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中自科技(688737):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修订版)
原标题:中自科技: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修订版) 公司代码:688737 公司简称:中自科技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陈启章、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龚文旭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代华荣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4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规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5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2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48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9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降本需求,为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公司对部分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采取了降价策略,导致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积极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加大了新材料、新能源业务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相应增加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属于“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3新材料产业”之“3.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之“3.2.7稀土新材料制造”之“3.2.7.3稀土催化材料制造”,该细分行业对应重点产品及服务包括“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 公司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四条中的“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领域。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介绍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同时,依托公司现有环保催化剂技术优势和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优势积极向储能与储能+业务、工业催化剂和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市场拓展。 公司通过19年的长期研发,突破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先进涂覆技术等环保催化材料从配方到工艺的全套核心技术,是拥有国六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技术和产品的少数国产厂商之一。 2、主要产品介绍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型的分类情况如下: (1)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 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应用于各类汽油车、柴油机、天然气车、摩托车和船舶的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以催化单元的形式或将催化单元及其他器件封装于金属外壳中后以封装成品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 (2)其他产品 公司产品还包括储能与储能+、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工业VOCs催化剂。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含贵金属、载体、稀土材料和其他化学原料、封装材料等,针对上述主要原材料,公司与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以确保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管理模式,根据销售订单与生产计划,结合安全库存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对于贵金属,公司通常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框架协议,约定权利义务、定价规则等合同基本条款,通过询价、比价进行采购,并按实际采购量进行结算。对于载体,公司根据各款产品对应的环保公告要求进行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管理模式。公司催化单元的生产,主要为对贵金属、稀土、氧化铝等原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按照各产品配方,主要通过制浆系统将各种材料进行自动精准称量后予以充分混合制得催化剂浆料,之后定量涂覆在载体内壁;公司物料流转执行先进先出原则,按照工艺生产流程顺序流动,通过二维码追溯系统和ERP系统对各工序物料流转进行管控。 3、销售模式 (1)新车/机配套 公司产品以对发动机厂、整车厂的配套销售为主,均为直销模式,直接向发动机厂、整车厂进行市场拓展。 公司通常与客户签订长期采购框架协议,原则上确定销售产品类型、结算方式、质量保证违约责任等条款。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公司根据客户日常的采购计划及实际订单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完成生产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运输至其仓库或其指定的封装厂、第三方物流仓库。报告期内,公司客户主要采用“入库结算”与“上线结算”两种模式,其中商用车客户以入库结算为主,乘用车客户以上线结算为主。 公司的销售定价采用行业通行的“组成价格”,贵金属、载体及涂层分别协商定价,组合产生最终成交价。 贵金属的具体定价方式包括“指定未来时点价”和“指定时段平均价”,经与客户协商,公司对国六天然气车采用“指定未来时点价”或“指定当月平均价”,可有效规避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汽油车(含摩托车)采用“指定(过去)时段平均价”,指定(过去)时段为上月;柴油机(除SCR,其不含贵金属)产品采用“指定未来时点价”和“指定(过去)时段平均价”,指定(过去)时段为上月或上一季度。 载体是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关键部件,纳入机动车型式检验公告,因此下游的发动机厂、整车厂通常指定载体供应商并参与定价谈判,催化剂厂商可在三方协商的价格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涂层”是机动车型式检验公告中对催化剂生产企业核心工艺的通用简称,采用“成本加成”和“市场竞价”相结合的定价模式。 (2)储能与储能+ 公司储能与储能+业务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直销模式下,公司将储能系统产品直接销售给国内外工商业储能客户和海外家储客户,由公司负责质保等售后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公司投资购买储能设备或储能+光伏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并负责设计、采购、施工与运营光储绿色电站,按照约定的方式与业主分享投资收益。 (3)在用车改造 公司针对在用车改造市场销售渠道和客户类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 直销模式下,公司通过各地政府机构或企业集团的招投标程序后,直接服务于油田、机场、港口、物流公司、建筑公司等企业和自然人车主,公司针对不同车型订制开发尾气处理产品,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安装、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此外,公司还直接销售给汽车修理厂等终端消费场所。经销模式下,公司对经销商均为买断式销售,并由经销商负责售后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的在用车改造业务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4、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用及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建立自主研发机构与共建研发机构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公司以关键催化材料和催化剂技术开发作为企业的基础研发方向,结合环保催化剂行业技术和尾气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制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各系列催化剂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公司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主要分为平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两个阶段。在平台技术研究阶段,公司通过对前沿技术和排放标准的前期规划研究,制定催化剂技术路线和核心产品方案;在产品开发阶段,公司在平台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下游发动机厂、整车厂的需求进行适应性集成产品应用匹配开发,确保最终产品能够与下游客户产品进行良好配套,达到相关性能要求。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研发优势,与相关合作研发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并对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进行约定。 5、生产工艺与流程 (1)催化材料生产工艺流程 催化材料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首先将各类原材料通过反应釜搅拌溶解,之后将溶解好的盐、碱溶液通过各自装置雾化后进行中和反应,通过反应釜升温使中和反应后的原料处于特定温度下,并控制反应时间以保证原料结晶成型。此后,通过压滤的方式将结晶后的原料以滤饼形式滤出且通入去离子水去除过量的氨,再通过球磨形式将其分散。经分散后的浆料继续通过雾化方式去除水分,材料初步成型为粉状,并通过干燥器去除粉料中剩余的水分。最终,粉料经特定温度、时间、通气量的焙烧过程后分解、定型为稳定的催化材料。 (2)催化单元生产工艺流程 催化单元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将不同组分的材料及助剂等原材料通过研磨装置进行混合、分散,并进行稳定反应,制备成浆料。上述浆料将通过涂覆装置定量、均匀地涂覆到蜂窝陶瓷载体孔道内壁。此后,经涂覆好的催化单元需进入连续干燥炉内,通过特定温度、时间长度的干燥过程去除催化剂涂层中多余的水分。最后将干燥完成的催化单元进行焙烧,通过高温分解掉盐溶液的结晶物,至此制造为稳定的催化单元。 (3)封装成品生产工艺流程 催化剂封装成品的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首先按零件工艺图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激光切割与卷圆成形,经焊接、弯管、切管后成为筒体。此后,利用压装机将催化单元、衬垫等压装进上述筒体,通过焊接变位器或焊接机器人焊接后将上述部件组合并完成零部件安装,形成装配总成。 之后对上述装配总成进行气密性检测与符合性检测,通过检测的总成即进行产品标识并包装入库。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燃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工作组(WG15)组长单位、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及其排放后处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及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委会(CVEC)副主任委员单位、国际氢能委员会成员单位;承担尾气处理催化剂和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相关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共13项,其中“十三五”3项、“十四五”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相关行业标准21项,是我国环保催化剂领域的领先企业。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环保催化剂厂商对催化材料的研究深度以及对催化剂涂覆等主要生产工艺的掌握程度是其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决定产品的性能和成本。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介绍如下: (1)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 稀土储氧材料具有储氧、释氧功能,起到平抑尾气的空燃比波动、实现多种污染物同时催化转化、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稀土储氧材料容易发生物相分离,导致其结构和织构性能下降,从而大幅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因此,提高稀土储氧材料的热稳定性是环保催化剂的关键技术。 公司通过以不同纳米晶混合、表面活性物质造孔扩孔等为核心的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实现了稀土储氧材料性能的显著提升。公司通过精细控制制备条件,制备出不同组成的纳米晶材料前驱体,通过不同纳米晶混合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抑制物相分离,解决了材料的高温结构稳定性难题;发展了表面活性物质造孔扩孔技术,解决了稀土储氧材料高温结构稳定性问题。公司制备的储氧材料经1,000℃/10 h的高温老化后,未出现物相分离,比表面积高、孔容大,材料的性能优势显著。 (2)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 氧化铝材料是环保催化剂的重要催化材料,氧化铝材料在高温老化后,需要依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以利于贵金属的负载、分散和保持高温稳定。 公司通过以稀土和碱土共改性、不同纳米晶混合以及表面活性物质造孔扩孔等为核心的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提高了氧化铝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公司利用稀土金属(主要为镧)、碱土金属(主要为钡)对氧化铝共改性,并利用不同纳米晶的混合,有效促进氧化铝稳定在γ和δ物相,解决了氧化铝材料物相不稳定的难题;通过表面活性物质造孔扩孔技术,解决了氧化铝材料织构稳定性的难题。制备的氧化铝材料经1,100℃/10h的高温老化后,比表面积高、孔容大,材料的性能优势显著。 (3)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 贵金属是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承担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由于贵金属价格高昂,且在高温高空速的非稳态极端环境中贵金属易烧结团聚导致活性下降,因此,提高贵金属分散度和稳定性以降低催化剂成本、提升催化剂性能是环保催化剂的核心技术之一。 公司通过以表面活性物质络合、等电点匹配和微化学环境调控等为核心的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实现了贵金属催化材料的性能提升和用量减少。公司利用柠檬酸等表面活性物质的络合作用锚定贵金属前驱体,从而抑制焙烧过程中贵金属的团聚,提高贵金属分散度;通过深入研究稀土等催化材料,匹配其等电点与贵金属前驱体溶液的pH值,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贵金属有效分散;利用稀土金属(主要为铈、镧等)、碱土金属(主要为锶、钡等)等电子助剂对贵金属进行改性,调变其电子云密度及微化学环境,从而增强各催化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抑制贵金属团聚烧结,实现贵金属的高稳定分散。 (4)先进涂覆技术 环保催化剂的涂覆工艺是影响其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催化材料的研制技术类似,国外领先环保催化剂厂商对其催化剂涂覆工艺亦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因此,关键催化剂涂覆工艺的研发是环保催化剂生产的重要保障。 公司研发出双气流旋转喷雾造粒工艺,通过改良喷雾干燥设备,实现催化材料的粒度精确控制;通过利用真空抽吸技术和定量涂覆技术精准控制催化剂上载量,并采用旋转气流吹扫和动密封技术确保涂覆的均匀性,公司开发的全自动涂覆工艺装备实现了上载量精确控制。 公司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能够满足或优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的各项性能要求,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围绕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等新材料方向,公司新申请国内专利共 18项,其中,发明专利 17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1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共 279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 190项、欧美发明专利 13项,实用新型专利 71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PCT12项;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120项、欧美发明专利授权 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68项,外观专利授权 2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2、“低成本大圆柱钠离子电池开发”项目因开发周期延长导致相应开发费用增加。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与研发优势、产品组合优势及客户优势,具体如下: 1、技术优势 环保催化剂的技术壁垒极高,环保催化剂厂商需要掌握贵金属催化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氧化铝催化材料等多种催化材料技术和先进的催化剂涂覆技术,并且能够基于对底层催化材料的深度研究,持续进行技术、产品的升级研发以应对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和下游发动机厂、整车厂的降本需求。 经过 19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和先进涂覆技术等诸多环保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全套核心技术,突破外资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开发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新一代尾气处理催化剂。 2、产品组合优势 公司基于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公司资金实力,在继续发挥重型商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行业技术优势的同时,依靠完全自主可控的汽车催化剂关键核心底层技术,公司产品已经向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进行延伸并取得重大突破,开始在机动车后处理领域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基于在催化材料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和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需要,公司先后布局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储能与动力电池的开发,其中,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已实现公斤级批量生产和销售。 综上所述,公司基于其底层核心技术的延伸与开发,全面布局各燃料类型下的国六标准催化剂并积极完善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随着各燃料车型国六排放标准的相继实施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产品组合优势将逐步显现。 3、客户优势 由于不同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具体组成成分各有不同,因此其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具体配方亦有所不同,下游发动机厂的每一款产品均需要与催化剂厂商进行合作研发以确定最终的催化剂配方,并进行环保公开。因此,发动机厂更换催化剂供应商的风险和评估测试成本较高,其与尾气处理催化剂厂商的合作较为稳定,一般会与选定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且由于发动机厂需要不断降低其产品成本,因此往往会与选定的尾气处理催化剂厂商持续进行合作研发,公司下游客户具有较强的粘性,公司具有显著的客户优势。 4、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优势 公司围绕贵金属催化材料、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等方向进行持续研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的建设,公司具有显著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优势。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性调整持续深化也带来新的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了新的支撑,汽车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增长。2024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389.1 万辆和 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9%和 6.1%。其中,乘用车市场半年产销分别为 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4%和 6.3%。商用车市场同样呈现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 200.5万辆和 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和 4.9%。 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全面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持续提升管理经营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8,682,715.46元,同比增长7.8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73,596.56元。期末总资产为2,612,191,446.46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81,375,044.75元。报告期公司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一)主业稳健增长,积极打造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战略,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围绕环保催化剂,大力发展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工业 VOCs催化剂,积极探索并深化核心业务的新发展路径。同时,公司大力拓展储能与储能+业务,完成国内和海外双版本工商业储能系统开发并获得对应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海外家储市场开发了机架、壁挂、落地式等一系列家储电池。钠离子电池产品完成产品定型并进行多批次重现验证,完成 150kWh级规模试制。 (二)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是高度内卷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行业,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创新研发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在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6%,研发人员占比达到 31.59%。 公司围绕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等方面开展公共平台建设,形成基于 IPD 的平台技术开发体系和客户产品开发体系;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实现公司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项目课题征集和揭榜挂帅工作落地;公司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汇报会议和外部学会交流活动,作为常态化机制,加强了与行业及学术界的联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推动企业文化、薪酬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构建起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荣誉文化等体系,推动形成技术和价值含量高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构建获取分享制的薪酬机制,以内部利益分配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公司坚守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底线,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通过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措施的全面实施,成功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零污染的安全生产目标。 (四)加强募投项目管理,实现募投项目平稳建设 募投项目建设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公司募投项目实施规划,结合经营发展需要,公司变更了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国六 b 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方式并调整了内部投资结构,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 2024年 6月 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发布的《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实施方式及调整内部投资结构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5)。(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