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立(688205):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时间:2024年09月06日 16:36:25 中财网
原标题:德科立: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或“保荐人”)作为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科立”或“公司”)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德科立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 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保荐人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制定了 相应的工作计划。
2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 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 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 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保荐人已与德科立签订《持续督 导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 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 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 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当向上海证券交 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予以披 露。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在持续 督导期间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须 保荐人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 规情况。
4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 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当自发现或应 当发现之日起 5个交易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 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 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在持续 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 背承诺等事项。
5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 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保荐人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 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德科立经 营情况,对德科立开展了持续督 导工作。
6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 行其所作出的各项承诺。保荐人督导德科立及其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 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
  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 承诺。
7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 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 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 行为规范等。保荐人督促德科立依照相关规 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 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8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 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 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保荐人对德科立的内控制度的 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 查,德科立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 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 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9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 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 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 大遗漏。保荐人督促德科立严格执行信 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 及其他相关文件。
10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 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当及时督促 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 或补充的,应当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 的,应当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 5个 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 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当及时督促上市公 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 应当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保荐人对德科立的信息披露文 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而 未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的情况。
11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 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 施予以纠正。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及其实 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12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 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保荐人应当及时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及其实 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 情况。
13关注社交媒体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和传闻,及 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 公司存在应当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 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保荐人应当及时督促 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 披露或澄清的,应当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 告。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未出现 该等事项。
14持续督导期间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 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 易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股票上 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二) 中介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 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 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上市公司出 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 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人持续督 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 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未发生 前述情况。
15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 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保荐人已制定了现场检查的相 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现场检查 工作要求。
16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重 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如下事项:(一)存 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 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涉嫌资金占用;(三)可能 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控股股东、实际控 制人及其关联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 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五)资金往来或 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六)上海证券交易 所或者保荐人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 事项。 出现上述情形的,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 督促公司核实并披露,同时应当自知道或者应 当知道之日起 15日内按规定进行专项现场核 查。公司未及时披露的,保荐人应当及时向上 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4年半年度,德科立及其相 关主体未出现该等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光电子器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原动力。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依赖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创新,如果出现核心技术保护不利或核心技术人员外流导致关键技术外泄、被盗用或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形,则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创新、业务发展乃至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赖境外采购的风险
公司产品生产所需的泵浦激光器、通用芯片等主要向境外供应商进行采购,海外厂商在相关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国际政治局势、全球贸易摩擦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公司核心原材料境外采购可能会出现延迟交货、限制供应或提高价格的情况。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及时获取足够的原材料供应,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2、主要客户依赖风险
报告期内,前五名客户销售占比达 80.81%。鉴于光通信领域的现有市场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如果公司未来与该等客户的合作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有效开拓其他客户或现有客户需求受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影响大幅下降,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根据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和销售规模,给予客户一定的货款结算周期。

2024年 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22,538.53万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38,879.89万元,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27.40%。公司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余额将随之增长。如果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突然出现恶化,将会给公司带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无法及时收回的风险。

2、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
2024年 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35,300.1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5.75%,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保持一定的存货规模能够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但如果原材料、库存商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或者产品销售不畅,而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并做出相应调整,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光通信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光通信产业发展的政策,从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企业融资、技术研发、进出口、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扶持行业内企业发展,为光通信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近年来充分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所带来的良好市场环境,若国家有关行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对公司战略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受到下游 5G市场以及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变动影响,公司所处的光电子器件行业呈现一定程度的周期波动。近年来,全球 5G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 5G产业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 ICC预测,我国 4G网络建设周期约 6至7年,在每年投资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完成 5G网络总投资进程大约需要 8至 10年。如果未来下游 5G市场的终端需求大幅减弱,或是技术应用不及预期导致行业景气度下降,将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行业头部企业均横跨电信和数通两大领域不同,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电信领域,因此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公司业务规模显著高于公司。目前,上述行业内头部企业均有计划继续扩充产能,若相关公司顺利实施产能建设并达产,其产能和收入规模将继续提升,在光电子器件领域的规模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随着行业龙头不断提升产能并拓展市场,公司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公司向数通领域拓展的难度加大。若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制定并实施业务发展规划,则可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空间将受到挤压,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五)宏观环境风险
1、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相关国家采取增加关税或扩大加税清单等限制进出口的国际贸易政策,公司境外客户可能会减少订单、要求公司产品降价或者承担相应关税等措施,境外供应商可能会被限制或被禁止向公司供货,从而对公司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等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海外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海外市场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海外设有子公司,公司海外业务受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变化、行业监管政策变动、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进出口许可、货币汇率波动及公司整体管控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涉及的法律环境将会更加复杂,若公司不能及时应对海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对海外经营的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4年半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主要会计数据2024年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409,113,768.69359,188,553.5613.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元)54,202,069.5047,768,471.1613.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元)36,914,839.9128,002,156.9831.8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元)11,641,497.82-3,992,439.48391.59
主要会计数据2024年 6月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 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资产(元)2,202,131,792.812,169,349,909.001.51
总资产(元)2,558,633,788.462,559,593,576.62-0.04
主要财务指标2024年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450.419.7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450.419.7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 本每股收益(元/股)0.310.2429.1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462.49减少 0.03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81.46增加 0.2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 例(%)12.199.97增加 2.22个百分点
上述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公司紧紧抓住新一代骨干网、国家算力网络建设的契机,全力推进宽谱放大器、相干和高速率非相干光模块、DCI和板卡级产品的研发制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911.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20.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47%。

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91.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1.83%,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带动净利润增长,且当期股份支付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64.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91.59%。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带动收款增长,同时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在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和客户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4、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4,987.85万元,同比增长 39.2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2.19%。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低损耗、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在当下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等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传输的需求迅猛增长。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高投入,持续转换成高端技术产品,不断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强化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六、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一)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1、丰富的技术储备
公司是光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体系建设。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公司陆续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 10余项,“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五阶非线性和四阶色散智能补偿技术及其应用”荣获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起草的《40Gbit/s/100Gbit/s强度调制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等 8项行业标准获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颁布的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发团队中,李现勤博士主持起草了《YD/T 3025-2016小型化掺铒光纤放大器》通信行业标准,参与起草了《GB/T 20184-2021拉曼光纤放大器》和《GB/T 16849-2023光放大器总规范》国家标准。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取得 15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36项、实用新型专利 113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 52项、商标 18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3项,行业技术标准 37项。

2、可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
公司通过二十余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对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熟悉行业发展周期,对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了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以高速率、长距离、模块化为主要特点的核心技术,拥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公司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公司拥有一支人员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研发人才队伍,形成了包含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的研发体系。

(二)产品结构优势
下游客户对光电子器件产品在性能指标、应用领域和实施场景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化需求,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可以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发掘更多市场需求。

公司经过持续的研究开发、技术积累和产品创新,形成了包括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各类产品技术之间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产生了较强的协同效应。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骨干网、承载网、接入网、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重要领域,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公司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公司深耕现有客户资源,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能够有效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制造工艺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经过长年的生产实践,逐步完善各项生产工艺,具备从芯片封测、器件封装、模块制造到光传输子系统设计制造等垂直制造能力,公司通过自研自制部分专有测试设备,搭建自动化测试平台,有效提升了生产设备利用率,形成了具有自主创新的制造工艺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

序 号技术名称先进性
1高速光学 器件封装 技术该封装技术用于高速激光模组和高速接收器模组的封装,在光学上采 用了多种透镜组合,对激光器的模斑进行变换,使其与光纤模斑匹 配,从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性能,有效地提升了传输速率,目前已可满 足 100G、200G及 400G产品的应用要求,具备向 800G及更高速率 迭代的潜力。
2高速激光 发射模组 和激光接 收模组生 产制造平 台技术该技术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用于实现高速激光发射 模组和激光接收模组的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先 进制造技术包含 CWDM耦合软件系统、基于 MWDM的 OAM测试 系统、多功能 OSA控制系统软件等。
3高速光收 发模块生 产制造平 台技术该技术用于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 造。整个制造技术包含自动测试装置统一部署软件技术、生产数据平 台管理技术、制造流程管理与执行系统、生产指标设计系统、研发辅 助调测平台技术、老化监控系统和 ERP辅助系统等。该技术显著提 高了模组的复用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导入进度,整 个自动化软件系统具有高复用性、低耦合性、高鲁棒性等特点。
序 号技术名称先进性
4光放大器 生产制造 平台技术该技术秉承平台化、模块化理念,为光放大器产品生产,设计通用的 工装夹具、自动测试系统以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四)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产品和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客户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坚持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紧密合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公司与众多客户的互利合作、共同成长。目前,公司客户分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和专网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长期服务于包含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Infinera、Ciena、国家电网、烽火通信中国联通、诺基亚及 ECI等优质客户。公司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与客户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公司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上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 2024年上半年度未发生不利变化。

七、研发投入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序 号核心技术 名称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1高速光学 器件封装 技术自主研发该封装技术用于高速激光模组和高速接收器模组的封 装,在光学上采用了多种透镜组合,对激光器的模斑进 行变换,使其与光纤模斑匹配,从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性 能,有效地提升了传输速率,目前已可满足 100G、200G 及 400G产品的应用要求,具备向 800G及更高速率迭代 的潜力。
2高频电路 板设计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为公司的高速光收发模组研发带来了强劲的支 撑,依照该电路板设计技术,即可实现高频信号的高频 阻抗配合,实现良好的信号完整性,从而成功实现高速 光收发模块性能。
序 号核心技术 名称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3高速光收 发模块长 距离传输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控制技术 和软件自动补偿算法,在满足符合技术标准的高精度光 功率监控的前提下,成功突破了 100Gbps光信号在中距 40公里和长距 80公里的稳定传输,达到了国家“十四五 规划”中重点列出的 5G新基建所需的长距离传输需求。
4高频仿真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是结合光收发模块射频开发实践而形成的自有的 先进高频仿真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包括仿真建模规范、 模型等效简化方法、射频传输线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脚本 的参数自动优化算法等,可实现设计前期射频传输线的 简单、快速、准确的建模,缩短射频仿真周期,加快产 品开发进度。
5高频结构 设计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主要用于 100G、200G、400G等光收发模块,用 于满足高频电磁干扰要求、电磁辐射要求、高速光收发 模组散热的结构设计要求。该技术采用多层防护的模 式,使用军品级导电胶水,在恒温恒湿的万级净化环境 中通过精密点胶机严格控制胶量、固化时间,达到理想 的截面形状和压缩率,从而达到可靠的导电连续性,最 终实现有效的电磁屏蔽和衰减。
6高速光收 发模块生 产工艺平 台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用于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平台化、简单化、可 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制造技术包含自动测试装置统一 部署软件技术、生产数据平台管理技术、制造流程管理 与执行系统、生产指标设计系统、研发辅助调测平台技 术、老化监控系统和 ERP辅助系统等。该技术显著提高 了模组的复用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导 入进度,整个自动化软件系统具有高复用性、低耦合 性、高鲁棒性等特点。
7高速激光 发射模组 和激光接 收模组生 产工艺平 台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用于实现 高速激光发射模组和激光接收模组的平台化、简单化、 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先进制造技术包含 CWDM耦合 软件系统、基于 MWDM的 OAM测试系统、多功能 OSA控制系统软件等。
8增益平坦 滤波器设 计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光源调节技术,在光放大器的中间级调整光 源光谱,使光放大器总体增益平坦。通过总体增益谱的 反馈控制,实现插损和谱线的精确调节,从而精确设计 GFF谱线,实现大带宽内的 1dB以内的平坦度要求。此 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在输出端设计 GFF更加准确,不涉 及二次补偿光谱烧孔效应,技术领先。
序 号核心技术 名称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9小型化光 放大器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小器件、定制化的合成器件,小弯曲半径光 纤,可靠的盘纤工艺,以及紧凑型的电路设计,实现单 波或窄带 10dBm左右功率输出,增益 10~20dB。带电模 块尺寸小于 45*15.5*9mm,纯光模块小于 35*15*5.5mm。
10光放大器 控制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在电路上利用多种自动控制手段,实现带 ASE补 偿的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功率控制、自动电流控制、自 动温度控制等,控制精度+/-0.2dB;多种控制模式可以切 换,实现上下电、上下波的瞬态控制等。本技术与其他 复杂的控制技术相比,性价比较高,是经过批量产品验 证的可靠技术。
11半导体光 放大器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通过系统实验,调整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输出功 率以及增益特性,使 SOA工作在线性区,系统可以无误 码传输。经过优化的半导体光放大系统,在不同控制模 式下,实现 O Band多波线性放大,主要应用于 100G及 以上长距离传输,弥补了 O Band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 技术短板。通过载流子寿命优化设计,实现高功率宽谱 SOA,主要应用于 C++Band、L++Band、C+L Band多波 放大。
12热插拔光 放大器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基于 XFP、QSFP、CFP2、OSFP等封装形式,参 考光收发模块控制协议,实现了光放大器的热插拔功 能。该技术可以实现单波、多波甚至 VGA光放大,单波 功率较低,一般在 10dBm左右;多波 VGA增益可调 10dB,功率可达 20dBm以上。该技术有效推动了光放大 器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进程,节省了用户的系统开发 成本,利于现场维护,深受市场欢迎。
13阵列光放 大器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或者独立泵 浦方式,实现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独立光放大。该技 术能够实现 10~25dB增益,输出 20dBm以上,主要应用 于全光网、ROADM系统中。
14拉曼光放 大器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光纤的受激拉曼散射原理,实现光信号的前 置或后置拉曼放大。后置拉曼可实现 10~30dB左右增益 多波放大,增益平坦<=1.5dB,噪声<=0dB。拉曼光放大 器包括 1阶、2阶、高阶以及混合拉曼等类型,主要应用 于超长距光传输系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15低噪声光 放大器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内部光开关,把大增益范围进行分段,分段 后的小增益范围通过光开关切换,可以降低小增益时内 部 VOA的插损,有效降低小增益时的噪声。另外,也可 以通过控制中间接入损耗和波长的关系,减少 WDL效 应,有效减小低增益时的噪声。上述设计可以降低噪声 0.5~2dB以上,提高了系统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序 号核心技术 名称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16增益可调 光放大器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优化了光放大器光路设计,采用可调衰减器补偿 全程增益,结合增益平坦技术,可以实现增益调节范围 10~20dB左右,增益平坦度小于 1dB,功率输出大于 20dBm。基于本技术的光放大器产品兼容多种固定增益 产品,适用场景广泛,性价比高。
17高功率光 放大器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多模泵浦、铒镱共掺技术实现高功率光放 大,具备泵浦冗余、多光口输出、自动功率控制等功 能,总体输出功率可以达到 30~37dBm,适用于有线电视 光网络,技术处于业内一流水平。
18ASE光源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基于掺铒光纤不同的光路结构,开发出 C band、 C+L Band宽带 ASE光源产品,该类型产品功率谱稳定 性可达到常温下+/-0.02dB/8h,广泛应用于系统或器件测 试。
19数字控制 光放大器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利用数字控制方式,通过高速采样及自动反馈控 制,优化控制算法,实现光放大器的数字式控制、多种 工作模式、瞬态控制等功能。该技术输出功率 20dBm以 上,典型情况下瞬态小于+/-1dB,主要应用于单波、多 波光放大器产品。
20无源模块 控制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基于光放大器的光路和控制技术,集成了分光 器、WDM、光开关、VOA、Mux/Demux等,开发出特 定功能的无源模块,在光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21扩展波段 光放大器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通过掺杂光纤、拉曼、半导体技术,实现 L++扩 展波段 EDFA,L++扩展波段 SOA放大器。L++EDFA输 出功率高达 27dBm,L++SOA应用于单波及多波放大。 L++扩展波段放大器,主要应用于 400Gbps长距离干线 网。
22光传输子 系统框架 设计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应用于 1U、2U、3U、5U、10U等 19/21英寸机 框式光传输子系统设备平台,设计布局合理,符合绿色 节能设计原则,业务单板速率兼容 10G-400G,能够实现 完整的光传输系统功能。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链路采集 子系统、5G前传子系统、DCI传输系统、接入型 OTN、 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场景。
23超强编码 纠错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针对超长距离的特殊性及系统指标的必要性,采 用带外 EFEC编码纠错,提升系统 OSNR容限 10dB左 右,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达 40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 输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4受激布里 渊散射抑 制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通过对发送端光信号加载特定调制信号的方法, 提高非线性阈值,抑制 SBS效应,可显著提高系统发送 端光功率,单波发送光功率最高达到 22dBm以上,延长 无中继传输距离 25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的 核心技术之一。
序 号核心技术 名称技术来源技术先进性
25长距离 5G 前传传输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通过对光模块发端光谱优化处理、对系统进行非 对称色散及非对称合解波优化设计等,使得系统性能和 各波长传纤损耗、色散代价自动配对优化,提高了系统 的色散容限、光功率容限和非线性容限。该技术可大大 增加 BBU站点的覆盖范围,降低 5G建设成本,是长距 离 5G前传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6高速率波 分传输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基于光电混合集成、高阶算法、阵列放大等核心 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速率、大容量波分传输系 统,覆盖 C Band和 O Band波段,可实现对相干传输技 术的部分兼容和替代。
27全波段分 组集成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基于光纤传输可用光谱,包括 O、C、S、E、C、 L波段,采用光电混合集成、全波段阵列式半导体放 大、分组集成等核心技术,创造性提出全波段分组集成 光传输系统,可实现 240波,单波 25~200G波分, 80~120km距离,可广泛应用于城域网、DCI系统。
28分光放大 器集成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方式,实现 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同时光放大。该技术能够实现 10~20dB增益,主要应用于 C Band的 40G、100G光传 输系统的分光放大。
29数据链路 光放大器 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通过光放大器、分光器、智能控制器件配合设 计,对现网 O Band100G光信号进行分光、放大、复 制、关断,以便于后端设备进行分析处理及其安全保 护,具备噪声指数低、增益平坦、饱和输出功率高等技 术特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 O Band的 40G、100G数据 链路采集子系统。
30分布式光 纤传感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采用超窄线宽脉冲光源作为探测光源,具有主动 波长温度调谐控制和频率可调制的特点,能够实现极窄 线宽和高功率输出。采用该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探测 精度及准确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主要用于实现地埋光 缆防外破监控、光缆路由标定、光缆识别等功能。
31小信号分 辨率特征 提取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从信号的幅值角度出发,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 提取短时主冲击强度分辨特征,最终实现信号的精细化 分析,能够提高信号识别准确率,减少误报率。该技术 主要应用于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
32自动化生 产测试平 台的设计 制造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是公司基于产品特点,结合自身技术能力,针对 性自主开发的全套生产制造和测试平台。该技术包含生 产信息流管理、部分生产测试设备制造、主要设备共 享、自动化硬件框架建设、自动化软件平台开发以及 OXC(光交叉连接)等特殊专用设备的开发,实现了制 造信息化、流程化、模块化、自动化,提升了设备利用 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取得 15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36项、实用新型专利 113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 52项、商标 18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227736
实用新型专利54131113
外观设计专利0055
软件著作权555252
其他003718
合计1211302224
(三)研发投入
2024年半年度,公司研发投入情况如下:
单位:元

项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49,878,521.7835,810,018.6739.29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49,878,521.7835,810,018.6739.2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12.199.97增加 2.2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 6月 13日出具的《关于同意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231号),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 24,320,000股,每股发行价格为 48.5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 1,179,763,200.00元,扣除总发行费用85,409,219.18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 1,094,353,980.82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于 2022年 8月 4日出具了“苏公 W[2022]B086号”《验资报告》。

2、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 8月 10日出具的《关于同意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743号),公司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3,464,021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 63.5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19,999,973.71元,扣除发行费人民币 2,850,021.83元(不含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 217,149,951.88元。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募集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 2023年 8月 28日出具了《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苏公 W[2023]B070号)。

(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公司 2024年半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51,961,364.77元。截至 2024年 6月30日,募集资金余额为 740,061,498.25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募集资金在 2024年半年度使用金额情况为: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金额
募集资金净额1,094,353,980.82
加:未置换的自有资金支付的 IPO发行费用964,826.71
减:募投项目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19,246,450.85
减:补充流动资金288,300,000.00
项目金额
加:累计利息收入4,144,826.69
加:已收到的理财产品收益48,144,849.78
减:手续费支出534.90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740,061,498.25
其中: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
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余额740,061,498.25
2、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公司 2024年半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 8,785,267.25元。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募集资金余额为 202,889,423.34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募集资金在 2024年半年度使用金额情况为: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金额
募集资金净额217,149,951.88
减:置换募投项目先期投入金额5,410,799.75
减:募投项目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1,734,584.36
加:累计利息收入3,172,759.92
减:手续费支出1,148.21
减:汇兑损益286,756.14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202,889,423.34
其中: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
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余额202,889,423.34
(三)募集资金专户存放与管理情况
1、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募集资金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开户行账号账户类别2024年6月30日 余额
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无锡新区支行20710188000480824募集资金专户580,336,177.40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无锡新吴支行408450100100223958募集资金专户749,043.4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无 锡新区支行84050078801700000694募集资金专户36,495.01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无锡分行78010122001189731募集资金专户158,939,782.41
合计--740,061,498.25
(2)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募集资金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开户行账号账户类别2024年6月30日 余额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扬 名支行10632901040021169募集资金 专户193,820,093.84
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拉 察达分行100000301062974 (注)募集资金 专户9,069,329.50
合计--202,889,423.34
注: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拉察达分行 100000301062974账户余额美元1,272,566.86元,按 2024年 6月 28日汇率折算人民币金额 9,069,329.50元。

2、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1)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 4月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号——规范运作(2023年 12月修订)》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管理。

(2)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情况
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公司与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募集资金监管银行分别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四)方监管协议》。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严格按照上述协议的规定,存放和使用募集资金。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 29,689,686股,占公司股本的 24.56%,为公司控股股东。桂桑、渠建平、张劭合计持有公司 31,806,475股,占公司股本的 26.31%,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情况如下:
1、直接持股情况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直接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股

姓名公司职务/亲属关系直接持股数量直接持股比例
桂桑董事长844,7890.70%
渠建平董事、总经理636,0000.53%
张劭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董事会秘书636,0000.53%
周建华董事、副总经理718,9930.59%
除上述情形外,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不存在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形。

2、间接持股情况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间接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股

姓名公司职务/亲属关 系间接持股主体间接持股数 量间接持股比 例
桂桑董事长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18,710,52915.48%
渠建平董事、总经理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6,931,2955.73%
张劭董事、副总经 理、财务总监、 董事会秘书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4,047,8623.35%
李现勤副总经理无锡市德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和无锡市德耀企 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64,7650.88%
金云峰监事无锡市德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和无锡市德朗企 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782,0530.65%
陈英监事会主席无锡市德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和无锡市德耀企 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1,8150.08%
仇晨寅监事卞香的配 偶,公司员工无锡市德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和无锡市德朗企 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5,6470.01%
注:间接持股数量=持有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投资企业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公司股本总额;间接持股比例=间接持股数量/公司股本总额。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