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阿尔特(300825):2024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8月30日 03:31:03 中财网

原标题:阿尔特:2024年半年度报告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068
2024年 0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宣奇武、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贾居卓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贾居卓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本公司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报告全文,并特别注意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章节的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4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1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阿尔特、发行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报告期2024年 1月 1日至 2024年 6月 30日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阿尔特日本株式会社 IAT
柳州菱特柳州菱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天津阿尔特天津阿尔特汽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阿尔特领锐上海阿尔特领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成都智暄成都智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壁虎科技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阿尔特企管阿尔特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阿尔特咨询、阿尔特投资阿尔特(青岛)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曾用名:阿尔特(北京)投资 顾问有限公司)
YAMATOYAMATO INDUSTRY CO., LTD.
矢崎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HDIHDI TRADING CO.,LIMITED
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即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是一个 开放的、标准化的软件架构
AP AUTOSAR是 AUTOSAR体系结构的最新版本之一,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软件 平台,旨在满足未来汽车电子系统的需求。AP(Adaptive Platform) 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多种硬件平台,并具有 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衡量汽车 产品质量的一项综合型指标,三项指标涵盖的问题都是用户在汽车使 用过程中感受最直接和最表面的问题
VCUVehicle Control Unit,即整车控制器,是实现整车控制决策的核心电 子控制单元,通过采集加速踏板、挡位、刹车踏板等信号来判断驾驶 员的驾驶意图;通过监测车辆状态(车速、温度等)信息,由 VCU 判断处理后,向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发送车辆的运行状态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排气再循环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其可将应用程序的不 同功能单元进行拆分,并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 来,这些接口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CAE),利用计算机 技术,基于产品的数字样机,对产品在各种工况下的各项性能进行仿 真、优化等分析工作
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
AIGCAI-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具有一定创意和质量的 内容的技术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SDVSoftware Design Vehicles,软件定义汽车
LoraLow-Rank Adaptation,低秩自适应,是一类旨在通过用低维结构近似 大型模型的高维结构来降低其复杂性的技术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的接口实现对 软件进行远程管理,传统的做法到 4S店通过整车 OBD对相应的 ECU进行软件升级
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诊断系统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HILHardware-in-the-Loop,硬件在环仿真,是一种用于复杂设备控制器的 开发与测试技术
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EPS即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VTS整车技术规范
MPVMulti-purpose Vehicle,是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功能于一身的多 用途汽车车型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s,运动型多功能汽车
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
MCUMicrocontroller Unit,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 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 口,甚至 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 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A级车、B级车、C级车、D级及 以上德国根据汽车轴距、发动机排量等对汽车进行分类的一种标准。例 如:A00级轿车称为微型轿车,轴距在 2米到 2.2米之间,发动机排 量小于 1升;A0级车称为小型车,轴距 2.2米至 2.3米,排量为 1升 至 1.3升;A级车称为紧凑型轿车,其轴距范围约为 2.3米至 2.45米 之间,排量约在 1.3升至 1.6升;B级车称为中型轿车,轴距约在 2.45 至 2.6米之间,排量从 1.6升到 2.4升;C级轿车又称为中大型车(或 行政级轿车),轴距约在 2.6米至 2.8米之间,发动机排量在 2.3升至 3.0升;D级轿车称为豪华车,其轴距一般大于 2.8米,排量基本都在 3.0升以上
国六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规定相关 排放标准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阿尔特股票代码300825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阿尔特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IA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宣奇武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高晗孙雪冬
联系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 街 7号院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 街 7号院
电话010-87163976010-87163976
传真010-67892287010-6789228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3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392,444,077.85496,507,600.70-20.9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15,788,122.1366,107,891.79-123.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元)-13,019,183.6264,056,502.20-120.3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51,828,832.94-28,386,352.35282.5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3200.1365-123.4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3200.1350-123.7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65%2.72%-3.37%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3,298,104,411.353,393,892,930.83-2.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2,421,441,051.592,449,755,366.28-1.16%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98,923.77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 府补助除外)1,858,416.4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 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 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4,223,717.58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0,399.7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446,445.69 
减:所得税影响额380,449.08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81,109.92 
合计-2,768,938.51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系各项税费返还。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2024 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稳健增长的状态,产销量分别达到 1,389.1万辆和 1,40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9%和 6.1%,其中乘用车占比超 85%,产销分别完成 1,188.6万辆和 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4%和 6.3%。新能源
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销量达到 492.9万辆和 494.4万辆,增长率分别为 30.1%和 32%,市场渗透率达到 35.2%,
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产销数据增速继续领跑各类车型,产销量分别达到 193.7万辆和 19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86.5%和
87.6%。国内汽车出海持续高增,上半年汽车出口达到 279.3万辆,同比增长 30.5%,其中传统燃油汽车出口 218.8万辆,
同比增长 36.2%;新能源汽车出口 60.5万辆,同比增长 13.2%。随着自主品牌技术实力不断取得突破,消费者对自主品
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稳步攀升,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
过了 60%,创历史新高。

1、政策暖风频吹,以旧换新方案拉动内需
2024年 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计划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
梯次消费、更新消费;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 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补贴金额进行了详细
规定;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汽车以旧
换新的补贴金额提升至原计划的约两倍。2024年上半年,汽车国内销量 1,125.5万辆,同比增长 1.4%。政策拉动下,国
内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温和发展的态势。

2、车路协同和 Robotaxi商业化加速,智能网联化趋势增强
2024年 1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智能化路侧基
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2024年 6月,首批确定由 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 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于 7个城市
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政策支持下,国内多地密集启动“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加速车路协同体系规模
化建设落地;同时 Robotaxi商用进展超出预期,相关自动驾驶平台订单量增长迅速。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加速发展,汽
车智能网联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汽车研发设计公司需要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布局汽车智能网联化相关技术,服
务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智能化产品开发需求。

3、汽车出口持续高增,中国车企走向全球
得益于近年自主车企技术力、产品力的进步,中国汽车品牌已逐步立足于亚太、东欧、拉美、中东、非洲等海外市
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电动化、智能化重要性快速提升,中国汽车
产业凭借完善的供应体系、前沿的电动智能化水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相比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较
为完整的产业链,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的海外市场对于汽车小批量、智能化、
电动化的改装需求更为迫切。在国际汽车市场出现的大规模汽车研发需求背景下,国内汽车研发设计行业有望迎来新的
发展机遇。

4、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推广,促进行业技术革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AI逐步应用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大幅提升了汽车智能化水平。在汽车设
计领域,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整理等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性优势,与汽车造型、工程、仿真
建模分析测试、性能设计、试验等整车研发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公司已率先在造型设计、工程开发、仿真建模等领
域落地 AI应用,从而简化和提高汽车研发设计工作流的效率,缩短汽车研发周期,推动实现研发设计新模式、新业态。

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作为汽车产品的“孵化器”和汽车市场的“领航员”,可率先感知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变化和未来发 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市场对驾乘体验舒适度、汽车应用场景契合度、 汽车内外饰美观度、先进技术支持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汽车造型设计、工程开发、智能化软硬件开发及零部件研发制 造等核心环节的需求也有所转变,且在高性能研发工具、高效仿真测试工具、AI大模型等先进工具和前沿技术的应用下, 汽车研发设计的周期不断缩短,平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为满足新趋势下的研发需求变革,汽车研发设计公司 需要前瞻布局相关技术,满足汽车生产企业对未来商业布局的规划。 (二)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 公司是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主业的前瞻技术驱动型科技 创新企业,正在以全球汽车市场未来需求为导向,结合公司着力推动的“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及 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 战略,在汽车关键技术、智能化研发工具、核心产品及前瞻解决方案、国际市场发展等方面逐步构建国际化高壁垒生态 闭环,并着力推动研发智能化体系的系统构建。 图 1 公司核心业务与战略规划图
公司对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变化有敏锐感知,同时具备本土技术及效率优势,深谙包括欧标、日标在内的国际化标
准体系。无论承接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公司均严格按照研发标准执行,项目质量受到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同类项
目的研发效率、质量、前瞻性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掌握的技术向营业收入的转化主要通过研发项目承接和核心
零部件销售等形式实现,研发服务效率及质量、零部件产品品类和科技含量均实现全面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工具逐步应用、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为企业实现高质、高效、低成本、
个性化研发提供了优化途径,亦加速推动了全新研发理念、全新研发工具、全新研发技术的智能化研发体系的形成。作
为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已将 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作为公司重要战略推动实施,AI大
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已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

公司与英伟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积极合作,共同研讨 AI大模型
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从底层研发体系、中间层研发技术、应用层产品和服务等多层面深度探索汽车
研发的全新整合。公司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研发体系在助力公司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可向同行业及
上下游企业共享公司的研发体系及工具链,促进汽车研发生态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推动汽车从产品的智能化向工具
的智能化再向研发体系的智能化延伸。 此外,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平台型企业,为积极把握不断扩容的国际需求机遇,公司已将“技术+供应链”出海作为重 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链主”优势,通过为国际客户提供研发设计、产线设计、技术授权、高性价比核心零部件产品、 与优质企业联合研发推广、技术+服务等多形式实现“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的落地。随着业务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公 司可根据国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研发→制造→销售”全域模块菜单式服务及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等多模式选择。 1、整车研发设计及平台开发业务 公司整车及整车平台开发主要包含多级别乘用、商用、固定用途/特殊场景专用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平台、滑板底 盘、线控底盘等全流程研发。公司整车研发、平台研发与架构设计、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等研发及测试业务的交付方 式以图纸、数据包、样车/件及解决方案为主,整车投产支持阶段以技术支持为主。公司整车研发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定义、 造型设计等八个环节,具体如下: 图 2 整车全流程研发解决方案
2、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
公司在整车研发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已掌握动力系统、车身域控
制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关键技术,与主营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公司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产品主要
分为(1)关键零部件类,包括各类域控制器产品、电磁式 DHT、减速器、增程器、电磁离合器模块、电磁式动力断开
机构、电磁差速锁、V6发动机等;(2)总成系统类,包括集成电机、控制器、齿轮箱为一体的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甲醇
和天然气增程器总成等。

(1)子公司四川阿尔特新能源主要从事电磁式 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增程器、多合一动力总成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从整车层面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具有性价比高、开
发周期短、适用性广等优势,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实现整车性能最优化。

四川阿尔特新能源研发、生产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如下:

产品类型产品图片主要优势主要用途
电磁式 DHT 全球首创的电磁式 DHT采用混联结构和轻 量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噪音低、结构紧 凑、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减速器 减速器是公司首款量产的核心零部件,采 用轻量化设计,可带驻车系统,具有结构 紧凑、成本低、噪音低,传动效率高等优 势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增程器 增程器采用多腔体设计形式,齿轮采用平 行轴结构形式,可带驻车系统,具有体积 小、结构可靠、传动平稳、噪音低,功效 高等优势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四合一动力总成 四合一动力总成采用“机、电、热、控”高 度集成一体化设计,应用油冷扁线电机和 SiC功率器件,集成 VCU功能、共用芯 片、I/O接口等,具有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 高、体积小、效率高、低损耗、轻量化等 优势适用于 A-C跨级别车型平台 新能源汽车,可适配前、后 驱及四驱设计
电磁离合器模块 电磁离合器模块搭载于 DHT系统内,采用 牙嵌式结构传扭和模块化设计,具有响应 速度快、成本低、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可维护性强等优势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电磁式动力断开机构 电磁动力断开机构采用牙嵌齿结构,质量 可靠、响应迅速,能够有效降低行驶过程 中因齿轮空转所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车 辆能源利用率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燃油车 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各类车型
电磁差速锁 电磁差速锁采用牙嵌齿结构,质量可靠、 适用性强,与电磁离合器有效结合,能够 有效提升车辆在各种坏路、无路地带或各 种障碍下行驶能力,提高车辆通过性用于纯电动汽车、燃油车和 混合动力汽车等各类车型
(2)子公司柳州菱特主要从事 V6发动机的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唯三具备 V6发动机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已掌握冷却 EGR、预燃烧室点火、高滚流比气道等新技术的设计和运用能力,具备自主开发国内领先水
平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自主研发的 6G3系列 V6发动机具有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低油耗、低噪声、低排放等技术
特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 V6系列产品进行不断迭代。目前,新一代天然气及甲醇发动机已完成性能开发,并已与越
野车、商用车、船舶等多类场景客户签约。柳州菱特研发、生产的 V6发动机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如下:
产品类型产品图片主要优势主要用途
V6发动机(第一代) V6发动机(第一代)采用全铝发动机设 计、BOSCH控制系统和双涡轮增压,经过 严苛的可靠性试验验证,满足国六 b-RDE 排放要求,具有轻量化、动力强劲、功效 高、NVH良好等优势适用于多种道路交通工具, 包括大中型高端越野车、中 巴、增程式卡车,和非道路 交通工具,包括船用、发电 机组等
V6发动机(第二代) V6发动机(第二代)延续了一代机的轻量 化设计、NVH性能以及整机可靠性,采用 双可变截面增压器,专用高滚流比气道, 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米勒循环,更高效 率、更低油耗,满足国六 b-RDE排放要求适用于大中型高端越野车, 高端全尺寸皮卡,高端中巴 客车以及与之匹配的燃油、 混合动力等车型
150kW/180kW 甲醇增程器 150kW/180kW甲醇增程器、150kW天然气 增程器,是基于 V6二代机所衍生的甲醇及 天然气发动机,匹配发电机所形成的清洁 能源增程器系统方案,相较于竞品,具备 低成本、高效率、低排放、轻量化等特点适用于增程动力的商用卡 车、冷藏车辆、工程车辆以 及发动机组和船用动力等
150kW 天然气增程器   
(3)基于在智能驾驶、智能控制领域的布局,公司研发了区域控制器、动力域控制器、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多品种、多系列的域控制器产品,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具备高算力处理器芯片及多路车规级以太网通
道,并引入 AP AUTOSAR、SOA架构等新技术。目前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已应用于公司的智能驾驶产品 ADCU1.0,动力
域控制器已在动力总成系统搭载并通过了台架试验。

图 3 控制器产品示意图
(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整车研发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研发模式主要包括内部技术研发和承接项目研发两类。内
部技术研发流程主要分为提案、实施、发布三大环节,研发成果绝大部分可用于具体项目执行。承接项目研发是公司目
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根据项目需求,一般由多部门协作完成。随着 AI 等智能化工具的深度应
用,公司研发模式有望实现全新升级。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可分为项目采购和非项目采购。项目采购主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采购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原材料。非项目采
购主要根据公司日常运营需求,采购机器设备、电脑、软件和其它办公用品。公司根据项目具体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的
采购模式,做到必要性、时效性、经济性的有力平衡。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电磁式 DHT、V6发动机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公司具备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

4、营销模式
公司市场营销主要有行业通用的招投标和谈判性采购两种模式。除上述两种模式外,公司还独创了前瞻性研发储备
推广模式,以及基于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生态赋能等方面,与其他优势资源或优质企业合作推广的模式。

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是公司对前瞻性汽车造型和技术方案自发提前进行预研开发,潜在客户通过评审公司的前瞻预
研成果或在此基础上提出二次开发方案形成订单意向。合作推广模式是公司基于多年形成的技术积累和国内外整车及产
业链资源优势,与头部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共同实现技术或产品推广的目的。

5、盈利模式
公司汽车研发设计业务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整车研发设计方案或通过委派设计工程师参与客户的设计项目开发并提
供技术支持服务获得收益。公司零部件业务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汽车核心零部件获得收益。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实力业内领先
1、掌握汽车研发核心技术,拥有超千项技术专利
在汽车整车研发方面,公司已掌握造型创意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技术、电源系统开发、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
技术、精致性开发、汽车仿真优化技术、汽车底盘调校技术、SE同步工程技术、智能化底盘平台技术、集中式电子电气
架构设计技术、软件全栈设计开发技术、发动机设计及仿真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串并联混动技术、
乘用车平台开发技术、性能开发技术、整车试验开发技术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及技术创新,以及整
车研发及相关核心技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 1,914项专利及 68项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 88项,
实用新型专利 1,779项,外观设计专利 47项。专利较 2023年末增长率达到 17.14%,其中发明专利增长率达 35.38%。未
来公司将持续推动汽车研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中间层、应用层的软件开发,加强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布局,
继续做好数字资产的积累和维护。

2、二十余年行业积累沉淀,具备丰富的车型数据和法规标准数据库 公司整车研发设计业务覆盖 A0-C级多级别车型,轿车、SUV、MPV、VAN类车等多品类车型,并已在造型、工程等方面形成海量高质量数据及完善的法规标准数据库。

在车型数据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为 80余家客户成功研发近 500款车型,研发的车型均已形成完善的造型、
工程数据,在 CAE仿真、环境舱模拟等数字化方面,也具有丰富的数据及模型积累。

在数据库方面,公司标准数据库下设国内标准数据库、海外标准数据库及企业自有标准数据库,截至报告期末,国
内标准数据库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团体标准等近 6,600项标准;海外数据库包含欧盟、美国、德国、日本等主流国
家标准及东盟、印度、巴西、海湾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近 4,430项标准;由公司各专业编制的企业技术标准、技术类
CHECKLIST检查表 1,670项。

3、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关键领域深度布局,多项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下,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也在发生着变革。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企业,
公司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均已进行前瞻布局,在模块化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软硬件等重点领
域深度延伸,多项研发成果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已基于架构平台、软件平台、物理平台、核心部件构建业务生态,形成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核
心能力,并锚定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的角色定位,以规划控制算法为技术核心,与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合作生态,满足
客户不同阶段的产品开发需求,为客户提供 L2-L4级别智能驾驶整车解决方案和技术研发服务,覆盖整车设计、智驾系
统及部件开发、零部件供应、测试服务、场景运营等全产业链环节。

在智能控制领域,公司借助动力域多年开发经验,围绕智能车控先后布局了动力域控及智控平台、智控平台 PLUS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等域控平台,平台开发工作均已完成,可根据客户需求搭载相关车型。公司在智能化平台掌握的系
列前沿技术,将通过承接项目研发、技术授权、产品化推广等多形式实现商业化。

在软件开发领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涵盖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和云端应用的整车软件领域全栈解决方案,目前已在
客户量产车型上搭载。公司将车、云能力以 SOA服务化的方式打通,可支撑场景化应用的快速落地,重新定义汽车功能
场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公司于 2023年下半年发布的第三代 SOA开发者平台,实现了不受限代码应用的调试和仿
真平台的搭建,可为专业开发者提供一体化 IDE工具集,目前也已在客户的量产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

4、率先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为汽车研发设计赋能 AI大模型及系列专用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高科技行业深度智能化变革提供了机遇。公司的造型模块已较
早基于 AIGC的多种 AI软件和内部训练的轻量化低阶 Lora模型等来辅助项目研发,尤其在造型创意参考、效果图方案
快速迭代、AI辅助程序化三维生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同时,公司已利用 AI辅助 CAE仿真工具在整车轻量化和空
气动力学的方面进行参数化模型的优化,以提高效率和前移预测。在碰撞耐撞性和行人保护上已经使用了 AI算法训练
模型来快速预测结果,在热管理智能标定、CAD和 CAE自动化系统编程,以及用户体验需求研究中也运用了 AI技术来
提升效率、质量及预测准确性。公司已与英伟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等多家知名
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与产业伙伴合作研发新的 AI技术和大模型,探索新的应用场景,致力于为汽车
研发设计深度赋能。

目前,公司已正式成为英伟达 Solution Advisor:Consultant合作伙伴(解决方案顾问),并已逐步将 Omniverse平台
应用于设计研发业务中。未来公司将基于自身在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经验、供应链资源、车型数据积累、国内外广泛合
作的客户等系列优势,结合英伟达技术赋能与产品服务,在 AI 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
解决方案。

(二)高标准人才团队配置
1、研发人员高比例配置
作为一家研发型科技创新企业,多年来,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中高级工程师、设
计师占比,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SOA架构、电源、电机、电控方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整车平台等方
向持续增加人员储备,SDV领域团队规模已超百人,并在 AI汽车垂类模型及应用开发、数字资产建设、机器人方向等
前沿技术领域配置高端的专业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 2,16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 1,649人,占公司总人
数的 76.24%;研发技术人员总数为 1,77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82.06%。此外,公司已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研究
团队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与亦庄智能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与学界和产业界的深度交流,赋能公司前沿技术领
域研发。

2、拥有高水平的国际化团队
公司创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在倾力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借助国际专家的专业力量,加强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力,积极推动“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实施。目前,公司已聘请百余位国内外知名汽车创意大师及工程领域资深
专家保障公司的前瞻研发设计能力。这些专家拥有意大利博通、宝马美国设计中心、通用汽车、日本三菱、梅赛德斯奔
驰、日产、丰田、五十铃、韩国现代、捷豹路虎、起亚等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及设计公司的多年开发经验,在汽车整车、
造型、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及发动机、减速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国内外专家加入、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公
司能够及时了解海外市场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前布局海外市场,而且公司的研发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员工在具体项目执行中可随时向国内外专家和技术骨干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公司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3、完善的人才激励、关怀、培养机制
作为高科技研发型企业,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完善的薪酬机制和职位晋升通道是企业实现人才聚集和团队稳定
的重要途径。公司已建立了薪酬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薪酬考核机制。公司上市以来,已开展多轮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计划,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公司薪酬体系市场竞争力,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此外,公
司也非常重视员工培育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包含职前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广覆盖的培训机会和管理、技术、
营销、职能、技工五大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会,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注重人文关怀和职工文化建
设,以“重视人才”为精神理念,以员工关怀管理体系为指导,构建了包含新员工关怀、节日关怀、生日关怀、父母配偶
及子女关怀的员工关怀体系;以培训、节日福利、生日福利、免费体检、带薪假期为内容的员工福利体系。

(三)整车全栈式服务能力
1、整车开发业务覆盖汽车研发全产业链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提供独立整车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的前瞻技术驱动型企业,业务已覆盖产品定义、造型设计、整
车工程、同步工程、软件开发、性能开发、整车试制、试验验证等整车研发全产业链,是国内独立整车研发“交钥匙”服
务的开创者。在研发设计环节,公司基于整车研发全流程,逐步积累了系统化的体系能力,公司的整车研发和零部件研
发制造业务均能基于整车的全局性视野开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整车制造环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津阿尔特
具备整车试制、工装开发、产线规划、整车改装和展车制作的全流程服务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侧围外板、翼子板、开闭
件的覆盖件、门环 H环等热成型件、碳纤维件和钢铝混合工艺的模具夹具检具及相应零部件加工制作及样展车制造。另
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整车转毂环境舱,可进行四轮轮边电机差速功能测试,不但能够满足公司试
验需求,还可以承接国内外试验订单。公司已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形成完整的开发体系,致力于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汽
车研发系统解决方案,深度赋能汽车产业链,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2、乘用车、商用车各平台全覆盖
公司已布局 6大物理平台,其中乘用车平台 IEPA、IEPB、IEPB 2.0可覆盖 A0-C级车,可用于 Hatchback、Sedan、
Cross、SUV、MPV、皮卡等多种车辆类型;商用车平台 ISEM、IEVS、IEVM可覆盖多类场景,包括智能 BUS、微卡、
大中小 VAN、厢式货车、无人驾驶平板车等。基于平台化的开发模式,不同车型可共享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配套,缩短了
汽车开发周期、提高了汽车设计企业的服务响应速度,并为汽车生产企业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
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公司开发的部分平台产品已供国内多个知名 OEM使用,搭载公司平台的车辆已经批量
生产。

3、软硬件配套协同整车研发设计业务
公司多年服务于整车厂汽车研发设计,目前已在软硬件多领域形成独立配套能力。在硬件领域,公司已具备 6大物
理平台及融合了 17类关键技术的高速智能数字化汽车平台 RUBIK,拥有全球首创的电磁式 DHT,集成 VCU和 MCU于
一体的动力域控制器,集扁线、油冷及 SiC模块为一体的高性能、高效率的多合一动力总成,国内领先、拓展性强的 V6
发动机等前沿汽车零部件产品,可为客户汽车设计需求提供平台化开发和零部件配套。

在软件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全球唯二拥有 AUTOSAR高级合作伙伴身份的汽车设计公司,积极参与 AUTOSAR标准的制定,并提前布局符合 AUTOSAR标准的软件产品和工具链,已掌握全栈电子电气架构研发、SOA软件研发以及
智能化关键软件研发等核心技术。搭载公司自研 AP工具链的 SOA开发者平台已顺利上线,且已深度应用于部分客户。

公司可为客户提供整车软件领域全栈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核心客户量产车型上搭载。

(四) 拥有国际化视野,海外市场拓展优势明显
1、完善组织架构,“技术+供应链”战略稳步推进
公司成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尤其在日本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全资子公司阿尔特日本成立于 2001年,在日本
市场发展已超 20年。为前瞻积累国际前沿技术及创新理念、完善业务布局和组织架构,公司已在日本、美国、意大利和
中国的北京、上海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并已陆续在美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设立多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作为拓展
海外业务的重要根据地。同时,公司已设立了国际市场营销部,配置高端国际营销人员,负责海外市场信息收集、海外
市场分析、海外市场开发、营销方案策划与品牌的推广。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设立了天津阿尔特进出口有限公司,
并在上海临港自贸区设立了上海阿尔特领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为出
口战略及海外订单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

2、长期深度服务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国际化能力突出
当前海外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市场逐步扩容。公司长期以来深度服务日系国际大型汽
车集团,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与合作关系,合作深度不断提升,国际业务合作稳步推进。基于此前良好的合作关系
及深度互信,2022 年起,某日系客户直接委托公司进行汽车设计研发工作,体现了国际客户对公司汽车研发项目经验和
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也已与日本其他车企建立合作关系,承接其新能源整车开发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公司将以日系客户与日本子公司作为海外业务开拓的起点,逐步向全球其他市场拓展,向国际市场输出整车研发“技术+
供应链”完整解决方案,提供领先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支持服务。

3、借助资本市场,加码出海战略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已成为世界领先、国内头部、A股唯一的独立汽车研发设计行业上市公司,全球范围内具备较高的行业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为进一步强化“技术+供应链”出海布局,公司先后参股了日本上市公司YAMATO、美国上市公司凤凰汽车、先进数字底盘与商用车制造企业壁虎科技,通过与国内外上市企业的合作,将公司
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向海外市场输出。此外,公司已与国际知名的半导体经销商菱三株式会社、国际知名
的线束龙头企业矢崎总业株式会社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推动整车研发设计业务和产业链协
同出海。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一)上半年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叠加部分客户业务发展不畅,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处于阶段性底部。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244.41万元,同比下降 2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8.81万元,
同比下降 123.88%。整车设计收入 36,757.26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 30,601.60万元,占整车设计收入的比
重为 83.25%。境外收入 7,542.03万元,同比增长 348.61%。2024年上半年,公司承接项目已上市车型共 8款,客户类型
涵盖合资、自主与新势力品牌,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整车研发业务在手订单共 8.18亿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
公司零部件业务在手订单约 68.55 亿元(零部件订单将按年度分批执行)。

1、积极把握“技术+供应链”出海新机遇,国际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为推动国际化发展进程,公司积极推进内外部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为“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及海外订单顺利执行
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出海业务取得了较大进展,海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348.61%。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在日
本、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北京、上海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并已陆续在美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设立多家子公司和
分支机构,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根据地;内部架构方面,公司已设立了国际市场营销部,配置高端国际营销人员,
负责海外市场信息收集、海外市场分析、海外市场开发、营销方案策划与品牌的推广。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设立了
天津阿尔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公司进出口业务发展的载体,并在上海临港自贸区设立了上海阿尔特领锐汽车技术有
限公司,区内已集聚上汽国际、菲亚特克莱斯勒、宝马、福特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研发设计和零部件国际集采分
拨中心。公司将充分利用区域的政策、资源和服务优势,建设包含研发、生产及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基地,作为公司“技
术+供应链”出海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公司出海战略以日本为起点,并逐步辐射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等地区。公司与海外客户保持着持续沟通与技
术交流,出海业务范围涵盖设计、工程、整车出口、零部件等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已直接与某日系国际大型汽车集
团达成合作,其直接委托公司进行汽车设计研发工作,同时公司也已承接日本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整车或新能源汽车零部
件开发项目,正按照计划推进研发工作。2023年 12月,公司与 YAMATO签署《采购合同》,已按计划完成电动套件设
计、零部件定点及采购、车辆试制等工作,截至本报告期末,该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改制车正在进行内部测试,预
计 2024年四季度完成装车、通过客户验收,并达到可下订单状态;在全球其他地区,公司重点开拓东欧及中东市场,以
及欧洲、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已与东欧主要国家部分主机厂建立了深度交流并就具体项目进行
了洽谈,中东市场已与重点目标国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的车企启动了合作项目,逐步实现全球覆盖。

此外,公司积极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动公司“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落地。2024年 6月,公司成为英伟
达 Solution Advisor:Consultant(解决方案顾问)合作伙伴,可为希望实施基于英伟达解决方案或技术的客户提供咨询服
务和专家建议;2024年 8月,公司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的中国总部—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
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矢崎是全球
最大的汽车线束生产跨国公司,其线束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30%,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全球性的销售网络。未来
双方将依托公司的国际业务布局和矢崎的全球市场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压电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的
应用。

2、行业内率先引入 AI,持续探索更高性能科技创新工具及前瞻技术推动行业变革 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已率先在造型创意、仿真分析、性能预测、用户体验研究等多领域引入
AI技术,并成立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AI.X Lab)重点开拓 AI创新赋能。公司在人工智能的结合上已经实现部分基
础应用,包括造型领域的效果图生成及渲染、系统及整车结构的参数化建模设计分析、软件及前后处理二次开发代码生
成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空气动力学仿真、碰撞仿真和热管理上的应用等,并已通过云计算结合工业软件形成对应 AI
模型的初步版本。基于历史项目数据,公司已建立从零部件到整车不同标准下的模型数据库和仿真试验测试结果数据库,
包括 NVH、碰撞安全、强度耐久、空气动力学、热管理标定等。报告期内,公司根据“AI+汽车研发数智系统”的整体架
构,探索构建全新技术平台架构,融合英伟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各方优势,共同打造 AI时代的整车研发
数智平台。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1)Omniverse仿真平台逐步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 Catia、Alias等汽车设计数据在 Omniverse上的验证,完成了汽车配置器的开发,实现了设
计数据在 Omniverse上部分功能的应用,并通过 Omniverse实现了设计上的实时协同,包括多人的工作流协同和软件之
间的操作协同。目前公司已与英伟达针对 Omniverse平台的应用展开合作研发。

(2)“AI驱动的整车研发数智系统”持续推进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AI驱动的整车研发数智系统”的整体架构规划,正在验证关键通用技术点、制定整车研发数
智系统功能及技术图谱/矩阵。在造型设计环节,公司正在训练基于扩散模型的汽车三维生成模型,用于快速生成高质量、
多视角的汽车造型图;在工程设计环节,公司已完成部分替代仿真的降阶模型,提升了工程师性能验证的效率,降低了
工程师优化性能参数的难度。

(3)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积极合作
2024年 6月,公司正式成为英伟达 Solution Advisor:Consultant(解决方案顾问)合作伙伴,能够为希望实施基于英
伟达解决方案或技术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专家建议。未来公司将基于自身在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经验、供应链资源、
车型数据积累、国内外广泛合作的客户等系列优势,结合英伟达技术赋能与产品服务,在 AI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 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公司希望与英伟达共同探索更多 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成为 AI驱动 的设计智能体,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引领实现 AI时代设计数智化变革。 3、多个自主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自主项目研发是公司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12,354.48万元,持续推动自主研发 项目的各项工作,多个前沿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具体如下: (1)整车研发设计业务 1)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是汽车研发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公司造型设计能力已处于国际前沿、国内领先水平。随 着 AI 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率先将 AI 辅助造型设计工作流引入成熟的设计生产管线中。在 AI辅助设计创意效果图方面, 公司借助快速迭代且开源的 AI 图像生成应用程序,驱动造型院内部训练的、最具行业价值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属轻量化低 阶 Lora 模型,极大开拓了开源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了造型设计过程中信息筛选、意向图搜寻、灵 感捕获、效果图呈现、氛围和情绪渲染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利用 AI 辅助造型设计平台的研究和训练成果,公司已在 内外部多个项目中初步实现了 AI辅助二维创意效果图设计的大规模应用,在诸多项目的造型设计竞标阶段和可视化评 审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用 AI 辅助三维设计将是公司造型设计业务重要的应用方向。公司的造型设计部门已联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实验室 (AI.X Lab)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积极推动汽车造型设计专用模型的优化调整工作,包括模型的基础训练方式 调整以及新型控制手段的应用研究,当前正逐步推进 AI模型对造型设计专业的语义认知和设计精确控制方式的研究。 模型优化训练完成后,预计使用汽车造型设计专用模型生成的效果图质量、控制准确性以及方案创新性将得到极大提高。 此外,公司造型设计部门开展了 AI造型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以及作为系统核心的专用模型开发,以进一步简化 AI在 设计应用中的流程和操作步骤,提升工作效率和输出质量 。 图 4 AI模型应用于造型设计领域
2)工程设计
①底盘开发 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创新和需求变化。由于汽车底盘具备结构支撑、动力传递、轻量化能力、驾乘体验等多种功 能,平台化、模块化的底盘开发能够大幅降低研发设计和生产成本,且底盘作为关键执行层,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必需环 节,因此底盘系统是公司研发投入的重要方向之一。 a.智能化数字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研发项目 该项目基于公司在整车开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全研发链的研发优势,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全新的、先进的、高 度集成的智能底盘电子电气架构。项目采用基于 SOA服务的 AUTOSAR分层软件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支持异构开 发、OTA升级,从而实现系统快速迭代升级,将软件多域融合算法开发、功能融合作为工作核心,以实现车辆底盘系统 纵、横、垂三维一体化与动力系统的协同控制,实现更好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线控转向产品架构功能定义,全冗余、高精度路感模拟自动控制软件算法建立、模型搭建及 编译;以及台架搭载方案冻结,网络拓扑、通讯矩阵、通讯协议冻结,电源系统方案冻结。功能测试台架的搭建、HIL 改造仿真环境的搭建和 Carsim仿真调试也已完成。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线控转向功能台架测试工作,拟于 2024年年底 完成整车搭载测试验证。 图 5 智能化数字底盘中央集成式控制系统研发项目 b.ISDC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研发项目 ISDC平台是公司布局四轮独立驱动、转向及主动悬架前沿技术,继 RUBIK中央式驱动转向滑板底盘平台后打造的 第二款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Intelligent)、集成式(Integrated)、可实现 90°转向(Steer)驱动 (Drive)的角模块(Corner)架构,简称 ISDC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品架构功能定义、机电硬件结构设计选型、控制策 略开发、软件算法及核心专利布局。 基于模块化车体结构和分布式转向驱动,ISDC平台可实现四轮转向、驱动完全解耦,四轮可实现-40°-90°任意转向, 形成斜行、后轮随动、横移、原地转向等多种特殊行驶模式,丰富车辆使用场景,助力高级智能驾驶。ISDC可做到全车 型覆盖,尤其适合当前高行驶灵活性的智能物流车、无人驾驶巴士等车型。 图 6 ISDC分布式驱动转向平台
c.物流车智能底盘研发项目
物流车智能底盘研发项目是公司深度融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未来市场发展需求和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的一款平台产 品。该项目实现底盘和上装的解耦分离,动力源兼顾纯电和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采用全电线控底盘,匹配全冗余的 EPS+EMB系统,同步搭载 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产品载重高、长续航,通过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能够基于 底盘平台快速衍生多个车型产品,覆盖长途运输、港口、矿区、水泥厂等多个使用场景。该平台产品不仅能够助力整车 厂在新能源、无人驾驶行业提前布局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示范场景应用企业、无人运营服 务商等潜在客户快速提供电动化、智能化的线控底盘整套解决方案。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品功能清单和整车 VTS的定义,正在开展动力匹配和底盘平台的搭建工作。 d. 公司的参股公司壁虎科技是一家以先进数字底盘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基于模块化、数字化、生态化的 战略平台技术,提供正向开发的底盘与商用车产品。报告期内,壁虎科技基于滑板底盘技术的量产车型已经正式下线, 并已获得商用车领域的量产订单,已基本实现商业模式闭环,其滑板底盘的技术能力也将与公司形成协同效应。 图 7 壁虎科技滑板底盘与量产车型
②国民车平台研发项目
受电池续航里程等因素制约,新能源小型车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国民车平台研发项目借鉴日本、欧洲等小型车发
展经验,从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出发,结合公司在汽车研发行业多年的产品、技术积累,致力于打造适合多场景、
多功能、系列化的国民车产品。

该项目是为满足小型车的市场需求而开发的高性价比小型车平台,支持多种车型快速拓展、迭代,围绕 Z时代青年
的社交、生活属性打造系列场景,基于极致的前舱布局、车门模块架构、纯平底板及多功能的座椅组合等设计,重新构(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