈。
③骨干网持续进行 400G OTN的规模商用
经过 2023年充分的现网验证,我国运营商积极开展 400G OTN的规模建设,今年 3月,
中兴通讯助力
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条 400G OTN商用链路(北京-内蒙古)的开通并实现“东数西算”等业务的加载,成为全球第一条高速算力骨干网。由此带来对 400G相干长距离光模块及相干光收发器件、C+L光放大器和 OXC光背板等产品的持续性需求。同时,带动与其相关的大量底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主要包括:相干光模块内部的宽谱光放大芯片、C+L波段一体化 EDFA、C+L波段 WSS或替代技术等。
除了上述算力指数级增长需求对数通光模块、400G骨干网、800G DCI/城域网设备和模块带来强力需求,接入网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预计 50G PON即将迎来商用。
④国内接入网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 2024年 6月末,国内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 PON端口数比上年末净增 295.1万个,达 2597万个,约占 FTTH/O端口数的 2.3%,表明该市场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 10G PON之后,50G PON是 ITU-T定义的下一代 PON技术,支持泛在万兆全光接入,是双万兆全光城市建设的主要演进方向之一。目前,50G PON的功率预算、多代共存、多速率突发接收等几项关键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产业界正在加速完善核心光电器件产业链,深入优化系统性能,为后续的规模商用部署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撑,预计 50G PON将在 2025年前后迎来商用部署,届时光接入网将进入万兆时代。
(二)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光电子器件、子系统。按应用领域分为传输类产品、接入和数据类产品。
公司传输类产品包括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光纤放大器、传输类子系统、光无源器件等。
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包括从 155M、1.25G、10G、100G到 400G及以上速率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支持 10km、40km、80km及以上传输距离。光纤放大器产品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等。传输类子系统主要包括超长距传输子系统、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光无源器件包括光开关、相干无源器件等。
公司接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宽带接入和无线接入。宽带接入产品有 GPON OLT、COMBO PON及 BOSA等。无线接入产品主要包括前传子系统及各种 10G、25G灰光和彩光光收发模块。
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信,包括 DCI产品和各类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长期以来坚持自主研发模式。公司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管理制度,研发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主动引导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方面紧跟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致力于探索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路径,结合自身技术储备,主动引导市场,在C+L放大器、相干与非相干光模块、特高压超长距传输子系统、高密度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DCI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需求推进研发立项和开发,快速响应,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采和适度备货的采购模式,根据在手订单、产品预测、研发项目需求及备货需求等形成原料需求计划,下达原料采购申请,通过询价或年度框架协议择优选定供应商后,发起采购订单内部审批,审批完成后下达采购订单。采购部对已经生效的采购订单进行交付跟踪,确保采购原料能按照需求日期及时到货和报检,品质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公司定期与供应商对账开票和付款。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主要采用“按销售订单生产”和“按销售预测生产”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公司市场部门根据销售订单及销售预测制定需求计划;计划部门组织评审,安排生产计划、委外加工计划和生产排程;公司生产部门执行生产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反馈调整;品质部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4、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拓客户:第一,通过积极拜访潜在客户、参加展会交流、参加行业标准会议等方式获取市场需求,经过客户交流、样品测试等方式通过客户认证,进而获得订单;第二,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公司提前把握市场技术发展方向,引导客户潜在需求,提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获得客户订单。
(四)公司市场地位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是光通信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综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陆续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建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
公司长期致力于长距离光传输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坚持技术迭代,在长距离光电子器件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宽谱放大器、小型化可插拔放大器、高速率长距离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大容量智能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领域保持较强的技术优势,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的技术特点,保持了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1 | 高速光学器件
封装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封装技术用于高速激光模组和高速接收器模组的封
装,在光学上采用了多种透镜组合,对激光器的模斑进
行变换,使其与光纤模斑匹配,从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性
能,有效地提升了传输速率,目前已可满足 100G、
200G及 400G产品的应用要求,具备向 800G及更高速
率迭代的潜力。 |
2 | 高频电路板设
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为公司的高速光收发模组研发带来了强劲的支
撑,依照该电路板设计技术,即可实现高频信号的高频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 | | 阻抗配合,实现良好的信号完整性,从而成功实现高速
光收发模块性能。 |
3 | 高速光收发模
块长距离传输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控制技术
和软件自动补偿算法,在满足符合技术标准的高精度光
功率监控的前提下,成功突破了 100Gbps光信号在中距
40公里和长距 80公里的稳定传输,达到了国家“十四
五规划”中重点列出的 5G新基建所需的长距离传输需
求。 |
4 | 高频仿真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是结合光收发模块射频开发实践而形成的自有的
先进高频仿真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包括仿真建模规范、
模型等效简化方法、射频传输线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脚本
的参数自动优化算法等,可实现设计前期射频传输线的
简单、快速、准确的建模,缩短射频仿真周期,加快产
品开发进度。 |
5 | 高频结构设计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主要用于 100G、200G、400G等光收发模块,用
于满足高频电磁干扰要求、电磁辐射要求、高速光收发
模组散热的结构设计要求。该技术采用多层防护的模
式,使用军品级导电胶水,在恒温恒湿的万级净化环境
中通过精密点胶机严格控制胶量、固化时间,达到理想
的截面形状和压缩率,从而达到可靠的导电连续性,最
终实现有效的电磁屏蔽和衰减。 |
6 | 高速光收发模
块生产工艺平
台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用于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平台化、简单化、可
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制造技术包含自动测试装置统一
部署软件技术、生产数据平台管理技术、制造流程管理
与执行系统、生产指标设计系统、研发辅助调测平台技
术、老化监控系统和 ERP辅助系统等。该技术显著提高
了模组的复用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导
入进度,整个自动化软件系统具有高复用性、低耦合
性、高鲁棒性等特点。 |
7 | 高速激光发射
模组和激光接
收模组生产工
艺平台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用于实现
高速激光发射模组和激光接收模组的平台化、简单化、
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先进制造技术包含 CWDM耦
合软件系统、基于 MWDM的 OAM测试系统、多功能
OSA控制系统软件等。 |
8 | 增益平坦滤波
器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光源调节技术,在光放大器的中间级调整光
源光谱,使光放大器总体增益平坦。通过总体增益谱的
反馈控制,实现插损和谱线的精确调节,从而精确设计
GFF谱线,实现大带宽内的 1dB以内的平坦度要求。此
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在输出端设计 GFF更加准确,不涉
及二次补偿光谱烧孔效应,技术领先。 |
9 | 小型化光放大
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小器件、定制化的合成器件,小弯曲半径光
纤,可靠的盘纤工艺,以及紧凑型的电路设计,实现单
波或窄带 10dBm左右功率输出,增益 10~20dB。带电模
块尺寸小于 45*15.5*9mm,纯光模块小于
35*15*5.5mm。 |
10 | 光放大器控制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电路上利用多种自动控制手段,实现带 ASE补
偿的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功率控制、自动电流控制、自
动温度控制等,控制精度+/-0.2dB;多种控制模式可以切
换,实现上下电、上下波的瞬态控制等。本技术与其他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 | | 复杂的控制技术相比,性价比较高,是经过批量产品验
证的可靠技术。 |
11 | 半导体光放大
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系统实验,调整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输出功
率以及增益特性,使 SOA工作在线性区,系统可以无误
码传输。经过优化的半导体光放大系统,在不同控制模
式下,实现 O Band多波线性放大,主要应用于 100G及
以上长距离传输,弥补了 O Band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
技术短板。通过载流子寿命优化设计,实现高功率宽谱
SOA,主要应用于 C++ Band、L++ Band、C+L Band多
波放大。 |
12 | 热插拔光放大
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 XFP、QSFP、CFP2、OSFP等封装形式,参
考光收发模块控制协议,实现了光放大器的热插拔功
能。该技术可以实现单波、多波甚至 VGA光放大,单
波功率较低,一般在 10dBm左右;多波 VGA增益可调
10dB,功率可达 20dBm以上。该技术有效推动了光放大
器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进程,节省了用户的系统开发
成本,利于现场维护,深受市场欢迎。 |
13 | 阵列光放大器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或者独立泵
浦方式,实现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独立光放大。该技
术能够实现 10~25dB增益,输出 20dBm以上,主要应用
于全光网、ROADM系统中。 |
14 | 拉曼光放大器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光纤的受激拉曼散射原理,实现光信号的前
置或后置拉曼放大。后置拉曼可实现 10~30dB左右增益
多波放大,增益平坦<=1.5dB,噪声<=0dB。拉曼光放大
器包括 1阶、2阶、高阶以及混合拉曼等类型,主要应
用于超长距光传输系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
15 | 低噪声光放大
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内部光开关,把大增益范围进行分段,分段
后的小增益范围通过光开关切换,可以降低小增益时内
部 VOA的插损,有效降低小增益时的噪声。另外,也
可以通过控制中间接入损耗和波长的关系,减少 WDL
效应,有效减小低增益时的噪声。上述设计可以降低噪
声 0.5~2dB以上,提高了系统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
平。 |
16 | 增益可调光放
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优化了光放大器光路设计,采用可调衰减器补偿
全程增益,结合增益平坦技术,可以实现增益调节范围
10~20dB左右,增益平坦度小于 1dB,功率输出大于
20dBm。基于本技术的光放大器产品兼容多种固定增益
产品,适用场景广泛,性价比高。 |
17 | 高功率光放大
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多模泵浦、铒镱共掺技术实现高功率光放
大,具备泵浦冗余、多光口输出、自动功率控制等功
能,总体输出功率可以达到 30~37dBm,适用于有线电
视光网络,技术处于业内一流水平。 |
18 | ASE光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掺铒光纤不同的光路结构,开发出 C band、
C+L Band宽带 ASE光源产品,该类型产品功率谱稳定
性可达到常温下+/-0.02dB/8h,广泛应用于系统或器件测
试。 |
19 | 数字控制光放
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数字控制方式,通过高速采样及自动反馈控
制,优化控制算法,实现光放大器的数字式控制、多种
工作模式、瞬态控制等功能。该技术输出功率 20dBm以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 | | 上,典型情况下瞬态小于+/-1dB,主要应用于单波、多
波光放大器产品。 |
20 | 无源模块控制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放大器的光路和控制技术,集成了分光
器、WDM、光开关、VOA、Mux/Demux等,开发出特
定功能的无源模块,在光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
21 | 扩展波段光放
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掺杂光纤、拉曼、半导体技术,实现 L++扩
展波段 EDFA,L++扩展波段 SOA放大器。L++ EDFA
输出功率高达 27dBm,L++ SOA应用于单波及多波放
大。L++扩展波段放大器,主要应用于 400Gbps长距离
干线网。 |
22 | 光传输子系统
框架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应用于 1U、2U、3U、5U、10U等 19/21英寸机
框式光传输子系统设备平台,设计布局合理,符合绿色
节能设计原则,业务单板速率兼容 10G-400G,能够实现
完整的光传输系统功能。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链路采集
子系统、5G前传子系统、DCI传输系统、接入型
OTN、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场景。 |
23 | 超强编码纠错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针对超长距离的特殊性及系统指标的必要性,采
用带外 EFEC编码纠错,提升系统 OSNR容限 10dB左
右,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达 40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
输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
24 | 受激布里渊散
射抑制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对发送端光信号加载特定调制信号的方法,
提高非线性阈值,抑制 SBS效应,可显著提高系统发送
端光功率,单波发送光功率最高达到 22dBm以上,延长
无中继传输距离 25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的
核心技术之一。 |
25 | 长距离 5G前传
传输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对光模块发端光谱优化处理、对系统进行非
对称色散及非对称合解波优化设计等,使得系统性能和
各波长传纤损耗、色散代价自动配对优化,提高了系统
的色散容限、光功率容限和非线性容限。该技术可大大
增加 BBU站点的覆盖范围,降低 5G建设成本,是长距
离 5G前传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
26 | 高速率波分传
输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电混合集成、高阶算法、阵列放大等核心
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速率、大容量波分传输系
统,覆盖 C Band和 O Band波段,可实现对相干传输技
术的部分兼容和替代。 |
27 | 全波段分组集
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纤传输可用光谱,包括 O、C、S、E、C、
L波段,采用光电混合集成、全波段阵列式半导体放
大、分组集成等核心技术,创造性提出全波段分组集成
光传输系统,可实现 240波,单波 25~200G波分,
80~120km距离,可广泛应用于城域网、DCI系统。 |
28 | 分光放大器集
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方式,实现
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同时光放大。该技术能够实现
10~20dB增益,主要应用于 C Band的 40G、100G光传
输系统的分光放大。 |
29 | 数据链路光放
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光放大器、分光器、智能控制器件配合设
计,对现网 O Band 100G光信号进行分光、放大、复
制、关断,以便于后端设备进行分析处理及其安全保
护,具备噪声指数低、增益平坦、饱和输出功率高等技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 | | 术特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 O Band的 40G、100G数据
链路采集子系统。 |
30 | 分布式光纤传
感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采用超窄线宽脉冲光源作为探测光源,具有主动
波长温度调谐控制和频率可调制的特点,能够实现极窄
线宽和高功率输出。采用该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探测
精度及准确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主要用于实现地埋光
缆防外破监控、光缆路由标定、光缆识别等功能。 |
31 | 小信号分辨率
特征提取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从信号的幅值角度出发,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
提取短时主冲击强度分辨特征,最终实现信号的精细化
分析,能够提高信号识别准确率,减少误报率。该技术
主要应用于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 |
32 | 自动化生产测
试平台的设计
制造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是公司基于产品特点,结合自身技术能力,针对
性自主开发的全套生产制造和测试平台。该技术包含生
产信息流管理、部分生产测试设备制造、主要设备共
享、自动化硬件框架建设、自动化软件平台开发以及
OXC(光交叉连接)等特殊专用设备的开发,实现了制
造信息化、流程化、模块化、自动化,提升了设备利用
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奖项名称 | 获奖年度 | 项目名称 | 奖励等级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7 | 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ZXWM-M900) | 二等奖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 | 认定称号 | 认定年度 | 产品名称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2022年
度 | / |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取得 15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36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 52项、商标 18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
知识产权列表 | 本期新增 | | 累计数量 | |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发明专利 | 2 | 2 | 77 | 36 |
实用新型专利 | 5 | 4 | 131 | 113 |
外观设计专利 | 0 | 0 | 5 | 5 |
软件著作权 | 5 | 5 | 52 | 52 |
其他 | 0 | 0 | 37 | 18 |
合计 | 12 | 11 | 302 | 224 |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 本期数 | 上年同期数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49,878,521.78 | 35,810,018.67 | 39.29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 | - |
研发投入合计 | 49,878,521.78 | 35,810,018.67 | 39.2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12.19 | 9.97 | 增加 2.22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 |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项目材料耗损、试验检验认证、样品制作等项目支出达 1,435.6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67.49%,其中宽谱光放大器、DCI设备、相干模块、小型化放大器、400G光模块、数据中心光模块等研发项目投入增长较快。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
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
入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或阶段
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1 | DCI设备的
研究开发 | 4,000.00 | 616.67 | 2,878.61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应
用开发低成本、低功耗、
大带宽、高集成、模块
化、易扩展、光电解耦的
新型光传输子系统产品;
同时满足城域组网需求。 | 目前公司 DCI产品可实现
低成本非相干替代,技术
和成本均领先于行业。同
步迭代开发满足城域组网
场景的下一代产品。 | 应用于数据中心
机房之间互联互
通、城域组网。 |
2 | 宽谱光放大
器的应用研
究开发 | 3,000.00 | 742.09 | 2,607.42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完成多款 C++、L++光放大
器,完成 C+L一体化光放
大器研发,形成批量生
产。 | 已完成多款 C++、L++系
列光放大器转产,技术水
平业内领先。正在研发
C+L一体化光放大器。 | 应用于新一代骨
干网络通信传
输。 |
3 | 数据中心光
收发模块项
目研究 | 3,000.00 | 501.13 | 1,898.33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
需求,开发光引擎和光收
发模块。 | 数据中心 40G/100G光模
块量产并持续迭代,
400G/800G(包括 LPO)
系列光收发模块开发完成
逐步进入小批量,
1.6T/3.2T产品开发中,符
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应用于数据中心
内部互联。 |
4 | 相干光收发
模块的研究
开发 | 3,500.00 | 375.85 | 3,287.83 | 样品验证 | 面向电信网络和数据中心
对于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
需求,按照相关协议标准
开发出 400G长距离相干光
收发模块。 | 目前相干光收发模块的研
究以 400G CFP2封装形式
为主,主要实现 120km
以及 120km以上的传
输,与业内先进技术水平
相当。 | 应用于骨干网、
城域网。 |
5 | COMBO
PON项目研
究开发 | 1,500.00 | 78.24 | 1,102.63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光纤到户的需求,开
发兼容多场景应用的 10G
COMBO PON OLT产品 |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 10G
COMBO PON对称和非对
称 OLT等产品,技术与
行业内水平相当。 | 应用于宽带接入
领域,应用广
泛。 |
6 | 100G 速率
中长距光收
发模块研究
开发 | 4,000.00 | 487.64 | 3,453.18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 100G中长距离
(40km、80km及 80km以
上)应用,开发系列光收
发模块。 | 引入半导体光放大器,解
决中长距离传输的技术问
题,业内先进技术水平。 | 应用于城域网,
相比于相干解决
方案,成本优势
明显,应用广
泛。 |
7 | 400G速率
中短距光收
发模块研究
开发 | 2,000.00 | 476.76 | 1,559.37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 400G中短距离
(40km以下)应用,开发
系列光收发模块。 | 通过提高信号质量,降低
发射端噪声水平,400G
非相干 40km产品,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 | 应用于承载网。 |
8 | 10G速率长
距离光收发
模块研究开
发 | 2,500.00 | 91.82 | 1,640.57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开发 10G 80km以上光收发
模块系列产品,进一步降
低功耗和成本、扩展工作
温度范围。 | 目前公司已完成小封装
10G 80km光收发模块开
发,满足 0℃~85℃扩展
温度范围,下一步预期满
足工业级温度要求,与业
内先进技术水平相当。 | 小封装 SFP+,
低成本和小功
耗,适应宽温应
用的场景增多。 |
9 | 5G 前传光
收发模块研
究开发 | 2,500.00 | 165.83 | 1,877.80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 5G前传光传输网络,
开发 25G系列光收发模
块,扩展工作温度范围、
降低功耗。 | 6波 25G CWDM光收发
模块已在 2020年批量出
货;6波 25G+12波 10G
方案已研发成功,并完成
现网试点测试,为行业内 | 应用于 5G接入
领域。 |
| | | | | | | 首批完成开发的厂家之
一。 | |
10 | 无源模块系
列产品的应
用研究开发 | 2,000.00 | 359.51 | 1,628.27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分光监控、高密度连接、
光背板、光开关等系列产
品,形成批量生产。 | 分光监控模块、高密度连
接产品、光背板、光开关
等系列产品,与业内先进
技术水平相当。 | 主要应用于新一
代光交叉互联
(OXC)系统中
的光线路板和支
路板中。 |
11 | 可插拔光放
大器的应用
研究开发 | 1,500.00 | 231.04 | 931.87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QSFP、CFP2、CFP等可插
拔光放大器,形成批量生
产。 | 目前产品可单波或者多波
放大,与业内先进技术水
平相当。 | 应用在城域网和
数据中心互联领
域。 |
12 | 可调增益光
放大器的应
用研究开发 | 1,000.00 | 222.39 | 859.23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进一步提升性能,多款放
大器已经通过客户测试,
完成转产,进入批量阶
段。 | 目前已实现 15dB左右的
增益范围可调,与业内先
进技术水平相当。 | 应用于骨干网。 |
13 | 长距离光传
输子系统应
用研究开发 | 1,500.00 | 51.35 | 1,143.30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电力传输等需跨沙
漠、跨无人区、跨山脉的
应用场景实现超长距无中
继光传输,最远无中继传
输距离达到 400km以上。 | 传输距离 450km以上的
产品小批量生产,支持
200G的产品同步研发
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应用于国家电网
等行业。 |
14 | 数据链路采
集子系统的
应用研究开
发 | 2,000.00 | 180.17 | 1,438.03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基于现有产品迭代开发更
高集成度、更高速率、统
一网管的新一代数据链路
采集子系统产品。 | 目前已完成 200G产品、
智能分光及三合一高集成
产品的批量生产,400G
产品正在样品测试阶段,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应用于网络安全
领域,需求旺盛
和市场前景广
阔。 |
15 | 小型化光放
大器的应用
研究开发 | 1,500.00 | 407.35 | 1,141.63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开发用于 DCO相干模块的
小型化光放大器,形成批
量生产,同时研发更小型
光放大器。 | 应用于相干模块内,提供
功率放大的小型化光放大
器,已经批量交付,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 | 主要应用于相干
光模块内部,提
供功率补偿。 |
合
计 | / | 35,500.00 | 4,987.85 | 27,448.08 | / | / | / | / |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