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能级跃升,常州发布机器人、AI等九大赛道投资机遇

时间:2025年02月21日 13:52:38 中财网
  本轮2035年版国土空间规划中,合肥、宁波、无锡、常州均被定位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刚刚获批“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常州,在上海抛出了九大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的投资机遇,面向全球进行推介。

  2月20日,在2025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新春交流会上,常州现场签下30个重大项目,涉及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总投资折合人民币308.1亿元。

  这也是常州连续第19年在上海举办经贸周活动。常州市市长周伟表示,期待更多“上海智慧”嫁接“常州制造”,更多“上海资本”激发“常州活力”,更多“上海英才”选择“常州舞台”。

  九大细分赛道的投资机遇
  2月19日,2025年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正式启动,周伟率常州经贸代表团赴上海密集对接重要客商、推进项目合作。

  此次,常州发布的9大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的投资机遇,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低空经济。

  作为新能源之都,常州依托理想、比亚迪两家新能源整车资源和超35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优势,常州智能网联领域已拥有相关企业60余家。

  常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雪琴表示,随着比亚迪长安汽车发布“智驾平权”,智驾领域将迎来“战国时代”。下一步,常州将在自动驾驶和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重点围绕智能座舱、L2以上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智慧道路建设三个方面,发展智能网联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支持无人车快递末端配送,推动道路常态化载人载物测试。

  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全国第一,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中3家布局常州。在固态电池领域,常州将重点引育高能量密度复合正负极材料,硫化物、聚合物等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以及电芯、电池包等加工制备项目,持续探索固态电池应用新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常州将加快布局高端整机、控制系统、机器人动力电池等领域,强化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项目招引,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船等新兴领域发展。

  韩雪琴表示,常州是国内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接近全国1/4、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领先,拥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150家,2024年实现规上产值309亿元。而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常州拥有灵巧手、线性执行器、力传感器、轮式行走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相关企业近20家。

  根据去年制定的《常州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力争到2026年,年产各类机器人整机10万台,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0家。

  在人工智能领域,常州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抢抓由deepseek开源模型带来的行业风口,重点招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机器学习、智能语音等项目,探索招引行业大模型、具身大模型、算法框架等领域优质项目。

  2024年,常州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已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百家,形成了以脑机接口、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生物计算和大模型等领域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万亿之城能级跃升
  在2023年迈入GDP万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五个“万亿城市”后,常州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增长6.1%,增速列苏南第1、全国万亿城市第3。

  今年1月1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根据《规划》,常州的城市性质明确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本轮2035年版国土空间规划中,长三角的合肥、宁波、无锡、常州的批复中,均被描述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规划》同时要求,常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接轨南京都市圈,一体共建苏锡常都市圈,促进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常州全方位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经贸互动十分频繁,产业创新合作紧密,区域协同不断升级。”周伟表示。

  比如,通过连续19年在上海举办经贸周活动,一大批来自上海的技术成果在常州孵化量产、落地生根,璞泰来、巴斯夫等代表企业加速动力电池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平台,也有一大批常州产品配套上海、走向世界。

  “常州超过90%的新能源进出口贸易通过上海往来。”周伟说。

  接下来,要唱响上海与常州的“双城记”,周伟表示,常州扎实的产业基础,为企业创新营造更强磁场。跃升的城市能级,为企业裂变打开广阔空间。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企业链接市场架设高效通道。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扎根给足阳光雨露。

  常州制造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中国工业大奖、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工业规模超2.2万亿元。目前正在构建以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为支撑的“1028”产业发展体系。

  周伟表示,随着城市能级的跃升,外界关注度越来越高、头部效应越来越强,城市对产业发展的生态价值、对高端要素的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必将更好承载国家和省赋予的使命任务,得到更多战略支持、项目布局和要素配置。企业在常州发展,就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赢得更大发展优势,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各版头条