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朗科智能(300543):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朗科智能:2024年半年度报告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告编号:2024-045 2024年 8月 30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陈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钟红兵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向德波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较高,若未来核心客户业绩波动或调整对公司产品需求,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2、汇率变动的风险 公司出口业务占比较大,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港币结算。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可能会对未来期间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6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2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9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事务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者权益金额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概况 智能控制器是内置于智能设备中的一种计算机控制单元,其通过接口获取设备工作状态、命令执行结果以及环境数 据等信息,执行内部控制程序,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设备,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一般以微控制器(MCU)芯 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部件。从功能角度看,智能控制器是集成微电子、电力电子、信息传感、显示 与界面、通信和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而形成的产品。 智能控制器是生活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新能源等整机产品在原有功能应用基础上进行拓展的高附加值产品, 位于产业链中部。上游原材料主要有半导体、PCB、电容电阻等元器件,供应商较为分散,大部分原材料已实现国产替 代,仅少数高端元器件依赖进口;下游应用领域相对广泛,同时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 智能控制器作为中游部件,其应用发展与下游景气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下游需求的变化对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迭代、 产品升级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智能化浪潮兴起,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有效加速智能控制器更新迭代 步伐。伴随着行业高速成长,产品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下游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根据 Frost&Sullivan的预测,2024年 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望达到 2万亿美元,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将达到 3.8万亿元。 2.发展阶段 从 20世纪 40年代以来,控制器行业经过机械化、电子化、智能化三个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电子化向智能化发展 阶段。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海外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相对较早,以德国代傲、英国英维斯(2014年被施耐德电气收 购)、EGO为典型代表的智能控制器品牌占据较多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份额占比较少。但随着全球化专业分工趋势的不 断加强,国内厂商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供应链基础配套的逐步完善,部分海外订单流入国内,国内市场的整体份额有 所增长,智能控制器行业正在呈现出产业东升西落,国产加速替代的特征。 AIoT时代,智能控制器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需求逐渐迫切,下游行业不断 推出各类智能化产品,终端产品加速智能控制器更新迭代步伐,也将推动智能控制器智能化、高集成方向迈进。 3.行业周期 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有成熟度高、存量市场容量大等特点,一般情形下,行业发展及需求相对稳定, 目前部分下游行业包括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正处于恢复过程中,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发展较快。 4.业务模式 智能控制器涵盖下游产品多样化,不同产品的应用场景、工作环境、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控制器 的结构也有较大差异,行业具有高度定制化特征。行业内企业通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采 购相应原材料并安排生产,完成后交付产品。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企业研发经验的长期积累,行业及公司也主动参与下游客户的新品研发工作,与客 户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一方面主动参与下游整机客户的产品设计、联合开发,另一方面依托在细分控制领域技术突 破、自主创新,反向推动下游终端设备企业的产品线升级、革新及多元化,向主动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业务模式升级, 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 5.行业地位 经过 20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沉淀,公司已经逐步成长为国内智能控制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 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及时根据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力争为客户提供 更高品质且更加满足需求的产品。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活动,公司充分掌握了智能控制器相关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多项核 心技术,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公司始终保持着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业务概述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两大板块:电器控制器及成品板块和智能电源及控制器板块。其中电器控制器及成品主要包括各 类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智能控制器以及新消费家电成品;智能电源及控制器包括新能源电池包、BMS、植物照明等产 品。公司围绕芯片应用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加强电机技术及电池管理技术开发,将逐步拓展新消费家电成 品品类、储能逆变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 芯片应用。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实现智能控制技术、电机和电池管理技术的软件算法与硬件结合,实现数据化和智联化。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公司基础,它以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含有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电子线路硬件、塑胶五金结构件等若干组成部分,集成自动控制、传感、微电子、通讯、电力电子、电磁 兼容等技术。目前公司智能控制技术已应用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电源以及新消费家电成品等产品中。 电机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无刷电机相比传统电机具有效能高、稳定性好、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无刷电机 (BLDC)则去除了电刷结构,通过霍尔元件将机械换向改为电子换向,弥补了有刷电机的缺点,能够有效减少电动工具 的效能损耗,提升应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管理技术。公司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包(PACK)系统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自主研发可移动便携电池包,可实现交直两用,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户外露营,园林修整等场景,已部分应用在家用 电器、电动工具以及新消费家电成品等产品中。 目前公司技术应用下游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公司新消费家电成品,主要为自主研发的洗地机清洁 电器,采用 ODM模式,未来将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类新消费家电成品。储能逆变和汽车电子产品尚在产品开发和论证阶 段。 2.公司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体系由研究院和产品中心组成。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产品中心侧重于工程技术的应 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 (2)采购模式 由于公司产品涉及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包含半导体元件、PCB、电容电阻等,上游供应商较为分散,公司选择的自由度较高。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公司以供应商来料的品质、交期为基础,根据性价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审察和评 价打分,择优选择合格供应商。公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规定采购产品类别、质量责任、账期等。同时, 品质工程师每月对采购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稽查和综合评价。公司日常采购实行按需采购,并根据采购需求、采购周期 等因素确定安全库存。 (3)生产模式 公司遵循“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主要客户每年会与公司签订供货框架协议,规定结算方式、质量责任、账期 等;公司产品的技术方案及样品经客户验证和确认后,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围绕客户需求,按照客户要求的性能、产品 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由于各类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因此公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将订单对 应的产品拆分成各种组件,通过生产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实现规模化定制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整体的流程上,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依次进行原型机评审、工程样机评审、试产评审通过后进行量 产,确保产品交付品质。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方式。根据销售区域,公司销售划分为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 国内销售方面,公司积累了广阔的行业资源,在不断加强原有客户的合作及快速响应服务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客 户,构建了研发、生产、销售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国外销售方面,由公司作为供货商直接出口给客户, 主要客户包括 TTI、SN等。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6,154,545.03元,同比增长 12.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3,905,854.18 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1.22%,实现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0,577,136.5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54%。报告期内业 绩变动主要系以下原因所致: 1.报告期内,公司下游需求回暖,电动工具和家用电器终端客户订单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家用电器板块增长27.36%,电动工具板块增长 18.4%,下游需求逐渐恢复。 2.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有所上升,其中销售费用增长 31.23%,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带来销售佣金及计提奖金增 加所致;研发持续加大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330.46万,增长 6.73%。 3.报告期内,汇率波动小于去年同期,汇率变动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度有所下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工程技术应用层面的研发设计要求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术能力的构建,经过多 年的努力和积累,已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研发团队。公司通过产研销一体的模式,将前端销售与后端产 品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紧密结合,根据产品落地及销售业绩对研发人员实施相应的激励,充分保证产品方案的快速落地, 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公司还成立了研究院,充分探索市场前瞻性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 已取得专利 263项,其中 27项发明专利、183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 53项外观设计专利,另有 5项软件著作权。 (二)独特领先的技术方案 智能控制器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对于同样的终端功能可能存在多种技术方案,而不同技术方案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可 靠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发能力决定了其产品的功能、成本、质量 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涉足多领域的控制器研发,已经发展成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 锂电池控制保护、智能照明等领域智能控制产品的专业供应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迅 速响应。 (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由于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终端厂商对合作伙伴的协作灵活性和反应速 度要求极高,体现在技术研发专业性、柔性生产灵活性、信息沟通效率、交货及时率等各个方面。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研发实力,可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各类智能控制器产品,满 针对核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及生产线,与客户深度绑定,同时研发团队也保持对客户的新品 研发的跟进。公司新产品/新型号的研发时间、生产组织时间和交付时间大大缩短,为客户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尽快推出提 供快速支持。 (四)优质的客户资源 消费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作为智能控制器产品供应商,客户的实力决 定了公司的销售规模以及产品的定位。公司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信赖。公司 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电源等领域的主要客户在相应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公司与这些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保证了公司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公司主要客户有 TTI、SN、松下等。 智能控制器企业进入知名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高门槛,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较大 的生产规模及丰富的生产经验。智能控制器企业一旦通过合格供应商资质的最终审定,便可纳入下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 系,逐步与其建立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领先的质控体系 作为下游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智能控制器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终端产品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公司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先后建立了 环境实验室、锂电分析实验室、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理化实验室、能效分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 EMC实验室等,能够自主进行电子智能控制产品主要项目的试验,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严格参照 CQC、UL、CUL、LVD等认证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公司陆续通过了 ISO9001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以及 IATF 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一直以来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产品质量控制已全面覆盖生产作业、基础设施保障、技术 研发、信息采集、客户服务、用户意见反馈等各个业务环节。 公司注重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质量控制优势。从简单的测试治具, 到具备全面测试能力的全自动测试系统,均能自行设计制造进行检测,是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和竞 争优势。 (六)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形成了独特的 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体 系,特别是过程检测能力,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优势。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检测系统的能力,能够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特点,自行研制专用测试系统;信息部成立智能制造赋能 组,以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智能化、数字 化、网络化的全新制造方式;坚持以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在生产模式、质量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方 面现已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体系。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