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交控科技(688015):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交控科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15 公司简称:交控科技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已在本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五、风险因素”部分详细描述,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郜春海、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曹润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报告期内无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2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3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660.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16.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96.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3.41%,主要原因为:(1)公司部分项目进入交货集中期,本期销货较上年同期增加;(2)上半年部分地区客户回款不及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计提增加;(3)公司控股子公司盈利贡献增加,少数股东损益较上年同期增长,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2024年 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559.73万元,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1)本期部分地区客户回款不及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与保函保证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公司 2024年 6月末总资产 546,436.62万元,较上年年末降低 4.36%,主要原因为:公司以货币资金支付供应商款项及发放上年度年终奖使得货币资金减少,导致期末总资产下降。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247,447.61万元,较上年年末下降 0.68%,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 2024年 1-6月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0.84%,较上年同期下降 0.44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为 0.11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 35.29%,主要系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有所降低。 2024年 1-6月,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资金 11,269.6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18%,主要原因为公司采取开源节流措施,对研发人员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合理规划支出,相应减少费用性领料等费用支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2.8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3.5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但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导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 公司经营理念主要着眼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在规划阶段推广新技术应用、建设阶段提供高质量产品、运营阶段给予高效率保障、维保阶段提供托管式服务、改造阶段在充分保障安全情况下提升客户运营效率,将公司由传统设备集成商的角色发展成为全生命周期提供管家式服务的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主要产品有基础 CBTC系统、I-CBTC系统、FAO系统、PB-TACS系统等,并在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城轨云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上述产品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铁路、重载(货运)铁路、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并适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不同领域。 基础 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连续控制、监测列车运行的移动闭塞方式,通过车载设备、轨旁通信设备实现列车与车站或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完成列车运行控制。 I-CBTC系统:互联互通的 CBTC系统是基于统一规范和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信号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列车跨线运营的 CBTC系统。I-CBTC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主要应用了跨系统衔接技术、协同控制技术。 FAO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跨专业融合联动技术的系统,实现了全功能自动化运行、无司机在线参与值守的列车运行控制。 PB-TACS系统: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系统具备架构简化、设备精简的特点,同时应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感知、多车运行控制资源管理、基于多模融合的高性能可扩展一体化智能车载平台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列车追踪间隔、折返间隔等系统性能的有效提升。 城轨云系统:应用了云平台、边缘计算技术,将信号、综合监控、AFC、企业信息化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通过统一云平台实现线网级综合应用。 智能运维系统: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出轨道交通关键装备运维增强技术和平台,实现整体运维过程的智能化、各种运营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协同,提高运营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所处行业情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指出,到 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包括都市区 1小时通勤的“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稳步发展。未来,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线路改造、维保服务、市域铁路等方面都有开阔的市场空间。 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年增长 25%以上。 城轨新线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进入高位平稳发展新阶段,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批复情况显示出积极的建设态势。《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已经发布,其中包括 10条在建的轨道交通线段,总长 201.7公里。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4-2029年)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规划中新增了 10条线路,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线路改造和维保服务方面,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报告,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中国内地共有 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 11,409.79公里,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194.06公里。预计到 2030年,我国有将近 8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信号系统改造周期,线路总长度约 2,500公里。按照质保期两年计算,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官网发布的 2021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截至 2023年底中国内地共有 50个城市约 9,206.8公里线路进入维保阶段,约占目前开通运营总里程的 84.4%。运营维保市场空间巨大。 市域铁路方面,2023年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筹备建设多条市域铁路,线路规模超过 1.5万公里,未来五年,这些市域铁路线网规划的绝大部分均可以实施落地,前景非常广阔。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低空+轨道”方面,深圳、青岛、合肥、苏州、济南等地城轨交通纷纷发力“低空经济”。2024年 3月以来,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重庆、北京等地接连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以 CBTC自主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出 I-CBTC、FAO等创新升级技术,并已实现工程应用。公司将 CBTC技术的应用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拓展至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中,掌握了信号系统精细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保密制度,实现对技术的有力保护,公司核心技术目前均已经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在主要的产品和服务中实现应用。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了进一步升级 I-CBTC和 FAO技术外,仍然在持续加大力度投入下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工程化,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等核心系统实现突破;加大重载铁路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面向城轨智慧应用,研发一体化综合承载“天枢”平台。此外,智能调度系统在北京 19号线完成工程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工程化工作,已完成 PB-TACS系统车车通信特有功能,以及 FAO全场景功能的开发,太原 1号线和成都 30号线项目正顺利推进,目前太原 1号线已进入现场调试场阶段,已完成单车调试、多车调试,目前在进行全自动场景联调工作,预计 2024年 12月份开通运营。成都 30号线目前处于室内测试阶段,计划于 2025年开通运营。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核心关键技术已获得了阶段性突破。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正在依托北京 19号线进行工程化落地应用,2024年上半年,主要完成了北京 19号线工程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利用北京 19号线新增两组车进行验证,正在保定试车线开展试验中。 2024年 1月-6月,重载移动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产品已在首条工程线路(朔黄铁路)完成了设备系统升级改造工作。项目工程验收方案已于 2024年 5月份完成评审。2024年 6月,该项目按照工程验收方案对移动闭塞系统进行了工程验收工作,所有测试用例均验收通过,系统已具备进入到线路拉通工作的前提条件。项目计划于 2024年 7月启动线路拉通试验工作,2024年底完成工程线路开通工作。 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突破运行图自动编制及动态调整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套包含辅助决策、动态调整功能的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2024年上半年正式在北京 19号线投入运营,能够支持全线延长运营、单车延长运营、临客加开等场景下的运行图在线动态调整及相关电子调度命令的自动生成与下发,行业内首次实现运行图在线动态调整,提升调度指挥效率。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科研项目 交控科技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24年上半年新增 1项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车地协同感知与安全预警样机研制》。该项目旨在研究车地协同感知与安全预警系统的高安全技术,研究感知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和车地协同感知数据融合方法,提高感知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创新联合基金 公司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丰台区人民政府等多家联合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创新联合基金”(2024年以前的合作形式为“市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已运行 9年,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作用,支持科研团队跨学科、跨部门开展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具有转化前景的重要基础研究成果,强化区域原始创新能力。2024年,公司持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展联合基金资助工作,提出 3项重点专题指南、5项前沿项目指南,覆盖高精度激光雷达、低空空域管理、通用视觉感知以及智能网联卡车编队等前沿技术方向。 (3)知识产权及标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内控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申请专利 17件,授权 145件;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 1,091件,其中海外专利 30件。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编制的 1项国家标准《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和城轨交通运输管理和指令/控制系统 第 3部分:系统需求规范》发布,参与编制的 2项团体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总体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发布。 (4)奖项 2024年 2月,公司参与的“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控制与运输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 3月,公司参与的“人机料法耦合的信号系统精准运维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5.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持续打造技术创新链,构建轨道交通研发平台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技术迭代的大背景下,公司抓住机遇,积极吸收行业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迭代升级。①公司从道路交通自动驾驶行业获得灵感,研发了具有国际最高安全等级 SIL4级自主感知技术的内核产品——ITE(Intelligent Train Eyes),填补了轨道交通感知领域空白;②公司紧跟技术前沿,重点研究和攻克“虚拟编组”技术,该技术以全新的“虚拟车钩”替代传统物理车钩,引入新的安全防护控制理论,将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城轨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运营组织。 交控科技坚持协同创新,强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研发智慧城轨系统(SMS),并构建一套完整的试验证平台、综合行车控制系统平台等,以便对最新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和测试验证,并具备支撑多项目并行推进的能力。 公司依托自主创新,构建轨道交通各部委研发平台,推动智慧城轨实现。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公司现拥有国家级平台 6个,省部级平台 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个。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牵头整合并组建了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原有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利用5G+AICDE等新技术为传统轨道交通赋能,该平台基于真实线路与虚拟线路结合,提供近似轨道交通全场景的场景验证平台,可以支撑公共研发、概念验证、工业设计、中试验证的智慧轨道科技产品研发。国家工程中心目前已经建设了包含前厅、智慧车站、自主虚拟连挂智能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决策平台、线路集群智能调度中心、智慧站区、企业定制化技能培训与竞赛平台、数字化轨旁基础设施、无人机房、企业运维调度控制中心、天枢平台研究室、企业数字化运营中心 12个区域。 2.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工程应用再创佳绩 截至 2024年 6月底,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天津、济南、苏州、太原、东莞、香港、宁波、西安、长沙、郑州等 32个城市,66条线路,2,676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携手各地建设单位和合作伙伴,共同助力苏州 6号线、长沙 1号线北延 2条线路的高标准高水平开通,实现了对客户的高质量交付承诺。 为了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优势下,更加积极制定对应的成果转化、市场营销策略和规划,在保证最高安全等级 SIL4的前提下,加速产品化和市场化,为成千上万的乘客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 3.质量体系完善,技术应用屡获奖项 公司始终本着“客户至上、持续创新、安全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行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明确质量安全红线,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有利地保障了全国各地搭载交控科技信号控制系统的 47条已开通运营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2024年 2月,公司参与的“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控制与运输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 3月,公司参与的“人机料法耦合的信号系统精准运维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积极布局低空领域,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设立交控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拓展低空业务。交控航空业务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1)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起降场运营管理系统,对机场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机场的资源管理和滑道路径选择,打造成数据驱动型的数字化起降场;(2)低空空域安全管理调度指挥系统:通过数字化空域、数字飞行规则、人工智能、及时安全管理等核心技术和安全体系保障航空器安全、高效的有序运行;(3)智能化低空行业应用:借助人工智能为低空应用场景进行全面赋能,探索应用场景运行控制新模式。 报告期内,交控航空中标“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巡护项目”,将低空技术应用于湿地保护领域,利用无人机对湿地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航,并通过 AI算法对保护区生态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公司已经与天津市宁河区政府签订战略协议,以期通过轨道交通衍生领域多元化经营,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拓展市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公司经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24年 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660.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1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96.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3.4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247,447.61万元,较上年期末下降 0.6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436.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9.88%。 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 13.93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 12.33亿元。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本年度公司累计中标金额为 7.86亿元,其中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 7.21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合计 65.35亿元(不含税,不含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已中标尚未在报告期内签订合同的工程订单 2.32亿)。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信号系统相关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及中标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公司作为国家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示范工程中重庆环线的信号系统总承包商和示范项目的技术牵头方,与其他三家国产信号系统厂商共同完成了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成功实现了 I-CBTC的工程应用。重庆 CBTC互联互通示范工程顺利实施了“地铁 4号线-环线-5号线”互联互通直快列车上线运行,首次实现三线互联互通跨线运营,取得了关键技术从 0到 1的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在完善、升级既有 CBTC、FAO系统的技术同时,顺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及行业需求,大力推动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PB-TACS)工程化应用,加快推进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和面向灵活编组的 FAO系统、网络化运行智能调度系统、面向客户体验的智能维保生态系统、重载铁路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进度,并同步通过示范应用等方式,实现工程订单转化,助力公司占据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AVCOS系统可实现基于虚拟联挂的灵活编组柔性运营,最大化利用轨道及车辆资源,降低运营能耗,可推广至高平峰合理用车、四网融合、客货混运、一干多支等场景应用,预计在未来的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长三角一代以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建设的市域线路的应用空间广阔。 公司第五代 PB-TACS信号系统已应用于成都 30号线和太原 1号线,新一代信号系统的列车主动感知技术相关产品(ITE)也正在北京地铁 13号线改造项目、成都轨道交通 13号线、27号线、30号线及市域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上开展工程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签署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工程改造项目,项目采用 PB-TACS系统(国际),将提升系统吞吐量、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申请专利 17件,授权 145件,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 1,091件。2024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编制国家标准 1项,参与编制团体标准 2项。 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多项重点成果: (1)公司获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两业融合试点企业”称号; (2)公司参与的“人机料法耦合的信号系统精准运维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公司参与的“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控制与运输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公司获得丰台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丰台区专利转化应用突出贡献单位”。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及实施团队。截至 2024年6月 30日,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天津、济南、苏州、太原、东莞、香港、宁波、西安、长沙、郑州等 32个城市,66条线路,累计 2,676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苏州 6号线、长沙 1号线北延的项目开通,其他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北京 17号线项目、苏州 6号线项目、东莞 1号线项目等 7个项目,获得业主嘉奖及表扬累计 16项。 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始终本着“安全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持续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明确红线,守住底线,有利地保障了交控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 47条已开通运营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公司建立了覆盖主营业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保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证书,通过体系内审及管理评审的方式对发现问题持续改善,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持续卓越、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公司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均满足欧洲铁路产品安全 EN50126、EN50128、EN50129标准,在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修性方面符合国际普遍认可的质量要求。 安全管理方面,公司持续运行涵盖产品功能安全、系统交付安全、工程现场安全、生产制造安全、信息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2024年公司致力于创新技术的安全质量管理,延续基于 EN5012X系列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反馈,从产品功能开发、产品调试、生产制造、工程现场调试等多个方面制定全面的安全质量策略,将安全质量纳入每个系统级别和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工作、实验室测试、现场试验等手段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对整体过程的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安全质量管理从需求到实现的闭环,提升创新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品研发过程中组织 SIL安全等级认证工作,共获得产品认证函或证书 37个,高频创新模式下坚守的“安全为本”。同时,公司持续监控公司运行和管理风险,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岗位,并通过识别、评估、登记、控制及持续监控实现对于公司风险的监控,实现安全责任落实。 人才建设方面,2024上半年,公司持续关注各业务板块能力提升,依托雁计划人才全生命周期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交控持续创新提供动能。依托极星管理研究院与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合作,面向各业务板块中高管开展管理培训,提升干部层国际思维与前瞻视野;面向关键岗位人员针对岗位能力开展应知应会培训;面向新员工开展雏雁计划,完成新员工前置性培训,加强 PMV&CV宣贯力度与业务基础能力提升等项目;同时,基于“管理—专业”双螺旋发展路径,开展职级评定,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保障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与牵引作用。开展“交控创造营——降本增效系列活动”为员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员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工具开发等方式进行增量价值创造,发现优秀人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一)宏观环境风险 轨道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轨道交通建设与宏观经济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联系密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缓慢,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当前国内环境较稳定,海外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海外国家政策影响,形势不明朗,增加拓展国际业务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海外经营存在较大影响。 (二)行业风险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的综合影响。现阶段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主要由政府进行主导,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和外部融资。政府对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划取决于对我国总体经济情况的预期、现有基础设施使用情况、预期的需求情况、政府融资渠道及财政支出能力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府债务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变化。 如果未来限制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不利政策出台,或宏观经济增长水平回落导致政府财政趋于紧张,地方政府可能减少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国内有 15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信号系统供应商相较之前年度存在上升趋势。因此,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公司在产品、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不能保持领先地位,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等方面带来一定不利。 2.新业务及新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当前公司在巩固主营业务方向和核心产品的同时,正在积极调整经营规划、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新市场、新业务、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当地政策、市场环境、技术门槛、项目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若公司采取了不恰当的进入策略,可能导致无法成功进入,导致前期投入无法收回,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采购产品、原辅材料及接受服务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大量不同种类的电子元器件及外购子系统,随着社会物价及人工成本上涨,如果公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原辅材料或服务价格上涨,将显著增加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4.短期存在业绩持续性下滑的风险 公司已于 2024年 4月 30日披露了《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其中《关于公司 2024年度财务预算报告的议案》显示,预计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目标为 21.73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2亿元。据此测算,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77%,公司未来业绩短期内存在持续性下滑的风险。 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受到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地方政府财政情况、行业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格局及下游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格局及下游需求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中标金额下滑,在执行项目延期、项目回款不及预期等,将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经营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四)技术风险 公司始终把提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作为公司的发展基石,技术先进性一直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和工程应用。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出行交通工具体验要求增加和客户定制化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常态,公司作为国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重要服务商,核心竞争力面临着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研发失败或技术未能产业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具有技术难度大、前期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由于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将可能遇到技术研发进度缓慢、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判断失误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不力、市场推广困难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公司前期研发投入成本的无法收回或产出效益远低于预期,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升级替代风险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信号系统技术也随之发展。如果公司主要国内外竞争对手早于公司完成新技术研发从而获得先发优势,或行业内出现其他重大技术突破,则公司掌握的技术仍将面临先进程度落后于行业未来技术水平而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3、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核心技术由公司技术研发队伍开发并掌握,未来如果出现公司核心技术泄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情形,将可能对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风险 随着公司承接和实施项目的增多,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可能将保持较大规模。如果宏观经济下行,出现较大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延期收回的情况,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毛利率下降风险 国内竞争对手陆续实现自主 CBTC和 I-CBTC技术和 FAO技术的工程应用,市场竞争逐步加剧。随着行业技术水平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大环境导致的交货影响等,未来如果公司不能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完善内控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与监督机制,在原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项目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持续。 六、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660.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1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96.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3.41%。 (一)主营业务分析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