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儒竞科技(301525):2024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8月29日 02:07:09 中财网

原标题:儒竞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

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 8月 29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雷淮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厉昊超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徐丹妮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半年度报告如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有关风险因素及对策,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 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5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9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1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且加盖公司公章的 2024年半年度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巨潮资讯网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文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儒竞科技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证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
元、万元、亿元除特别注明的币种外,指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HVAC/R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Refrigerating,即暖通空调及冷冻冷 藏设备
伺服系统以物体的位移、角度、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标任意位置变化 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即正的温度系数,通常是指正温度系数热 敏电阻,在新能源汽车中,PTC加热器为电池、空调系统等提供辅助加热 或冷却功能,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舒适度
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即全球增温潜势,是评价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 化影响的相对能力的参数
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MOS是 MOSFET的缩写,即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IGBTInsulate-Gate Bipolar Transistor,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综合了电力晶体管 (Giant Transistor-GTR)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 MOSFET)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特性,应用领域广泛
HPHorsepower,即匹数,是一种功率单位,用于衡量设备的动力或功率。在 空调等设备领域,匹数主要用来表示空调等设备的制冷能力,即制冷量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即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 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 的能力
德国 VDE 认证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VDE检测认证研究所的产品认证,VDE直接参与德 国国家标准制定,是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认证机构之一
美国 UL认证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是世界上从事安全试验 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UL对产品安全性能方面的检测和认证,在美国 属于非强制性认证,其最终目的是使市场得到具有相当安全水准的商品
欧盟 RoHS认证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即《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 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
中国 CQC认证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产品通过 CQC认证,即符合相关质量、安全、性能、 有害物质限制等认证要求
CE认证法文 Communaute Euripene的缩写,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强制性产品安 全认证标志
CB认证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 织(IECEE)运作的一个国际体系,IECEE各成员国认证机构以国际电工 委员会标准为基础对电工产品安全性能进行测试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关于企业质量管理系列 化标准之一,主要适用于工业企业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为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即国际汽 车工作组,针对协调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而制定的质量标准之一
谷轮Copeland Europe GmbH、Copeland LP、谷轮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合并披露为谷轮
海尔青岛海达瑞采购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海达诚采购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海达 源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卡奥斯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国际 贸易有限公司、青岛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客户及供应商之
  一,合并披露为海尔
三菱重工海尔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合并披露为三菱重工海尔
阿里斯顿阿里斯顿热能产品(中国)有限公司、 Ariston Thermo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R.L、 Ariston S.P.A.,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合并披露为阿里 斯顿
博世Bosch Thermoteknik AB,公司主要客户之一
麦克维尔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Daikin Airconditioning India Pvt Ltd,公司主 要客户之一,合并披露为麦克维尔
开利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公司主要客户之一
报告期、本报告期、本期2024年 1月 1日至 2024年 6月 30日
上期、上年同期2023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6月 30日
报告期末、期末2024年 6月 30日
报告期初、期初2024年 1月 1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儒竞科技股票代码301525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儒竞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Shanghai Ruking Technologies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Ruking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雷淮刚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厉昊超马薇薇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权北路 1688弄 B5栋 12楼上海市杨浦区国权北路 1688弄 B5栋 12楼
电话021-61811998021-61811998
传真021-61248868021-6124886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658,239,461.64784,880,017.77-16.1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元)93,518,820.89115,904,158.23-19.3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元)77,591,278.33111,749,185.39-30.5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元)31,408,165.19-3,564,863.07981.0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91.64-39.6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91.64-39.6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1%14.86%-11.85%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3,850,091,006.263,951,469,491.15-2.5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产(元)3,108,424,402.713,057,345,868.341.67%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386.77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 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8,245,018.16收到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 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11,870,354.50系本报告期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利息收入
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损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 支出53,821.40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 目320,965.36 
减:所得税影响额4,564,003.63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增加,导致所得税费 用增加
合计15,927,542.56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情况
公司专注提供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根据公司核心技术特点,公司属于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

公司产品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内的变频控制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
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系统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伺服控制器及伺服电机。产品
下游客户主要为智能空调、精密空调、热泵供暖、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厂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汽车零部件
制造厂商及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各细分领域行业发展状况如下:
1、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是指负责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冷冻冷藏的相关设备及系统,其作用系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与空气循环以控制环境温度及空气品质,从而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改善劳动卫生和室内
气候条件。商用空调、热泵、家用空调、精密空调作为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商业、工
农业和家庭等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因而发展高能效、低能耗的节能减排绿色变频产品是实现“碳中和”与“碳
达峰”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能效比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使用者对于
产品舒适性、静谧性、智能化需求的日益提升,HVAC/R 领域的变频产品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024 年上半年,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涉及能效标准、更新改造、建筑用能、清洁取暖等方面,
为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行业未来向好发展定下了坚实基调。

能效标准方面,2024年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
入水平(2024 年版)》,对单元机、多联机及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产品的能效管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产品分类更
加细化,先进水平量化标准进一步提升。更新改造方面,2024年 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
旧换新行动方案》,为 HVAC/R行业的逆势增长赋予了新的动能。此后,工信部、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及商务部也陆
续印发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行动方案。国家层面政策部署后,地方政府也陆续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
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建筑用能方面,在践行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实践的时代背景下,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行
动愈发迫切。2024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
案》。2024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建筑领域和用能产品设备的节能降碳行动进
行了重点工作部署。清洁取暖方面,2024年 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持续开展北方
地区清洁取暖专项监管,重点跟踪清洁取暖政策落实和工作实施总体情况,压实地方政府保障取暖用能属地责任和各类
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取暖用能供需平稳。

公司的核心产品 HVAC/R变频驱动器具备能效高、通用性好等特点,通过搭载系统控制器应用于各类变频产品,主要包括具备定制化设计需求与节能减排技术要求的各类商用空调、空气源热泵、家用空调、精密空调等,并将随着产业
政策的持续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而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 1-6月,我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492.9万辆和 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0.1%
和 32%,市场渗透率达 35.2%;同时,2024年 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 60.5万辆,同比增长 13.2%。据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150万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自 2024年 4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来,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有序推进,新能源车购车
补贴政策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推升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此外,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2024年 5月,
工信部等 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指导活动进一步下沉到县域,并辐射周边乡
镇;同时鼓励产业链企业积极参加,结合以旧换新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制定促销方案,建立完善售后服
务体系,下沉市场需求空间的开发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增长。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
正在加快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新兴市场的有序拓展有望提升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将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持续保持增
长趋势。在新材料开发使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创新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将向着
轻量化、集成化、自动化、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热管
理市场及核心部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此外,伴随着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零部件供应
商及汽车厂商加快新技术、新车型的研发速度,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3、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
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是指以物体的位移、速度、角度等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标任意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
统,是基于变频技术的延伸产品,其不仅可进行速度、转矩控制,还可实现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是实现工业
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技术,属于高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正朝着数字化、微型化、智能化及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
域,例如包装机械、物流机械、纺织机械、医疗设备等领域,以及电子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

2024年 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 5方面 20项重点任务,
要求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设备更新行动的主要方向包
括:(1)节能降碳: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

(2)数字化转型:通过设备更新,促进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也通
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为设备更新提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推
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深化、工业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制
造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尤其伴随着国产伺服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伺服系统进口
替代的步伐继续向前推进。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所处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是专业的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电力电子及
电机控制领域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的变频驱
动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的伺服驱动器及
伺服电机。

公司作为自主创新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以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作为基础,成功研发了以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及
系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为代表的三大技术领域,在细分技术领域内掌握了多
项核心技术,并通过核心技术的交叉应用与延伸,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建立了跨领域的经营模式。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64项。

公司秉承“以市场为主导,以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全面启用集成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MES)、自动仓储管理系统( WM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的数字化系统,严格执行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满足客户需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柔性化生产与
智能化制造。

公司依靠卓越的产品研发实力、高效的生产制造体系、完善的质量管控措施、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拥有了良好的
行业知名度,在境内外积累了稳固的客户资源,核心产品已广泛长期地应用于谷轮、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三菱
重工海尔、开利、博世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总体来讲,公司在品牌认可度、技术实力、软件硬
件定制化、渠道拓展、产品工艺质量稳定性及供应链可靠性等方面拥有了较强实力,在细分领域内积累了一定市场地位。

公司产品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具体
情况如下:
1、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之一。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优秀的产品质量、丰富的行业经验,已在产品的定制化、可靠性、稳定性、适用
性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并与谷轮、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公司该领域产品采用低 GWP 系数设计,功率密度高,产品效率高,并与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定制功率半导体模块、
使用由先进碳化硅材料制作的功率 MOS、功率二极管等器件及更为节能的第七代 IGBT等,同时产品规格种类齐全,功
率涵盖 1HP-7HP(单相)/ 5HP-28HP(三相),具有质量稳定、工艺先进、功能齐全等优点,作为细分领域内的第三方
综合解决方案商,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凭借多年的战略投入、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已经搭建起
完善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该领域内产品已取得国内外众多主流整车厂的认可。

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产品具备(1)产品规格种类全,电压:80-800V(高压)/12-48V(低压),工作温度:
-30-125℃,(2)功率调节能力强,(3)制热/制冷速度快,(4)有效抑制振动/噪音,提供故障诊断/远程更新等技术
创新特性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相比,除了拥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产品性能及质量可靠性,公司在集约化
低成本采购、供应链保障交付能力、定制化研发服务及高效率研发方面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得益于战略客
户的定点和相关项目量产,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变频驱动器、PTC 电加热控制器等产品已经形成大批量应用,具
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公司业务发展
提供重要支撑。

3、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
公司自动化领域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已经积累多项较为成熟的核心技术,产品技术性能能够满足广泛的市场需
求和各种用途,具有控制模式齐全、控制精度准确,指令方式高效、通信功能全面,定位精度较高、控制性能较强等优
点;此外,经过多年技术与渠道建设,公司该领域也积累了与市场上成熟企业合作的宝贵经验,为该板块业务进一步发
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业务产品在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物流、包装机械、印刷、锂电
新能源等细分行业已实现批量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自动化及机器人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发展,加大关键环节的
技术研发、渠道扩展及品牌建设投入,力争该领域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三)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较强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与定制化服务能力,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空间,根据自身的研发创新
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品质控制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公司采取了目前的经
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内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通过向 HVAC/R领域内的变频空调、热泵供暖及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厂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及工业伺
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研发、设计及制造服务,保持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2、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实现产品的高效研发。公司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售前、原型样机、
功能样机、试产及量产五个阶段,包含产品从概念产生、方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产品认证、市场推广到客户
反馈的全部环节,并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3、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采购部门,公司研发、生产所用物料通过采购部门独立采购。采购部门执行合同签订与管理、采购订单下
达、物料到料进程跟进、供应商日常管理与考核等职能。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和管理制度,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定
期签订合作协议,对物料的价格、交期、质量标准及商务、法律条款进行严格的约定。公司采用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ERP)系统管理物料,以销定产,以产定需,以确保原材料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

4、生产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与执行部门,公司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物料计划与生产工艺制定、生产设备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仓储与物流管理等由公司独立组织完成。此外,针对部分产能临时受限、
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工序,公司会采取委外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公司生产部负责制造工序自检与互检等;公司质量部负责原材料检验、在制品首件检验、过程
巡检、半成品及产成品检验、产品入库及出货前的检验等,涵盖来料检验控制(IQC)、制程检验控制(IPQC)及出货
检验控制(OQC)。

(2)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升,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品质管控,将品质管控贯穿于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产制造、
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先后通过了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标准认证,
严格按照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
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有效。

2)实行了严格的品质管理标准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国家地区、行业标准及客户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具
备完整的产品性能测试能力,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耐久性实验室、产
品功能实验室、驱动器性能实验室,陆续通过美国 UL目击试验室资质认证、德国 VDE目击试验室资质认证等,以保证
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3)执行了全面的生产管控系统
公司执行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管控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的电子产线与电机产线,采用技术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完成产品的定制化生产,产品生产全过程通过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仓储管理
系统(WMS)进行工单管理与工序平衡,使得同一产线可通过快速更换工艺、调整配套设备完成不同产品生产制造的快
速切换,实现了产品的柔性化生产与自动化作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交付进度。

5、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行业特点与业务模式,主要采取针对国内外产品厂商个性化定制的直接销售模式。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
领域,下游厂商对供应商的研发、制造、品控能力要求较高,不同客户之间的需求亦存在差别。公司围绕客户组建了快
速响应的综合团队,在客户产品策划阶段即与客户深度合作,根据下游厂商的要求采取定制化方式进行生产销售,以保
证能够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公司采取以框架协议的
方式对产品的交货、付款方式进行约定,在框架协议约定范围内确认产品订单,根据订单内容决定生产所需的物料及工
序,遵循以销定产的模式。

(四)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823.95 万元,同比下降 16.14%;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9,351.88
万元,同比下降 19.31%。公司营业收入按主要产品划分,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营业收入 43,934.26 万元,同比
下降 32.1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营业收入 20,295.23万元,同比增加 68.50%。

1、步入 2024年以来,全球宏观环境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且受行业去库存周期的影响,公司 HVAC/R行业增长仍然承压,但随着新技术发展及新能效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在低碳转型等背景下节能环保的赛道长期发展趋势明确,
HVAC/R行业依旧前景可期。空气源热泵是公司 HVAC/R 业务领域的重点细分赛道之一,面向国内及海外等全球终端消
费市场。2023 年 11 月欧盟委员会推出电网行动计划,旨在改善电网的长期规划以适应能源系统中包括热泵在内更多的
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需求。根据 2022年 5月欧盟《欧洲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计划(REPowerEU),目标到 2030年新
增 3,000 万台热泵安装。短期来看,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有所削弱财政支持政策,空气源热泵的发展
面临一定影响。中长期来看,热泵技术作为清洁供热、电气化发展路线中的最佳选择仍具备巨大潜力空间,国内及海外
热泵市场也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在热泵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储备,将稳步推进热泵领域产品技术研发,在商业、高温
工业、农业等应用细分行业领域持续探索技术发展及技术储备。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业务整体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子公司上海儒竞电控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
车热管理领域业务,拥有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变频驱动器及新能源汽车 PTC电加热控制器等多款核心产品,并持续推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前瞻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新能源
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在新材料开发使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创新技术持续发展
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将向着轻量化、智能化、集成化、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
域的产品及技术实力已得到市场主流汽车厂商的认可,应用于众多主流新能源汽车车型,公司将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热
管理领域智能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等产品及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电子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建设,计划新增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
域达产年产能预计 180万套,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的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

3、布局未来潜力赛道,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 5,501.10 万元,同比增加 37.27%。公司作为研发
创新型企业,坚持长期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高标准的研发实验室、环境实验室、EMC 实验室等形成功能设施齐备的技
术保障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在自动化领域加大细分应用行业及机器人等细分市场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聚焦重点行业
和机型,充分发挥研发的经验和优势,开发客户定制化、行业定制化以及驱控一体的伺服产品,结合对客户设备工艺的
深度了解,通过设计优化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力争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公司未来强有力的增长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公司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及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
核心战略、经营策略、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完善的研发应用能力
(1)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领域研发能力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围绕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自主构建以电机控制、电源控
制及系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为代表的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基于不同的技术领
域持续研发创新形成多项细分核心技术。公司凭借其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构建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具有核
心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成熟先进的研发流程,其包含了产品从概念产生、方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产品认证、市场推广
到客户反馈等全部环节,基于公司丰富的技术储备与跨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进行信息
化管理,从而有效实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创新。

(2)研发应用联动的产业化实践能力
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厂商,基于不同细分领域客户的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需求,以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作为
底层研发基石,先后掌握了数字电源平台、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等先进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同步研发
交叉领域内的相关技术,通过技术的交叉应用及延伸,逐步开发出不同功能、品类的产品体系,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的产
业化实践,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构建了研发与应用的高效联动机
制。

公司高度重视对研发体系的资源投入,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6,841.51 万元、
7,762.78万元、9,966.34万元及 5,501.1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5.30%、4.81%、6.45%及 8.36%。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既
满足了行业内客户对于其产品核心部件的差异化研发需求,又保障了公司研发成果可以高效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同
时公司创新技术的研发也进一步促进了下游产品升级换代。

公司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 64项,实用新型专利 114项,外观设计专利 4项,
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49件。

2、优质的品质控制能力与精准的客户服务能力
(1)执行严格管理的标准化品控能力
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品质管控,通过了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照标准对每道
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执行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管控体系,在保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满
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性能测试能力,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驱动器
性能实验室、产品功能实验室、耐久性实验室,并陆续通过了美国 UL 认证、德国 VDE 认证、欧盟 RoHS 认证、中国
CQC认证、CE产品认证、CB产品认证,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2)紧贴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能力
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差异化的应用场景与客户群体使得产品在结构设计与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多样性的定
制化需求,因而行业内较大规模厂商往往在产品开发初期即与其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共同研发设计。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依据行业特点形成了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在客户的产品开发初期便与其建立了深度
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前期贴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研发服务,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产品迭代、灵活多样的方案设计,
从而有效帮助客户实现产品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并与行业内的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跨领域的协同经营模式与多元化的产品技术体系
(1)渠道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公司依靠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平台,并通过创新技术的交叉应用及延伸,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形成了渠道资
源共享的多元化布局,业务范围覆盖智能空调、热泵供暖、冷冻冷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工业伺服驱动与控制系
统等多个领域。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一流的技术服务,能有效帮助客户完成从需求端到产品端的转换,与不同领
域的客户建立了广泛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跨领域的业务布局。

业务领域布局的多元化可有效帮助公司挖掘其下游客户多领域的产品需求。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内,不同类
别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制造流程具备相通性,在依托相同或类似底层技术的基础上,公司业务跨领域的横向开拓可实现研
发、采购、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资源渠道共享,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发挥规模优势。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跨领域下游应用经验,具备了较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
准确地为其提供从实体产品生产到整体系统搭建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快速为其进行方案调
整。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能够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过度依赖单一的细分市场,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的发展
更加稳健、灵活。

(2)技术交叉融合的柔性化生产制造
公司系专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创新,围绕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
领域,公司逐步形成了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的变频驱动器与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变频驱
动器与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与控制系统领域的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三大核心业务板块,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领域客户
的差异化产品需求。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的研发创新,逐步构建交叉融合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及系统控制技术、
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等部分或者全部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并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精益生
产管理系统与产品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
进行工单管理与工序平衡,满足客户需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器件的个性化设计与柔性化制造。

4、稳定专业的管理研发团队与紧密优质的战略客户资源
(1)深耕行业多年的管理研发团队
公司董事长雷淮刚博士,先后从事研发、市场、管理等方面工作,拥有二十多年电力电子行业研发和管理经验,获
得“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并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是行业内享有广泛声誉的专家。

公司核心团队具备多年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制造经验,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并持续加大投入,
经过多年发展,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并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管理研发团队。

(2)行业地位稳固的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优质的产品质量、高效的客户服务以及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在下游各个领域
取得突破和发展,在国内外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并成为谷轮、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三菱重工海尔、开利、
博世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众多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的稳健持续增长,公司在与优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较大程度提升了公司
的研发和制造水平,使得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质控制能力能够满足世界一流标准。同时,公司凭借在电力电子及电
机控制领域的专业设计和品质保障能力,成为了国内外优秀客户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658,239,461.64784,880,017.77-16.14% 
营业成本509,283,870.43589,622,615.68-13.63% 
销售费用11,469,492.5411,962,477.24-4.12% 
管理费用15,921,875.3513,124,781.4621.31% 
财务费用-16,811,647.73-8,932,855.45不适用主要系本报告期银行 存款的利息收入增加 所致。
所得税费用11,534,713.7615,421,560.70-25.20% 
研发投入55,010,990.7840,075,952.8737.27%主要系本报告期研发 人员的薪酬及奖金增 加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31,408,165.19-3,564,863.07981.05%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 加强销售回款管理, 回款加速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58,134,007.64-21,456,790.24不适用主要系本报告期新能 源汽车电子和智能制 造产业基地的持续投 入增加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50,382,086.4216,515,852.48-405.05%主要系本报告期分配 股利支付的现金增加 所致。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增加额-74,395,737.82-5,683,803.34不适用主要系本报告期募投 项目下长期资产的持 续投入以及分配股利 支付的现金增加所 致。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产品或服务      
暖通空调及冷 冻冷藏设备439,342,568.77344,118,796.2421.67%-32.13%-28.72%-3.74%
新能源汽车热 管理系统202,952,276.47152,107,140.2625.05%68.50%66.60%0.86%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金额占利润总额比例形成原因说明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投资收益11,870,354.5011.30%主要系购买结构性存 款的投资收益所致。
资产减值-584,224.26-0.56%主要系计提的存货跌 价准备所致。
营业外收入63,821.400.06%主要系出售废料收入 及赔偿款收入所致。
营业外支出10,000.000.01%主要系扶贫捐赠支出 所致。
信用减值损失855,610.120.81%主要系计提的应收款 项坏账准备所致。
资产处置收益1,386.770.00%主要系固定资产处置 损益所致。
其他收益12,947,641.2212.32%主要系政府补助及增 值税加计抵减所致。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末 比重增减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占总资产比例金额占总资产比例  
货币资金2,419,342,690.3662.84%2,477,239,993.1362.69%0.15% 
应收账款434,746,127.5911.29%405,191,984.2810.25%1.04%主要系本报告期 新能源汽车热管 理系统业务销售 量明显增加所 致。
合同资产4,500,000.000.12%4,500,000.000.11%0.01% 
存货292,522,366.327.60%349,045,926.688.83%-1.23%主要系公司加强 存货管理,减少 存货增加而占用 的营运资金所 致。
固定资产86,913,290.282.26%85,777,583.482.17%0.09% 
在建工程178,802,812.994.64%126,230,990.483.19%1.45%主要系本报告期 内新能源汽车电 子和智能制造产 业基地的持续投 入所致。
使用权资产36,119,023.070.94%29,485,162.490.75%0.19% 
合同负债3,569,095.950.09%3,970,929.090.10%-0.01% 
租赁负债22,710,900.010.59%19,544,058.860.49%0.10% 
应收票据148,021,461.363.84%215,702,439.635.46%-1.62%主要系本报告期 收到的商业承兑 汇票较期初减少 所致。
应付职工薪 酬25,924,199.050.67%37,169,273.500.94%-0.27%主要系本报告期 公司发放了上年 度奖金所致。
其他应付款641,463.650.02%2,211,574.230.06%-0.04%主要系本报告期 末应付员工报销 款以及押金保证 金减少所致。
一年内到期 的非流动负 债15,606,876.740.41%11,566,239.000.29%0.12%主要系本报告期 一年内到期的租 赁负债增加所 致。
其他流动负 债2,174,608.660.06%8,508,753.360.22%-0.16%主要系本报告期 末已背书未到期 的非 6+10 银行承 兑汇票减少所 致。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