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300014):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

时间:2024年09月09日 19:50:45 中财网

原标题:亿纬锂能: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

证券代码:300014 证券简称:亿纬锂能 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 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二〇二四年九月
深圳证券交易所:

根据贵所于 2023年 6月 11日出具的《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3〕020094号)(以下简称“问询函”)的要求,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会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发行人”、“申请人”或“公司”)、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会计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核查和落实。

除非文义另有所指,本问询函回复报告中所使用的词语含义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中的简称具有相同含义。

本问询函回复报告中的字体代表以下含义:

字体含义
黑体加粗问询函所列问题
宋体对问询函所列问题的回复
楷体加粗涉及对募集说明书等申请文件修改的内容
本问询函回复报告表格中若出现总计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目 录
问题 1:....................................................................................................................... 4
问题 2:..................................................................................................................... 62
其他问题 ................................................................................................................... 94


问题 1:
根据申报材料,本次募投项目为 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一)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二)。

项目一及项目二达产年毛利率分别为16.13%、18.64%,拟生产产品需通过客户验证才可实现销售,目前已取得国内外多家客户的意向性需求,新增产能规模与公司获取订单及客户资源情况匹配。近年来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能呈现快速扩张趋势,但在高速扩容态势下,质量上乘且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有效供给仍较为不足。发行人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拥有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多条技术路线,可以满足下游不同领域客户的产品需求。项目一尚未取得土地产权证书。2022年及 2023年 1-3月,发行人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92.82%和81.59%。最近三年发行人锂离子电池业务毛利率呈下滑趋势,分别为 26.13%、19.02%、15.02%。

公司近年多次再融资,其中2019年4月定增募集25亿元,2020年10月定增募集25亿元,2022年11月定增募集90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发行人2022年定增募投项目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前募项目一)、HBF16GWh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的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分别为37.83%、49.01%。前募项目一与本次项目二在技术路线和应用领域方面基本一致。前募项目一投资总额为43.75亿元,达成后将形成年产20GWh大圆柱电池产能;项目二投资总额为52.03亿元,达成后将形成年产21GWh大圆柱电池产能。截至2023年3月31日,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为926,457.93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369,581.58万元。

请发行人补充说明:(1)不同技术路线动力储能类电池的主要产品、具体参数、优劣势、目标客户、产能情况,并结合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其他动力储能技术路径发展情况,说明本次募投项目技术路线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风险;(2)本次募投项目所涉产品取得客户验证的最新进展,是否存在不能通过客户验证的风险及应对措施;(3)2023年第一季度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原因,结合募投项目所涉产品的市场空间、发行人产能扩张计划、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客户储备情况、在手订单或意向性订单、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规划情况等,说明“质量上乘且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有效供给仍较为不足”判断依据,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4)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情况,是否需履行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等程序及履行情况,项目一用地土地产权证书的最新办理进展,如无法取得募投项目用地拟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募投项目实施的影响;(5)结合公司在手订单或意向性合同、同行业类似项目情况、募投项目收益情况的测算过程、测算依据,包括各年预测收入构成、销量、毛利率、净利润、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的具体计算过程等,说明募投项目效益测算的合理性及谨慎性;(6)项目二单位产能投资金额高于前募项目一的原因及合理性,本次募投项目与发行人前期可比项目及同行业可比公司项目单位产能投资金额是否存在明细差异,如是,请说明差异原因及合理性;(7)在前次募投项目尚未实施完毕,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且持有较多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情况下,短期内再次进行融资并扩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过度、频繁融资的情形。

请发行人补充披露相关风险。

请保荐人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请会计师核查(5)(6)并发表明确意见,请发行人律师核查(4)并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一、不同技术路线动力储能类电池的主要产品、具体参数、优劣势、目标客户、产能情况,并结合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其他动力储能技术路径发展情况,说明本次募投项目技术路线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风险
(一)不同技术路线动力储能类电池的主要产品、具体参数、优劣势、目标客户、产能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锂原电池为起点,逐渐形成了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全面产品谱系。

在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近年来公司依托自身锂电池研发领域技术经验积累,构建了丰富的产品体系,拥有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可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公司不同技术路线动力储能类电池的主要产品、具体参数、优劣势、目标客户、产能情况如下表所示:

技术路线三元路线  磷酸铁锂路线 
主要产品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三元大圆柱电 池方形磷酸铁锂 电池圆柱磷酸铁锂 电池
壳体铝塑膜铝壳钢壳铝壳铝壳
制造工艺叠片叠片卷绕卷绕、叠片卷绕
能量密度
生产效率
电压(额定电压 V)3.6-3.73.6-3.83.6-3.73.2-3.33.2
容量(Ah)40-8058-18530100-56015-26
产品竞争优势能量密度高, 循环寿命长, 快充特性好能量密度高, 系统体积利用 率高能量密度高, 生产效率高, 制造成本低, 安全性好,电 芯机械结构稳 定系统体积利用 率高,安全性 好,循环寿命 长生产效率高, 制造成本低, 安全性好,循 环寿命长
产品竞争劣势系统成本偏高系统安全性能 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大规模应 用车用电池低温 性能不足, (相对于圆柱 磷酸铁锂电 池)小尺寸电 池制造成本偏 高系统体积利用 率相对低
主要目标市场主要为中高端 乘用车市场主要为中端乘 用车市场主要为中高端 乘用车市场主要为储能及 入门级乘用 车、商用车市 场户用储能、通 信储能及入门 级乘用车市场
公司对应产品 主要目标客户国内外知名乘 用车企等,涵 盖 C级、B级 和 A级车国内外知名乘 用车企等,涵 盖 B级和 A 级车国外知名乘用 车企,涵盖 C 级和 B级车国内知名乘用 车企、国内造 车新势力车企 等,涵盖 C 级、B级和 A 级车;储能领 域知名客户涵盖 A级乘 用车、户用储 能等领域国内 知名客户
2024年1-6月动 力储能电池产能情 况约54GWh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为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旨在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圆柱电池产品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其中,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主要面向户储客户和入门级乘用车市场客户需求,三元大圆柱电池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客户需求。

(二)结合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其他动力储能技术路径发展情况,说明本次募投项目技术路线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风险
1、全固态电池仍处技术研发试产阶段,生产难度及成本较高,商业应用不确定性高
根据相关行业研究,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类固体电解质,目前在技术路线上这三类固态电解质仍存在分歧和讨论,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率先实现应用,但存在电导率低、电化学窗口窄、能量密度低等不足;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质地硬,界面阻抗大等问题,只能在薄膜电池、高温、小电流条件下工作;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最高,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对湿度极其敏感、电化学窗口窄导致其对正负极界面不稳定、固相传质等难题。此外,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固态电池生产制造难度及生产成本较高,相关上游配套尚在培育中,发展成熟亦需要一定时间,一般认为商业化应用在 2028年以后。

受制于技术工艺、成本和上下游配套等因素,全固态电池仍处技术研发至产业化过渡期,根据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久俊于江西新余召开的 2023中国(新余)锂电新能源材料科技大会上的发言,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预计仍需 5-10年;根据中国科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的发言,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占市场比例接近 1%的时间点可能在 2030年左右。公司已对凝胶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积极进行前瞻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技术储备。

与固态电池相比,本次募投项目生产的三元大圆柱电池兼具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即使未来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三元大圆柱电池亦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被替代风险较小;本次募投项目生产的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户用储能及入门级乘用车市场,与固态电池主要应用领域重叠度较低,被替代风险较小。

2、钠离子电池优缺点明显,在特定场景具有一定优势,公司已积累相关技术储备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丰富、材料成本低且生产过程可与锂离子电池相互兼容等优势,但仍存在能量密度低、日历寿命短等不足,因此钠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优势主要体现在能量密度或日历寿命要求不高的领域,例如两轮电动车市场或者中低端储能(日历寿命要求不高)领域。

近年来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加速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但随着碳酸锂供求关系平衡和价格回归,锂离子电池的技术性能与成本优势逐步显现,钠离子电池发展进程受到一定程度压制。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并于 2022年 12月发布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公司钠离子电池预计未来将与锂离子电池互为补充,凭借各自的优势特性,满足不同细分市场对电池的差异化需求,丰富不同层次的应用场景,助力新能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3、锂离子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技术路线,本次募投项目技术路线被替代的风险较小
固态电池方面,根据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久俊于江西新余召开的 2023中国(新余)锂电新能源材料科技大会上的发言,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预计仍需 5-10年;根据中国科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的发言,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占市场比例接近 1%的时间点可能在 2030年左右;目前固态电池上游配套仍待完善,预计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场景仍需培育,与固态电池相比,本次募投项目生产的三元大圆柱电池兼具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即使未来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三元大圆柱电池亦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被替代风险较小。钠离子电池方面,未来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能量密度或日历寿命要求不高的领域,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及户用储能等领域,与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重叠度较低。

纵观世界电池发展历史,每一代电池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均需要经过数十年的验证。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等优点,经过 30余年的积累,已进入了良性且高速的发展期,未来仍将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技术路线,在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生命周期内,本次募投项目技术路线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其他动力储能技术路径替代的风险较小。此外,钠离子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主要是材料体系不同,但生产过程类似,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能够较好地兼容钠离子电池生产需求,二者的供应链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公司已积累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储备,必要时可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进行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有助于降低技术路线被替代的风险。公司已在募集说明书中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进行了重大风险提示。

二、本次募投项目所涉产品取得客户验证的最新进展,是否存在不能通过客户验证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本次募投项目所涉产品取得客户验证的最新进展
公司生产的储能动力电池产品主要面向下游储能客户、车企客户。

储能产品涉及的客户验证一般为 3个月左右,公司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并按时交付。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先后通过了IATF16949、IS09001、ISO14001、ISO 45001等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质量中心实验室具备 CNAS资质,拥有先进的产品测试及检验设备。截至本问询函回复出具日,公司储能产品已经通过了 UL1973、UL9540A、GB/T 36276、CCS、IEC62619、CE、TLC、UN38.3和九级抗震等认证,具备对外销售的认证资格前提和能力。

车企客户验证一般分为性能指标验证、产品整体验证、生产流程验证和产线效率验证四个阶段,完成全过程验证即可对下游客户批量出货。

本次募投项目“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所面向的客户包括户用储能领域客户以及部分乘用车客户;“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所生产的 46系列三元大圆柱电池为公司自主研发并与客户合作推动落地的产品,所面向的客户主要为新能源车企,主要客户全过程验证预计于 2024年陆续完成,个别境外客户验证流程预计到 2026年完成。公司主要客户验证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一    
主要客户名称签署协议状况产品验证阶段预计完成全流程 验证时间意向性需求
客户 1已取得意向性需 求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29.15GWh
客户 2产能合作协议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16.16GWh
客户 3框架合作协议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4.76GWh
客户 4已取得定点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18.12GWh
客户 5已批量供货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8.93GWh
项目二    
主要客户名称签署协议状况产品验证阶段预计完成全流程 验证时间意向性需求
客户 6已取得定点生产流程验证中2024年未来 9年合计约 110GWh,其中未 来 5年合计约 62.50GWh
客户 7框架合作协议产品整体验证中2024年未来 5年合计约 46.10GWh
客户 8已批量供货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12.58GWh
客户 9已取得定点产品整体验证中2024年未来 5年合计约 16.60GWh
客户 10已批量供货已完成验证已完成验证未来 5年合计约 23.38GWh
客户 12已取得意向性需 求性能指标验证已 完成2026年未来 5年合计约 51.67GWh
客户 13已取得定点生产流程验证中2025年未来 5年合计约 73.39GWh
注1:意向性需求为下游客户结合市场需求增长预判、自身新能源车型开发计划、自身实际库存和产品销售情况,通过协议、邮件往来、定点函、口头交流等形式向公司提出的预计意向采购需求,实际采购需求仍以下游客户向公司发送的正式订单为准。客户 7、客户 8由于存在多项目合作,项目进度不同故验证进度不同。

注 2:上述主要客户中,预计将于 2024年底完成全流程验证的客户包括客户 6、客户7、客户 9,目前公司与客户的各项合作情况良好。若下游新能源车企考虑终端车型销售计划而适当放缓车型推出时间,则验证流程将顺延至2025年。

(二)是否存在不能通过验证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一主要客户均已完成验证,募投项目二产品不能通过验证的风险较小,针对募投项目二产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客户验证流程,且公司已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公司具备深厚的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制程管理经验
公司系国内最早从事圆柱电池研究开发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锂电池企业之一,核心团队深耕锂电池行业超过 20年,公司的圆柱电池起源于锂原电池的生产制造,并逐步延伸至 18系列、21系列等消费类圆柱电池和 46、33、40系列动力储能类圆柱电池,具备深厚的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制程管理经验积累。

公司在圆柱电池领域已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具备研发和量产优质大圆柱电池的能力。

此外,公司全面掌握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满足储能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未来亦将通过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加大研发投入等多种途径为圆柱系列电池的研发制造提供更强动力。

2、拟生产产品需求确定性较高,部分客户已取得定点或签署框架协议,并借助产品和服务优势积极开发潜在客户,部分客户已开始批量供货
本次募投项目二拟生产的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的定点或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且客户在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同时亦积极参与,共同开展充分的技术交流和产品方案改进工作,以满足产品性能、生产效率等各方面的需求,配套其乘用车需求,不能通过验证的风险较小。2023年末,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 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 486GWh(其中已批量供货或已取得定点的客户对应的意向性需求共 188GWh),足以覆盖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二新增的储能动力电池产能。其中,公司对部分客户已实现同类产品的批量供货,实现装车量产。

3、公司产品客户黏性较高,被其他供应商替代的风险较低
车企客户对配套动力电池产品验证过程周期较长,客户如更换电池供应商,需要重新进行验证,较长的验证周期将会影响客户自身产品的稳定及连续生产能力,因此下游客户更换主要供应商的可能性较小,公司被其他供应商替代的风险较低。

4、现阶段大圆柱电池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度提速
根据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圆柱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圆柱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 3.5%至 123.7亿颗,EVTank分析认为,2023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销量增长带动纯电动圆柱出货量增长。自特斯拉于 2020年 9月发布 4680电池以来,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进程持续加速,各大车企持续跟进大圆柱电池设计装车方案。其中,特斯拉最先在 2022年开始部分 Model Y车型搭载 4680大圆柱电池;宝马于 2022年宣布自 2025年开始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 46系大圆柱电芯,并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达成合作,由国内厂商建立电池工厂提供大圆柱产能;除此之外,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小鹏、蔚来、江淮等车企也在积极跟进布局搭载大圆柱电池的车型。

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交付,截至 2024年 1月,公司 46系列大圆柱电池已生产超过 530万颗,大圆柱系统产品正陆续面向市场,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亦已逐步推进中。经各环节验证陆续完成,目前已有江淮瑞风、长安启源等搭载供公司大圆柱电池产品实现量产上市。截至2024年6月18日,已累计完成超 21,000台的交付,已有 13,000台车辆稳定运行超过1,000公里,最长里程已达83,000公里。因此,随着产业化进程加速,各主要客户验证进度将逐步完成并实现装车量产,大圆柱电池产品预计未来不能通过验证的可能性较低。

三、2023年第一季度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原因,结合募投项目所涉产品的市场空间、发行人产能扩张计划、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客户储备情况、在手订单或意向性订单、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规划情况等,说明“质量上乘且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有效供给仍较为不足”判断依据,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2023年第一季度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原因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 2023年 1-3月,公司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89.04%、96.14%、92.82%和 81.59%,保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 1-3月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主要是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品中的方形磷酸铁锂类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较低所致。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 2023年 1-3月,方形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91.64%、94.54%、94.94%和 78.50%,2023年 1-3月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系公司“亿纬动力厂区建设项目”“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项目”以及“年产 10GWh的储能电池项目”等重要的方形磷酸铁锂扩产项目均于 2023年一季度开始投产,并且逐步在 2023年和 2024年释放产能。2022年开始随着下游的持续爆发,公司应客户需求新建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在锂电池行业内,为避免下游客户提货时公司产能饱和而无法完成交付、影响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公司通常在收到客户意向性需求后综合研判确定性,根据未来可能消化的需求新建适配的产线,并在建成后及时完成产线调试等准备工作,因此在正式开始大批量交付前,公司产线便已经达到可全功率生产的状态,同时,客户发送订单一般也会有缓慢上升的爬坡周期,因此可能使得产线调试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未达到满产状态,出现一定的产能不饱和现象。通常这种现象会随着客户订单上升周期而出现缓解,但因 2023年产能上升较快,因此使得这种大批量交付前的产能未满状态更为突出。从产能和产量情况看,2022年、2023年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分别约为 20GWh、62GWh,产量分别约为 19GWh、46GWh,产能爬坡使得产量增速略低于产能增速,故整体来看,2023年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从2024年一季度产能产量情况看,方形磷酸铁锂产量约13GWh,同比增长 82%,产能约 20GWh,同比增长 124%,故利用率进一步降低。随着公司 2024年产能进一步上升,预计未来年度动力储能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一定的波动。此外 2023年上半年受上游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游部分客户推迟提货,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公司 2023年产能利用率。2024年一季度公司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除上述原因外,还受到部分软包三元电池产品客户基于自身库存情况调整提货周期影响。但伴随着公司客户需求逐步释放及业务拓展力度的提高,预计未来年度动力储能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将恢复至较高水平。

(二)结合募投项目所涉产品的市场空间、发行人产能扩张计划、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客户储备情况、在手订单或意向性订单、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规划情况等,说明“质量上乘且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有效供给仍较为不足”判断依据,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行业空间与竞争优势看,发行人募投项目生产产品的市场空间较为广阔,发行人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并保持较高水平;从客户情况看,发行人凭借优质产品和服务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在手订单充足;从产能扩张情况看,发行人积极把握历史机遇进行扩产,阶段性满足下游客户快速增长的产品需求,预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能够被有效消化。

1、募投项目所涉产品市场空间、发行人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
(1)募投项目生产产品的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拟生产产品均为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面向储能客户、乘用车客户。

储能领域方面,当前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全球能源应用向清洁能源发展。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亦致力于推动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全面市场化发展,促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并有助于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的有效推进。储能产品作为调节能源电力系统使用峰谷、提升能源电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工具,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发展大潮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储能电池亦迎来高速扩容的黄金发展期。根据 GGII数据,2022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 130GWh,同比增长 170%;2023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进一步提升至 206GWh,同比增长 58%;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 116GWh,相较 2023年上半年87GWh,增长41%。根据 EVTank数据,2022年全球储能锂电池产业出货量达到 159.3GWh,同比增长 140.3%,2023年出货量上升至 224.2GWh,同比增长40.7%,预计到 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 500GWh,到 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 2,300GWh,市场规模将超 3万亿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乘用车市场方面,汽车电动化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奔驰、宝马、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均纷纷发布停产传统燃油汽车、实现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 1,031万台,同比增长 63%;2023年进一步上升至 1,428万台,同比增长 39%。根据 CleanTechnica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到22%,预计仍将进一步提高。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长,根据 E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684.2GWh,同比增长84.4%;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

根据 GGII预测,到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 3,000GWh。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韩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

(2)发行人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并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中国厂商在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等方面不断提升,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在内的中国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与日本松下,韩国三星 SDI、LG、SK等成为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的重要参与者。此外,国内市场上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厂商,由于自身规模、研发实力不足,不能自主生产电芯,而主要采用进口或外购国内大型厂商电芯来组装生产电池产品。

随着行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市场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步被挤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具有技术、质量、规模、资金和环保治理等优势的领先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储能电池方面,根据韩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前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具体企业排名情况列示如下:

储能电池销售业绩(单位:GWh)     
序号企业2023年市场占比2022年市场占比
1宁德时代7440%5243%
2比亚迪2212%1412%
3亿纬锂能2111%108%
4瑞浦兰钧148%76%
5海辰储能137%54%
6三星 SDI95%97%
7LG新能源84%97%
8鹏辉能源63%65%
9国轩高科63%54%
10中创新航42%22%
11其他84%22%
 小计185100%121100%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1
根据 InfoLink数据显示,2024年 1-6月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较2023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前进一名。

动力电池方面,根据韩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有 6家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达64.8%。其中,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7.8GWh,位列全球第九。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列示如下:

序号企业2024年1-6月 2023年1-6月 增长率
  动力电池装机 量(GWh)全球市场占有 率动力电池装机 量(GWh)全球市场占有 率 
1宁德时代137.737.8%106.335.7%29.5%
2比亚迪57.515.8%47.115.8%22.0%
3LG新能源46.912.9%44.414.9%5.7%
4SK On17.34.8%16.45.5%5.4%
5中创新航16.74.6%12.44.2%34.6%
6三星SDI16.44.5%14.04.7%17.4%
7松下16.24.4%21.67.2%-25.1%
8国轩高科9.02.5%6.52.2%38.2%
9亿纬锂能7.82.1%6.52.2%18.5%
10欣旺达7.52.1%4.61.5%62.4%
 小计333.091.3%279.893.9%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增长率计算结果可能存在尾差
此外,公司在国内细分赛道新能源商用车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 1-6月,公司在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3.59%。根据EV Tank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公司在
1
InfoLink即InfoLink Consulting,系全球领先的再生能源与科技研究顾问公司,专注于再生能源产业中国电动重卡装机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6.4%。

(3)发行人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1)行业内极少数具备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全面技术路线、并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积极储备的技术型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带领公司不断探索锂电池行业前沿技术,并为高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公司在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已积累了丰厚的技术成果,是全面掌握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等研发和生产技术,兼具规模优势和全面解决方案的少数公司之一。

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公司实现了高比能技术、低温技术、快充技术和磷酸盐体系超高能量密度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取得了“一种多孔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低温快充电解液及其应用”等多项技术专利,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通信储能、电力储能等领域。公司 LF280K储能电池电芯取得了 UL9540A测试报告,凭借高效生产降低成本,构建全面产品技术优势,助力公司更好地开拓国际储能市场,尤其是北美电网级应用市场,实现全球领先战略。此外,公司于 2022年下半年新发布 LF560K大储能电芯,采用 CTT(Cell to TWh)电芯方案,有效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可有效满足 TWh时代趋势,解决大规模电站时代的管理复杂化、热失控及经济性等问题,并于 2023年与 Powin、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ABS)等全球领先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预计未来将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2024年,公司在全行业首发Mr.Big储能专用大铁锂电芯及Mr.Giant系统,满足储能TWh时代需求,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电站更优解决方案。

在三元电池方面,公司是国内率先掌握三元大圆柱电池技术的厂商之一,实现了包括高比能材料体系技术、全极耳连接技术、大圆柱平台工艺技术、热蔓延安全控制技术在内的多项新型技术的研发突破,在电池和系统方面完成了大圆柱电池核心知识产权布局,取得了“一种新型结构圆柱型离子电池”“正极柱和正极集流盘的组装结构、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等多项专利,产品覆盖 BEV和PHEV等车用市场要求,已获得国内外一流车企的认可。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布了 46系列大圆柱电池新品 Omnicell全能电池,实现了6C快充、动力响应快、低温续航高等特点,持续完善产品体系,迭代产品性能。

此外,公司持续深耕锂电池领域前沿技术,拥有一套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完善体系。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并对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原产品性能的提升等进行积极探索。公司核心团队从事锂电池行业超过 20年,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并组建了一支能够面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新产品的研发队伍,在各领域率先进行配套锂电池的研发工作,并取得先发优势。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拥有超过5,700名研发技术人员,先后获得 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专利银奖,3项广东省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 1项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综上,结合公司多年持续精耕积累的技术沉淀、对前沿技术的深厚储备,以及公司已经建立和配备的完善研发体系、优秀研发队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较为领先的锂电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并具备快速的市场反应和产品开发速度,先发优势明显,有助于公司在行业发展趋势中保持竞争力。

2)与全球销量领先的车企客户、国内外主要储能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产品性能优异,多项指标业内领先,依托技术优势,开发了多个下游细分市场,在特定细分市场已形成龙头优势。公司以“打造全球锂电池领军企业”为发展目标,已形成技术、产品、应用场景、供应链、客户的多维协同。

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公司拥有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大圆柱电池多种技术路线,可以满足下游不同领域客户的产品需求。新能源汽车方面,在乘用车领域,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捷豹路虎、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大运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乘用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已取得部分新客户的定点或已经进入验证流程;在商用车领域,公司成为吉利商用车、东风汽车、大运汽车等国内一流商用车制造商稳定的动力电池配套供应商;在物流车领域,公司亦获得了东风汽车等国内知名客户的需求和订单。储能市场方面,公司战略性地率先布局储能市场,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电信运营商、通讯设施龙头企业在通信储能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成为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国电投、阳光电源、Powin、W? rtsil?(瓦锡兰)、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ABS)等发电侧和电网侧配套服务的指定供应商,并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积累了德业股份固德威、沃太能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公司是储能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为储能领域多个知名企业持续供货或已经取得意向性需求订单,需及时扩大产能,满足下游客户阶段性需求。

3)战略性扩大供应链布局,在保障原材料供应及成本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近年来公司注重构建产业链战略协同,推动公司实现“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生产-电池回收-电池再造”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全产业链各生产环节的有效协同,使公司逐步成为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强、产品力强的优秀企业。

公司持续推进与上游公司的深度战略合作,通过与上游头部企业包括德方纳米贝特瑞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中科电气新宙邦等设立合资公司,积极布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池主要材料以及镍、钴、锂等上游资源,打造供应链协同布局,保证原材料保质保量供给,降低原材料价格和供应波动对公司生产的影响,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公司亦注重下游电池回收、电池再造领域的产业链协同,与格林美等下游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有效降低废料环境影响的同时亦提高稀有原料回收率,发挥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4)生产规模优势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持续扩容,竞争越发激烈,生产损耗较低、规模效应显著的锂电池生产商具备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能力,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一方面,具备较大产能的电池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端的规模较大,单位采购成本更可能降低,同时,电池生产的固定资本投入较高,产能规模扩大后更有利于降低单位固定成本金额,降低单位产品总成本;另一方面,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及电池厂商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下游客户选择电池供应商的重要依据,优质电池产品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检验,具备一定产能体量且规模优势显著的企业更可能获得下游大客户的长期信任。

公司在电池各细分领域均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亦因多路线、多领域布局,使得公司在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磷酸铁锂电池、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三元大圆柱电池)等方面均实现良好储备和均衡发展,且随着市占率不断提升、各类产能规模的按需建设,公司在面对新技术路线、新产品结构等革新时更具包容性,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时面临的沉没成本更低,公司独特的生产规模优势和产能布局使公司具备更为广阔的持续增长空间。

5)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阶梯式核心技术团队和优秀管理成员。本着“以人为本”“快乐亿纬”及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理念,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员工持股计划、项目激励等激励制度;此外,针对团队成长制定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对技术不可或缺人才、经营后备人才、中层优秀管理人员、工程和工艺专家等进行定制化培训,形成公司独特的人才管理体系,使公司在团队战斗力、创造力、成长性、稳定性、人才和技术储备等方面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2、发行人在手订单或意向性订单情况
公司作为国内外较少数的全面掌握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和大圆柱电池等研发和生产技术、兼具规模优势和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各类产品取得了国内外领先客户的广泛认可,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公司已成为储能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获得了众多行业龙头的认可,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其中,储能市场方面,公司战略性地率先布局储能市场,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电信运营商、通讯设施龙头企业在通信储能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成为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国电投、阳光电源、Powin、W? rtsil?(瓦锡兰)、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ABS)等发电侧和电网侧配套服务的指定供应商,并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积累了德业股份固德威、沃太能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新能源汽车方面,在乘用车领域,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捷豹路虎、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大运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乘用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商用车领域,公司成为吉利商用车、东风汽车、大运汽车等国内一流商用车制造商稳定的动力电池配套供应商;在物流车领域,公司亦获得了东风汽车等国内知名客户的需求和订单。

作为新能源车整车厂商和储能厂商的关键部件供应商,公司募投项目产品的意向性需求主要受下游客户的生产情况影响。客户向公司发送的意向性需求,为下游客户结合市场需求增长预判、自身新能源车型开发计划、自身实际库存和产品销售情况,向公司提出的预计意向采购需求,实际采购需求仍以下游客户向公司发送的正式订单为准。一般意向性需求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在商业谈判中以非书面形式提出,另一种形式为书面形式,包括签署合作协议、定点通知书或定点函、项目书和量纲需求、询价函等多种媒介和方式。

在实际业务合作中,公司通常与下游客户保持常态化沟通交流,共同研判相关终端车型、储能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策略,根据下游客户的定点项目情况、供应份额情况、各终端车型的上市时间、排产计划等因素进行未来订单预计,并以此来配合下游客户进行产能安排,从而对自身各类产品的未来产能建设进行规划和准备。因此,意向性需求往往是经过多轮交流和谨慎预测得出,通常具备较高的谨慎度和可实现性。

公司目前对募投项目产品消化的预计情况主要基于以下假设:(1)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不存在影响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2)下游客户对应终端车型和储能产品销售情况预计不会发生大幅修正,其向公司输出的非书面和书面形式的逐年需求预计不会发生大幅下降;(3)下游客户能够按照客户自身对未来销量的预测完成销售,公司基于自身销售部门的研判,对下游客户需求订单的谨慎性预测系数不会发生大幅下调;(4)对暂未取得客户定点通知书的部分客户,公司能够按照计划取得定点通知书并完成产品开发和量产,实现预期的产品销量;(5)公司募投项目产品在主要客户中的供应份额不会出现大幅下降。

基于以上假设,并结合公司与下游客户的沟通情况,2023年末,公司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已取得的未来 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 88GWh,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 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 486GWh,足以覆盖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新增的储能动力电池产能。其中,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取得的 88GWh意向性需求中,书面形式输入需求约 43GWh,非书面形式输入需求约 45GWh,非书面形式订单需求较大主要系因为该项目释放产能较多面向储能客户(以户用储能客户为主),而储能产品设计和生产、销售周期较短,储能客户多以商业谈判、技术研讨会等口头形式与公司交流长期产品需求,正式发送的包产能协议通常仅覆盖一到三年的正式订单。三元大圆柱电池取得的 486GWh意向性需求中,书面形式输入需求约344GWh,非书面形式输入需求约142GWh,书面形式订单需求较大,主要系三元大圆柱电池主要面向新能源车市场,而新能源车具体车型的生产周期较长,安全保障要求和产品适配要求较高,车企针对下游需求的研判和论证、针对上游供应商验证时间亦较长,因此对上游电池厂商的预测需求的落定一般较为谨慎,且多以书面形式覆盖长期年份需求。

丰富而强大的客户资源、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为公司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公司仍在积极开拓新客户、新市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创造良好条件。

3、发行人产能扩张计划、同行业可比公司产能规划情况
随着下游储能领域和新能源车领域的蓬勃发展,发行人积极把握历史机遇进行扩产,阶段性满足下游客户快速增长的产品需求。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网络公开信息查询,2021年以来国内同行业主要公司储能动力电池的产能扩张情况如下:

公 司项目名称投资金额 (亿元)扩张产能情况公告时间建设期
宁 德 时 代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140.00未披露2022年 9月 28日36个月
 济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140.00未披露2022年 7月 21日24个月
 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 目130.00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 为 218GWh2022年 4月 22日26个月
 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 项目240.00   
    2021年 12月 30日20个月
 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 制造基地一期项目70.00   
    2021年 11月 5日18个月
 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 地(宜春)项目135.00 2021年 9月 13日30个月
 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 目183.73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 60GWh2021年 8月 13日48个月
 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 目一期120.00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 30GWh2021年 8月 13日40个月
 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 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116.50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 30GWh2021年 8月 13日24个月
 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 产基地项目(车里湾项目)73.20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 15GWh及部分 PACK 生产线2021年 8月 13日42个月
 时代上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 目105.00未披露2021年 2月 25日一期 15个 月,二期暂 未确定
 时代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 目50.00未披露2021年 2月 2日一期 12个 月,二期暂 未确定
 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 目(一期)120.00未披露2021年 2月 2日24个月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 五、六期项目120.00未披露2021年 2月 2日分两期,每 期均不超过 26个月
 小计1,743.43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353GWh--
国 轩 高 科柳州国轩新增年产 10GWh动力电 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48.0010GWh磷酸铁锂锂离 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及 配套系统2022年 10月 27日13个月
 国轩新站年产 20GWh动力电池项 目67.0020GWh三元锂离子动 力电池生产线及配套 系统2022年 10月 27日16个月
 年产 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100.05年产 20GWh动力锂离 子电池2022年 4月 29日16个月
 国轩 1GWh高性能电芯项目2.601GWh高性能电芯产 线2021年 8月 28日7个月
 小计217.65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51GWh--
欣 旺 达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213.005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电池2022年 9月 21日未明确时间
 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 地项目120.0030GWh动力电池2022年 9月 15日未明确时间
 高性能圆柱锂电池项目23.00年产3.1亿只高性能圆 柱锂离子电池2022年 5月 31日16个月
 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项目80.0020GWh动力及储能锂 离子电池2022年 3月 18日12个月
 欣旺达 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项目120.0030GWh动力锂离子电 池2022年 3月 2日未明确时间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枣庄项目200.00年产能 30GWh动力电 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及 相关配套设施2021年 12月 14日未明确时间
 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 目200.0050GWh 电芯和 50GWh电池系统生产 线2021年 8月 10日2028年实施 完毕
 与吉利、吉润投资建设电芯、模组 及电池包产线未披露一期峰值产能配套不 低于 60万套 HEV(含 48V)动力电池包,二 期增至 80万套2021年 7月 28日未明确时间
 小计956.00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 210GWh--
孚 能 科 技年产 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未披露30GWh磷酸铁锂动力 电池和三元材料动力 电池2023年 1月 30日未明确时间
 孚能科技 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 目未披露24GWh磷酸铁锂电池2022年 9月 17日36个月
 赣州年产 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未披露一期 18GWh新能源电 池;二期待定2022年 8月 2日未明确时间
 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39.2012GWh动力电池系统2021年 9月 17日18个月
 年产 24GWh新能源电池项目未披露年产 24GWh新能源电 池2021年 8月 30日未明确时间
 小计39.20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 108GWh--
瑞 浦 兰 钧佛山一期、二期项目84.6030GWh产品2022年 12月 14日2022年 6月 开工,预计 2023年下半 年投产
 柳州生产基地项目44.0020GWh产品2022年 12月 14日2022年 10月 开工,预计 2023年下半 年投产
 嘉善一期、二期项目52.7032GWh产品2022年 12月 14日2021年 5月 开工,一期 于 2022年上 半年投产, 二期预计于 2024年下半 年投产
 温州三期项目52.9324GWh产品2022年 12月 14日预计 2023年 2月开工,预 计 2023年下 半年投产
 小计234.23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106GWh--
鹏 辉 能年产 36GWh储能电池(一、二、 三期)130.00年产 36GWh储能电池2023年 5月 23日一期计划于 2023年 9月 底前开工建
    设,于 2024 年 12月底前 建成投产
 河南鹏辉大型储能锂离子电池生 产线建设项目3.00新增扩建一条长循环、 高能效大型储能用锂 离子电池生产线2023年 4月 5日12个月
 年产 20GWh储能电池项目(一、 二、三期)60.00年产 20GWh储能电池2022年 7月 21日2027年底前 完成
 鹏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 地项目(一、二期)12.00年产 4GWh锂电池电 芯、PACK 生产线2022年 11月 24日未明确时间
 小计205.00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60GWh--
比 亚 迪动力电池生产工业园313.00约 154GWh产能2022年 5月 26日未明确时间
 小计313.00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154GWh--
中 创 新 航合肥生产基地三期未披露1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成都二期项目未披露3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成都一期项目未披露2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武汉二期项目未披露1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合肥一期、二期项目未披露2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广东江门一期项目未披露25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四川眉山项目未披露20GWh动力电池及储 能系统产品2022年 9月 23日未明确时间
 小计未披露上述项目满产后,预计 释放产能约 135GWh- 
合计4,122.71已披露的项目预计释 放产能约1,177GWh-- 
注:以上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关产能扩张情况来源于其最近两年反馈意见回复、上市公司公告等公开披露文件。由于各公司产能布局披露内容及披露口径的差异,此处产布局情况可能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