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瀚川智能(688022):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瀚川智能: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22 公司简称:瀚川智能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应对措施,本年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蔡昌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何忠道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永双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8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3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092.53万元,同比下降 41.0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2,605.09万元,同比下降 378.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998.02万元,同比下降505.22%。上半年财务指标变动原因如下: (1)营业收入下降。 报告期,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同时公司针对新能源业务的电池设备和充换电设备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以上导致公司整体收入下降。下半年,公司集中精力于保障项目的高质量交付与验收。 (2)综合毛利率下降。 综合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汽车国内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影响:由于汽车终端市场竞争加剧存在降本需求,公司在承接国内重要客户订单时,部分项目毛利率明显降低。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业务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内卷,毛利率偏低。 为提升毛利率,公司现已设定严格的订单承接标准,对于项目毛利率、付款条件等均设置底线标准,保证每一个新接订单的盈利能力。目前海外市场相对蓝海,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海外市场的复苏,公司的海外客户贡献的收入相应增长,预计一定程度上将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及综合毛利率水平。未来,公司聚焦发展汽车业务,聚焦发展海外业务和大客户业务。 (3)存货跌价影响。 公司对截至报告期末的存货等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评估和测试,基于谨慎性原则及存货实际情况,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本期的利润相关指标造成一定影响。 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820.80万元,主要由存货跌价、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构成,其中针对正威涉及诉讼项目存货,根据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情况及诉讼判决执行情况,公司单项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67.65万元,针对口罩机存货,报告期单项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22.99万元。 公司已加强应收账款的对账、催收等相关内部控制,尤其是针对账龄较长客户加强了沟通。 存货管理上,开展积极高效的销库存专项计划,进一步优化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存货规模。 (4)战略调整导致的一次性费用增加。 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的影响,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通过优化人员结构、降低费用支出等方式减少冗余投入,报告期公司将各地子公司闲置厂房退租,导致长期待摊费用中剩余的装修费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优化组织结构与人员,公司依法合规给予优化人员赔偿,导致支付离职补偿金较多。 (5)公允价值损失及投资损失影响 报告期,公司转让持有的上海感图部分股权,相比投资成本,公司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但因转让价格相比公允价值低,确认公允价值损失788.97万元。上半年公司重要的参股公司苏州瀚码、辰星鹰为、宁夏众维等公司亏损,因公司对其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投资损失348.09万元。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主航道,基于多项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平台,为客户提供柔性、高效、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标准化单机与整线设备。 十余年来,公司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此,公司的优势业务——汽车智能制造业务的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营收规模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也愈发凸显;同时,基于汽车智能制造业务的技术优势,公司新能源智能装备业务逐步建立了独特优势,汽车零部件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包括锂电池和充换电等装备。2023年公司提出“产品线”管理逻辑;进入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产品线”深化市场、营销、供应链、质量、交付等全方位管理。公司在汽车行业具有丰富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公司聚焦“新四化”,赋能汽车“智”造,一方面通过标准化转型提高复线能力,缩短客户产品交付周期,赋能客户提质增效,提高客户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紧密结合客户新技术与新业务方向,与客户共同研制新型定制化产线,提升客户技术壁垒,赋能客户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目前汽车装备主要由6大智能制造产品线组成,分别为:插针机自动化解决方案,高速传输线束自动化解决方案,板端连接器自动化解决方案,线端连接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传感器自动化解决方案,电控自动化解决方案等。 在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方面,主要包括小圆柱电池装配设备、大圆柱电池装配设备、钢壳电除此之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博睿汽车主要经营汽车零部件,主要专注于汽车ADAS领域的高速数据传输线束的制造,如Fakra、Mate-AX、Mate-Net、GEMnet等线束产品,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产品,并已积累相关核心技术。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为向汽车与新能源领域的不同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分为标准类产品及非标定制类产品。标准类产品会结合市场预测与实际订单情况,动态调节库存水平,保障订单交付的同时提高库存周转;定制类产品会与客户充分沟通并在确认解决方案的前提下,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经营模式,以标准产品平台+定制单元支撑定制化解决方案,保证客户各项需求。 3.生产模式 公司针对定制化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公司在取得订单后会按照客户需求时间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公司已建立并逐步完善部分产品单元、产品模块标准化、平台化、系列化,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以标准产品平台+定制单元支撑定制化解决方案。另外,针对公司部分标准类产品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会根据市场预测做适度库存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公司销售人员、方案专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通过公开投标、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国内外行业会议、网站等方式发掘潜在客户,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产品或提供定制化设计方案,获取新客户订单;通过高质量订单交付获得客户的信任与认可,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获取更多后续订单。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的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 C3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里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行业发展阶段 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和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23年 12月再次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局部领域已有成熟案例落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持续加速。在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围绕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基于制造企业现有状况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实现过程监控、柔性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管理运营等。其中,实现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提升车间的操作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装备应用智能化成为当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要业务,也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领域。 (2)基本特点 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巨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关联度高,与下游行业发展密切相关;2.产品成套性强,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因此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对企业的专业化研发技术能力要求高。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需求旺盛,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搬运、码垛等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少数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及项目经验积累,已经开始涉入全球知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甚至抢占国际市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装备连续性、制造品质可靠性、信息化控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 (3)主要技术门槛 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技术集高端机电一体化开发设计、大型工程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和IT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端设备加工、装配、调试、远程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于一身,而这些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实践、积累、深化和传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需要多年的技术、产品、项目集成等多方面的积累。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升级换代等均有可能导致行业设备技术的更新。另外,与技术先进企业相竞争,尤其是与国际上长期占据技术与管理领先优势的企业直接竞争,还需要配合适宜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在汽车与新能源领域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相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在技术和工艺积淀、国际化程度、工业数据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汽车装备业务板块,以“聚焦客户制造挑战,提供最佳的装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客户快速实现高效生产”为使命,致力于“让制造变得简单”的愿景。作为汽车制造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电装、麦格纳、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均为公司客户,连接器、线束领域龙头企业如泰科电子、莫仕集团、京瓷集团、矢崎集团、罗森博格等均为公司客户;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核心生产线,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新能源装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这一使命下,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覆盖电池装备与充换电站两大方面。公司的电池产品设备、专业技术及服务响应能力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已与国内头部客户等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进入松下集团供应体系后,公司进一步开拓日韩新能源企业客户,发力海外市场;公司的充换电站已完成乘用车充换电站与商用车充换电的布局,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运营商和能源提供商等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 公司已获得国家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江苏省工信厅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2智能工厂非标定制自动化百强奖”、“2022年度非标自动化集成商苏州百强企业奖”、“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工业软件优秀产品”等荣誉资质,代表了社会及政府对公司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肯定。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升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的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方向,正在不断的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智能制造融合了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通过人与AI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数据、算力、算法和网络,是构成智能制造的四大核心技术基础。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革新。制造过程,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使产品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加工过程,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加工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和调整,跟踪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调度,提高制造效率,加强故障判断能力,降低制造风险;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技术管理,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方式,节省管理成本;服务方面,从仅仅服务产品本身扩展到服务整个产品生产周期过程中去,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手段,增强管理效果。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智能装备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机遇与压力并存 2020年,各国对碳排放提出新的要求,习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在 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车企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新发展期,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中占比高达65%。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为其重要上游行业——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价格战已成常态。在此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内卷严重,国内汽车产业链中各环节供应商需要进一步压缩成本、降本增效,利润被进一步压缩;海外汽车市场也受到一定程度波及,各大海外主机厂商亦有主动降本诉求,原本较为封闭的海外主机厂供应链环境为同质价优的国内汽车产业链供应商打开大门,国内优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迎来新发展机遇。 (3)新能源电池行业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出海趋势加速 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但累计装车量仅为203.3GWh,装车量占产量比重低于50%,产量是装车量的两倍,动力电池高于市场需求,行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当前阶段国内电池厂商分化明显:头部两家厂商夺走超七成的市场份额,两强格局的头部效益持续扩大,留给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分食”的空间已不足30%。 同时,伴随着锂电池价格持续下滑,产业“内卷”愈演愈烈,行业开始加速变革,海外市场与半固态技术路线成为各大厂商继续发展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4)换电行业亟待转折点 在“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商用车产业加速向绿色低碳化发展,多元化技术路线正逐步形成。换电模式作为快速提升补能速度和用户体验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在商用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共享兼容”已成为商用车换电模式的共识。但在当前阶段,换电重卡推广仍高度依赖政策支持,且换电的标准体系尚未统一、换电站投资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始终阻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再看乘用车换电行业,由于换电标准无法统一,换电车型种类繁多,最终影响换电运营盈利水平,换电行业亟待转折点助推行业发展。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立足自身,开放合作,持续进行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在精密机械、工业视觉、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屡屡创新,形成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高速高精度视觉定位技术、精密传输技术、嵌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核心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技术平台开发 为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同时实现快速、低成本的产品开发和交付,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研发打造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六大产品线技术平台,并成功完成插针机,板端,高速线束和线端技术平台V2.0的阶段性的开发,于技术库上架共计42个模组。 (2)高速传输线束产品线 车载以太网线束是未来整车网络架构设计的趋势,满足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数据传输需求。24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GemNet90°180°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其中GemNet90°已交付至客户端。在开发过程中解决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问题以及行业痛点,为公司在车载以太网线束的产品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资产。 (3)CCS产品线 为积极响应公司战略,助力拓展电池连接系统产品线上半年完成热铆,焊接等核心工站的数字化开发,公司实现了CCS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0到1的突破。 (4)插针机产品线 为积极面对未来的插针机市场,研发推出性能和成本更优的三合一插针机设备,同时兼容PCB,板端,IGBT插针,为后续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公司完成了PA350软件升级迭代和PA400高配顶杆式的开发,实现了插针机产品线的平台化,智能化,扩展了产品系列。 (5)脉冲强磁焊接技术 报告期,脉冲强磁团队与国际知名线束品牌泰科电子,开发新一代铜铝高压端子产品,并获得甲方质量部门的检测,其导电性能满足产品要求,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替代50%以上的铜材及铜材损耗。目前工程样机已完成上万次运行,整体性能稳定可靠,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及子司知识产权项目新增申请数45项,其中发明专利11个;知识产权项目新增获得授权数量82个,其中发明专利8个。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