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刑责+退市”的财务造假严惩机制
日前,创业板公司普利制药公告了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之书》的事项,也引起市场的关注。一家挂牌几年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竟然如此严重,如果最终遭遇退市的命运,也完全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个人以为,基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成常态的事实,有必要建立“刑责+退市”的严惩机制。 《告之书》显示,普利制药2021年虚增营收5.15亿元,虚增利润3.08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数据的34.11%与65.88%;2022年虚增营收5.16亿元,虚增利润3.87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数据的28.56%和88.27%。这也意味着,普利制药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基于此,证监会决定对上市公司罚款1000万元,对时任董事长及其他责任人员等罚款12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处罚,并对董事长等采取市场禁入等监管措施。 此外,由于普利制药2021年、2022年度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超5亿元,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该公司可能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这也是该公司2024年7月以来超过30余次发布退市风险提示的根本原因。 普利制药实施财务造假,产生的将是多输的格局。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遭遇重罚,且还存在退市的风险,而由于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的亏损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更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深交所对该公司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投资者的损失或许还会进一步放大。停牌前7.72元的股价,有可能跌到只剩下“零头”。 普利制药2017年3月份在创业板挂牌,4年后即开始实施连续财务造假行为,且数额巨大。至于该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目的何在,现在已无必要知晓了。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成常态的现象? 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实施财务造假的,不仅有民营上市公司,也闪现着国企的身影。某些上市公司漂亮的财报,居然是用笔杜撰出来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真不知有几家是真?有几家是假?真的是真假难辨! 沪深市场多年来积弱难返,即使是在监管部门强力刺激的背景下,股市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常态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投资一家年年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说不定就“踩雷”了。这样的市场,又如何能够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如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一样,财务造假也是资本市场的一颗“毒瘤”。此“毒瘤”不除,既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也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与切身利益。因此,严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已时不我待。 个人以为,对于财务造假,可采取“刑责+退市”的举措。一方面,树立财务造假即启动退市程序的监管理念。只要上市公司实施了财务造假行为,无论时间多长,金额多大,都应“一刀切”地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目前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中对造假退市设置金额、占比等指标是值得商榷的,客观上也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所利用。 “一刀切”的举措,既可防止制度漏洞被利用,也可起到强大的震慑效果。上市公司胆敢以身试法,等待你的只有退市一条路。并且,因为财务造假,上市公司还要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另一方面,对责任人员启动刑事问责程序。财务造假的背后,都是“人为”。既然敢实施财务造假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人员就要为之付出代价。这些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于投资者的损失,还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曹.中.铭.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