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锋智能:301603乔锋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909
|
时间:2024年09月09日 19:10:23 中财网 |
|
原标题: 乔锋智能:301603 乔锋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909

证券代码:301603 证券简称: 乔锋智能
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9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4-002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腾讯会议) | 参与单位名称及
人员姓名 | 中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阳光资产、广发基金、海富通基金
共9人 | 时间 | 2024年9月5日上午9:50 | 地点 | 腾讯会议 |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地剑
证券事务代表:王璐 |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主营业务:乔锋智能从2009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
数控机床主业。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工业母机,是工
业体系的基石,关系到国防工业和国计民生。
2、产品及应用:经过十五年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已
完成金属切削机床领域的全系列布局,产品包括钻攻机、立式
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车
床、磨床等品类共80多款机型,可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汽
摩配件、消费电子、通讯、模具、军工、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
3、研产销情况
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分布在东莞、南京、银川三地,随着公
司在东莞、南京新建生产基地陆续投入使用后,公司产能紧张 | | 情况得到缓解,为公司后续发展特别是开拓大客户和海外市场
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员工超过14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240人,在原有
的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核心部件自研自制以及基础技术研
发上齐头并进,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东莞理工
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公司销售服务人员超300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销售服
务网点近40个,并搭建了海外销售团队,在墨西哥、土耳其、
印尼、越南等国家开发了代理商,具备快速发现市场需求并敏
捷高效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交付产品的能力。
4、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机床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全球近6000亿
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中国作为第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占
比在30%以上,因此行业成长空间大。结构上,我国以前以国
有机床企业为准,近几年以民营企业为主蓬勃发展,成为行业
主导力量。政策上,因为机床产业对制造业、国防等至关重要
近几年国家对机床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
其次,中国机床产业数控化率近几年持续提升,数控化率
从2000年的8%提升到2023年仍然只有46%,而日本、美国、
德国等国家数控化率基本在80%以上,因此未来数控化率仍有
提升空间,有望加速提升。
再者,随着国内机床企业技术的进步,品质管控能力的提
升,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国产机床已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场
景的加工需求,加上下游应用领域如 3C、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国产化快速推进,机床企业正在与下游应用行业互相成就,共
同加速推进国产化替代。
最后,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机械制造等行业,
客户因为人工成本、管理难度、产业升级提高品质要求等原因,
加上机床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机床产业由原来单机发展向自 | | 动化组线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5、公司业绩:2019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56
亿元、7.67亿元、13.1亿元、15.48亿元、14.54亿元,年均
复合增长率达33.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1.24亿
元、2.31亿元、1.91亿元、1.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0.04%。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14亿元。
随着公司产能紧张情况得到缓解;随着近几年新培育的数
控车床、数控磨床、高端卧加、五轴加工中心等产品及配套自
动化线开始批量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铝压铸、3C等重点
领域和重点客户的开拓逐渐取得成效;随着核心零部件如主
轴、动力刀塔、精密转台自研自制推进,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
发展充满信心。
6、未来规划:公司将秉承“让制造更稳定、更精准、更
高效、更智能”的使命,继续专注于数控机床主业,持续深耕
做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不断提高核心零部件自制比例,加强国内相对薄弱区域的市场
开拓,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
二、问答交流
1、从刚公布的2024年的半年报看,销售费用有比较大幅
度的降低,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是会计政策变更原因,根据2024年3月财政部会
计司编写的相关会计政策,企业提供的、不能作为收入规定的
单项履约义务的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从“销售费用”全部
调整至“营业成本”,影响金额为约200万元,从而使得销售
费用减少了200万元。
另一方面从2023年开始公司优化销售服务团队,提效控
费后,销售人员薪酬和销售服务费管控较好,2024年上半年,
同比出现下降。 | | 2、公司的核心部件主要从哪些供应商采购?是否有国内
供应商备选替代的方案?
公司综合机床性能需求、匹配度、下游市场客户偏好及供
应周期等多方面因素自主决定选配的数控系统、丝杆、线轨等
核心零部件品牌。
数控系统方面主要选择发那科、三菱、西门子,同时已与
华中数控、凯恩帝、广州数控等国产数控系统品牌建立合作,
积极在多款机型上进行研发测试及优化,研发的高端多轴机床
亦开始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公司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在极端
情况下如境外品牌出现供应障碍时,可以较快切换选用国产数
控系统。
核心部件丝杆、线轨方面主要选择THK、PMI等,相关品
牌在中国境内均有制造工厂,公司与前述供应商或其代理商均
合作稳定。目前公司可以选择的丝杆、线轨品牌较多,境内品
牌与境外品牌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公司已与凯特等国产丝
杆、线轨品牌建立合作或联系,公司会加大开发国产丝杆、线
轨供应商,保障相关部件供应安全。
除上述外,其他核心部件如主轴、动力刀塔、精密转台等
核心部件公司已基本完成自制或以国内供应商供货为主。
3、公司对外披露的2021年~2023年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情
况中,有三家名称中含有“融资租赁”字样的公司,原因是什
么?
公司存在终端客户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购买公司设备的模
式。该模式下,公司作为设备的出售方及融资租赁业务的出卖
人,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设备的名义购买方及融资租赁业务的出
租人,终端客户作为设备的实际使用方、购买方及融资租赁业
务的承租人。因融资租赁公司是公司设备的买方,并取得设备
的所有权,所以公司将融资租赁公司列为客户,据此口径统计
前五大客户中存在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在机械设 | | 备行业里较为普遍,将融资租赁公司列为客户,属于行业惯例。
实际上按上述口径统计的数据,前五大客户列示的融租租赁客
户包含的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买设备的众多终端客户的汇
总。
4、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
因为前期公司产能紧张及疫情等原因,近两年才开始布局
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后,发现公司产品在东南亚、土耳其
墨西哥等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所以公司开始重视海外
市场开拓,持续搭建销售团队,并在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
西亚、越南等国家开发了代理商。
目前,公司海外市场以经销模式为主,并主要以国内生产,
通过海运、铁路运输等发货到海外,后续将积极探索在境外设
立子公司,搭建海外销售平台,设立海外现货仓库等方式进一
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增长相对更快,毛利率高
于国内,但整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占公司收入比重不高,还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的原因,未来是否会有变化?
公司收入主要集中在华东长三角和华南珠三角地区,上述
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制造业客户较集中,较多客户注重产品和
售前售后服务,更偏向于直接跟机床厂商采购。同时,公司采
用直销模式可以更贴近、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最终有利于增加
客户粘性,并逐渐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因此,公司在长
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且相对集中的地区,会继续采用直销
为主的销售策略,在西南、西北、东北以及海外市场等经济分
布相对分散,直销覆盖成本较高的区域,会继续积极借助经销
商力量开拓市场。
6、公司未来会在研发方面会有持续的投入吗?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的投入,坚持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
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投入和沉淀,公司技术 | | 实力持续提升,与国内数控机床企业相比具备较强竞争力,但
在高档数控机床、多轴机床、核心部件以及材料、热伸长等基
础技术领域仍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因此公司会持续研发投
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性能,并研发出更多市场需要的中高档
数控机床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部件自制比例。
7、公司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1)产品优势
公司已在金属切削类机床领域完成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
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等品类超 80
多款机型的完整布局,能满足多种不同材质、精度、尺寸的工
件加工要求,能为有多种机床采购需求的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
供应服务。因公司历来重视产品技术和品质投入,在市场上塑
造了品质可靠的品牌形象,并且具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线、整
体加工解决方案的能力。
(2)销售网络优势
超300名售服人员和近40个销售网点遍布主要城市,直
接对接终端客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发现市场商机,为客户
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服务;并
为研发端充分提供市场信息,让研发更加贴近市场,更好发现
市场痛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产品性能,开发出市场真正
需要的产品。
(3)技术研发优势
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机床精度保持、可
靠性保持、核心功能部件研发及应用、控制系统应用开发、复
杂工况下高效加工等数控机床制造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已获得专利超200项,软件著作权25项,是国家标准《工
业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数控PLC编程语言》主要起草人之一。
公司已组建一支超240名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
的研发队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和研发人员 | | 绩效考核制度,能较好的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创造积极性。
(4)管理体系优势
公司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成本管控体系,通过信息化、
模块化、系统化的高效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了单元化可复
制生产机制和成熟高效的技工培训机制。通过不断提高标准化
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幅减少了人工生产对设备产生的误差,提
升了产品整体的稳定性,使得公司可以在保证品质前提下较快
提升产能产量。
(5)质量控制优势
全流程品质控制机制和意识,公司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均
按照《工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品质检验,严格控制装配过
程中的精度要求。建立了全面科学的品质检测机制(近30道
工序,约180项检测),体系化的品质检验流程,保证了产品
出厂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8、公司的主营产品为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可
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金属零部件的加工,未来公司是否有比较
聚焦的领域?
公司产品未依赖于单一行业或客户,但阶段性部分领域增
长速度可能会相对更快。比如自2021年开始,公司重视在新
能源汽车、航空航天、3C和铝压铸等重点领域及客户的资源
投入,针对上述重点领域搭建了由销售、技术、交付专家组成
的铁三角组织,加大相关领域的数控机床及配套自动化线的开
发,并根据不同领域制定了对应的产品和销售政策支持。经过
几年的培育,在新能源汽车、3C等领域的投入已经开始产生
效益,进入收获期,增长速度相对其他应用领域更快。
9、公司立式加工中心一直以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80%左
右,未来对于其他品类的产品是否有进一步的推广?
自2020年起,公司在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
数控车床、数控磨床、高端卧加、五轴加工中心及配套自动化 | | 线等新产品,这些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上销售并贡献收入。公
司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如主轴和动力刀塔等,也已经广泛应
用于产品中。上述产品有望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 附件清单(如有) | 无 | 日期 | 2024年9月5日 |
中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